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安全保护套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1302639 阅读:41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6-12 08:4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安全保护套,属于医用器械领域。一种安全保护套,包括保护套本体,保护套本体具有对接端,保护套本体上设有沿其轴向布置的卡槽,卡槽一端贯通对接端,卡槽的另一端为盲端。卡槽具有相对第一槽壁和第二槽壁,保护套本体上设有第一缺口,第一缺口贯通第一槽壁,第一缺口具有相对的第一面和第二面,第一面较第二面靠近于对接端,第一面上设有第一延伸部,第一延伸部在保护套本体的轴向上向靠近第二面方向延伸;针座本体具有抵靠面,当针座手柄在卡槽内移动至盲端时,第一延伸部位于抵靠面向靠近对接端的方向移动的轨迹上。这种安全保护套可对与留置组件分离的穿刺组件中的针管起到保护作用,避免安全事故的发生。

A kind of condom

The utility model provides a safety cover, which belongs to the field of medical instruments. The utility model relates to a safety protection sleeve, which comprises a protective sleeve body with a butt end. The protective sleeve body is provided with a clamping groove arranged along its axis. One end of the clamping groove runs through the butt end, and the other end of the clamping groove is a blind end. The chuck groove has a relative first groove wall and a second groove wall. The first groove penetrates the first groove wall. The first groove has a relative first side and a second side. The first side is closer to the docking end than the second side. The first side has a first extension, which extends in the direction of the axis of the protective sleeve body towards the second side. On the side, when the needle seat handle moves to the blind end in the chute, the first extension position is on the track against the direction moving towards the docking end. The protective cover can protect the needle tube in the puncture assembly separated from the retaining component and avoid the occurrence of safety accidents.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安全保护套
本技术涉及医用器械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安全保护套。
技术介绍
在临床输液过程中,为减轻对患者的皮肤进行反复穿刺,往往会使用到留置针。留置针包括留置组件和穿刺组件,留置组件包括套管座和设于套管座上的针套管,穿刺组件包括针座和设于针座上的针管,穿刺组件插设于留置组件内,即穿刺组件中的针管插设于留置组件的针套管内。在穿刺(扎针)时,针管和针套管均插入患者的静脉血管中。针管和针套管插入静脉血管后,使穿刺组件从留置组件中分离,即针管从针套管中拔出,取下的穿刺组件的针管处于裸露状态,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安全保护套,以改善穿刺组件与留置组件分离后针管裸露于外界存在安全隐患的问题。本技术是这样实现的:基于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一种安全保护套,与留置针配合使用,所述留置针包括留置组件和穿刺组件,所述留置组件包括套管座和设于套管座上的针套管,所述穿刺组件包括针座和针管,所述针座包括针座本体和与针座本体连接的针座手柄,所述针管连接于所述针座本体,所述针座本体插设于所述套管座内,所述针管插设于所述针套管内,包括:保护套本体,所述保护套本体具有用于与所述套管座对接的对接端,所述保护套本体上设有沿其轴向布置的卡槽,所述卡槽贯通所述保护套本体的内壁和外壁,所述卡槽在所述保护套本体的轴向上的一端贯通所述对接端,所述卡槽在所述保护套本体的轴向上的另一端为盲端,所述针座本体能够在所述保护套本体内轴向移动,针座手柄能够在卡槽内移动,以将所述针管收纳于所述保护套本体内;所述卡槽具有相对第一槽壁和第二槽壁,所述保护套本体上设有第一缺口,所述第一缺口贯通所述第一槽壁,所述第一缺口具有相对的第一面和第二面,所述第一面较所述第二面靠近于所述对接端,所述第一面上设有第一延伸部,所述第一延伸部在所述保护套本体的轴向上向靠近所述第二面的方向延伸;所述针座本体具有抵靠面,当所述针座手柄在所述卡槽内移动至所述盲端时,所述第一延伸部位于所述抵靠面向靠近所述对接端的方向移动的轨迹上。