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恢复注水式堵塞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1314696 阅读:33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6-12 13:3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可恢复注水式堵塞装置,包括:阀体、阀芯、连接杆、弹性缓冲器件、挡圈、第一胶筒、锥形体、助推组件、连接套、固定杆和至少一对卡瓦,阀体、连接杆依次固定杆相连,阀体开设有第一通道,阀芯、挡圈和弹性缓冲器件设置在阀体内,阀芯与阀体的内壁配合封堵第一通道,弹性缓冲器件设置在挡圈与阀芯之间;连接杆开设有与第一通道连通的第二通道,第一胶筒、锥形体、连接筒和助推组件套设在连接杆上,锥形体位于连接杆与第一胶筒之间,连接筒开设有与外界连通的第三通道,第三通道与锥形体和连接套的间隙连通;固定杆开设有与外界连通的第四通道,可与第二通道连通,卡瓦可滑动地设置在固定杆上,可在封堵油管后实现恢复注水。

Recoverable water injection blocking device

The utility model discloses a recoverable water injection blocking device, which comprises a valve body, a valve core, a connecting rod, an elastic buffer, a retaining ring, a first rubber cylinder, a cone, a booster assembly, a connecting sleeve, a fixing rod and at least one pair of slips. The valve body and a connecting rod are connected in turn by a fixing rod. The valve body is provided with a first passage, and the valve core, a retaining ring and an elastic buffer are arranged in the valve body. The valve core and the inner wall of the valve body cooperate to block the first passage, and the elastic buffer is arranged between the retaining ring and the valve core; the connecting rod is provided with a second passage connected with the first passage, and the first rubber cylinder, the conical body, the connecting cylinder and the booster assembly are arranged on the connecting rod. The conical body is located between the connecting rod and the first rubber cylinder, and the connecting cylinder is provided with a third passage connected with the outside world, and the third passage is connected with the outside world. The cone is connected with the gap of the connecting sleeve; the fixing rod has a fourth passage connected with the outside world, which can be connected with the second passage; the slip can be slidingly arranged on the fixing rod, and water injection can be restored after plugging the tubing.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可恢复注水式堵塞装置
本技术涉及油气田开发工具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可恢复注水式堵塞装置。
技术介绍
随着油田生产技术工艺的提高和自身的发展需要,井下带压作业技术及设备已成为油田保护地层压力、不污染地层和实现稳产的重要手段。在注水井带压修井作业过程中,为了防止注水井内的高压水通过油管喷至地面,造成环境的污染或威胁到施工人员的人身安全,需要对油管进行封堵。目前所使用的油管堵塞器(如申请号为200910023152.2的中国专利),通常是利用钢丝绳将堵塞器下放到油管内的预定位置,然后上提堵塞器,使得其主体上设置有的齿状结构卡紧管壁,当上提的力达到一定程度后,钢丝绳断裂,堵塞器卡在管壁上,然后向油管内注入高压水,挤压冲击挤压块,挤压块挤压密封圈,使之膨胀,直径变大,实现对油管的密封。在实现本技术的过程中,设计人发现现有技术至少存在以下问题:目前使用的油管堵塞器在使用后,可以实现油管内部的封堵,但是,由于下入后无法取出,在注水井修井过程中,一旦出现了管柱拔不动的情况,则该井一方面无法注水,另一方面无法泄压,难以开展进一步地施工作业。
