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重触发的喷射气流灭弧防雷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1318848 阅读:33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6-12 16:4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双重触发的喷射气流灭弧防雷装置,主要由防雷器壳体、引弧棒、感应线圈、灭弧筒和上盖组成;其中:在防雷器壳体内部左右两侧还分别设有触发回路Ⅰ和触发回路Ⅱ,并且在触发回路Ⅱ还设有触发延迟元件。所述的触发延迟元件为电容、电感或者火花间隙。当触发延迟元件采用电容时,所述的电容与处于气丸触发位Ⅱ的灭弧气丸Ⅱ并联,连接在触发回路Ⅱ中;当触发延迟元件采用电感或者火花间隙时,所述的电感或者火花间隙与处于气丸触发位Ⅱ的灭弧气丸Ⅱ串联,连接在触发回路Ⅱ中。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双触发模式与相对单触发的比较,增加了灭弧弹丸的数量,增大了熄弧的能量,实现了电弧能量与灭弧能量的不对称性,保证了有效熄弧。

Double triggered arc extinguishing and lightning protection device with jet gas

The utility model discloses a double-triggered arc extinguishing and lightning protection device for jet airflow, which is mainly composed of a lightning protector shell, an arc initiating rod, an induction coil, an arc extinguishing cylinder and an upper cover, in which a trigger circuit I and a trigger circuit II are respectively provided on the left and right sides of the lightning protector shell, and a trigger delay element is also provided on the trigger circuit II. The trigger delay element is a capacitor, an inductance or a spark gap. When the trigger delay element adopts capacitance, the capacitance is connected in parallel with the arc extinguishing gas pellet II at the trigger position II of the gas pellet and connected in the trigger circuit II. When the trigger delay element adopts inductance or spark gap, the inductance or spark gap is connected in series with the arc extinguishing gas pellet II at the trigger position II of the gas pellet and connected in the trigger circuit II. Compared with the relative single trigger, the double trigger mode of the utility model increases the number of arc extinguishing projectiles, increases the energy of arc extinguishing, realizes the asymmetry of arc energy and arc extinguishing energy, and ensures the effective arc extinguishing.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双重触发的喷射气流灭弧防雷装置
