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医用输液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1323129 阅读:34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6-13 14:2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医用输液器,包括依次连接的输液管、墨菲式滴管和调节阀,所述输液管插入墨菲式滴管的一端为插入端,所述插入端弯折设置,所述插入端与输液管之间弯折角度为钝角;所述墨菲式滴管的内部设置有漏斗,所述漏斗底部连接有导管,所述导管的底部设有用以连通导管和墨菲式滴管内部容腔的开口,所述漏斗和导管均贴合墨菲式滴管的内壁,所述插入端的末尾抵触于漏斗的内壁。所述漏斗和导管连接处还设置有用以阻挡一定质量药液的第一超薄挡片,所述第一超薄挡片表面开设有十字缝,所述十字缝平时闭合,当第一超薄挡片上药液超过一定质量时打开漏液。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使用方便,不会产生气泡的医用输液器。

A Medical Infusion Device

The utility model discloses a medical infusion device, which comprises a successively connected infusion tube, a Murphy dropper and a regulating valve. One end of the infusion tube inserted into the Murphy dropper is an insertion end, the insertion end is bent, and the bending angle between the insertion end and the infusion tube is blunt angle; the Murphy dropper is internally provided with a funnel, and the bottom of the funnel is connected with a catheter. The bottom of the catheter is provided with an opening for connecting the catheter and the inner chamber of the Murphy dropper. The funnel and the catheter are both attached to the inner wall of the Murphy dropper, and the end of the insertion end is against the inner wall of the funnel. A first ultra-thin shield is also provided at the junction of the funnel and the catheter to block a certain quality of medicinal liquid. The surface of the first ultra-thin shield is provided with a cross seam, which is normally closed, and the leakage is opened when the medicinal liquid on the first ultra-thin shield exceeds a certain quality. The purpose of the utility model is to provide a medical infusion device which is convenient to use and does not generate bubbles.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医用输液器
本技术涉及一种输液器,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医用输液器。
技术介绍
静脉输液作为临床护理学的一个重要手段,在住院患者治疗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有研究表明,当微量气泡进入静脉时会引起生理紊乱。因此,排尽静脉输液装置内的空气、杜绝残余气体的产生是提高护理操作安全性的有力保障。而输液器是一种在静脉输液时必须的器械,经过无菌处理,建立静脉与药液之间通道,保证输液的顺利进行。目前,临床上常规排气时将莫菲氏滴管倒置、挤压,使药液平面达到茂菲氏滴管的1/3~1/2水平面,再将滴管倾斜使水柱沿滴管管壁流入下方液面,在具体操作使过程中,一次性输液器仍然具有排气费时、药液浪费、一次性排气成功率较低等缺点。静脉输液时常规直接将输液器乳头与头皮针软管连接,由于两者连接处有重合致使头皮针软管与输液器乳头再次连接时有一定空隙造成了空气未能及时排除。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使用方便,不会产生气泡的医用输液器。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医用输液器,包括依次连接的输液管、墨菲式滴管和调节阀,所述输液管插入墨菲式滴管的一端为插入端,所述插入端弯折设置,所述插入端与输液管之间弯折角度为钝角;所述墨菲式滴管的内部设置有漏斗,所述漏斗底部连接有导管,所述导管的底部设有用以连通导管和墨菲式滴管内部容腔的开口,所述漏斗和导管均贴合墨菲式滴管的内壁,所述插入端的末尾抵触于漏斗的内壁。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漏斗和导管连接处还设置有用以阻挡一定质量药液的第一超薄挡片,所述第一超薄挡片表面开设有十字缝,所述十字缝平时闭合,当第一超薄挡片上药液超过一定质量时打开漏液。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调节阀设置于输液管的外部,所述调节阀的前侧壁和后侧壁上对应设置有一组滑槽,所述滑槽大体竖向设置且与输液管间呈锐角夹角设置,所述滑槽内通过滚动轴连接有一可沿滑槽轨道滑动的调节旋钮。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调节阀的右侧壁设置为斜面,所述斜面倾斜方向、角度均和滑槽相同。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墨菲式滴管底部连接的输液管表面还设置有用以限制调节阀位置的限位片。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输液管对应限位片的下方还设置有与输液管内部连通的支管,所述支管开口处设置有一盖塞。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盖塞与支管外壁连于一体设置。