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压无针输液接头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1323131 阅读:39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6-13 14:2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于输注器械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正压无针输液接头,包括接头壳体和弹性密封件,接头壳体的下底座中具有与外界相通的药液流道、气体通道,弹性密封件的上颈部顶部具有可开合缝隙,其侧面具有侧通道,弹性密封件的下基部的外径大于上颈部,其下端固定在接头壳体中;上外壳内壁上设置密封限位台阶;上外壳上开有与下底座的药液流道相通的侧壁流道;上颈部中固定有上开合体(将上颈部与下基部内腔完全隔离),下基部内腔中具有内支撑体,内支撑体的高度小于下基部的内腔高度。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在使用过程中能够维持正压或者微正压,防止血液回流;在内支撑体作用下,下基部会产生规则变形,从而形成液体规则通道,使冲洗过程中无死角。

Positive Pressure Needle-Free Transfusion Connector

The utility model belongs to the field of infusion apparatus, and specifically relates to a positive pressure needle-less infusion joint, including a joint shell and an elastic seal. The lower base of the joint shell has a drug-liquid flow channel and a gas passage connected with the outside world. The top of the upper neck of the elastic seal has an opening and closing gap, and the side passage is provided. The outer diameter of the lower base of the elastic seal is larger than that of the upper neck. The lower end is fixed in the joint shell; the inner wall of the upper shell is provided with a sealed limit step; the side wall flow channel of the upper shell is opened with the medicine liquid flow channel of the lower base; the upper neck is fixed with an upper opening and closing body (completely isolating the upper neck from the lower base inner cavity); the lower base inner cavity has an inner support body, and the height of the inner support body is less than that of the lower base inner cavity. The utility model can maintain positive pressure or micro-positive pressure in the use process to prevent blood reflux; under the action of the internal support body, regular deformation will occur at the lower base, thus forming a regular liquid channel, so that there is no dead angle in the washing process.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正压无针输液接头
本技术涉及一种正压无针输液接头,属于输注器械领域。
技术介绍