本技术涉及一种输电线路的防雷装置,具体涉及了一种双重触发的喷射气流灭弧防雷装置。
技术介绍
雷电是影响输电线安全的重要因素,长期以来占据线路故障跳闸的首位,是大气活动的自然过程,迄今还不可控制。但我们可以通过对常发事故进行分析,寻找雷击规律,加强防范。如处于高山峻岭或峰顶的杆塔、处于水塘或水库附近的输电线路、跨越山岭或江河湖泊的杆塔和安装在接地电阻高的杆塔和岩石塔基及输电线等都是易遭雷击破坏重点。雷电打击会给电力设施带来不同形式的损伤和破坏,雷云放电在电力系统中会引起雷击过电压,架空线路中常见的过电压有雷击在架空线附近通过电磁感应在输电线上的过电压和雷电直接击打在导线上产生的过电压。雷击造成过电压,可能对绝缘子、输电线造成损伤;雷击引起绝缘子闪络放电,会对瓷质表面造成烧伤脱落或对玻璃绝缘子造成网状裂纹,使绝缘强度大幅降低;雷电击打在输电线或避雷线上,可能会引起断股甚至断裂,使输电工作无法进行。输电线路防雷一直都是电力部门防雷工作的重要内容,雷电故障仍然是影响电网安全的重要因素之一。输电线路发生雷击时引起的冲击闪络,导致线路绝缘子闪络,继而产生很大的工频续流,损坏绝缘子串及金具,导致线路事故。对此电力部门一般采用在输电线路加装线路防雷器来实现保护。电弧是高温高导电率的游离气体,将电弧进行消灭,简称灭弧。灭弧有多种方法,大多是使用某种气体或者液体来承担主要灭弧工作。防雷器是一种能释放雷电或兼能释放电力系统操作过电压能量,保护电工设备免受瞬时过电压危害,又能截断续流,避免引起系统接地短路的电器装置。针对上述情形,申请人提出了一种雷电诱导型固相灭弧防雷器(专利号为2016107472553),灭弧能力强,而且可以保证整个转动机构可以可靠旋转和可靠停止,也可以保证灭弧气丸的触发端与固相防雷器的触发电极顺利接触,可靠触发。但是在实际应用中,申请人还发现其存在一些不足,仍然会出现电弧易复燃,灭弧气丸使用的快等等,究其原因:国内外雷电观测表明,70%的地面落雷过程有叠加性,其连续脉冲次数在2~20次以上(平均3~4次),时间间隔为15~150ms(平均30~40ms)。后续雷击电流的幅值虽比首次雷击电流小,但电流上升的最大陡度却比首次雷击电流大得多,会在感性被击物上造成较高的过电压。因此当首次回击被熄灭初期,空气介质强度并没有完全恢复,而此时下一个雷电脉冲的降临极大可能导致电弧重燃。因此,市场上还是急需一种可以解决叠加雷的灭弧防雷器。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了一种结构简单、设计合理、灭弧能力强、工作稳定可靠的双重触发的喷射气流灭弧防雷装置。本技术的防雷装置主要是针对大概率的叠加性雷击防护和电弧重燃的有效抑制,对原有的雷电诱导型固相灭弧防雷器进一步改进、优化,利用瞬时触发和延迟触发产生的强气流冲击波接力延伸,大尺度截断电弧的同时,快速恢复绝缘介质强度,从而保证输电路线运行安全。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了以下技术方案:一种双重触发的喷射气流灭弧防雷装置,其通过连接金具固定安装在横担上或绝缘子串的一端;该双重触发的喷射气流灭弧防雷装置主要由防雷器壳体、引弧棒、感应线圈、灭弧筒和上盖组成;其中:在防雷器壳体内部左右两侧还分别设有灭弧转盘Ⅰ、灭弧转盘Ⅱ;在防雷器壳体内部的中央位置处设有气丸触发位Ⅰ和气丸触发位Ⅱ,并且在气丸触发位Ⅰ和气丸触发位Ⅱ的下方安装灭弧筒;所述的气丸触发位Ⅰ的边沿处设有卡位棒Ⅰ,气丸触发位Ⅱ的边沿处设有卡位棒Ⅱ;所述的灭弧转盘Ⅰ的上部圆心位置通过转轴