压力制氢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1332786 阅读:41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6-13 20:0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压力制氢装置包括座体以及设于座体中的第一电极片、第二电极片、离子交换膜和支撑件;座体中形成有第一电解腔和第二电解腔,第一电极片和第二电极片堆叠设置且二者之间夹设有离子交换膜,第一电极片朝向第一电解腔设置,第二电极片朝向第二电解腔设置;第一电解腔用于供水,第一电极片上设有将第一电解腔和离子交换膜连通的第一连通槽,第二电解腔中设有用于支撑第二电极片的支撑件,第二电极片上设有将离子交换膜和第二电解腔连通的第二连通槽;第一电极片与阴极连接,第二电极片与阳极连接。通过在第二电解腔中设置支撑件,有效地抑制电极片的变形,抵抗高压,能制得氢浓度更高的氢水,是一种能够承受高压力制氢的压力制氢装置。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压力制氢装置
本技术涉及制氢领域,具体而言,涉及压力制氢装置。
技术介绍
氧气是需氧生物维持生命不可或缺少的物质。氧气之所以重要和不可缺少,是因为氧气是人体内唯一的电子最终接受体,没有氧气,细胞就不能持续进行物质和能量代谢,就不能从营养物质中获得供机体一切生命活动所需要的能量。但是,当人体长期呼吸氧气,积存在体内的氧气会产生一定的毒性,氧气的毒性是由于身体内产生了过多的活性氧。要了解活性氧,首先要了解自由基。所谓自由基,是指那些拥有不成对电子的化学基团,可以是离子、分子、也可以是原子。众所周知,原子是一切元素的基本单元,分子是由原子组成的,组成分子的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组成,而电子的数量和分布是有规律的,其中一个重要的规律就是成对趋势。如果电子不成对,则容易接受或失去一个电子的物质。接受电子是被还原,失去电子是被氧化,因此自由基是具有比较强的氧化性的物质。活性氧是指那些含氧的具有比较强的氧化性质的自由基和非自由基的衍生物,体内最常见活性氧是超氧阴离子、过氧化氢和一氧化氮。可以这样理解,活性氧是需氧生物如人体内具有强烈反应活性的含氧基团。采用强还原物质(如维生素类)来清除活性氧治疗疾病是不全面的,因为强还原剂会不加选择的清除那些含量高、活性弱、对机体有利的活性氧,而不可能针对性地清除含量少活性强对机体有害的活性氧。大量生物学研究表明,氢气具有选择性中和自由基和亚硝酸阴离子的作用,这是氢气对抗氧化损伤治疗疾病的基础。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升,人们对于健康养生的生活方式的追求也日益流行,富氢水杯也渐渐进入人们的视野。但现有的富氢水杯制得的氢水浓度较低,抗氧化效果不明显。高成本、低效率的富氢水杯对其普及化造成了极大的阻碍。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专利技术人发现采用压力制氢能够较好的解决现有的富氢水杯的氢水浓度低的问题,但是高压力下的压力制氢装置的电极片容易发生变形,造成电极片之间的间隙不均匀,电解效果差、发热大,更严重的则是不能工作。针对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一种压力制氢装置,以解决压力制氢装置在高压力下,电极片容易发生变形的问题。为此,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压力制氢装置,包括座体以及设于所述座体中的第一电极片、第二电极片、离子交换膜和支撑件;所述座体中形成有第一电解腔和第二电解腔,所述第一电极片和所述第二电极片堆叠设置且二者之间夹设有所述离子交换膜,所述第一电极片朝向所述第一电解腔设置,所述第二电极片朝向所述第二电解腔设置;所述第一电解腔用于供水,所述第一电极片上设有将所述第一电解腔和所述离子交换膜连通的第一连通槽,所述第二电解腔中设有用于支撑所述第二电极片的所述支撑件,所述第二电极片上设有将所述离子交换膜和所述第二电解腔连通的第二连通槽。作为上述的压力制氢装置的进一步可选的方案,所述压力制氢装置还包括密封环,所述第一电极片与所述座体之间、所述第二电极片与所述座体之间分别设有所述密封环。作为上述的压力制氢装置的进一步可选的方案,所述第一连通槽为设于所述第一电极片上的多个通孔,和/或,所述第二连通槽为设于所述第二电极片上的多个通孔。作为上述的压力制氢装置的进一步可选的方案,所述支撑件包括多个间隔分布的支撑杆。作为上述的压力制氢装置的进一步可选的方案,所述支撑杆与所述座体一体成型。作为上述的压力制氢装置的进一步可选的方案,所述支撑杆的横截面积大于所述第二连通槽的横截面积。作为上述的压力制氢装置的进一步可选的方案,所述座体包括顶座和底座,所述顶座中成型有所述第一电解腔以及与所述第一电解腔贯通的进水口,所述底座中成型有所述第二电解腔,所述第一电极片和所述第二电极片夹设于所述顶座和所述底座之间。作为上述的压力制氢装置的进一步可选的方案,所述第一电极片与阴极连接,所述第二电极片与阳极连接,所述第二电解腔上设有贯通至大气的排气口,所述排气口中设有透气止水阀。作为上述的压力制氢装置的进一步可选的方案,所述透气止水阀夹设于所述顶座和所述底座之间,所述排气口与所述第二电解腔连通,并通过所述透气止水阀自所述顶座上露出。作为上述的压力制氢装置的进一步可选的方案,所述透气止水阀与所述顶座和所述底座之间设有密封圈。本技术的压力制氢装置具有如下优点:通过在第二电解腔中设置支撑件,使得电极片受到支撑,有效地抑制电极片的变形,从而使得压力制氢装置能够在较高的压力下工作,能够制得氢浓度更高的氢水。同时支撑件还能够将第二电解腔中积存的水导入至离子交换膜上进行电解使用,将积存的水及时消耗,是一种能够承受高压力制氢、性能优良的压力制氢装置。