在本实施例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延伸部具有第一圆锥壁;当所述针座手柄在所述卡槽内向靠近所述盲端的方向移动时,所述针座本体能够与所述第一圆锥壁接触,并使所述第一延伸部向远离所述保护套本体的轴线的方向变形,以使所述针座手柄移动至所述盲端。在本实施例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圆锥壁与所述保护套本体同轴设置,所述第一圆锥壁具有第一大端和第一小端,所述第一小端较所述第一大端靠近于所述盲端,所述第一大端的直径与所述保护套本体的内径相等,所述第一小端的直径小于所述保护套本体的内径。在本实施例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保护套本体上与所述第一缺口相对应的位置设有第二缺口,所述第二缺口贯通所述第二槽壁,所述第二缺口具有相对的第三面和第四面,所述第三面较所述第四面靠近于所述对接端,所述第三面上设有第二延伸部,所述第二延伸部在所述保护套本体的轴向上向靠近所述第三面的方向延伸;当所述针座手柄在所述卡槽内移动至所述盲端时,所述第二延伸部位于所述抵靠面向靠近所述对接端的方向移动的轨迹上。在本实施例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延伸部具有第二圆锥壁;当所述针座手柄在所述卡槽内向靠近所述盲端的方向移动时,所述针座本体能够与所述第二圆锥壁接触,并使所述第二延伸部向远离所述保护套本体的轴线的方向变形,以使所述针座手柄移动至所述盲端。在本实施例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圆锥壁与所述保护套本体同轴设置,所述第二圆锥壁具有第二大端和第二小端,所述第二小端较所述第二大端靠近于所述盲端,所述第二大端的直径与所述保护套本体的内径相等,所述第二小端的直径小于所述保护套本体的内径。在本实施例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延伸部远离所述第一面的一端的端面为第一限位面,当所述针座手柄在所述卡槽内移动至所述盲端时,所述第一限位面位于所述抵靠面向靠近所述对接端的方向移动的轨迹上;所述第二延伸部远离所述第三面的端面为第二限位面,当所述针座手柄在所述卡槽内移动至所述盲端时,所述第二限位面位于所述抵靠面向靠近所述对接端的方向移动的轨迹上;所述第一限位面与所述第二限位面位于同一平面内。在本实施例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延伸部与所述第二延伸部相对设置,第一延伸部具有面向所述第二延伸部的第一基面,所述第二延伸部具有面向所述第一延伸部的第二基面,所述第一基面与第一槽壁平齐,所述第二基面与所述第二槽壁平齐。在本实施例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针座本体内部形成容纳腔,所述针管内部形成与所述容纳腔连通的流液通道;所述保护套本体上设有贯通其内壁和外壁的观察孔,当所述保护套本体与所述套管座对接时,所述观察孔位于与所述容纳腔相对应的位置。在本实施例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保护套本体上设有贯通其内壁和外壁的限位孔,所述套管座上设有凸出部,当所述保护套本体与所述套管座,所述凸出部卡于所述限位孔内。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提供一种安全保护套,使用时,保护套本体的对接端与留置组件的套管座对接,针管从针套管中拔出的过程中,针座本体将在保护套本体内轴向移动,针座手柄将在卡槽内移动,最终使针管收纳于保护套本体内,从而对针管起到保护作用。当针管被收纳于保护套本体内,且针座手柄在卡槽内移动至盲端时,第一延伸部将位于针座本体的抵靠面向靠近保护套本体的对接端的方向移动的轨迹上,也就是说,穿刺组件向远离对接端的方向移动,针座手柄将与卡槽的盲端接触,穿刺组件向靠近对接端的方向移动,针座本体的抵靠面将与第一延伸部接触,从而限制穿刺组件相对保护套本体轴向运动,保证针管收纳于保护套本体内后不会再次伸出。这种安全保护套可对与留置组件分离的穿刺组件中的针管起到保护作用,避免安全事故的发生。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技术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1提供的安全保护套的第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所示的安全保护套的剖视图;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1提供的安全保护套的第二视角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图3所示的安全保护套的剖视图;图5为本技术实施例1提供的安全保护套的第三视角的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技术实施例1提供的安全保护套的第四视角的结构示意图;图7为本技术实施例1提供的留置针的结构示意图;图8为图7所示的留置组件的结构示意图;图9为图7所示的穿刺组件的结构示意图;图10为本技术实施例1提供的安全保护套的第一工作状态图;图11为本技术实施例1提供的安全保护套的第二工作状态图。