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查时便于吸痰的气道管理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1323211 阅读:36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6-13 14:3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检查时便于吸痰的气道管理装置,其包括撑开罩以及与所述撑开罩适配连接的支撑连接体,撑开罩上还设置允许操作镜置入的操作镜置入定位口,操作镜通过操作镜置入定位口能伸入撑开罩内;所述支撑连接体包括用于将液体吸引出的吸引管,吸引管的尾端伸入撑开罩内;还包括能使患者口腔及牙齿撑开的口齿撑开器,所述口齿撑开器套设于支撑连接体上,口齿撑开器上设置允许一侧牙齿咬合的第一齿槽以及与所述第一齿槽对应的允许对侧牙齿咬合第二齿槽。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能实现对口部以及牙齿的撑开,能满足支气管镜、胃镜等的放置与操作,避免口水吸入肺部导致的并发症,在紧急状态下可快速实现呼吸支持,使用方便,安全可靠。

Airway management device for suction during examination

The utility model relates to an airway management device which is convenient for sputum suction during examination, which comprises an opening cover and a supporting connector adaptively connected with the opening cover. An operating mirror allowing the operation mirror to be placed on the opening cover is also arranged to be inserted into the positioning opening cover, and the operating mirror can be inserted into the opening cover through the positioning mirror; the supporting connecting body includes an attracting tube for attracting liquid. The tail end of the suction tube extends into the distraction cover, and also includes an oral distractor capable of distracting the patient's mouth and teeth. The oral distractor is set on the supporting connector. The oral distractor is provided with a first alveolar allowing one side teeth to occlude and a second alveolar allowing the opposite side teeth to occlude the first alveolar. The utility model can realize the opening of the counterpart and teeth, satisfy the placement and operation of bronchoscope and gastroscope, avoid complications caused by the inhalation of saliva into the lungs, and realize rapid respiratory support in emergency state, which is convenient to use, safe and reliabl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检查时便于吸痰的气道管理装置
本技术涉及一种管理装置,尤其是一种检查时便于吸痰的气道管理装置,属于医疗器械的

技术介绍
