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于童车座椅上的靠背无级调节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1329871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6-13 19:0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于童车的技术领域,尤其涉及应用于童车座椅上的靠背无级调节装置。包括活动连接在童车座椅架上的靠背架,靠背架上设有用于调节靠背架与座椅架之间夹角的调节装置,调节装置包括连接在背靠架上的调节座、连接在调节座与童车车架或童车座椅架之间的支撑调节件,支撑调节件活动连接在调节座上,且调节座上设有用于将支撑调节件锁紧的锁定机构,通过调节支撑调节件的锁紧位置从而改变支撑调节件锁紧在调节座上的一端与另一端的距离实现靠背架与座椅架之间的角度调节。其通过支撑调节件支撑活动连接在童车座椅架上的靠背架,利用调节装置调节支撑调节件从而调节靠背架与童车车架的距离,从而改变了靠背架与座椅架之间的角度。

Stepless Backrest Adjustment Device Applied to Child Car Seats

The utility model belongs to the technical field of a child carriage, in particular to a backrest stepless adjusting device applied to a child carriage seat. The backrest includes a backrest which is movably connected to the seat frame of a child carriage. The backrest is provided with an adjusting device for adjusting the angle between the backrest and the seat frame. The adjusting device includes a adjusting seat connected to the backrest, a supporting adjusting member connected to the adjusting seat and the child carriage or the seat frame of a child carriage. The supporting adjusting member is movably connected to the adjusting seat, and the adjusting seat is provided with a support. The locking mechanism of the adjusting part locking can adjust the angle between the backrest and the seat frame by adjusting the locking position of the supporting adjusting part so as to change the distance between one end of the supporting adjusting part locking on the adjusting seat and the other end. The backrest is connected to the seat frame of the child carriage by supporting adjusting parts, and the distance between the backrest and the child carriage frame is adjusted by adjusting the supporting adjusting parts with adjusting devices, thus the angle between the backrest and the seat frame is changed.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应用于童车座椅上的靠背无级调节装置
本技术属于童车的
,尤其涉及应用于童车座椅上的靠背无级调节装置。
技术介绍
童车是婴儿的“交通工具”,需要有人协助推着或者拉着才能走的车子。是辅助家长携带婴儿上街、散步的必须交通工具。随着童车的发展,童车的舒适度越来越被消费者重视。现有童车的座椅与靠背架多为一体的,部分为了方便实用也设置成靠背可调节,其童车座椅靠背通过靠背上设置多级卡位与车架或座椅上的卡块配合实现靠背角度的调节。该结构使得座椅靠背的调节角度固定,无法满足实用需求。