Ⅰ与防雷器壳体的上盖相连,灭弧转盘Ⅰ可绕转轴Ⅰ旋转,并且在灭弧转盘Ⅰ中央位置设有推动灭弧转盘Ⅰ转动的平面涡卷弹簧Ⅰ,灭弧转盘Ⅰ下部与防雷器壳体内部灭弧筒处设置的突起垫圈基本接触,而与防雷器壳体内部非突起部分有缝隙;在灭弧转盘Ⅰ的顶部还设有导电金属板Ⅰ;所述的灭弧转盘Ⅰ沿圆周方向设有若干个灭弧气丸Ⅰ,在每一个灭弧气丸Ⅰ的一侧均设有一个L形触发电极Ⅰ和一个凹槽Ⅰ,并且L形触发电极Ⅰ的一端通过导线与灭弧气丸Ⅰ的其中一个触发端相连接,L形触发电极Ⅰ的尾部延伸出灭弧转盘Ⅰ的边沿;所述的灭弧气丸Ⅰ的另一个触发端通过导线与金属导电板Ⅰ相连接;所述的灭弧转盘Ⅱ的上部圆心位置通过转轴Ⅱ与防雷器壳体的上盖相连,灭弧转盘Ⅱ可绕转轴Ⅱ旋转,并且在灭弧转盘Ⅱ中央位置设有推动灭弧转盘Ⅱ转动的平面涡卷弹簧Ⅱ,灭弧转盘Ⅱ下部与防雷器壳体内部灭弧筒处设置的突起垫圈基本接触,而与防雷器壳体内部非突起部分有缝隙;在灭弧转盘Ⅱ的顶部还设有导电金属板Ⅱ;所述的灭弧转盘Ⅱ沿圆周方向设有若干个灭弧气丸Ⅱ,在每一个灭弧气丸Ⅱ的一侧均设有一个L形触发电极Ⅱ和一个凹槽Ⅱ,并且L形触发电极Ⅱ的一端通过导线与灭弧气丸Ⅱ的其中一个触发端相连接,L形触发电极Ⅰ的尾部延伸出灭弧转盘Ⅱ的边沿;所述的灭弧气丸Ⅱ的另一个触发端通过导线与金属导电板Ⅱ相连接;所述的引弧棒的一端与连接金具相连接,另一端穿过感应线圈延伸至灭弧筒内;所述的感应线圈的一端分别与卡位棒Ⅰ、卡位棒Ⅱ相连接,另一端分别与导电金属板Ⅰ、导电金属板Ⅱ滑动接触;所述的感应线圈的一端、卡位棒Ⅰ、处于气丸触发位Ⅰ的L形触发电极Ⅰ和灭弧气丸Ⅰ、导电金属板Ⅰ、感应线圈的另一端依次电性连接,形成触发回路Ⅰ;所述的感应线圈的一端、卡位棒Ⅱ、处于气丸触发位Ⅱ的L形触发电极Ⅱ和灭弧气丸Ⅱ、导电金属板Ⅱ、感应线圈的另一端依次电性连接,形成触发回路Ⅱ,并且在触发回路Ⅱ还设有触发延迟元件。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说明,所述的触发延迟元件为电容、电感或者火花间隙。当触发延迟元件采用电容时,所述的电容与处于气丸触发位Ⅱ的灭弧气丸Ⅱ并联,连接在触发回路Ⅱ中;当触发延迟元件采用电感或者火花间隙时,所述的电感或者火花间隙与处于气丸触发位Ⅱ的灭弧气丸Ⅱ串联,连接在触发回路Ⅱ中。所述的火花间隙是一个两端为金属电极的黄铜板冲压而成,金属电极之间由云母垫圈隔开形成空气间隙,该空气间隙电场近似于均匀电场。在本技术主要是对在先科研成果(雷电诱导型固相灭弧防雷器)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出现了新问题,针对新问题进一步提出解决技术方案的后续科研成果;本技术同时引入了瞬时触发和延迟触发的电路及结构,区别于之前的现有产品感应一次触发一次模式(顺序触发、交替触发等),本技术的产品是感应一次触发两次(瞬时和延迟),一前一后、间隔时间短,强气流时间长,能够有效的抑制电弧重燃,快速恢复绝缘介质强度。本技术在结构上,设置了两个灭弧转盘及相关组件,在电路上,增加了延迟触发回路(串联或并联触发延迟元件)。本技术的卡位/脱位结构与原有产品基本一样:在灭弧气丸处于气丸触发位时,L形触发电极的尾部被卡位棒卡住,直至灭弧气丸被触发,灭弧气丸触发后产生强气流,使在凹槽处的L形触发电极沿凹槽弯曲,L形触发电极的尾部缩进灭弧转盘从而成功脱位使得灭弧转盘可以在平面涡卷弹簧的作用下转动,直至下一发灭弧气丸进入气丸触发位,与之相配的L形触发电极再次被卡位棒卡住。这种卡位结构,不仅可以保证整个转动机构可以可靠旋转和可靠停止,也可以保证灭弧气丸的触发端与固相防雷器的触发电极顺利接触,可靠触发。