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带安全防针刺护套的安全防针刺输液针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1323136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6-13 14:2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带安全防针刺护套的安全防针刺输液针,由安全防针刺护套、双翼针柄、针芯、针管、针管护套、软管和针座组成,安全防针刺护套由竖截面为半圆形的上罩体和下弹性底座组成,上罩体和下弹性底座合在一起形成圆形的通孔,在上罩体两侧的中部前端和中部后端分别设有向下凸出的圆滑式凸包和倒扣式凸包,上罩体的后端外侧设有弧形的按压部位。在输液使用完毕后,软管被回拉后将针管带至安全防针刺护套内,双翼针柄被倒扣卡住,针管无法从安全防针刺护套的两端拔出,并且针管完全被安全防针刺护套包住,预防和减少了自己或他人被针管刺伤,防止被感染。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结构简单,临床使用方便,不改变医护人员的基本操作方法。

A Safe Needle-proof Infusion Needle with Safe Needle-proof Sheath

The utility model discloses a safety needle-proof transfusion needle with a safety needle-proof sheath. The needle core consists of a safety needle-proof sheath, a double-wing needle handle, a needle core, a needle tube, a needle tube sheath, a hose and a needle seat. The safety needle-proof sheath consists of a semi-circular upper cover body with a lower elastic base. The upper cover body and the lower elastic base are combined to form a circular through hole on both sides of the upper cover body. The middle front end and the middle back end are respectively provided with downward protruding smooth convex hulls and upside-down convex hulls, and the back end of the upper cover body is provided with an arc pressing part. After the infusion is finished, the hose is pulled back and the needle tube is brought into the safety anti-needle sheath. The handle of the double-wing needle is buckled and jammed upside down. The needle tube can not be pulled out from both ends of the safety anti-needle sheath. The needle tube is completely covered by the safety anti-needle sheath, which prevents and reduces the stabbing injury of oneself or others by the needle tube and prevents infection. The utility model has the advantages of simple structure, convenient clinical use and no change in the basic operation method of medical staff.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带安全防针刺护套的安全防针刺输液针
本技术涉及输液或采血用的医疗器械,具体涉及一种安全防针刺输液针。
技术介绍
目前,医疗领域常用的普通输液针基本是由针管护套、输液针针柄、针管、软管和针座组成。这种普通输液针在使用时,医护人员先将针座与输液器连接排气,拔去针管护套,进行穿刺后开始输液。输液完成,医护人员再拔出针管,将针管和软管分离,分别放入指定的回收器具。然而,操作过程中,医护人员在拔针管废弃时,裸露的针管极易刺伤自己或其它人员,造成被感染。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带安全防针刺护套的安全防针刺输液针,在输液使用完毕后,软管被回拉后将针管带至安全防针刺护套内,双翼针柄被倒扣卡住,针管无法从安全防针刺护套的两端拔出,并且针管完全被安全防针刺护套包住,预防和减少了自己或他人被针管刺伤。本技术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一种带安全防针刺护套的安全防针刺输液针,包括双翼针柄、针芯、针管、针管护套、软管和针座,特征是:还包括安全防针刺护套,安全防针刺护套由竖截面为半圆形且相对放置的上罩体和下弹性底座组成,在上罩体的前端边缘和下弹性底座的前端边缘连为一体,上罩体的后端和下弹性底座的后端分离,上罩体和下弹性底座合在一起形成圆形以便让针芯和针管进出的通孔,上罩体的左右两侧和下弹性底座的左右两侧形成用于导向双翼针柄的导轨槽,使双翼针柄能在左右两侧的导轨槽内前后滑动;在上罩体两侧的中部前端设有向下凸出的圆滑式凸包,圆滑式凸包能向下包住下弹性底座中部前端的左右两侧以封闭导轨槽的前端;在上罩体两侧的中部后端设有向下凸出且呈楔形的倒扣式凸包,倒扣式凸包能向下包住下弹性底座中部后端的左右两侧以封闭导轨槽的中部;在下弹性底座的后端设有下凹且用于卡住双翼针柄的卡槽。在上罩体后端外侧的下部设有两个凸起,在下弹性底座的后端设有两个与上罩体的两个凸起配合使用的卡孔。在上罩体后端外侧的上部设有弧形的按压部位。