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便于安装的配电箱散热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1319608 阅读:26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6-12 17:2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便于安装的配电箱散热装置,包括箱体和基座主体,所述箱体固定安装在基座主体的上端,所述箱体包括外壳、出风窗、防尘网、第一风扇、接线孔、第二风扇、风扇口、把手、锁扣、门栓、翻转门和翻转合页,所述外壳固定安装在箱体的内端,所述出风窗固定连接在外壳的上端,所述第一风扇固定安装在出风窗的内端,所述防尘网固定连接在出风窗的上端,所述接线孔对称固定卡接在外壳的侧端,所述风扇口开设在外壳的底端中心,所述第二风扇固定安装在风扇口的内端,所述翻转合页固定安装在外壳的前端,所述翻转门转动连接在外壳的前端。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设有箱体和基座主体,从而提高了装置的散热性能和防尘性能。

A Heat Dissipating Device for Easy Installation of Distribution Box

The utility model discloses an easy-to-install heat dissipation device for distribution box, which comprises a box body and a base body. The box body is fixed at the upper end of the base body. The box body includes a shell, an outlet window, a dust-proof net, a first fan, a wiring hole, a second fan, a fan outlet, a handle, a lock, a door bolt, a turning door and a turning hinge. The shell is fixed in the box body. The outlet window is fixed at the upper end of the outer shell, the first fan is fixed at the inner end of the outlet window, the dust-proof net is fixed at the upper end of the outlet window, the connection hole is symmetrically fixed at the side end of the outer shell, the fan outlet is opened at the bottom end center of the outer shell, the second fan is fixed at the inner end of the fan outlet, and the flip hinge is fixed at the inner end of the fan outlet. The front end of the housing is rotatably connected with the front end of the housing. The utility model is provided with a box body and a base body, thereby improving the heat dissipation performance and dust-proof performance of the devic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便于安装的配电箱散热装置
本技术涉及配电箱设备
,具体为一种便于安装的配电箱散热装置。
技术介绍
配电箱正常运行时可借助手动或自动开关接通或分断电路,配电箱具有体积小、安装简便,技术性能特殊、位置固定,配置功能独特、不受场地限制,应用比较普遍,操作稳定可靠,空间利用率高,占地少且具有环保效应的特点,但是元器件在运行过程中会散发热量,如不能及时疏散,会造成元器件局部温度过高,而导致使用寿命缩短,甚至是烧坏,此外,灰尘飘落在电路板上也会对元器件有一定的影响,因此本技术设计了一种便于安装的配电箱散热装置。