技术实现思路
为解决现有技术中童车座椅靠背架调节角度固定的问题,本技术提供了应用于童车座椅上的靠背无级调节装置。本技术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应用于童车座椅上的靠背无级调节装置,包括活动连接在所述童车座椅架上的靠背架,所述靠背架上设有用于调节所述靠背架与座椅架之间夹角的调节装置,所述调节装置包括连接在所述靠背架上的调节座、连接在所述调节座与童车车架或童车座椅架之间的支撑调节件,所述支撑调节件活动连接在所述调节座上,且所述调节座上设有用于将所述支撑调节件锁紧的锁定机构,通过调节支撑调节件的锁紧位置从而改变所述支撑调节件锁紧在调节座上的一端与另一端的距离实现靠背架与座椅架之间的角度调节。如上所述的应用于童车座椅上的靠背无级调节装置,所述调节座上设有用于调节支撑调节件锁紧位置的旋钮。如上所述的应用于童车座椅上的靠背无级调节装置,所述调节座设于所述靠背架的后侧,所述支撑调节件横跨所述靠背架后端且穿过所述调节座从后端两侧伸出连接在童车车架上。如上所述的应用于童车座椅上的靠背无级调节装置,所述支撑调节件为绑带,所述旋钮上连接有可随旋钮转动的缠绕部,所述绑带穿过所述缠绕部,且缠绕部随旋钮转动时可使绑带缠绕在其表面或将缠绕在其表面的绑带展开。如上所述的应用于童车座椅上的靠背无级调节装置,所述锁定机构包括用于卡锁所述旋钮限制其转动的卡锁部。如上所述的应用于童车座椅上的靠背无级调节装置,所述卡锁部上还设有供所述旋钮向一个方向转动时自动解锁且限制所述旋钮反方向转动的自锁结构。如上所述的应用于童车座椅上的靠背无级调节装置,所述自锁结构包括连接在所述旋钮且位于所述调节座内的卡盘、设于所述卡锁部与所述卡盘配合的卡凸,且所述卡锁部活动设于所述调节座内,所述卡盘随旋钮转动时可通过卡凸推动所述卡锁部使卡凸脱离与卡盘的配合实现自动解锁,所述卡锁部与调节座之间还设有弹性复位件。如上所述的应用于童车座椅上的靠背无级调节装置,所述卡盘的外周面上设有多个凸起的卡齿且多个所述的卡齿同一侧面均为斜面,另一侧面为竖直面,所述卡锁部的卡凸为与所述卡盘的卡齿啮合的反向卡齿。如上所述的应用于童车座椅上的靠背无级调节装置,所述卡锁部上还设有凸起的开锁部,所述调节座上还设有供所述开锁部伸出至调节座外的缺口,通过所述开锁部可驱动所述卡锁部移动实现手动解锁。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有如下优点:1、本技术提供了应用于童车座椅上的靠背无级调节装置,其通过支撑调节件支撑活动连接在童车座椅架上的靠背架,利用调节装置调节支撑调节件从而调节靠背架与童车车架的距离,从而改变了靠背架与座椅架之间的角度。本方案实现了靠背架的无级调节,通过改变支撑调节件的锁紧位置,实现靠背架在可调节范围内任意角度调节,从而更能满足使用者的需求。2、本技术应用于童车座椅上的靠背无级调节装置其结构简单,使用方便,通过绑带配合旋钮进行调节,成本低。【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技术应用于童车座椅上的靠背无级调节装置的童车结构示意图;图2为应用于童车座椅上的靠背无级调节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应用于童车座椅上的靠背无级调节装置的结构爆炸示意图;图4为调节装置的内部结构示意图(隐藏部分部件);图5为图4的A部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技术所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及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本技术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如图1至图5所示,应用于童车座椅上的靠背无级调节装置,包括活动连接在所述童车座椅架2上的靠背架3,所述靠背架3上设有用于调节所述靠背架3与座椅架2之间夹角的调节装置4,所述调节装置4包括连接在所述靠背架3上的调节座41、连接在所述调节座41与童车车架1或童车座椅架2之间的支撑调节件42,所述支撑调节件42活动连接在所述调节座41上,且所述调节座41上设有用于将所述支撑调节件42锁紧的锁定机构,通过调节支撑调节件42的锁紧位置从而改变所述支撑调节件42锁紧在调节座41上的一端与另一端的距离实现靠背架3与座椅架2之间的角度调节。本技术提供了应用于童车座椅上的靠背无级调节装置,其通过支撑调节件支撑活动连接在童车座椅架上的靠背架,利用调节装置调节支撑调节件从而调节靠背架与童车车架的距离,从而改变了靠背架与座椅架之间的角度。本方案实现了靠背架的无级调节,通过改变支撑调节件的锁紧位置,实现靠背架在可调节范围内任意角度调节,从而更能满足使用者的需求。进一步地,所述调节座41上设有用于调节支撑调节件42锁紧位置的旋钮411。