纤维支气管镜检查是诊断呼吸系统病变的一项重要手段,已被广泛运用于临床。纤维支气管镜检查可直观地了解气管、支气管病变、支气管镜取组织活检,还可直接进行一些列临床治疗。由于纤维支气管镜检查是一项刺激性很强的侵入性操作,支气管镜对声门和支气管的强烈刺激容易导致患者呛咳及躁动,会出现循环絮乱、缺氧等事件的发生。以往在表面麻醉下患者难以耐受,特别是婴幼儿难以完成操作,常使检查暂停或中断。仅凭静脉麻醉对患者均会造成不同程度的呼吸抑制,容易出现通气不足,血氧饱和度下降,易发生麻醉意外。近年来采用先在静脉麻醉下置入标准喉罩,然后通过喉罩插入纤维支气管镜进行检查的方法在临床上以得到普及应用,但喉罩诞生的初衷之一是为了减轻气管插管导致的气道损伤,现有的喉罩在插入纤维支气管镜时无法给患者继续供氧,因此在临床上患者容易出现缺氧,使检查操作中断,需先拔除支气管镜对患者进行抢救,抢救措施为置入喷射呼吸管行喷射呼吸,或直接气管插管行机械通气。现在的抢救措施耽误时间较长,增加了患者风险和痛苦。临床需要一种更加快速便捷的备用呼吸抢救措施。此外,在支气管镜检查时,由于患者吞咽被抑制,患者反复剧烈呛咳,容易出现口水吸入肺部,导致严重的并发症,这种险情也需要有效的口水吸引清理措施加以预防。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提供一种检查时便于吸痰的气道管理装置,其结构紧凑,能实现对口部以及牙齿的撑开,能满足支气管镜、胃镜等的放置与操作,避免口水吸入肺部导致的并发症,在紧急状态下可实现呼吸支持,使用方便,安全可靠。按照本技术提供的技术方案,所述检查时便于吸痰的气道管理装置,包括用于撑开咽喉部形成操作空间的撑开罩以及与所述撑开罩适配连接的支撑连接体,撑开罩上还设置允许操作镜置入的操作镜置入定位口,操作镜通过操作镜置入定位口能伸入撑开罩内;所述支撑连接体包括用于将液体吸引出的吸引管,吸引管的尾端伸入撑开罩内;还包括能使患者口腔及牙齿撑开的口齿撑开器,所述口齿撑开器套设于支撑连接体上,口齿撑开器上设置允许一侧牙齿咬合的第一齿槽以及与所述第一齿槽对应的允许对侧牙齿咬合第二齿槽。所述口齿撑开器的第一齿槽与第二齿槽之间的距离可调。所述口齿撑开器包括咬合上部体以及与所述咬合上部体适配的咬合下部体,咬合上部体与咬合下部体间能相互移动,咬合上部体与咬合下部体间相对移动后,能调节第一齿槽与第二齿槽之间的距离;第一齿槽设置于咬合上部体上并在所述咬合上部体上均匀分布,第二齿槽设置于咬合下部体上并在所述咬合下部体上均匀分布。在所述咬合上部体上还设置连接锁紧体,通过连接锁紧体能将咬合上部体锁紧在支撑连接体上。在咬合下部体上设置侧板连接定位块,所述侧板连接定位块内设置侧板连接定位口;咬合下部体具有连接侧板,连接侧板能穿入侧板连接定位块的侧板连接定位口内,连接侧板能在侧板连接定位口内运动,连接侧板相对侧板连接定位块运动后,能使得咬合上部体与咬合下部体间相互靠近或远离;在咬合上部体的外壁上设置锁紧齿,在连接侧板的端部设置锁紧齿条,锁紧齿条倾斜分布于连接侧板的端部,且锁紧齿条与锁紧齿间能相互啮合。所述支撑连接体还包括用于呼吸支持的呼吸支持管以及套置于呼吸支持管上的外套管;呼吸支持管的尾端从外套管内穿出后位于撑开罩内,呼吸支持管在外套管内能沿外套管的长度方向运动,呼吸支持管在外套管内运动时,能调节呼吸支持管尾部位于撑开罩内的长度;呼吸支持管位于撑开罩内的尾端包裹有呼吸支持气囊,所述呼吸支持气囊与用于对所述呼吸支持气囊进行充气的呼吸气囊充气管连通。所述呼吸支持管的头端位于外套管外,呼吸支持管的头端设置呼吸连接口,呼吸支持管的尾端设置支持管孔,所述支持管孔贯通呼吸支持管,且呼吸支持气囊位于支持管孔与外套管的端部间。所述吸引管的尾端设置贯通吸引管的吸引孔,吸引管的头端设置吸引连接头,吸引管的头端与外套管间通过挡板连接。所述操作镜置入定位口包括中部置入定位口以及侧部置入定位口,中部置入定位口位于吸引管与外套管之间,侧部置入定位口位于吸引管、外套管相应的外侧;操作镜包括支气管镜或胃镜。还包括与外套管、吸引管连接的压舌板,所述压舌板位于撑开罩外侧,且压舌板沿吸引管、外套管的长度方向分布。本技术的优点:通过口齿撑开器能实现对患者口部以及牙齿的撑开,通过撑开罩能撑开咽喉部,通过吸引管能吸引撑开、操作过程中的液体,避免被误吸入肺部,呼吸支持管能在撑开罩能运动,在紧急情况下,利用呼吸支持管起到气管导管的作用,实现呼吸支持;操作镜通过操作镜置入定位口置入撑开罩内,从而进行所需的操作,即能满足支气管镜、胃镜等的放置与操作,避免口水吸入肺部导致的并发症,在紧急状态下可实现呼吸支持,使用方便,安全可靠。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呼吸支持管的尾端设置角度调节单体气囊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设置压舌板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角度调节机构的一种实施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设置口齿撑开器的示意图。图6为本技术口齿撑开器的示意图。图7为本技术口齿撑开器的侧视图。附图标记说明:1-呼吸连接口、2-呼吸气囊充气管、3-呼吸充气管密封阀、4-呼吸支持管、5-挡板、6-吸引连接头、7-吸引管、8-外套管、9-撑开体、10-中部置入定位口、11-侧壁置入定位口、12-吸引孔、13-呼吸支持气囊、14-支持管孔、15-撑开膜体、16-角度调节单体气囊、17-角度调节单体气囊充气管、18-角度调节单体气囊充气管密封阀、19-压舌板、20-角度调节双体第一气囊、21-角度调节双体第二气囊、22-口齿撑开器、23-咬合上部体、24-咬合下部体、25-连接侧板、26-侧板连接定位块、27-锁紧齿条、28-第一套置连管、29-第二套置连管、30-锁紧齿、31-连接锁紧体、32-第一齿槽以及33-第二齿槽。