临床治疗过程中通常会用到静脉输液,目前,因无针输液接头可以避免使用针头反复穿刺,因此具有减少患者痛苦以及避免医护人员被针头刺伤的优势,现已经被广泛应用于静脉输液过程中。但现有无针输液接头中内密封件与壳体的对接位置易存在缝隙,因此密封性能存在欠缺,会导致细菌消毒不彻底;同时在输液过程中,输液接头内部的密封件在挤压作用下呈不规则变形,从而使得输液接头内部的输液通道呈不规则流道(如贝朗、康尔福盛、昊朗公司生产的输液接头),在使用时会导致死角问题,致使冲管不干净,排气不完全,残留血冲洗不干净,因此在输血液制品后,需要更换,无法进行反复使用。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一种使用过程中能够维持正压或者微正压、防止血液回流且内部液体通道规则、保证冲洗过程中无死角的正压无针输液接头。本技术所述的正压无针输液接头,包括接头壳体和弹性密封件,接头壳体由上外壳和下底座连接而成,下底座中具有与外界相通的药液流道、气体通道,弹性密封件由弹性材料制成且位于接头壳体中,弹性密封件为空心筒体,其由上颈部和下基部一体连接而成,上颈部顶部具有可开合的缝隙,其侧面具有侧通道,下基部的外径大于上颈部,其下端固定在接头壳体中;对应上颈部与下基部的过渡位置,在上外壳内壁上设置密封限位台阶;上外壳上位于密封限位台阶下方的内壁上开有与下底座的药液流道相通的侧壁流道;上颈部的下部内腔中固定有上开合体,通过上开合体将上颈部与下基部内腔完全隔离,下基部内腔中具有内支撑体,内支撑体的高度小于下基部的内腔高度;初始状态下,上颈部顶部的缝隙处于闭合状态,弹性密封件上颈部与下基部的过渡位置抵紧密封限位台阶;当外力从上方作用于弹性密封件时,所述缝隙打开,弹性密封件与密封限位台阶分离。本技术的工作原理过程如下:临床输液时,将注射器或其它外圆锥接头从上外壳上方插入正压无针输液接头。刚开始,弹性密封件中上颈部的上端位置下移,在内部上开合体的限位作用下,上颈部中部向外侧发生折弯,其顶部的缝隙张开,药液经缝隙进入上颈部内腔,并经上颈部的侧通道进入上颈部与上外壳之间的空腔中;之后,随着注射器或其它外圆锥接头的插入,弹性密封件的下基部在内支撑体的内部支撑限位作用下压缩并发生规则变形,压缩到一定程度被内支撑体挡住,下基部的内腔有效容积逐步变小直至恒定,使输入的药液流速保持稳定,下基部内腔中的气体沿下底座的气体通道排出,与此同时,上颈部与下基部的过渡位置逐渐与密封限位台阶分离,药液经弹性密封件与密封限位台阶之间的缝隙进入上外壳的侧壁流道并通过下底座中的药液流道进入输液管中。输液完成后,将注射器或其它外圆锥接头与输液接头分离,此时,从上方作用于弹性密封件的外力消除,在自身弹力作用下弹性密封件的上颈部上升,同时下基部复位,使下基部的内腔有效容积逐渐变大直至恢复原位。此过程中,输液接头内始终保持正压,从而能够防止血液回流,确保使用的安全性。除上述外,本技术中弹性密封件的下基部在内支撑体的内部支撑限位作用下实现规则变形,解决了传统弹性密封件变形不规整的问题,并形成液体规则通道,冲洗过程中无死角,排气完全,输入血液制品后也不会存在血液残留问题,对于同一患者可反复使用。优选的,上颈部外周具有凸环,凸环的位置高于上颈部的侧通道,对应凸环在上外壳内壁上设置台阶作为密封限位件。优选的,弹性密封件中下基部的下端外周具有环形基座,接头壳体中上外壳与下底座的装配位置形成与环形基座相匹配的环形凹槽,环形基座卡在环形凹槽中,实现弹性密封件中下基部下端与接头壳体的固定连接,同时有效保证了接头壳体中上外壳与下底座装配位置的密封效果。本技术中,上颈部侧面的侧通道可以设计为常开通道,也可以设计为可开合通道。该侧通道为可开合通道时,在初始状态下(即无外力作用时),侧通道处于闭合状态,当外力从上方作用于上颈部时,侧通道打开,这种设计与常开通道相比,上颈部的回弹力大,更容易实现复位。优选的,上开合体的下部具有密封座,密封座的上表面与下基部的内顶部接触,在对应的接触位置上,下基部上设有向下凸出的环形密封件,实现密封,从而将上颈部与下基部内腔完全隔离,使消毒更加彻底。进一步优选的,环形密封件与下基部采用一体成型。在实际应用时,也可以采用其他方式实现密封座与下基部接触面的密封,比如在密封座的上表面设计外凸环,并对应外凸环在下基部上设至密封槽,装配时使外凸环恰好卡在密封槽中,同样也能达到密封效果,最终将上颈部与下基部内腔完全隔离。优选的,上颈部与下基部的过渡位置的外部形状为锥形,对应该过渡位置,上外壳内壁上的密封限位台阶倒角,使上颈部与下基部的过渡位置与密封限位台阶之间实现面接触密封,从而增强密封效果。本技术中的内支撑体可以与上开合体固定连接,固定后,内支撑体与下底座之间具有调整间隙,确保外力从上方作用于弹性密封件时,内支撑体下移,从内部对弹性密封件的下基部进行支撑限位,以减少下基部的变形,形成液体规则通道。内支撑体也可以与下底座固定连接,并使内支撑体与下基部的内顶部之间具有调整间隙,当有外力从上方作用于弹性密封件时,内支撑体依然从内部对弹性密封件的下基部进行支撑限位,减少下基部的变形。优选的,从上方作用于弹性密封件的外力消除时,弹性密封件的下基部内腔的有效容积变化量为0-15μL,即无针输液接头内保持正压或者微正压,有效防止血液回流。优选的,弹性密封件采用硅胶材质。