使用者通过旋钮操作控制支撑调节件的松放(即上述的改变所述支撑调节件锁紧在调节座上的一端与另一端的距离),从而实现靠背架角度的任意调节,其使用简单,调节方便。另外,所述调节座41设于所述靠背架3的后侧,所述支撑调节件42横跨所述靠背架3后端且穿过所述调节座41从后端两侧伸出连接在童车车架1上。而且,所述支撑调节件42为绑带,所述旋钮411上连接有可随旋钮411转动的缠绕部412,所述绑带穿过所述缠绕部412,且缠绕部412随旋钮411转动时可使绑带缠绕在其表面或将缠绕在其表面的绑带展开。绑带其自身带有一定的弹性,通过绑带一端连接在车架1上,另一端从靠背架的一侧绕到后端再从靠背架的另一侧绕出连接到车架的另一侧上,相当于将靠背架支撑起来。再利用旋钮411及其上的缠绕部,通过转动旋钮,穿过缠绕部上的绑带即可自动缠绕在其表面,从而改变了绑带的长度,其即可带动靠背架作角度调节。而且其调节的角度不受结构的限定,随意调节,更能满足使用者要求。更具体地,缠绕部相当于圆柱型转动柱,其中部开设有贯穿其两侧的通槽,绑带从通槽穿过,当转动柱转动时,穿过通槽的绑带自动缠绕在转动柱的表面。当然,也可设置左右两段绑带,通过在转动柱两侧分别设置连接位,在转动时也达到同样的效果。又进一步地,所述锁定机构包括用于卡锁所述旋钮限制其转动的卡锁部51。用于限制调节角度后绑带因在自身弹力作用下自动复位,也增加了本产品使用的安全性能。具体地,所述卡锁部51上还设有供所述旋钮411向一个方向转动时自动解锁且限制所述旋钮411反方向转动的自锁结构。通过自锁结构的设置,一来起到锁定的作用,二来增加了使用的便捷性。其结构为,所述自锁结构包括连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应用于童车座椅上的靠背无级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活动连接在所述童车座椅架(2)上的靠背架(3),所述靠背架(3)上设有用于调节所述靠背架(3)与座椅架(2)之间夹角的调节装置(4),所述调节装置(4)包括连接在所述靠背架(3)上的调节座(41)、连接在所述调节座(41)与童车车架(1)或童车座椅架(2)之间的支撑调节件(42),所述支撑调节件(42)活动连接在所述调节座(41)上,且所述调节座(41)上设有用于将所述支撑调节件(42)锁紧的锁定机构,通过调节支撑调节件(42)的锁紧位置从而改变所述支撑调节件(42)锁紧在调节座(41)上的一端与另一端的距离实现靠背架(3)与座椅架(2)之间的角度调节。

【技术特征摘要】
1.应用于童车座椅上的靠背无级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活动连接在所述童车座椅架(2)上的靠背架(3),所述靠背架(3)上设有用于调节所述靠背架(3)与座椅架(2)之间夹角的调节装置(4),所述调节装置(4)包括连接在所述靠背架(3)上的调节座(41)、连接在所述调节座(41)与童车车架(1)或童车座椅架(2)之间的支撑调节件(42),所述支撑调节件(42)活动连接在所述调节座(41)上,且所述调节座(41)上设有用于将所述支撑调节件(42)锁紧的锁定机构,通过调节支撑调节件(42)的锁紧位置从而改变所述支撑调节件(42)锁紧在调节座(41)上的一端与另一端的距离实现靠背架(3)与座椅架(2)之间的角度调节。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应用于童车座椅上的靠背无级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座(41)上设有用于调节支撑调节件(42)锁紧位置的旋钮(411)。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应用于童车座椅上的靠背无级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座(41)设于所述靠背架(3)的后侧,所述支撑调节件(42)横跨所述靠背架(3)后端且穿过所述调节座(41)从后端两侧伸出连接在童车车架(1)上。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应用于童车座椅上的靠背无级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调节件(42)为绑带,所述旋钮(411)上连接有可随旋钮(411)转动的缠绕部(412),所述绑带穿过所述缠绕部(412),且缠绕部(412)随旋钮(411)转动时可使绑带缠绕在其表面或将缠绕在其表面的绑带展开。5.根据权利要求2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卢键平
申请(专利权)人:中山市特凯斯婴童用品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