L形触发电极足够长足够厚,能够稳定的进行卡位,气丸触发后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双重触发的喷射气流灭弧防雷装置,其通过连接金具固定安装在横担上或绝缘子串的一端;该双重触发的喷射气流灭弧防雷装置主要由防雷器壳体、引弧棒、感应线圈、灭弧筒和上盖组成;其特征在于:在防雷器壳体内部左右两侧还分别设有灭弧转盘Ⅰ、灭弧转盘Ⅱ;在防雷器壳体内部的中央位置处设有气丸触发位Ⅰ和气丸触发位Ⅱ,并且在气丸触发位Ⅰ和气丸触发位Ⅱ的下方安装灭弧筒;所述的气丸触发位Ⅰ的边沿处设有卡位棒Ⅰ,气丸触发位Ⅱ的边沿处设有卡位棒Ⅱ;所述的灭弧转盘Ⅰ的上部圆心位置通过转轴Ⅰ与防雷器壳体的上盖相连,灭弧转盘Ⅰ可绕转轴Ⅰ旋转,并且在灭弧转盘Ⅰ中央位置设有推动灭弧转盘Ⅰ转动的平面涡卷弹簧Ⅰ,灭弧转盘Ⅰ下部与防雷器壳体内部灭弧筒处设置的突起垫圈基本接触,而与防雷器壳体内部非突起部分有缝隙;在灭弧转盘Ⅰ的顶部还设有导电金属板Ⅰ;所述的灭弧转盘Ⅰ沿圆周方向设有若干个灭弧气丸Ⅰ,在每一个灭弧气丸Ⅰ的一侧均设有一个L形触发电极Ⅰ和一个凹槽Ⅰ,并且L形触发电极Ⅰ的一端通过导线与灭弧气丸Ⅰ的其中一个触发端相连接, L形触发电极Ⅰ的尾部延伸出灭弧转盘Ⅰ的边沿;所述的灭弧气丸Ⅰ的另一个触发端通过导线与金属导电板Ⅰ相连接;所述的灭弧转盘Ⅱ的上部圆心位置通过转轴Ⅱ与防雷器壳体的上盖相连,灭弧转盘Ⅱ可绕转轴Ⅱ旋转,并且在灭弧转盘Ⅱ中央位置设有推动灭弧转盘Ⅱ转动的平面涡卷弹簧Ⅱ,灭弧转盘Ⅱ下部与防雷器壳体内部灭弧筒处设置的突起垫圈基本接触,而与防雷器壳体内部非突起部分有缝隙;在灭弧转盘Ⅱ的顶部还设有导电金属板Ⅱ;所述的灭弧转盘Ⅱ沿圆周方向设有若干个灭弧气丸Ⅱ,在每一个灭弧气丸Ⅱ的一侧均设有一个L形触发电极Ⅱ和一个凹槽Ⅱ,并且L形触发电极Ⅱ的一端通过导线与灭弧气丸Ⅱ的其中一个触发端相连接, L形触发电极Ⅰ的尾部延伸出灭弧转盘Ⅱ的边沿;所述的灭弧气丸Ⅱ的另一个触发端通过导线与金属导电板Ⅱ相连接;所述的引弧棒的一端与连接金具相连接,另一端穿过感应线圈延伸至灭弧筒内;所述的感应线圈的一端分别与卡位棒Ⅰ、卡位棒Ⅱ相连接,另一端分别与导电金属板Ⅰ、导电金属板Ⅱ滑动接触;所述的感应线圈的一端、卡位棒Ⅰ、处于气丸触发位Ⅰ的L形触发电极Ⅰ和灭弧气丸Ⅰ、导电金属板Ⅰ、感应线圈的另一端依次电性连接,形成触发回路Ⅰ;所述的感应线圈的一端、卡位棒Ⅱ、处于气丸触发位Ⅱ的L形触发电极Ⅱ和灭弧气丸Ⅱ、导电金属板Ⅱ、感应线圈的另一端依次电性连接,形成触发回路Ⅱ,并且在触发回路Ⅱ还设有触发延迟元件。...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双重触发的喷射气流灭弧防雷装置,其通过连接金具固定安装在横担上或绝缘子串的一端;该双重触发的喷射气流灭弧防雷装置主要由防雷器壳体、引弧棒、感应线圈、灭弧筒和上盖组成;其特征在于:在防雷器壳体内部左右两侧还分别设有灭弧转盘Ⅰ、灭弧转盘Ⅱ;在防雷器壳体内部的中央位置处设有气丸触发位Ⅰ和气丸触发位Ⅱ,并且在气丸触发位Ⅰ和气丸触发位Ⅱ的下方安装灭弧筒;所述的气丸触发位Ⅰ的边沿处设有卡位棒Ⅰ,气丸触发位Ⅱ的边沿处设有卡位棒Ⅱ;所述的灭弧转盘Ⅰ的上部圆心位置通过转轴Ⅰ与防雷器壳体的上盖相连,灭弧转盘Ⅰ可绕转轴Ⅰ旋转,并且在灭弧转盘Ⅰ中央位置设有推动灭弧转盘Ⅰ转动的平面涡卷弹簧Ⅰ,灭弧转盘Ⅰ下部与防雷器壳体内部灭弧筒处设置的突起垫圈基本接触,而与防雷器壳体内部非突起部分有缝隙;在灭弧转盘Ⅰ的顶部还设有导电金属板Ⅰ;所述的灭弧转盘Ⅰ沿圆周方向设有若干个灭弧气丸Ⅰ,在每一个灭弧气丸Ⅰ的一侧均设有一个L形触发电极Ⅰ和一个凹槽Ⅰ,并且L形触发电极Ⅰ的一端通过导线与灭弧气丸Ⅰ的其中一个触发端相连接,L形触发电极Ⅰ的尾部延伸出灭弧转盘Ⅰ的边沿;所述的灭弧气丸Ⅰ的另一个触发端通过导线与金属导电板Ⅰ相连接;所述的灭弧转盘Ⅱ的上部圆心位置通过转轴Ⅱ与防雷器壳体的上盖相连,灭弧转盘Ⅱ可绕转轴Ⅱ旋转,并且在灭弧转盘Ⅱ中央位置设有推动灭弧转盘Ⅱ转动的平面涡卷弹簧Ⅱ,灭弧转盘Ⅱ下部与防雷器壳体内部灭弧筒处设置的突起垫圈基本接触,而与防雷器壳体内部非突起部分有缝隙;在灭弧转盘Ⅱ的顶部还设有导电金属板Ⅱ;所述的灭弧转盘Ⅱ沿圆周方向...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上师王巨丰王嬿蕾黄萍刘辉闫珅
申请(专利权)人:南宁超伏电气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西,4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