技术实现思路
鉴于此,本技术提供一种可恢复注水式堵塞装置,可在封堵油管后实现可恢复注水,避免管柱拔不动的现象发生。具体而言,包括以下的技术方案: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可恢复注水式堵塞装置,所述装置包括:阀体、阀芯、连接杆、弹性缓冲器件、挡圈、第一胶筒、锥形体、助推组件、连接套、固定杆和至少一对卡瓦,其中,所述阀体和所述连接杆的上端可拆卸相连,所述连接杆的下端与所述固定杆可拆卸相连;所述阀体的内部开设有上下连通的第一通道,所述阀芯、所述挡圈和所述弹性缓冲器件设置在所述阀体内;所述挡圈固定在所述阀体的内壁上,所述挡圈开设有第一通孔和多个第二通孔,所述阀芯的下端可移动地穿过所述第一通孔,所述阀芯的上端与所述阀体的内壁配合封堵所述第一通道;所述弹性缓冲器件的一端固定在所述挡圈上,另一端固定在所述阀芯上;所述连接杆内部开设有上下连通的第二通道,所述第二通道与所述第一通道连通;所述第一胶筒、所述锥形体、所述连接套和所述助推组件依次套设在所述连接杆上,所述锥形体和所述连接套通过卡扣连接,且所述锥形体位于所述连接杆与所述第一胶筒之间;所述连接套开设有至少一个与外界连通的第三通道,每个所述第三通道与所述锥形体和所述连接套之间的间隙连通;所述固定杆的上端开设有至少一个与外界连通的第四通道,每个所述第四通道与所述第二通道连通;所述至少一对卡瓦可滑动地设置在所述固定杆下端的外壁上,且每对所述卡瓦沿所述固定杆的环周相对布设;每个所述卡瓦的外侧设置有卡瓦牙,所述卡瓦牙配置为咬持油管的内壁。可选择地,所述阀芯上套设有胶圈,所述胶圈被配置为与所述阀体的内壁配合封堵所述第一通道。可选择地,所述助推组件包括:至少三个助推片,相邻的两个所述助推片之间叠合相连。可选择地,每个所述助推片为碗状结构,且其内侧碗底朝向所述阀体所在方向。可选择地,所述固定杆包括相连的第一部和第二部;所述第四通道位于所述第一部,所述第一部的外壁开设有凹槽,所述第四通道的出口设置在所述凹槽的槽内;所述第二部为圆台型,每个所述卡瓦与所述第二部可移动地键连接。可选择地,所述装置还包括:第二胶筒;所述第二胶筒套设在所述连接杆上,并位于所述第一胶筒的上部。可选择地,所述第二胶筒的上周缘形成有第一锥面,所述第二胶筒的下周缘形成有第二锥面。可选择地,所述装置还包括:固定件;所述固定件套设在所述连接杆上,并位于所述第一胶筒的上部;所述第一胶筒的上部设置在所述固定件内。可选择地,所述装置还包括:限位件;所述限位件套设在所述连接杆上,并位于所述助推组件的两端。可选择地,所述装置还包括:导向头;所述导向头与所述固定杆可拆卸相连。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至少包括:1、当需要封堵油管时,利用泵车泵注的高压液体将本技术提供的可恢复注水式堵塞装置下入到油管中,通过助推组件的助推作用将装置不断下入,由于泵注的高压液体的压力与井内压力之间的压力差小于弹性缓冲器件被压缩的额定压力值,所以在下入的过程中弹性缓冲器件一直未被压缩,阀芯的上端一直与阀体的内壁配合封堵着第一通道;在装置到达井下第一个封隔器所在位置的上方时,设置在固定杆外壁上的卡瓦咬持油管的内壁,由于高压液体可以从第三通道流入连接套,在经过锥形体与连接套之间的间隙时,在水压的作用下推动锥形体向上运动,锥形体促使第一胶筒胀开,封堵住油管;2、当需要恢复注水时,由于本技术提供的可恢复注水式堵塞装置已经固定在油管内,通过增加泵注入油管内的高压液体的压力,使得泵注的高压液体的压力与井内压力之间的压力差大于弹性缓冲器件被压缩的额定压力值,此时弹性缓冲器件被压缩,阀芯的上端不再封堵第一通道,高压液体可以通过第一通道、第二通孔后流入到第二通道中,继而从第四通道流出装置,向装置的下部进行流动,实现了注水的恢复,避免管柱拔不动的现象发生。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可恢复注水式堵塞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可恢复注水式堵塞装置中阀芯的结构示意图。图中的附图标记分别表示:1-阀体,101-第一通道,102-第五通道,2-阀芯,21-胶圈,22-第一杆体,23-锥体,24-圆柱体,25-连接件,26-第二杆体,3-连接杆,31-第二通道,4-弹性缓冲器件,5-挡圈,51-第一通孔,52-第二通孔,6-第一胶筒,7-锥形体,8-助推组件,81-助推片,9-连接套,91-第三通道,10-固定杆,1001-第四通道,1002-第一部,10021-凹槽,1003-第二部,11-卡瓦,12-卡扣,13-第二胶筒,131-第一锥面,132-第二锥面,14-固定件,15-限位件,16-导向头。具体实施方式在对本技术实施方式作进一步地详细描述之前,本技术实施例中所涉及的方位名词,如“上端”、“下端”、“上部”、“下部”,均以图1中所示方位为基准,仅仅用来清楚地描述本技术实施例的可恢复注水式堵塞装置,并不具有限定本技术保护范围的意义。