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背可无级调节角度的童车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1329873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6-13 19:0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于童车的技术领域,尤其涉及靠背可无级调节角度的童车。包括可折叠的童车车架、设于所述童车车架上的座椅架以及活动连接在所述座椅架上的靠背架,所述座椅架的两侧上设有连接座,所述靠背架的下端铰接在所述连接座上可绕连接座转动从而改变靠背架与座椅架的夹角,所述童车车架上还设有用于支撑和使所述靠背架固定的调节装置。其将背靠架设置成铰接在座椅架上,相当于靠背架可随意相对座椅架沿铰接处摆动,再通过用于支撑和使所述靠背架固定的调节装置,从而实现靠背架的无级调节。

A child carriage with stepless adjustable backrest angle

The utility model belongs to the technical field of a child carriage, in particular to a child carriage with stepless adjustable backrest angle. The utility model comprises a foldable carriage, a seat frame arranged on the carriage and a backrest movably connected to the seat frame. The two sides of the seat frame are provided with a connecting seat. The lower end of the backrest is articulated on the connecting seat and rotates around the connecting seat to change the angle between the backrest and the seat frame. The child carriage frame is also provided with a backrest for supporting and enabling the backrest. Fixed adjusting device. The backrest is articulated on the seat rack, which is equivalent to that the backrest can swing freely relative to the seat rack along the articulated position, and then stepless adjustment of the backrest is realized by means of an adjusting device for supporting and fixing the backrest.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靠背可无级调节角度的童车
本技术属于童车的
,尤其涉及靠背可无级调节角度的童车。
技术介绍
童车是婴儿的“交通工具”,需要有人协助推着或者拉着才能走的车子。是辅助家长携带婴儿上街、散步的必须交通工具。随着童车的发展,童车的舒适度越来越被消费者重视。现有童车的座椅与靠背架多为一体的,部分为了方便实用也设置成靠背可调节,其童车座椅靠背通过靠背上设置多级卡位与车架或座椅上的卡块配合实现靠背角度的调节。该结构使得座椅靠背的调节角度固定,无法满足实用需求。
技术实现思路
