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薛玉民专利>正文

一种医用微量控制流量夹子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1323150 阅读:28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6-13 14:2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于医疗器械领域,公开了一种医用微量控制流量夹子,包括第一夹持部、第二夹持部、第一穿接部、第二穿接部和钩部;第一夹持部的一端通过第一穿接部连接第二夹持部;第一夹持部的另一端通过第二穿接部连接钩部;第一穿接部和第二穿接部均为圆弧形结构;第一穿接部设有第一穿接孔;第二穿接部设有第二穿接孔;第一夹持部设有第一凸块;第二夹持部设有第二凸块;第一凸块和第二凸块相对设置;第一凸块设有一段有弧度的第一平滑面;第二凸块的端部为半椭圆凸块;第一平滑面与半椭圆凸块的长弧吻合;钩部设有卡接部;卡接部设有第一凸齿和第二凸齿;第二夹持部的自由端可分别与第一凸齿和第二凸齿卡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可以实现稳定的输液流量调节,满足临床输液过程中,更高精细化的需求。

A Medical Micro-control Flow Clamp

The utility model belongs to the field of medical devices, and discloses a medical micro-flow control clamp, which comprises a first clamping part, a second clamping part, a first piercing part, a second piercing part and a hook part; one end of the first clamping part connects the second clamping part through the first piercing part; the other end of the first clamping part connects the hook part through the second piercing part; the first piercing part and the second piercing part are both. A circular arc structure; the first piercing part has a first piercing hole; the second piercing part has a second piercing hole; the first clamping part has a first bump; the second clamping part has a second bump; the first bump and the second bump are relatively arranged; the first bump has a first smooth surface with radians; the end of the second bump is a semi-elliptic bump; the first smooth surface and the long arc of the semi-elliptic bump. The hook part is provided with a clamping part, the clamping part is provided with the first and second convex teeth, and the free end of the second clamping part can be clamped with the first and second convex teeth respectively. The utility model can realize stable flow regulation of infusion and meet the needs of higher refinement in clinical infusion process.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医用微量控制流量夹子
本技术属于医疗器械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医用微量控制流量夹子。
技术介绍