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所具有的有益效果是:1、本技术通过弹性密封件的弹性和内支撑体来控制下基部内腔的体积,在输液过程中,下基部内腔体积逐步变小直至恒定,使输入的药液流速保持稳定,输液结束后,下基部内腔体积逐渐变大直至恢复原位,输液接头内保持正压或微正压,从而有效防止血液回流,确保使用的安全性;2、本技术利用开合体控制顶部缝隙的开合,当注射器或其它外圆锥接头从上方插入输液接头时,药液先经过弹性密封件的上颈部内腔、再经上颈部的侧通道进入弹性密封件与上外壳之间的空腔中,变形量小且排气完全,解决了传统无针输液接头中存在的因药液直接从弹性件外侧走所带来的弹性件变形量大、气泡多且不易排出的问题;3、在内支撑体的作用下,弹性密封件的下基部会产生规则变形,从而形成液体规则通道,使冲洗过程中无死角,输入血液制品后也不会存在血液残留问题,对于同一患者可反复使用。附图说明图1是实施例一在初始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实施例一在静脉输液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图1旋转90°后的剖面图;图4是弹性密封件的结构示意图;图5是实施例一中下底座的结构示意图;图6是图5旋转90°后的剖面图;图7是实施例二在初始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图8是实施例二中下底座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下底座;2、药液流道;3、环形基座;4、侧壁流道;5、内支撑体;6、下基部;7、过渡位置;8、上开合体;9、上颈部;10、上外壳;11、缝隙;12、侧通道;13、固定装配台;14、环形密封件;15、密封座;16、外圆锥接头;17、凸环;18、气体通道。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实施例做进一步描述:实施例一:如图1~6所示,本实施例所述正压无针输液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正压无针输液接头,包括接头壳体和弹性密封件,接头壳体由上外壳(10)和下底座(1)连接而成,下底座(1)中具有与外界相通的药液流道(2)、气体通道(18),弹性密封件由弹性材料制成且位于接头壳体中,其特征在于:弹性密封件为空心筒体,其由上颈部(9)和下基部(6)一体连接而成,上颈部(9)顶部具有可开合的缝隙(11),其侧面具有侧通道(12),下基部(6)的外径大于上颈部(9),其下端固定在接头壳体中;对应上颈部(9)与下基部(6)的过渡位置(7),在上外壳(10)内壁上设置密封限位台阶;上外壳(10)上位于密封限位台阶下方的内壁上开有与下底座(1)的药液流道(2)相通的侧壁流道(4);上颈部(9)的下部内腔中固定有上开合体(8),通过上开合体(8)将上颈部(9)与下基部(6)内腔完全隔离,下基部(6)内腔中具有内支撑体(5),内支撑体(5)的高度小于下基部(6)的内腔高度;初始状态下,上颈部(9)顶部的缝隙(11)处于闭合状态,弹性密封件的上颈部(9)与下基部(6)的过渡位置(7)抵紧密封限位台阶;当外力从上方作用于弹性密封件时,所述缝隙(11)打开,弹性密封件与密封限位台阶分离。...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正压无针输液接头,包括接头壳体和弹性密封件,接头壳体由上外壳(10)和下底座(1)连接而成,下底座(1)中具有与外界相通的药液流道(2)、气体通道(18),弹性密封件由弹性材料制成且位于接头壳体中,其特征在于:弹性密封件为空心筒体,其由上颈部(9)和下基部(6)一体连接而成,上颈部(9)顶部具有可开合的缝隙(11),其侧面具有侧通道(12),下基部(6)的外径大于上颈部(9),其下端固定在接头壳体中;对应上颈部(9)与下基部(6)的过渡位置(7),在上外壳(10)内壁上设置密封限位台阶;上外壳(10)上位于密封限位台阶下方的内壁上开有与下底座(1)的药液流道(2)相通的侧壁流道(4);上颈部(9)的下部内腔中固定有上开合体(8),通过上开合体(8)将上颈部(9)与下基部(6)内腔完全隔离,下基部(6)内腔中具有内支撑体(5),内支撑体(5)的高度小于下基部(6)的内腔高度;初始状态下,上颈部(9)顶部的缝隙(11)处于闭合状态,弹性密封件的上颈部(9)与下基部(6)的过渡位置(7)抵紧密封限位台阶;当外力从上方作用于弹性密封件时,所述缝隙(11)打开,弹性密封件与密封限位台阶分离。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正压无针输液接头,其特征在于:上颈部(9)外周具有凸环(17),凸环(17)的位置高于上颈部(9)的侧通道(12),对应凸环(17)在上外壳(10)内壁上设置台阶作为密封限位件。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正压无针输液接头,其特征在于:弹性密封件中下基部(6)的下端外周具有环形基座(3),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潘名辉李臻李文超
申请(专利权)人:山东新华安得医疗用品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