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输液管于墨菲式滴管的上方部分还设置有过滤器。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墨菲式滴管和调节阀的中间位置还设置有第二超薄挡片。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本申请的医用输液器具有的优点在于:在不影响现有输液器的功能情况下,在不增加医护人员额外的操作、工作量的情况下,减小或是消除使用输液器时产生小气泡的可能性。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医用输液器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A处的局部放大图;图3为B处的局部放大图;图4为C处的局部放大图。图中:1、输液管;2、过滤器;3、墨菲式滴管;4、插入端;5、漏斗;6、第一超薄挡片;7、导管;8、调节阀;9、调节旋钮;10、滑槽;11、滚动轴;12、支管;13、盖塞;14、限位片;15、第二超薄挡片。具体实施方式参照图1至图4对本技术一种医用输液器实施例做进一步说明。如图1至图4所示的一种医用输液器,包括过滤器2、输液管1、墨菲式滴管3、调节阀8、限位片14和支管12。输液管1先连接于过滤器2,用以将进入输液器的药液进行第一层过滤,在这个过滤器2内,可以吸附药液内的杂质和小气泡。药液在通过这个过滤器2后,通过输液管1的插入端4,插入至墨菲式滴管3,在本实施例中,这里的插入端4设置为弯折的,其弯折角度设置为120度,并且将插入端4的开口处抵触于设置在墨菲式滴管3内部设置的漏斗5的内壁,在漏斗5的底部连接有导管7,导管7的底部设置有开口,将药液导流至墨菲式滴管3的底部。通过导流的方式,避免了传统输液器药液在墨菲式滴管3内滴落所产生小气泡的可能性。在本实施例中,进一步地在漏斗5和导管7的连接处设置有一第一超薄挡片6,这个第一超薄挡片6的大小形状与导管7截面相同,并且在此第一超薄挡片6的表面中心开设有一十字缝,类似尖叫饮料的瓶口设计。这个第一超薄挡片6使用时一共有两种状态,当第一超薄挡片6上部的药液囤积的量较小时,第一超薄挡片6即为关闭状态,组织药液向下流入导管7;当第一超薄挡片6上部的药液囤积到一定质量时,第一超薄挡片6无法继续阻挡药液,即为打开状态,让其上部的药液向下流入导管7,我们根据不同的材料以及第一超薄挡片6不同的厚度来进行多次实验进行调节。这样的设置相比较将药液直接靠壁引流至墨菲式滴管3内部来说,具有的优点在于能够通过肉眼的观察,来判断出此时药液下滴的流速,而直接将药液靠壁引流是无法观测到药液下滴的流速的。在药液从墨菲式滴管3内通过输液管1流出后,经过一个套在输液管1外部的调节阀8,这个调节阀8的作用是用于调节以及改变此处输液管1的通流面积,从而实现改变药液下滴流速的功能。在本实施例中,调节阀8的具体结构如下:其大体呈一长条四棱柱状,在其前侧壁和后侧壁上对应设置有一组滑槽10,这里的滑槽10大体竖向设置且与输液管1间呈锐角夹角设置,同时在滑槽10内通过滚动轴11连接有一可沿滑槽10轨道滑动的调节旋钮9。由于滑槽10是倾斜带有角度设置的,而输液管1又是竖直向下的,因此在调节旋钮9滚动时能够压迫输液管1,使其改变通流面积达到控制药液流速的效果。在本实施例中,调节阀8的右侧壁设置为斜面,并且这个斜面倾斜方向、角度均和滑槽10相同。这样的设置能够保证在调节旋钮9旋转时,调节旋钮9露出调节阀8的高度相同,如果设置为竖直面,则会产生随着调节旋钮9位置的不同变化导致其露出调节阀8的高度不同,影响医护人员在使用时的调节操作。并且进一步地在墨菲式滴管3底部连接的输液管1表面还设置有用以限制调节阀8位置的限位片14。这个限位片14的设置能够保证调节阀8的相对位置,不会过低。本实施例中,墨菲式滴管3和调节阀8的中间位置还设置有第二超薄挡片15。这里的第二超薄挡片15能够起到的作用也是类似于单向阀的作用,当上方的液体的量少于一定值时,就无法将第二超薄挡片15顶开,就能够起到自动停止输液的作用,避免输液器墨菲氏滴管3下端皮管空气形成,再次更换输液时不需要向上挤压液体排气,节约时间的同时又安全。在输液管1对应限位片14的下方还设置有与输液管1内部连通的支管12,所述支管12开口处设置有一盖塞13,并且将这个盖塞13固定连接于支管12设置。在输液器使用需要冲管时,就只需要打开支管12处的盖塞13即可操作,相比传统输液器复杂的拆卸安装要方便的多,同时也能够避免拆卸安装过程中产生的气泡。以上所述是本技术的优选实施方式,对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不脱离本技术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型和改进,这些也应视为技术的保护范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医用输液器,包括依次连接的输液管(1)、墨菲式滴管(3)和调节阀(8),其特征在于:所述输液管(1)插入墨菲式滴管(3)的一端为插入端(4),所述插入端(4)弯折设置,所述插入端(4)与输液管(1)之间弯折角度为钝角;所述墨菲式滴管(3)的内部设置有漏斗(5),所述漏斗(5)底部连接有导管(7),所述导管(7)的底部设有用以连通导管(7)和墨菲式滴管(3)内部容腔的开口,所述漏斗(5)和导管(7)均贴合墨菲式滴管(3)的内壁,所述插入端(4)的末尾抵触于漏斗(5)的内壁。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医用输液器,包括依次连接的输液管(1)、墨菲式滴管(3)和调节阀(8),其特征在于:所述输液管(1)插入墨菲式滴管(3)的一端为插入端(4),所述插入端(4)弯折设置,所述插入端(4)与输液管(1)之间弯折角度为钝角;所述墨菲式滴管(3)的内部设置有漏斗(5),所述漏斗(5)底部连接有导管(7),所述导管(7)的底部设有用以连通导管(7)和墨菲式滴管(3)内部容腔的开口,所述漏斗(5)和导管(7)均贴合墨菲式滴管(3)的内壁,所述插入端(4)的末尾抵触于漏斗(5)的内壁。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医用输液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漏斗(5)和导管(7)连接处还设置有用以阻挡一定质量药液的第一超薄挡片(6),所述第一超薄挡片(6)表面开设有十字缝,所述十字缝平时闭合,当第一超薄挡片(6)上药液超过一定质量时打开漏液。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医用输液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阀(8)设置于输液管(1)的外部,所述调节阀(8)的前侧壁和后侧壁上对应设置有一组滑槽(10),所述滑槽(10)大体竖向设...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铁霞汪利芬诸伟红韩哲娜罗平平罗发燕
申请(专利权)人:杭州市第一人民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