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具体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如图1所示:为了能满足支气管镜、胃镜等的放置与操作,避免口水吸入肺部导致的并发症,在紧急状态下可实现呼吸支持,本技术包括用于撑开咽喉部形成操作空间的撑开罩9、用于将液体吸引出的吸引管7以及用于呼吸支持的呼吸支持管4,吸引管7的尾端伸入撑开罩9内且吸引管7的尾端设置贯通吸引管7的吸引孔12;呼吸支持管4的尾端位于撑开罩9内,且呼吸支持管4尾端位于撑开罩9内的长度可调;呼吸支持管4位于撑开罩9内的尾端包裹有呼吸支持气囊13,所述呼吸支持气囊13与用于对所述呼吸支持气囊13进行充气的呼吸气囊充气管2连通;撑开罩9上还设置允许操作镜置入的操作镜置入定位口,操作镜通过操作镜置入定位口伸入撑开罩9内。具体地,撑开罩9呈罩状,撑开罩9可以采用符合医用标准的材料制成,撑开罩9可以采用现有喉罩的罩体形状或采用医用胶制成的罩状结构,具体可以根据需要进行选择,只要能实现撑开咽喉部形成操作空间即可。吸引管7的尾端伸入撑开罩9内,通过吸引管7的吸引孔12在负压的作用下能将撑开罩9内的液体吸出,避免液体被误吸入肺部导致严重的并发症。吸引管7吸引的液体包括痰液或口水等。呼吸支持管4的尾端也位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检查时便于吸痰的气道管理装置,其特征是:包括用于撑开咽喉部形成操作空间的撑开罩(9)以及与所述撑开罩(9)适配连接的支撑连接体,撑开罩(9)上还设置允许操作镜置入的操作镜置入定位口,操作镜通过操作镜置入定位口能伸入撑开罩(9)内;所述支撑连接体包括用于将液体吸引出的吸引管(7),吸引管(7)的尾端伸入撑开罩(9)内;还包括能使患者口腔及牙齿撑开的口齿撑开器(22),所述口齿撑开器(22)套设于支撑连接体上,口齿撑开器(22)上设置允许一侧牙齿咬合的第一齿槽(32)以及与所述第一齿槽(32)对应的允许对侧牙齿咬合第二齿槽(33)。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检查时便于吸痰的气道管理装置,其特征是:包括用于撑开咽喉部形成操作空间的撑开罩(9)以及与所述撑开罩(9)适配连接的支撑连接体,撑开罩(9)上还设置允许操作镜置入的操作镜置入定位口,操作镜通过操作镜置入定位口能伸入撑开罩(9)内;所述支撑连接体包括用于将液体吸引出的吸引管(7),吸引管(7)的尾端伸入撑开罩(9)内;还包括能使患者口腔及牙齿撑开的口齿撑开器(22),所述口齿撑开器(22)套设于支撑连接体上,口齿撑开器(22)上设置允许一侧牙齿咬合的第一齿槽(32)以及与所述第一齿槽(32)对应的允许对侧牙齿咬合第二齿槽(33)。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检查时便于吸痰的气道管理装置,其特征是:所述口齿撑开器(22)的第一齿槽(32)与第二齿槽(33)之间的距离可调。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检查时便于吸痰的气道管理装置,其特征是:所述口齿撑开器(22)包括咬合上部体(23)以及与所述咬合上部体(23)适配的咬合下部体(24),咬合上部体(23)与咬合下部体(24)间能相互移动,咬合上部体(23)与咬合下部体(24)间相对移动后,能调节第一齿槽(32)与第二齿槽(33)之间的距离;第一齿槽(32)设置于咬合上部体(23)上并在所述咬合上部体(23)上均匀分布,第二齿槽(33)设置于咬合下部体(24)上并在所述咬合下部体(24)上均匀分布。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检查时便于吸痰的气道管理装置,其特征是:在所述咬合上部体(23)上还设置连接锁紧体(31),通过连接锁紧体(31)能将咬合上部体(23)锁紧在支撑连接体上。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检查时便于吸痰的气道管理装置,其特征是:在咬合下部体(23)上设置侧板连接定位块(26),所述侧板连接定位块(26)内设置侧板连接定位口;咬合下部体(24)具有连接侧板(25),连接侧板(25)能穿入侧板连接定位块(26)的侧板连接定位口内,连接侧板(25)能在侧板连接定位口内运动,连接侧板(25)相对侧板连接定位块(26)运动后,能使得咬合上部体(23)与咬合下部体(24)间相互靠近或远离;...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熊振天高宏
申请(专利权)人:江西省胸科医院江西省第三人民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西,36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