为解决现有技术中童车座椅靠背架调节角度固定的问题,本技术提供了靠背可无级调节角度的童车。本技术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靠背可无级调节角度的童车,包括可折叠的童车车架、设于所述童车车架上的座椅架以及活动连接在所述座椅架上的靠背架,所述座椅架的两侧上设有连接座,所述靠背架的下端铰接在所述连接座上可绕连接座转动从而改变靠背架与座椅架的夹角,所述童车车架上还设有用于支撑和使所述靠背架固定的调节装置。如上所述的靠背可无级调节角度的童车,所述座椅架包括铰接在童车车架两侧上的左座椅支杆和右座椅支杆,所述连接座包括固定连接在所述左座椅支杆上的左连接座、固定连接在所述右座椅支杆上的右连接座,所述左连接座和右连接座上均设有用于与靠背架铰接的铰接部。如上所述的靠背可无级调节角度的童车,所述铰接部为从右连接座上向上凸起的连接部,其中部开设有U型槽,所述靠背架下端铰接在所述U型槽内。如上所述的靠背可无级调节角度的童车,所述靠背架包括铰接在所述左连接座上的左靠背支杆、铰接在所述右连接座上的右靠背支杆,且所述左靠背支杆和右靠背支杆上还连接有铰接架,所述铰接架包括一端铰接在所述左靠背支杆下端的左一连杆、一端铰接在所述右靠背支杆下端的右一连杆、一端铰接在所述左靠背支杆上且另一端与右一连杆上端铰接的左二连杆、一端铰接在所述右靠背支杆上且另一端与左一连杆上端铰接的右二连杆,且所述左一连杆和右一连杆相互交叉,且交叉处铰接。如上所述的靠背可无级调节角度的童车,所述调节装置包括连接在所述靠背架上的调节座、连接在所述调节座与童车车架之间的支撑调节件,所述支撑调节件活动连接在所述调节座上,且所述调节座上设有用于将所述支撑调节件锁紧的锁定机构,通过调节支撑调节件的锁紧位置从而改变所述支撑调节件锁紧在调节座上的一端与另一端的距离实现靠背架与座椅架之间的角度调节。如上所述的靠背可无级调节角度的童车,所述调节座上设有用于调节支撑调节件锁紧位置的旋钮,所述调节座设于所述靠背架的后侧,所述支撑调节件横跨所述靠背架后端且穿过所述调节座从后端两侧伸出连接在童车车架上。如上所述的靠背可无级调节角度的童车,所述支撑调节件为绑带,所述旋钮上连接有可随旋钮转动的缠绕部,所述绑带穿过所述缠绕部,且缠绕部随旋钮转动时可使绑带缠绕在其表面或将缠绕在其表面的绑带展开。如上所述的靠背可无级调节角度的童车,所述锁定机构包括用于卡锁所述旋钮限制其转动的卡锁部,所述卡锁部上还设有供所述旋钮向一个方向转动时自动解锁且限制所述旋钮反方向转动的自锁结构。如上所述的靠背可无级调节角度的童车,所述自锁结构包括连接在所述旋钮且位于所述调节座内的卡盘、设于所述卡锁部与所述卡盘配合的卡凸,且所述卡锁部活动设于所述调节座内,所述卡盘随旋钮转动时可通过卡凸推动所述卡锁部使卡凸脱离与卡盘的配合实现自动解锁,所述卡锁部与调节座之间还设有弹性复位件。如上所述的靠背可无级调节角度的童车,所述卡锁部上还设有凸起的开锁部,所述调节座上还设有供所述开锁部伸出至调节座外的缺口,通过所述开锁部可驱动所述卡锁部移动实现手动解锁。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有如下优点:1、本技术提供了靠背可无级调节角度的童车,其将靠背架设置成铰接在座椅架上,相当于靠背架可随意相对座椅架沿铰接处摆动,再通过用于支撑和使所述靠背架固定的调节装置,从而实现靠背架的无级调节,实现靠背架在可调节范围内任意角度调节,从而更能满足使用者的需求。2、本技术靠背可无级调节角度的童车其结构简单,其通过支撑调节件支撑活动连接在童车座椅架上的靠背架,利用调节装置调节支撑调节件从而调节靠背架与童车车架的距离,从而改变了靠背架与座椅架之间的角度。【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技术靠背可无级调节角度的童车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靠背架的结构示意图一;图3为靠背架的结构爆炸示意图二;图4为调节装置的内部结构示意图;图5为图4的A部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技术所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及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本技术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如图1至图5所示,靠背可无级调节角度的童车,包括可折叠的童车车架1、设于所述童车车架1上的座椅架2以及活动连接在所述座椅架2上的靠背架3,所述座椅架2的两侧上设有连接座,所述靠背架3的下端铰接在所述连接座上可绕连接座转动从而改变靠背架3与座椅架2的夹角,所述童车车架1上还设有用于支撑和使所述靠背架3固定的调节装置4。本技术提供了靠背可无级调节角度的童车,其将靠背架设置成铰接在座椅架上,相当于靠背架可随意相对座椅架沿铰接处摆动,再通过用于支撑和使所述靠背架固定的调节装置,从而实现靠背架的无级调节,实现靠背架在可调节范围内任意角度调节,从而更能满足使用者的需求。