为使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技术实施方式作进一步地详细描述。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可恢复注水式堵塞装置,其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该可恢复注水式堵塞装置包括:阀体1、阀芯2、连接杆3、弹性缓冲器件4、挡圈5、第一胶筒6、锥形体7、助推组件8、连接套9、固定杆10和至少一对卡瓦11。其中,阀体1和连接杆3的上端可拆卸相连,连接杆3的下端与固定杆10可拆卸相连;阀体1的内部开设有上下连通的第一通道101,阀芯2、挡圈5和弹性缓冲器件4设置在阀体1内;挡圈5固定在阀体1的内壁上,挡圈5开设有第一通孔51和多个第二通孔52,阀芯2的下端可移动地穿过第一通孔51,阀芯2的上端与阀体1的内壁配合封堵第一通道101;弹性缓冲器件4的一端固定在挡圈5上,另一端固定在阀芯2上;连接杆3内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可恢复注水式堵塞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包括:阀体(1)、阀芯(2)、连接杆(3)、弹性缓冲器件(4)、挡圈(5)、第一胶筒(6)、锥形体(7)、助推组件(8)、连接套(9)、固定杆(10)和至少一对卡瓦(11),其中,所述阀体(1)和所述连接杆(3)的上端可拆卸相连,所述连接杆(3)的下端与所述固定杆(10)可拆卸相连;所述阀体(1)的内部开设有上下连通的第一通道(101),所述阀芯(2)、所述挡圈(5)和所述弹性缓冲器件(4)设置在所述阀体(1)内;所述挡圈(5)固定在所述阀体(1)的内壁上,所述挡圈(5)开设有第一通孔(51)和多个第二通孔(52),所述阀芯(2)的下端可移动地穿过所述第一通孔(51),所述阀芯(2)的上端与所述阀体(1)的内壁配合封堵所述第一通道(101);所述弹性缓冲器件(4)的一端固定在所述挡圈(5)上,另一端固定在所述阀芯(2)上;所述连接杆(3)内部开设有上下连通的第二通道(31),所述第二通道(31)与所述第一通道(101)连通;所述第一胶筒(6)、所述锥形体(7)、所述连接套(9)和所述助推组件(8)依次套设在所述连接杆(3)上,所述锥形体(7)和所述连接套(9)通过卡扣(12)连接,且所述锥形体(7)位于所述连接杆(3)与所述第一胶筒(6)之间;所述连接套(9)开设有至少一个与外界连通的第三通道(91),每个所述第三通道(91)与所述锥形体(7)和所述连接套(9)之间的间隙连通;所述固定杆(10)的上端开设有至少一个与外界连通的第四通道(1001),每个所述第四通道(1001)与所述第二通道(31)连通;所述至少一对卡瓦(11)可滑动地设置在所述固定杆(10)下端的外壁上,且每对所述卡瓦(11)沿所述固定杆(10)的环周相对布设;每个所述卡瓦(11)的外侧设置有卡瓦牙,所述卡瓦牙配置为咬持油管的内壁。...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可恢复注水式堵塞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包括:阀体(1)、阀芯(2)、连接杆(3)、弹性缓冲器件(4)、挡圈(5)、第一胶筒(6)、锥形体(7)、助推组件(8)、连接套(9)、固定杆(10)和至少一对卡瓦(11),其中,所述阀体(1)和所述连接杆(3)的上端可拆卸相连,所述连接杆(3)的下端与所述固定杆(10)可拆卸相连;所述阀体(1)的内部开设有上下连通的第一通道(101),所述阀芯(2)、所述挡圈(5)和所述弹性缓冲器件(4)设置在所述阀体(1)内;所述挡圈(5)固定在所述阀体(1)的内壁上,所述挡圈(5)开设有第一通孔(51)和多个第二通孔(52),所述阀芯(2)的下端可移动地穿过所述第一通孔(51),所述阀芯(2)的上端与所述阀体(1)的内壁配合封堵所述第一通道(101);所述弹性缓冲器件(4)的一端固定在所述挡圈(5)上,另一端固定在所述阀芯(2)上;所述连接杆(3)内部开设有上下连通的第二通道(31),所述第二通道(31)与所述第一通道(101)连通;所述第一胶筒(6)、所述锥形体(7)、所述连接套(9)和所述助推组件(8)依次套设在所述连接杆(3)上,所述锥形体(7)和所述连接套(9)通过卡扣(12)连接,且所述锥形体(7)位于所述连接杆(3)与所述第一胶筒(6)之间;所述连接套(9)开设有至少一个与外界连通的第三通道(91),每个所述第三通道(91)与所述锥形体(7)和所述连接套(9)之间的间隙连通;所述固定杆(10)的上端开设有至少一个与外界连通的第四通道(1001),每个所述第四通道(1001)与所述第二通道(31)连通;所述至少一对卡瓦(11)可滑动地设置在所述固定杆(10)下端的外壁上,且每对所述卡瓦(11)沿所述固定杆(10)的环周相对布设;每个所述卡瓦(11)的外侧设置有卡瓦牙,所述卡瓦牙配置为咬持油管的内壁。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恢复注水式堵塞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大彪强会彬周健裕晓智李忠华刘东普樊和明李鹏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