为使本技术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更明显和易懂,下文特举较佳实施例,并配合所附附图,做详细说明如下。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技术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图1示出了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压力制氢装置的整体结构主视图;图2示出了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压力制氢装置的整体结构右视图;图3示出了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压力制氢装置的整体结构轴测图;图4为图2的剖面结构示意图A-A;图5示出了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压力制氢装置的分解结构第一轴测图;图6示出了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压力制氢装置的分解结构第二轴测图;图7示出了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压力制氢装置的整体结构俯视透视图。图标:1-压力制氢装置;10-座体;10a-颈部;10a1-进水口;101-顶座;1011-第一电解腔;102-底座;1021-第二电解腔;10211-支撑件;10212-排气口;11-第一密封圈;12-第二密封圈;13-离子交换膜;14-第一电极片;141-第一连通槽;142-第一接电引脚;15-第二电极片;151-第二连通槽;152-第二接电引脚;16-密封环;17-透气止水阀。具体实施方式在下文中,将结合附图更全面地描述本技术的各种实施例。本技术可具有各种实施例,并且可在其中做出调整和改变。因此,将参照在附图中示出的特定实施例更详细地描述本技术。然而,应理解:不存在将本技术的各种实施例限于在此技术的特定实施例的意图,而是应将本技术理解为涵盖落入本技术的各种实施例的精神和范围内的所有调整、等同物和/或可选方案。结合附图的描述,同样的附图标号标示同样的元件。在下文中,可在本技术的各种实施例中使用的术语“包括”或“可包括”指示所技术的功能、操作或元件的存在,并且不限制一个或更多个功能、操作或元件的增加。此外,如在本技术的各种实施例中所使用,术语“包括”、“具有”及其同源词仅意在表示特定特征、数字、步骤、操作、元件、组件或前述项的组合,并且不应被理解为首先排除一个或更多个其它特征、数字、步骤、操作、元件、组件或前述项的组合的存在或增加一个或更多个特征、数字、步骤、操作、元件、组件或前述项的组合的可能性。在本技术的各种实施例中,表述“或”或“A或/和B中的至少一个”包括同时列出的文字的任何组合或所有组合。例如,表述“A或B”或“A或/和B中的至少一个”可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压力制氢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座体以及设于所述座体中的第一电极片、第二电极片、离子交换膜和支撑件;所述座体中形成有第一电解腔和第二电解腔,所述第一电极片和所述第二电极片堆叠设置且二者之间夹设有所述离子交换膜,所述第一电极片朝向所述第一电解腔设置,所述第二电极片朝向所述第二电解腔设置;所述第一电解腔用于供水,所述第一电极片上设有将所述第一电解腔和所述离子交换膜连通的第一连通槽,所述第二电解腔中设有用于支撑所述第二电极片的所述支撑件,所述第二电极片上设有将所述离子交换膜和所述第二电解腔连通的第二连通槽;所述第一电极片与阴极连接,所述第二电极片与阳极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压力制氢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座体以及设于所述座体中的第一电极片、第二电极片、离子交换膜和支撑件;所述座体中形成有第一电解腔和第二电解腔,所述第一电极片和所述第二电极片堆叠设置且二者之间夹设有所述离子交换膜,所述第一电极片朝向所述第一电解腔设置,所述第二电极片朝向所述第二电解腔设置;所述第一电解腔用于供水,所述第一电极片上设有将所述第一电解腔和所述离子交换膜连通的第一连通槽,所述第二电解腔中设有用于支撑所述第二电极片的所述支撑件,所述第二电极片上设有将所述离子交换膜和所述第二电解腔连通的第二连通槽;所述第一电极片与阴极连接,所述第二电极片与阳极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压力制氢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压力制氢装置还包括密封环,所述第一电极片与所述座体之间、所述第二电极片与所述座体之间分别设有所述密封环。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压力制氢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通槽为设于所述第一电极片上的多个通孔,和/或,所述第二连通槽为设于所述第二电极片上的多个通孔。4....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豫新李士刚邱胜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氢爱天下健康科技控股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