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便于安装的配电箱散热装置,以解决上述所提出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便于安装的配电箱散热装置,包括箱体和基座主体,所述箱体固定安装在基座主体的上端,所述箱体包括外壳、出风窗、防尘网、第一风扇、接线孔、第二风扇、风扇口、把手、锁扣、门栓、翻转门和翻转合页,所述外壳固定安装在箱体的内端,所述出风窗固定连接在外壳的上端,所述第一风扇固定安装在出风窗的内端,所述防尘网固定连接在出风窗的上端,所述接线孔对称固定卡接在外壳的侧端,所述风扇口开设在外壳的底端中心,所述第二风扇固定安装在风扇口的内端,所述翻转合页固定安装在外壳的前端,所述翻转门转动连接在外壳的前端,所述把手固定安装在翻转门的前端,所述风扇口固定连接在翻转门侧端,所述锁扣固定安装在门栓的内端,所述基座主体包括风口、支撑架、第一窗口、第一过滤板、螺纹孔、螺栓、第二过滤板、过滤网、第二窗口和底板,所述底板固定安装在基座主体的底端,所述支撑架固定安装在底板的上端,所述风口开设在支撑架的上端中心,所述第一窗口对称开设在支撑架的两侧,所述第一过滤板固定安装在第一窗口的外端,所述螺纹孔开设在支撑架的侧端,所述第二窗口开设在支撑架的前端,所述第二过滤板固定安装在第二窗口的外端,所述过滤网固定安装在第二过滤板的内端。优选的,所述螺栓分别固定安装在第二过滤板和第一过滤板的四角,且所述螺栓与螺纹孔相适配,所述螺栓螺纹转动连接在螺纹孔的内端。优选的,所述第一过滤板和第二过滤板均通过螺纹孔和螺栓与支撑架固定连接。优选的,所述翻转合页固定连接在外壳和翻转门的交界处,所述翻转门通过翻转合页与外壳转动连接。优选的,所述门栓固定连接在翻转门的侧端,且所述门栓固定连接在外壳的前端,所述翻转门通过门栓和锁扣与外壳固定连接。优选的,所述第一风扇和第二风扇均与外接电源连接。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如下:本技术通过设有箱体和基座主体,螺栓分别固定安装在第二过滤板和第一过滤板的四角,且螺栓与螺纹孔相适配,螺栓螺纹转动连接在螺纹孔的内端,第一过滤板和第二过滤板均通过螺纹孔和螺栓与支撑架固定连接,从而防止灰尘吸入外壳的内部,对元器件造成硬性,且提高装置的牢固性,同时也便于定期的对过滤网进行清灰或对过滤网进行更换,从而提高了装置的便捷性,翻转合页固定连接在外壳和翻转门的交界处,翻转门通过翻转合页与外壳转动连接,从而便于对装置进行操作时方便打开,提高了装置便捷性。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主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箱体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的基座主体结构示意图。图中:1-箱体、2-基座主体、3-外壳、4-出风窗、5-防尘网、6-第一风扇、7-接线孔、8-第二风扇、9-风扇口、10-把手、11-锁扣、12-门栓、13-翻转门、14-翻转合页、15-进风口、16-支撑架、17-第一窗口、18-第一过滤板、19-螺纹孔、20-螺栓、21-第二过滤板、22-过滤网、23-第二窗口、24-底板。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的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阅图1-3,本技术提供的一种实施例:一种便于安装的配电箱散热装置,包括箱体1和基座主体2,箱体1固定安装在基座主体2的上端,箱体1包括外壳3、出风窗4、防尘网5、第一风扇6、接线孔7、第二风扇8、风扇口9、把手10、锁扣11、门栓12、翻转门13和翻转合页14,外壳3固定安装在箱体1的内端,出风窗4固定连接在外壳3的上端,第一风扇6固定安装在出风窗4的内端,防尘网5固定连接在出风窗4的上端,接线孔7对称固定卡接在外壳3的侧端,风扇口9开设在外壳3的底端中心,第二风扇8固定安装在风扇口9的内端,翻转合页14固定安装在外壳3的前端,翻转门13转动连接在外壳3的前端,把手10固定安装在翻转门13的前端,风扇口9固定连接在翻转门13侧端,锁扣11固定安装在门栓12的内端,基座主体2包括风口15、支撑架16、第一窗口17、第一过滤板18、螺纹孔19、螺栓20、第二过滤板21、过滤网22、第二窗口23和底板24,底板24固定安装在基座主体2的底端,支撑架16固定安装在底板24的上端,风口15开设在支撑架16的上端中心,第一窗口17对称开设在支撑架16的两侧,第一过滤板18固定安装在第一窗口17的外端,螺纹孔19开设在支撑架16的侧端,第二窗口23开设在支撑架16的前端,第二过滤板21固定安装在第二窗口23的外端,过滤网22固定安装在第二过滤板21的内端。螺栓20分别固定安装在第二过滤板21和第一过滤板18的四角,且螺栓20与螺纹孔19相适配,螺栓20螺纹转动连接在螺纹孔19的内端,第一过滤板18和第二过滤板21均通过螺纹孔19和螺栓20与支撑架16固定连接,从而提高装置的牢固性,同时也便于定期的对过滤网22进行清灰或对过滤网22进行更换,从而提高了装置的便捷性,翻转合页14固定连接在外壳3和翻转门13的交界处,翻转门13通过翻转合页14与外壳3转动连接,从而便于对装置进行操作时方便打开,提高了装置便捷性,门栓12固定连接在翻转门13的侧端,且门栓12固定连接在外壳3的前端,翻转门13通过门栓12和锁扣11与外壳3固定连接,第一风扇6和第二风扇8均与外接电源连接。