输液加热组件及输液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1323170 阅读:25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6-13 14:2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包括第一加热板和第二加热板,所述第一加热板和第二加热板间隔设置,第一加热板和第二加热板板的板面相对,所述第一加热板和第二加热板间设有呈扁平状的储液器,所述第一加热板与储液器的顶面配合加热,所述第二加热板与储液器的底面配合加热;由于第一加热板和第二加热板间的储液器呈扁平状,储液器顶面和储液器底面间的间距减小且储液器与第一加热板和第二加热板的配合加热面积大,进而使得第一加热板和第二加热板能够有效均匀地对储液器内的流动的液体进行均匀加热。

Infusion heating module and infusion device

The utility model relates to a first heating plate and a second heating plate, which are arranged at intervals between the first heating plate and the second heating plate. The first heating plate and the second heating plate are opposite to each other. There is a flat liquid storage device between the first heating plate and the second heating plate. The first heating plate is heated with the top surface of the liquid storage device, and the second heating plate is heated with the bottom surface of the liquid storage device. Because the reservoir between the first heating plate and the second heating plate is flat, the spacing between the top of the reservoir and the bottom of the reservoir decreases, and the heating area of the reservoir with the first heating plate and the second heating plate is large, so that the first heating plate and the second heating plate can effectively and uniformly heat the liquid flowing in the reservoi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输液加热组件及输液装置
本技术涉及输液
,特别是涉及一种输液加热组件及输液装置。
技术介绍
春冬两季气候较为寒冷,在给病人进行静脉输液(输血)治疗时,因外界气温较冷,进入人体的液体温度过低,可能致使病人发抖、四肢麻木,甚至发生血管痉挛,肌肉抽搐等现象影响病人治疗效果,引发医疗事故,故在输液(输血)过程中,需对液体进行加热保温处理;但一般的输液加热装置存在加热不均匀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基于此,本技术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输液加热组件及输液装置,来解决加热不均匀的问题。一种输液加热组件,包括第一加热板和第二加热板,所述第一加热板和第二加热板的板面相,所述第一加热板和第二加热板间隔设置,第一加热板和第二加热板的板面相对,所述第一加热板和第二加热板间设有呈扁平状的储液器,所述第一加热板与储液器的顶面配合加热,所述第二加热板与储液器的底面配合加热。上述输液加热组件,位于第一加热板和第二加热板之间的储液器呈扁平状,第一加热板和第二加热板分别与储液器的顶面和底面配合并对流经储液器的液体进行加热。由于第一加热板和第二加热板间的储液器呈扁平状,顶面和底面间的间距减小且储液器与第一加热板和第二加热板的配合加热面积大,进而使得第一加热板和第二加热板能够有效均匀地对储液器内的流动的液体进行均匀加热。需要说明的是储液器呈扁平状的这种结构能够在储液器内液体流通截面一定的情况下增大受热接触面积,使得储液器内流动液体受热均匀。进一步,所述储液器为储液袋,所述储液袋采用柔性材料制成,所述储液袋的一侧用于与第一加热板抵接贴合形成所述顶面,所述储液袋的另一侧用于与第二加热板抵接贴合形成所述底面。储液袋采用柔性材料制成,储液袋具有可变形能力,当储液袋位于第一加热板和第二加热板之间时,在第一加热板和第二加热板的按压作用下,储液袋与第一加热板贴合的一侧随第一加热板的板面变形形成顶面,储液袋与第二加热板贴合的一侧随第二加热板的板面变形形成底面。通过储液袋的适应性变形能通过改变第一加热板和第二加热板间的间距方式来改变储液袋底面和顶面间的间距,并且由于顶面和底面能较好地与第一加热板和第二加热板的板面贴合,提高储液袋内液体的受热面积,保证液体的加热效果。进一步,输液加热组件还包括可开闭配合的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所述第一加热板设置于第一壳体内并随第一壳体移动,所述第二加热板设置于第二壳体内并随第二壳体移动;当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闭合时,所述第一加热板与储液袋的顶面抵接贴合,所述第二加热板与储液袋的底面抵接贴合。通过使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处于打开状态的方式可完成储液袋的拆装,如此第一壳体、第二壳体、第一加热板和第二加热板可以重复使用。另外可通过控制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相对位置关系实现对第一加热板和第二加热板位置关系的控制。进一步,所述第一壳体的一侧与第二壳体转动连接,第一壳体的另一侧与第二壳体搭扣连接。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通过转动连接和搭扣连接的组合方式实现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的开闭,结构简单,使用方便。进一步,所述储液器内设有散液器,所述散液器呈与储液器相适应的扁平状,所述储液器的内壁与散液器的外壁配合形成加热通道,所述散液器用于向加热通道扩散液体,所述散液器用于与进液管连通,所述储液袋用于与出液管连通。散液器设置于储液器内并呈与储液器相适应的扁平状,如此使得储液器内壁与散液器外壁间形成均匀的加热通道,进而使得流经加热通道的液体能够较好的均匀受热。进一步,所述散液器为过滤膜袋。