在人们患病后,医生可能会开出病人的输液方子,病人就会去输液治疗。目前一般的输液方法都是采用的重力输液法,即把输液瓶放置在高于身体的地方,通过液体本身的重力作用,把液体输入进患者的血液中。在输液过程中,一般会使用医用夹子来控制药液的流动速度。目前市面上有很多流通的可调流量的医用夹子,是利用可调节滚珠来实现输液管的流速控制。在使用过程中,因为安装方向的不确定,可能会导致调节流量的时候,出现调节相反,如果划拨至较大流量,就会使输液的人感到疼痛;而且,在使用过程中,还可能使流量速度可能会因为硬件的制造误差,使流量一会大一会小,即调节流量的稳定性差。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公开了一种医用微量控制流量夹子,可以实现稳定的输液流量调节,满足临床输液过程中,更高精细化的需求,并且本技术结构简单,操作方便。本技术的具体技术方案如下:一种医用微量控制流量夹子,包括第一夹持部、第二夹持部、第一穿接部、第二穿接部和钩部;所述第一夹持部的一端通过第一穿接部连接第二夹持部;所述第一夹持部的另一端通过第二穿接部连接钩部;所述第一穿接部和第二穿接部均为圆弧形结构;所述第一穿接部设有第一穿接孔;所述第二穿接部设有第二穿接孔;所述第一夹持部设有第一凸块;所述第二夹持部设有第二凸块;所述第一凸块和第二凸块相对设置;所述第一凸块设有一段有弧度的第一平滑面;所述第二凸块的端部为半椭圆凸块;所述第一平滑面与半椭圆凸块的长弧吻合;所述钩部设有卡接部;所述卡接部设有第一凸齿和第二凸齿;所述第二夹持部的自由端可分别与第一凸齿和第二凸齿卡接。优选的,所述钩部的外侧设有凸出的钩块;所述钩块的外侧设有第三防滑段;所述第三防滑段设有若干半圆柱防滑块。优选的,所述第一夹持部的外侧设有第一防滑段;所述第一防滑段设有若干半圆柱防滑块。优选的,所述第二夹持部的外侧设有第二防滑段;所述第二防滑段设有若干半圆柱防滑块。优选的,所述第一凸齿的上表面设有平滑面;所述平滑面与第二夹持部的自由端滑动配合。优选的,所述第二夹持部的末端还设有阻挡块。优选的,所述第一穿接孔和第二穿接孔的孔径相同,且中心线重合。优选的,本技术还包括输液软管;所述输液软管穿过第一穿接孔和第二穿接孔,由第一凸块和第二凸块夹持;所述输液软管为弹性材料制成。本技术的优点在于:通过半椭圆凸块、第一平滑面、钩部和卡接部的设置,使输液软管内的液体能够稳定的输送到人体血管内,满足临床输液过程中高精细化的要求。使用本技术的时候,通过第二凸块卡在第一凸齿的左侧,可以实现稳定的流量调节;当第二凸块卡在第二凸齿的左侧时,半椭圆凸块和第一平滑面能实现面接触,使液体阻流,而面接触的特点,可以使本技术的阻流效果更佳。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立体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另一个方向的立体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的实施例的第一个状态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的实施例的第二个状态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的实施例的第三个状态示意图。其中:1-第一夹持部;2-第二夹持部;3-第一穿接部;4-第二穿接部;5-钩部;6-第一凸块;7-第二凸块;8-第一平滑面;9-半椭圆凸块;10-第一穿接孔;11-第二穿接孔;12-第一凸齿;13-第二凸齿;14-钩块;15-第一防滑段;16-第二防滑段;17-第三防滑段;18-第二平滑面;19-阻挡块;20-输液软管。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阐述。如图1~图2所示的一种医用微量控制流量夹子,包括第一夹持部1、第二夹持部2、第一穿接部3、第二穿接部4和钩部5;所述第一夹持部1的一端通过第一穿接部3连接第二夹持部2;所述第一夹持部1的另一端通过第二穿接部4连接钩部5;所述第一穿接部3和第二穿接部4均为圆弧形结构;所述第一穿接部3设有第一穿接孔10;所述第二穿接部4设有第二穿接孔11;所述第一夹持部1设有第一凸块6;所述第二夹持部2设有第二凸块7;所述第一凸块6和第二凸块7相对设置;所述第一凸块6设有一段有弧度的第一平滑面8;所述第二凸块7的端部为半椭圆凸块9;所述第一平滑面8与半椭圆凸块9的表面吻合;所述钩部5设有卡接部;所述卡接部设有第一凸齿12和第二凸齿13;所述第二夹持部2的自由端可分别与第一凸齿12和第二凸齿13卡接。如图3所示,当流量不需要控制时,由第一凸块6和第二凸块7直接夹持输液软管20,使液体能够顺畅的流下。如图4~5所示,为了使本技术在夹持输液软管20的时候能够实现稳定的微控制输液,本技术设有带弧度的第一平滑面8和半椭圆凸块9;第一平滑面8和半椭圆凸块9的弧面能够相互吻合;在输液时,第二夹持部2的自由端卡在第一凸齿12的左侧,使导管发生变形,其接触位置的上部呈上口大下口小的喇叭形,其下部呈上口小下口大的喇叭形,通过第一凸块6和第二凸块7的靠近,使液体通过此处的流量横截面变小,从而使输液软管20内的液体流速得到控制,实现本技术的流量微控;当第一凸块6和第二凸块7面接触时,输液软管20被阻流,面接触的阻流效果稳定,不会产生使液体继续下流的缝隙。