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印铁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1331391 阅读:25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6-13 19:3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印铁机,包括机台,所述机台的左右侧壁上分别固定连接有T型连接肋,所述机台上设置有传动机构,所述所述机台上设置有皮带调节机构,所述调节机构包括固定板,所述固定板固定连接在机台的侧壁上,所述固定板内开设有空腔,所述空腔内滑动连接有滑板,所述滑板的上端中心处设置有螺纹杆,所述螺纹杆转动连接在滑板的上端面。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使得低杆下端的滑轮抵在皮带V型带的上表面,将V型带向下抵,进而使得V型带再次绷紧,避免了V型带与第二V带轮和第三V带轮之间出现打滑现象,进而提高了V型带的传动的效率,同时液避免了V型带出现损坏。

A Printing Machine

The utility model discloses an iron stamping machine, which comprises a machine platform. The left and right side walls of the machine platform are respectively fixed with T-shaped connecting ribs. The machine platform is equipped with a transmission mechanism. The machine platform is equipped with a belt regulating mechanism. The regulating mechanism includes a fixing plate, which is fixed on the side wall of the machine platform. The fixing plate is connected with a cavity inside the fixing plate. The inner sliding connection is provided with a sliding plate, and a screw rod is arranged at the center of the upper end of the sliding plate. The screw rod is rotated and connected to the upper end face of the sliding plate. The utility model enables the pulley at the lower end of the low rod to reach the upper surface of the V-belt of the belt, and the V-belt is pushed downward, thereby making the V-belt tighten again, avoiding the slip phenomenon between the V-belt and the second V-belt pulley and the third V-belt pulley, thereby improving the transmission efficiency of the V-belt, and avoiding the damage of the V-belt by the fluid.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印铁机
本技术涉及印铁机
,尤其涉及一种印铁机。
技术介绍
金属板包装产品在市场上的需求越来越多,例如食品罐、饮料罐等等,在制造这些金属包装产品时,需要对金属薄板表面进行打底上光及对其表面进行处理形成所需的图案,一般使用印铁机对金属薄板进行印刷处理。现有的印铁机一般都是通过电机的输出轴带动皮带转动,皮带会带动皮带轮转动,进而带动滚筒转动,对铁板进行传输加工,但是皮带长时间的使用后会发生形变,导致皮带与皮带轮之间的出现松动,很可能导致皮带与皮带轮之间出现打滑现象,进而降低了皮带的传动的效率,而且很可能造成皮带的损坏,缩短了皮带的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如:现有的印铁机一般都是通过电机的输出轴带动皮带转动,皮带会带动皮带轮转动,进而带动滚筒转动,对铁板进行传输加工,但是皮带长时间的使用后会发生形变,导致皮带与皮带轮之间的出现松动,很可能导致皮带与皮带轮之间出现打滑现象,进而降低了皮带的传动的效率,而且很可能造成皮带的损坏,缩短了皮带的使用寿命。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印铁机,包括机台,所述机台的左右侧壁上分别固定连接有T型连接肋,所述机台上设置有传动机构,所述所述机台上设置有皮带调节机构,所述调节机构包括固定板,所述固定板固定连接在机台的侧壁上,所述固定板内开设有空腔,所述空腔内滑动连接有滑板,所述滑板的上端中心处设置有螺纹杆,所述螺纹杆转动连接在滑板的上端面,所述螺纹杆的上端贯穿固定板的上侧壁并延伸至外界;所述螺纹杆螺纹连接在空腔的上侧壁内,所述螺纹杆的上端固定连接有把手,所述滑板的底端固定连接有低杆,每个所述低杆的另一端贯穿固定板的底端面并转动连接有滑轮,所述低杆滑动连接在固定板的底侧壁内,所述低杆上套设有弹簧,所述弹簧的上端固定连接在滑板的底侧壁上,所述弹簧的另一端固定连接在空腔的底侧壁上。优选的,所述传动机构包括两个第二V带轮、两个第三V带轮和伺服电机,两个所述第二V带轮对称转动连接在左边的T型连接肋上,两个所述第三V带轮对称转动连接在右边的T型连接肋上。优选的,所述伺服电机固定连接在机台的侧壁内,所述伺服电机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第一V带轮,所述第一V带轮、第二V带轮和第三V带轮之间通过V型带传动连接,第二V带轮和第三V带轮之间的V型带的上侧壁和滑轮相抵。优选的,所述机台的底端面上对称设置有多个支撑座,每个所述支撑座均固定连接在机台的底侧壁上。优选的,所述把手上套设有防滑套,所述防滑套上设置有防滑纹。优选的,所述机台上涂有防腐层,所述防腐层为油漆。