本技术由安全防针刺护套、双翼针柄、针芯、针管、针管护套、软管和针座组成,也就是在常规输液针的基础上增设了安全防针刺护套,安全防针刺护套由竖截面为半圆形的上罩体和下弹性底座组成,上罩体和下弹性底座合在一起形成圆形的通孔,作用是:输液针使用完后针管和针芯均可以滑进通孔内,保护针管不刺伤人。在上罩体两侧的中部前端设有向下凸出的圆滑式凸包,作用是:上罩体和下弹性底座合拢后,圆滑式凸包能向下包住下弹性底座中部前端的左右两侧以封闭导轨槽的前端,使安全输液针在使用过程中双翼针柄能被上罩体上的圆滑式凸包卡在安全防针刺护套的导轨槽的前端部位,而不能在导轨槽内随意滑动,而在使用完后回拉时,由于底部的弹性底座在受力状况下会弹性变形,双翼针柄又可以向后滑过圆滑式凸包,进入到导轨槽的中部。在上罩体两侧的中部后端设有向下凸出的倒扣式凸包,作用是:在安全输液针使用完,回拉软管时由于底部的弹性底座在受力状况下会弹性变形,双翼针柄在导轨槽内向后滑动,滑过倒扣式凸包的倒扣凸点直到底部槽内,到达导轨槽后端的底部槽内,且被卡住无法再滑出导轨槽的后端,输液针管再不能裸露在外。上罩体的后端外侧设有弧形的按压部位,在回拉时方便左手食指和大拇指捏持。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显著特点:1、在输液使用完毕后,软管被回拉后将针管带至安全防针刺护套内,双翼针柄被倒扣卡住,针管无法从安全防针刺护套的两端拔出,并且针管完全被安全防针刺护套包住,预防和减少了自己或他人被针管刺伤,防止被感染;2、安全防针刺护套方便医护人员捏持使用;3、结构简单,临床使用方便,不改变医护人员的基本操作方法,生产工艺简单。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的左视图;图3为安全防针刺护套合扰时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图3的剖视示意图;图5为安全防针刺护套展开时的结构示意图;图6为图5的仰视图;图7为本技术使用后第一张的示意图;图8为本技术使用后第二张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实施例并对照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一种带安全防针刺护套的安全防针刺输液针,由安全防针刺护套1、双翼针柄2、针芯3、针管4、针管护套5、软管6和针座7组成,安全防针刺护套1由竖截面为半圆形且相对放置的上罩体19和下弹性底座18组成,上罩体19的前端边缘和下弹性底座18的前端边缘连为一体,上罩体19的后端和下弹性底座18的后端分离,上罩体19和下弹性底座18合在一起形成圆形以便让针芯3和针管4进出的通孔12,上罩体19的左右两侧和下弹性底座18的左右两侧形成用于导向双翼针柄2的导轨槽11,使双翼针柄2能在左右两侧的导轨槽11内前后滑动;在上罩体19两侧的中部前端设有向下凸出的圆滑式凸包13,圆滑式凸包13能向下包住下弹性底座18中部前端的左右两侧以封闭导轨槽11的前端;在上罩体19两侧的中部后端设有向下凸出且呈楔形的倒扣式凸包14,倒扣式凸包14能向下包住下弹性底座18中部的后端的左右两侧以封闭导轨槽11的中部;在下弹性底座18的后端设有下凹且用于卡住双翼针柄2的卡槽20。在上罩体19后端外侧的下部设有两个凸起21,在下弹性底座18的后端设有两个与上罩体19的两个凸起21配合使用的卡孔22。在上罩体19后端外侧的上部设有弧形的按压部位17。工作原理:先向上略微扳开上罩体19,使上罩体19和下弹性底座18的后端分离,再将双翼针柄2、针芯3、针管4从后向前顺着导轨槽11装入通孔12内,合拢上罩体19和下弹性底座18,使上罩体19的两个凸起21卡入到下弹性底座18的两个卡孔22中,双翼针柄2就被圆滑式凸包13卡在导轨槽11的导轨前端15,针管4从安全防针刺护套1的前端伸出,这样就组装好了安全防针刺护套1,然后进行穿刺输液。使用完成时,左手食指和大拇指上下捏住弧形的按压部位17和下弹性底座18,右手回拉软管6,使下弹性底座18受力弹性变形,双翼针柄2从导轨前端15滑过圆滑式凸包13、倒扣式凸包14,到达导轨槽11的导轨后端16,使双翼针柄2落到卡槽20中,双翼针柄2被倒扣式凸包14卡住,无法再滑出导轨后端16。此时针管4刚好位于通孔12内,被安全防针刺护套1包住,无法从安全防针刺护套1两端拔出,有效防止裸露针管4刺伤自己或其他人,造成被感染,达到了安全有效的效果。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带安全防针刺护套的安全防针刺输液针,包括双翼针柄、针芯、针管、针管护套、软管和针座,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安全防针刺护套,安全防针刺护套由竖截面为半圆形且相对放置的上罩体和下弹性底座组成,上罩体的前端边缘和下弹性底座的前端边缘连为一体,上罩体的后端和下弹性底座的后端分离,上罩体和下弹性底座合在一起形成圆形以便让针芯和针管进出的通孔,上罩体的左右两侧和下弹性底座的左右两侧形成用于导向双翼针柄的导轨槽,使双翼针柄能在左右两侧的导轨槽内前后滑动;在上罩体两侧的中部前端设有向下凸出的圆滑式凸包,圆滑式凸包能向下包住下弹性底座中部前端的左右两侧以封闭导轨槽的前端;在上罩体两侧的中部后端设有向下凸出且呈楔形的倒扣式凸包,倒扣式凸包能向下包住下弹性底座中部后端的左右两侧以封闭导轨槽的中部;在下弹性底座的后端设有下凹且用于卡住双翼针柄的卡槽。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带安全防针刺护套的安全防针刺输液针,包括双翼针柄、针芯、针管、针管护套、软管和针座,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安全防针刺护套,安全防针刺护套由竖截面为半圆形且相对放置的上罩体和下弹性底座组成,上罩体的前端边缘和下弹性底座的前端边缘连为一体,上罩体的后端和下弹性底座的后端分离,上罩体和下弹性底座合在一起形成圆形以便让针芯和针管进出的通孔,上罩体的左右两侧和下弹性底座的左右两侧形成用于导向双翼针柄的导轨槽,使双翼针柄能在左右两侧的导轨槽内前后滑动;在上罩体两侧的中部前端设有向下凸出的圆滑式凸包,圆滑式凸包能向...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简玉梅邱博陈来龙梅绍伟
申请(专利权)人:江西洪达医疗器械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西,36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