所以本技术相对于现有技术来说,稳定性更强。为了使本技术方便易操作,所述钩部5的外侧设有凸出的钩块14。在工作人员使用本技术的时候,可以用手指勾住钩部5,使夹子稳定,然后用拇指按压第二夹持部2的第二防滑段16,使第二夹持部2的自由端卡在第一凸齿12的左侧或者第二凸齿13的左侧,从而使工作人员选择将流量控制为小流量,或者彻底隔断液体流下。为了防止工作人员在使用夹子的时候手滑,所述钩块14的外侧设有第三防滑段17;所述第三防滑段17设有若干半圆柱防滑块。为了使本技术的夹持壁能够更好的实现吻合,所述第二凸块7的末端为半椭圆凸块9;所述第一凸块6设有弧度的第一平滑面8。半椭圆凸块9的接触面比圆的接触面更大,第一平滑面8同半椭圆凸块9的外弧吻合,更容易实现半椭圆凸块9和第一平滑面8的吻合。为了使工作人员在使用本技术的时候防止手滑而出现误操作,所述第一夹持部1的外侧设有第一防滑段15;所述第一防滑段15设有若干半圆柱防滑块;所述第二夹持部2外侧设有第二防滑段16;所述第二防滑段16设有若干半圆柱防滑块。为了使本技术更被更好的操作,所述第一凸齿12的上表面设有第二平滑面18;所述第二平滑面18与第二夹持部2的自由端滑动配合。当工作人员在使用本技术的时候,本技术的第二夹持部2的自由端会与第一凸齿12或第二凸齿13卡接;第二平滑面18的设置,使第二夹持部2的自由端能平滑的滑过第一凸齿12的上表面,使第二夹持部2和钩部5之间的运动不会受到硬件干涉,妨碍到工作人员的使用过程。为了使本技术能够更好的卡接,所述第二夹持部2的末端还设有阻挡块19。为了更好的使用本技术,所述第一穿接孔10和第二穿接孔11的孔径相同,且中心线重合;本技术还包括输液软管20;所述输液软管20穿过第一穿接孔10和第二穿接孔11,由第一凸块6和第二凸块7夹持固定;所述输液软管20为弹性材料制成。当需要使用本技术的时候,将液体导管20穿过第一穿接孔10和第二穿接孔11,穿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医用微量控制流量夹子,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夹持部(1)、第二夹持部(2)、第一穿接部(3)、第二穿接部(4)和钩部(5);所述第一夹持部(1)的一端通过第一穿接部(3)连接第二夹持部(2);所述第一夹持部(1)的另一端通过第二穿接部(4)连接钩部(5);所述第一穿接部(3)和第二穿接部(4)均为圆弧形结构;所述第一穿接部(3)设有第一穿接孔(10);所述第二穿接部(4)设有第二穿接孔(11);所述第一夹持部(1)设有第一凸块(6);所述第二夹持部(2)设有第二凸块(7);所述第一凸块(6)和第二凸块(7)相对设置;所述第一凸块(6)设有一段有弧度的第一平滑面(8);所述第二凸块(7)的端部为半椭圆凸块(9);所述第一平滑面(8)与半椭圆凸块(9)的长弧吻合;所述钩部(5)设有卡接部;所述卡接部设有第一凸齿(12)和第二凸齿(13);所述第二夹持部(2)的自由端可分别与第一凸齿(12)和第二凸齿(13)卡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医用微量控制流量夹子,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夹持部(1)、第二夹持部(2)、第一穿接部(3)、第二穿接部(4)和钩部(5);所述第一夹持部(1)的一端通过第一穿接部(3)连接第二夹持部(2);所述第一夹持部(1)的另一端通过第二穿接部(4)连接钩部(5);所述第一穿接部(3)和第二穿接部(4)均为圆弧形结构;所述第一穿接部(3)设有第一穿接孔(10);所述第二穿接部(4)设有第二穿接孔(11);所述第一夹持部(1)设有第一凸块(6);所述第二夹持部(2)设有第二凸块(7);所述第一凸块(6)和第二凸块(7)相对设置;所述第一凸块(6)设有一段有弧度的第一平滑面(8);所述第二凸块(7)的端部为半椭圆凸块(9);所述第一平滑面(8)与半椭圆凸块(9)的长弧吻合;所述钩部(5)设有卡接部;所述卡接部设有第一凸齿(12)和第二凸齿(13);所述第二夹持部(2)的自由端可分别与第一凸齿(12)和第二凸齿(13)卡接。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医用微量控制流量夹子,其特征在于,所述钩部(5)的外侧设有凸出的钩块(14);所述钩块(14)的外侧设有第三防滑段(17);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薛玉民
申请(专利权)人:薛玉民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湖北,4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