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当V型带出现松动时,旋转把手将螺纹杆拧紧,使得螺纹杆向下运动,挤压滑板,进而使得滑板向下滑动,推动低杆向下移动使得低杆下端的滑轮抵在皮带V型带的上表面,将V型带向下抵,进而使得V型带再次绷紧,避免了V型带与第二V带轮和第三V带轮之间的出现松动,避免了V型带与第二V带轮和第三V带轮之间出现打滑现象,进而提高了V型带的传动的效率,同时液避免了V型带出现损坏。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提出的一种印铁机的正面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中A处的放大示意图。图中:1机台、2第二V带轮、3V型带、4第三V带轮、5T型连接肋、6第一V带轮、7伺服电机、8滑轮、9固定板、10滑板、11空腔、12把手、13螺纹杆、14弹簧、15低杆。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前”、“后”、“左”、“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参照图1-2,一种印铁机,包括机台1,机台1上涂有防腐层,防腐层为油漆,防腐层增强了机台1的防腐性能,延长了机台1的使用寿命,机台1的底端面上对称设置有多个支撑座,每个支撑座均固定连接在机台1的底侧壁上,支撑座对机台1具有支撑作用。进一步的,机台1的左右侧壁上分别固定连接有T型连接肋5,机台1上设置有传动机构,传动机构包括两个第二V带轮2、两个第三V带轮4和伺服电机7,两个第二V带轮2对称转动连接在左边的T型连接肋5上,两个第三V带轮4对称转动连接在右边的T型连接肋5上,伺服电机7固定连接在机台1的侧壁内,伺服电机7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第一V带轮6,第一V带轮6、第二V带轮2和第三V带轮4之间通过V型带3传动连接,第二V带轮2和第三V带轮4之间之间的V型带3的上侧壁和滑轮8相抵,滑轮8和V型带3之间滑动连接。进一步的,机台1上设置有皮带调节机构,调节机构包括固定板9,固定板9固定连接在机台1的侧壁上,固定板9内开设有空腔11,空腔11内滑动连接有滑板10,滑板10的上端中心处设置有螺纹杆13,螺纹杆13转动连接在滑板10的上端面,螺纹杆13的上端贯穿固定板9的上侧壁并延伸至外界。最后,螺纹杆13螺纹连接在空腔11的上侧壁内,螺纹杆13的上端固定连接有把手12,把手12上套设有防滑套,防滑套上设置有防滑纹,防滑套可以防止人们的手与把手12之间出现打滑现象,滑板10的底端固定连接有低杆15,每个低杆15的另一端贯穿固定板9的底端面并转动连接有滑轮8,低杆15滑动连接在固定板9的底侧壁内,低杆15上套设有弹簧14,弹簧14的上端固定连接在滑板10的底侧壁上,弹簧14的另一端固定连接在空腔11的底侧壁上,当旋转把手12使得螺纹杆13向上运动的过程中,弹簧14的弹力可以使得滑板10向上运动。本技术中,使用者使用该装置时,当V型带3出现松动时,旋转把手12将螺纹杆13拧紧,使得螺纹杆13向下运动,挤压滑板10,进而使得滑板10向下滑动,推动低杆15向下移动使得低杆15下端的滑轮8抵在皮带V型带3的上表面,将V型带3向下抵,进而使得V型带3再次绷紧,避免了V型带3与第二V带轮2和第三V带轮4之间的出现松动,避免了V型带3与第二V带轮2和第三V带轮4之间出现打滑现象,进而提高了V型带3的传动的效率,同时也避免了V型带3出现损坏。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
的技术人员在本技术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及其技术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印铁机,包括机台(1),其特征在于,所述机台(1)的左右侧壁上分别固定连接有T型连接肋(5),所述机台(1)上设置有传动机构,所述机台(1)上设置有皮带调节机构,所述调节机构包括固定板(9),所述固定板(9)固定连接在机台(1)的侧壁上,所述固定板(9)内开设有空腔(11),所述空腔(11)内滑动连接有滑板(10),所述滑板(10)的上端中心处设置有螺纹杆(13),所述螺纹杆(13)转动连接在滑板(10)的上端面,所述螺纹杆(13)的上端贯穿固定板(9)的上侧壁并延伸至外界;所述螺纹杆(13)螺纹连接在空腔(11)的上侧壁内,所述螺纹杆(13)的上端固定连接有把手(12),所述滑板(10)的底端固定连接有低杆(15),每个所述低杆(15)的另一端贯穿固定板(9)的底端面并转动连接有滑轮(8),所述低杆(15)滑动连接在固定板(9)的底侧壁内,所述低杆(15)上套设有弹簧(14),所述弹簧(14)的上端固定连接在滑板(10)的底侧壁上,所述弹簧(14)的另一端固定连接在空腔(11)的底侧壁上。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印铁机,包括机台(1),其特征在于,所述机台(1)的左右侧壁上分别固定连接有T型连接肋(5),所述机台(1)上设置有传动机构,所述机台(1)上设置有皮带调节机构,所述调节机构包括固定板(9),所述固定板(9)固定连接在机台(1)的侧壁上,所述固定板(9)内开设有空腔(11),所述空腔(11)内滑动连接有滑板(10),所述滑板(10)的上端中心处设置有螺纹杆(13),所述螺纹杆(13)转动连接在滑板(10)的上端面,所述螺纹杆(13)的上端贯穿固定板(9)的上侧壁并延伸至外界;所述螺纹杆(13)螺纹连接在空腔(11)的上侧壁内,所述螺纹杆(13)的上端固定连接有把手(12),所述滑板(10)的底端固定连接有低杆(15),每个所述低杆(15)的另一端贯穿固定板(9)的底端面并转动连接有滑轮(8),所述低杆(15)滑动连接在固定板(9)的底侧壁内,所述低杆(15)上套设有弹簧(14),所述弹簧(14)的上端固定连接在滑板(10)的底侧壁上,所述弹簧(14)的另一端固定连接在空腔(11)的底侧壁上...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郝邵元郝超李文奇贾军亭杜小华
申请(专利权)人:焦作市新锐印铁制盖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河南,4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