图标:10-安全保护套;11-对接端;12-卡槽;121-盲端;122-第一槽壁;123-第二槽壁;124-第一凸起;125-第二凸起;13-第一缺口;131-第一面;132-第二面;14-第一延伸部;141-第一限位面;142-第一圆锥壁;143-第一基面;15-第二缺口;151-第三面;152-第四面;16-第二延伸部;161-第二限位面;162-第二圆锥壁;163-第二基面;17-观察孔;18-限位孔;20-留置针;2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安全保护套,与留置针配合使用,所述留置针包括留置组件和穿刺组件,所述留置组件包括套管座和设于套管座上的针套管,所述穿刺组件包括针座和针管,所述针座包括针座本体和与针座本体连接的针座手柄,所述针管连接于所述针座本体,所述针座本体插设于所述套管座内,所述针管插设于所述针套管内,其特征在于,包括:保护套本体,所述保护套本体具有用于与所述套管座对接的对接端,所述保护套本体上设有沿其轴向布置的卡槽,所述卡槽贯通所述保护套本体的内壁和外壁,所述卡槽在所述保护套本体的轴向上的一端贯通所述对接端,所述卡槽在所述保护套本体的轴向上的另一端为盲端,所述针座本体能够在所述保护套本体内轴向移动,针座手柄能够在卡槽内移动,以将所述针管收纳于所述保护套本体内;所述卡槽具有相对第一槽壁和第二槽壁,所述保护套本体上设有第一缺口,所述第一缺口贯通所述第一槽壁,所述第一缺口具有相对的第一面和第二面,所述第一面较所述第二面靠近于所述对接端,所述第一面上设有第一延伸部,所述第一延伸部在所述保护套本体的轴向上向靠近所述第二面的方向延伸;所述针座本体具有抵靠面,当所述针座手柄在所述卡槽内移动至所述盲端时,所述第一延伸部位于所述抵靠面向靠近所述对接端的方向移动的轨迹上。...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安全保护套,与留置针配合使用,所述留置针包括留置组件和穿刺组件,所述留置组件包括套管座和设于套管座上的针套管,所述穿刺组件包括针座和针管,所述针座包括针座本体和与针座本体连接的针座手柄,所述针管连接于所述针座本体,所述针座本体插设于所述套管座内,所述针管插设于所述针套管内,其特征在于,包括:保护套本体,所述保护套本体具有用于与所述套管座对接的对接端,所述保护套本体上设有沿其轴向布置的卡槽,所述卡槽贯通所述保护套本体的内壁和外壁,所述卡槽在所述保护套本体的轴向上的一端贯通所述对接端,所述卡槽在所述保护套本体的轴向上的另一端为盲端,所述针座本体能够在所述保护套本体内轴向移动,针座手柄能够在卡槽内移动,以将所述针管收纳于所述保护套本体内;所述卡槽具有相对第一槽壁和第二槽壁,所述保护套本体上设有第一缺口,所述第一缺口贯通所述第一槽壁,所述第一缺口具有相对的第一面和第二面,所述第一面较所述第二面靠近于所述对接端,所述第一面上设有第一延伸部,所述第一延伸部在所述保护套本体的轴向上向靠近所述第二面的方向延伸;所述针座本体具有抵靠面,当所述针座手柄在所述卡槽内移动至所述盲端时,所述第一延伸部位于所述抵靠面向靠近所述对接端的方向移动的轨迹上。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安全保护套,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延伸部具有第一圆锥壁;当所述针座手柄在所述卡槽内向靠近所述盲端的方向移动时,所述针座本体能够与所述第一圆锥壁接触,并使所述第一延伸部向远离所述保护套本体的轴线的方向变形,以使所述针座手柄移动至所述盲端。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安全保护套,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圆锥壁与所述保护套本体同轴设置,所述第一圆锥壁具有第一大端和第一小端,所述第一小端较所述第一大端靠近于所述盲端,所述第一大端的直径与所述保护套本体的内径相等,所述第一小端的直径小于所述保护套本体的内径。4.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安全保护套,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护套本体上与所述第一缺口相对应的位置设有第二缺口,所述第二缺口贯通所述第二槽壁,所述第二缺口具有相对的第三面和第四面,所述第三面较所述第四面靠近于所述对接端,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廖化周运强李永倪
申请(专利权)人:成都普什医药塑料包装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四川,5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