使用中,液体先通过进液管进入过滤膜袋,后通过过滤膜袋扩散至过滤膜袋外壁与储液器内壁形成的加热通道中,最后通过出液管流出储液器。液体中存在杂质或气泡,在液体经过过滤膜袋时,由于过滤膜袋呈扁平状,过滤膜袋过滤面积大,在液体内杂质和气泡较多时,过滤膜袋能保证正常的过滤杂质和过滤气泡,避免了由于过滤面积小引起的过滤堵塞问题,使得液体能够源源不断地扩散到加热通道内。同时由于过滤膜袋是柔性体,进入过滤膜袋的液体能够从过滤膜袋的表面均匀地向加热通道扩散出去,使得液体加热更均匀。另外由于过滤膜袋为柔性体,过滤膜袋表面网孔分布均匀,使用中过滤膜袋能通过向加热通道扩散液体的反作用力来自适应调整过滤膜袋在储液器内的位置。进一步,输液加热组件还包括导线,所述导线的输出端与第一加热板和第二加热板电性连接,所述导线的输入端用于与电源连接。导线的输出端与第一加热板和第二加热板电性连接,导线的输入端用于与电源可拆卸连接,通过导线输入端与电源的可拆卸连接实现电源的切换,保证了输液加热组件的正常工作。一种输液装置,包括所述的输液加热组件,包括所述的输液加热组件,还包括与储液器连通的进液管,所述进液管设有气压控制阀,所述气压控制阀用于控制进液管内的气压。通过气压控制阀能将进液管内的气体排出。进一步,输液装置还包括出液管、流量控制阀及防止回流器,所述输液管与储液器连通,所述流量控制阀和防止回流器沿出液管内输液流动方向依次与出液管连接。流量控制阀能控制在出液管内液体的流动速度,防止回流器能防止血液回流现象的产生,提高使用安全,减小护理工作的难度。进一步,输液装置还包括两个卡子,两个所述卡子分别与进液管和出液管连接,所述卡子用于固定进液管和出液管。卡子的设置能限制进液管和出液管的位置。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所述的输液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的爆炸图;图3为图1的A-A向的剖视图;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所述储液器和散液器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图4的B-B向剖视图。附图标记说明:110、第一加热板,120、第二加热板、200、储液器,210、储液袋,211、顶面,212、底面,220、加热通道,310、第一壳体,320、第二壳体,400、散液器,410、滤膜袋,510、进液管,520、出液管,600、导线,710、气压控制阀,720、流量控制阀,730、防止回流器,740、卡子,800、搭扣,900、移动电源。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便于理解本技术,下面将参照相关附图对本技术进行更全面的描述。附图中给出了本技术的较佳实施方式。但是,本技术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文所描述的实施方式。相反地,提供这些实施方式的目的是使对本技术的公开内容理解的更加透彻全面。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相反,当元件被称作“直接在”另一元件“上”时,不存在中间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并不表示是唯一的实施方式。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技术的
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技术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方式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技术。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及/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结合图3,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输液加热组件,包括第一加热板110和第二加热板120,所述第一加热板110和第二加热板120间隔设置,第一加热板110和第二加热板120的板面相对,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输液加热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加热板和第二加热板,所述第一加热板和第二加热板间隔设置,第一加热板和第二加热板板的板面相对,所述第一加热板和第二加热板间设有呈扁平状的储液器,所述第一加热板与储液器的顶面配合加热,所述第二加热板与储液器的底面配合加热。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输液加热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加热板和第二加热板,所述第一加热板和第二加热板间隔设置,第一加热板和第二加热板板的板面相对,所述第一加热板和第二加热板间设有呈扁平状的储液器,所述第一加热板与储液器的顶面配合加热,所述第二加热板与储液器的底面配合加热。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输液加热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储液器为储液袋,所述储液袋采用柔性材料制成,所述储液袋的一侧用于与第一加热板抵接贴合形成所述顶面,所述储液袋的另一侧用于与第二加热板抵接贴合形成所述底面。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输液加热组件,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可开闭配合的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所述第一加热板设置于第一壳体内并随第一壳体移动,所述第二加热板设置于第二壳体内并随第二壳体移动;当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闭合时,所述第一加热板与储液袋的顶面抵接贴合,所述第二加热板与储液袋的底面抵接贴合。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输液加热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壳体的一侧与第二壳体转动连接,第一壳体的另一侧与第二壳体搭扣连接。5.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输...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韩权浩
申请(专利权)人:广州叁拾柒度医学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