工作原理:在对本技术进行使用时,首先将第一风扇6和第二风扇8与外接电源相连接,第二风扇8和第一风扇6开始工作,然后手动通过把手10将翻转门13关闭,然后在通过锁扣11对其进行锁定,从而装置内的元器件进行封闭保护,并且此时第一风扇6和第二风扇8同时进行顺时针转动,从而将外壳3的内部的热空气通过出风窗4排出,从而对装置内的元器件进行降温,进而保护元器件不受温度升高的影响,延长元器件的使用寿命,提高装置的实用性,此外,在进气口和出气口安装有过滤网22和防尘网5,从而防止外界的灰尘进入外壳3的内部,进而使得外壳3的内部保持清洁,且保证元器件的正常运行,从而提高装置的实用性。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技术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技术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技术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便于安装的配电箱散热装置,包括箱体(1)和基座主体(2),其特征在于:所述箱体(1)固定安装在基座主体(2)的上端,所述箱体(1)包括外壳(3)、出风窗(4)、防尘网(5)、第一风扇(6)、接线孔(7)、第二风扇(8)、风扇口(9)、把手(10)、锁扣(11)、门栓(12)、翻转门(13)和翻转合页(14),所述外壳(3)固定安装在箱体(1)的内端,所述出风窗(4)固定连接在外壳(3)的上端,所述第一风扇(6)固定安装在出风窗(4)的内端,所述防尘网(5)固定连接在出风窗(4)的上端,所述接线孔(7)对称固定卡接在外壳(3)的侧端,所述风扇口(9)开设在外壳(3)的底端中心,所述第二风扇(8)固定安装在风扇口(9)的内端,所述翻转合页(14)固定安装在外壳(3)的前端,所述翻转门(13)转动连接在外壳(3)的前端,所述把手(10)固定安装在翻转门(13)的前端,所述风扇口(9)固定连接在翻转门(13)侧端,所述锁扣(11)固定安装在门栓(12)的内端,所述基座主体(2)包括风口(15)、支撑架(16)、第一窗口(17)、第一过滤板(18)、螺纹孔(19)、螺栓(20)、第二过滤板(21)、过滤网(22)、第二窗口(23)和底板(24),所述底板(24)固定安装在基座主体(2)的底端,所述支撑架(16)固定安装在底板(24)的上端,所述风口(15)开设在支撑架(16)的上端中心,所述第一窗口(17)对称开设在支撑架(16)的两侧,所述第一过滤板(18)固定安装在第一窗口(17)的外端,所述螺纹孔(19)开设在支撑架(16)的侧端,所述第二窗口(23)开设在支撑架(16)的前端,所述第二过滤板(21)固定安装在第二窗口(23)的外端,所述过滤网(22)固定安装在第二过滤板(21)的内端。...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便于安装的配电箱散热装置,包括箱体(1)和基座主体(2),其特征在于:所述箱体(1)固定安装在基座主体(2)的上端,所述箱体(1)包括外壳(3)、出风窗(4)、防尘网(5)、第一风扇(6)、接线孔(7)、第二风扇(8)、风扇口(9)、把手(10)、锁扣(11)、门栓(12)、翻转门(13)和翻转合页(14),所述外壳(3)固定安装在箱体(1)的内端,所述出风窗(4)固定连接在外壳(3)的上端,所述第一风扇(6)固定安装在出风窗(4)的内端,所述防尘网(5)固定连接在出风窗(4)的上端,所述接线孔(7)对称固定卡接在外壳(3)的侧端,所述风扇口(9)开设在外壳(3)的底端中心,所述第二风扇(8)固定安装在风扇口(9)的内端,所述翻转合页(14)固定安装在外壳(3)的前端,所述翻转门(13)转动连接在外壳(3)的前端,所述把手(10)固定安装在翻转门(13)的前端,所述风扇口(9)固定连接在翻转门(13)侧端,所述锁扣(11)固定安装在门栓(12)的内端,所述基座主体(2)包括风口(15)、支撑架(16)、第一窗口(17)、第一过滤板(18)、螺纹孔(19)、螺栓(20)、第二过滤板(21)、过滤网(22)、第二窗口(23)和底板(24),所述底板(24)固定安装在基座主体(2)的底端,所述支撑架(16)固定安装在底板(24)的上端,所述风口(15)开设在支撑架(16)的上端中心,所述第一窗口(17)对称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甄继旺甄浩楠
申请(专利权)人:唐山振文电气设备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河北,1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