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双间隙纳米管式臭氧设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1332665 阅读:39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6-13 20:0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双间隙纳米管式臭氧设备,包括由内而外依次放置的纳米管、四氟乙烯丝、玻璃管和不锈钢管,所述的四氟乙烯丝环绕在纳米管外表面,所述的玻璃管内表面贴靠四氟乙烯丝,所述的玻璃管和纳米管之间形成环形放电间隙一,所述的不锈钢管两端均设有连接盘,所述的连接盘内侧对应纳米管、玻璃管和不锈钢管均设有安置槽,所述的玻璃管与不锈钢管之间设有放电间隙二,所述的连接盘上对应放电间隙一和放电间隙二设有通气孔,所述的连接盘上还设有安装孔。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的优点在于: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合理,双间隙放电,有效提高臭氧产生量和浓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双间隙纳米管式臭氧设备
本技术涉及臭氧发生装置领域,具体是指一种双间隙纳米管式臭氧设备。
技术介绍
现有的普遍应用的圆管型间隙放电臭氧发生装置,只有一个放电间隙,工作时,所获得的臭氧是由这一个间隙中的空气在电晕放电时产生,如一种粉末充填式臭氧发生装置,其结构是以金属粉末充填在介质玻璃管内,作为一个电极,该电极紧贴介质玻璃管内壁、无间隙,介质玻璃管外壁与外层金属管(另一金属电极)之间形成一个放电间隙,该间隙中的空气在电晕放电时发生化学反应产生臭氧,玻璃管的内壁与金属电极之间因无间隙也就无臭氧产生,使得臭氧产生量和浓度低。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以上技术缺陷,提供一种有效增加臭氧产生量和浓度的一种双间隙纳米管式臭氧设备。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双间隙纳米管式臭氧设备,包括由内而外依次放置的纳米管、四氟乙烯丝、玻璃管和不锈钢管,所述的四氟乙烯丝环绕在纳米管外表面,所述的玻璃管内表面贴靠四氟乙烯丝,所述的玻璃管和纳米管之间形成环形放电间隙一,所述的不锈钢管两端均设有连接盘,所述的连接盘内侧对应纳米管、玻璃管和不锈钢管均设有安置槽,所述的玻璃管与不锈钢管之间设有放电间隙二,所述的连接盘上对应放电间隙一和放电间隙二设有通气孔,所述的连接盘上还设有安装孔。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的优点在于:玻璃管和纳米管依靠四氟乙烯丝形成的放电间隙一和不锈钢管与玻璃管依靠连接盘上的安置槽产生的放电间隙二保证双间隙放电,放电面积增加一倍左右,两个间隙均能产生臭氧,同时因为采用的纳米管作为内电极,四氟乙烯丝环绕在纳米管上支撑开的放电间隙一为微间隙,放电效率大大提高,相应的臭氧产生量和浓度都大大提高,另外设备整体依靠两个连接盘进行固定使得结构稳定性好。作为改进,所述的通气孔至少设有六个,给予放电间隙一和放电间隙二充足的通气孔,有利于臭氧的产生。作为改进,所述的安装孔为螺纹孔且至少设有三个,所述的安装孔环绕不锈钢管均匀分布,便于与外部设备连接,至少三个安装孔,保证连接稳定性。作为改进,所述的连接盘内侧环绕不锈钢管设有挂环,所述的挂环上设有弹簧,依靠弹簧的弹力来连接固定两个连接盘,便于连接固定。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一种双间隙纳米管式臭氧设备轴向剖视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一种双间隙纳米管式臭氧设备卡盘径向外侧面结构示意图。如图所示:1、纳米管,2、四氟乙烯丝,3、玻璃管,4、不锈钢管,5、放电间隙一,6、连接盘,7、放电间隙二,8、通气孔,9、安装孔,10、挂环,11、弹簧。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做进一步的详细说明。结合图1-2,一种双间隙纳米管式臭氧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由内而外依次放置的纳米管1、四氟乙烯丝2、玻璃管3和不锈钢管4,所述的四氟乙烯丝2环绕在纳米管1外表面,所述的玻璃管3内表面贴靠四氟乙烯丝2,所述的玻璃管3和纳米管1之间形成环形放电间隙一5,所述的不锈钢管4两端均设有连接盘6,所述的连接盘6内侧对应纳米管1、玻璃管3和不锈钢管4均设有安置槽,所述的玻璃管3与不锈钢管4之间设有放电间隙二7,所述的连接盘6上对应放电间隙一5和放电间隙二7设有通气孔8,所述的连接盘6上还设有安装孔9。所述的通气孔8至少设有六个,所述的安装孔9为螺纹孔且至少设有三个,所述的安装孔9环绕不锈钢管4均匀分布,所述的连接盘6内侧环绕不锈钢管4设有挂环10,所述的挂环10上设有弹簧11。本技术在具体实施时,纳米管1作为内电极,纳米管1上环绕的四氟乙烯丝2使得纳米管1和玻璃管3之间形成放电间隙一5,不锈钢管4作为外电极,依靠连接盘6的安置槽将位置固定使得不锈钢管4和玻璃管3之间形成放电间隙二7,两个间隙同时放电,有效放电面积增大,臭氧产生的量和浓度也得到提高。以上对本技术及其实施方式进行了描述,这种描述没有限制性,附图中所示的也只是本技术的实施方式之一,实际的结构并不局限于此。总而言之如果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受其启示,在不脱离本技术创造宗旨的情况下,不经创造性的设计出与该技术方案相似的结构方式及实施例,均应属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双间隙纳米管式臭氧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由内而外依次放置的纳米管(1)、四氟乙烯丝(2)、玻璃管(3)和不锈钢管(4),所述的四氟乙烯丝(2)环绕在纳米管(1)外表面,所述的玻璃管(3)内表面贴靠四氟乙烯丝(2),所述的玻璃管(3)和纳米管(1)之间形成环形放电间隙一(5),所述的不锈钢管(4)两端均设有连接盘(6),所述的连接盘(6)内侧对应纳米管(1)、玻璃管(3)和不锈钢管(4)均设有安置槽,所述的玻璃管(3)与不锈钢管(4)之间设有放电间隙二(7),所述的连接盘(6)上对应放电间隙一(5)和放电间隙二(7)设有通气孔(8),所述的连接盘(6)上还设有安装孔(9)。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双间隙纳米管式臭氧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由内而外依次放置的纳米管(1)、四氟乙烯丝(2)、玻璃管(3)和不锈钢管(4),所述的四氟乙烯丝(2)环绕在纳米管(1)外表面,所述的玻璃管(3)内表面贴靠四氟乙烯丝(2),所述的玻璃管(3)和纳米管(1)之间形成环形放电间隙一(5),所述的不锈钢管(4)两端均设有连接盘(6),所述的连接盘(6)内侧对应纳米管(1)、玻璃管(3)和不锈钢管(4)均设有安置槽,所述的玻璃管(3)与不锈钢管(4)之间设有放电间隙二(7),所述的连接盘(6)上对应放...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余正波胡士民
申请(专利权)人:南京金仁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