进一步地,所述座椅架2包括铰接在童车车架1两侧上的左座椅支杆201和右座椅支杆202,所述连接座包括固定连接在所述左座椅支杆201上的左连接座21、固定连接在所述右座椅支杆202上的右连接座22,所述左连接座21和右连接座22上均设有用于与靠背架3铰接的铰接部。其结构简单。而且,所述铰接部为从右连接座22上向上凸起的连接部,其中部开设有U型槽,所述靠背架3下端铰接在所述U型槽内。使得安装更加方便,而且能够实现靠背架与座椅架的铰接。另外,所述靠背架3包括铰接在所述左连接座21上的左靠背支杆31、铰接在所述右连接座22上的右靠背支杆32,且所述左靠背支杆31和右靠背支杆32上还连接有铰接架,所述铰接架包括一端铰接在所述左靠背支杆31下端的左一连杆61、一端铰接在所述右靠背支杆32下端的右一连杆62、一端铰接在所述左靠背支杆31上且另一端与右一连杆62上端铰接的左二连杆63、一端铰接在所述右靠背支杆32上且另一端与左一连杆61上端铰接的右二连杆64,且所述左一连杆61和右一连杆62相互交叉,且交叉处铰接。通过铰接架的设置,在车架收合时,左右两侧的靠背架支杆也可相对靠近实现折叠,且不影响调节装置。又进一步地,所述调节装置4包括连接在所述靠背架3上的调节座41、连接在所述调节座41与童车车架1之间的支撑调节件42,所述支撑调节件42活动连接在所述调节座41上,且所述调节座41上设有用于将所述支撑调节件42锁紧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靠背可无级调节角度的童车,其特征在于,包括可折叠的童车车架(1)、设于所述童车车架(1)上的座椅架(2)以及活动连接在所述座椅架(2)上的靠背架(3),所述座椅架(2)的两侧上设有连接座,所述靠背架(3)的下端铰接在所述连接座上可绕连接座转动从而改变靠背架(3)与座椅架(2)的夹角,所述童车车架(1)上还设有用于支撑和使所述靠背架(3)固定的调节装置(4)。

【技术特征摘要】
1.靠背可无级调节角度的童车,其特征在于,包括可折叠的童车车架(1)、设于所述童车车架(1)上的座椅架(2)以及活动连接在所述座椅架(2)上的靠背架(3),所述座椅架(2)的两侧上设有连接座,所述靠背架(3)的下端铰接在所述连接座上可绕连接座转动从而改变靠背架(3)与座椅架(2)的夹角,所述童车车架(1)上还设有用于支撑和使所述靠背架(3)固定的调节装置(4)。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靠背可无级调节角度的童车,其特征在于,所述座椅架(2)包括铰接在童车车架(1)两侧上的左座椅支杆(201)和右座椅支杆(202),所述连接座包括固定连接在所述左座椅支杆(201)上的左连接座(21)、固定连接在所述右座椅支杆(202)上的右连接座(22),所述左连接座(21)和右连接座(22)上均设有用于与靠背架(3)铰接的铰接部。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靠背可无级调节角度的童车,其特征在于,所述铰接部为从右连接座(22)上向上凸起的连接部,其中部开设有U型槽,所述靠背架(3)下端铰接在所述U型槽内。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靠背可无级调节角度的童车,其特征在于,所述靠背架(3)包括铰接在所述左连接座(21)上的左靠背支杆(31)、铰接在所述右连接座(22)上的右靠背支杆(32),且所述左靠背支杆(31)和右靠背支杆(32)上还连接有铰接架,所述铰接架包括一端铰接在所述左靠背支杆(31)下端的左一连杆(61)、一端铰接在所述右靠背支杆(32)下端的右一连杆(62)、一端铰接在所述左靠背支杆(31)上且另一端与右一连杆(62)上端铰接的左二连杆(63)、一端铰接在所述右靠背支杆(32)上且另一端与左一连杆(61)上端铰接的右二连杆(64),且所述左一连杆(61)和右一连杆(62)相互交叉,且交叉处铰接。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靠背可无级调节角度的童车,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装置(4)包括连接在所述靠背架(3)上的调节座(41)、连接在所述调节座(41)与童车车架(1)之间的支撑调节件(42),所述支撑调节件(42)活动连接在所述调节座(41)上...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卢键平
申请(专利权)人:中山市特凯斯婴童用品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