隔震装置、升降装置以及隔震单元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1311905 阅读:62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6-12 12:01
在施加负载的方向上对具有有限的可支承部位的结构物进行隔震较难。包括:振动侧连接部(19),与结构物(70)或地面(71)连接;锁定部(13),设置在隔震对象连接部(26)与振动侧连接部(19)之间,对将隔震对象连接部(26)固定或者使其能够移动进行切换,隔震对象连接部与待隔离振动的对象即隔震对象连接并且能够在隔震方向上相对于振动侧连接部(19)移动;间隔复原部(14),根据间隔的变化量而产生使变化量接近零的力;以及振动衰减部(15),根据间隔的变化速度而产生阻碍变化方向的力,包括在施加负载的铅垂方向上进行隔震的Z轴隔震单元(7)、在水平面内的X轴方向上进行隔震的X轴隔震单元(8)、在水平面内的不同于X轴方向的Y轴方向上进行隔震的Y轴隔震单元(9)。

Isolation device, lifting device and isolation unit

It is difficult to isolate structures with limited supporting parts in the direction of loading. It includes: vibration side connecting part (19), connecting with structure (70) or ground (71); locking part (13), setting between isolation object connecting part (26) and vibration side connecting part (19), fixing or switching isolation object connecting part (26), connecting isolation object connecting part with isolation object (i.e., isolation object) and being able to relative vibration side in isolation direction. The connecting part (19) moves; the interval restoring part (14) generates a force that makes the variation close to zero according to the variation of the interval; and the vibration attenuation part (15) generates a force that hinders the variation direction according to the variation speed of the interval, including Z-axis isolation unit (7) isolating in the vertical direction of the applied load, X-axis isolation unit (8) isolating in the X-axis direction in the horizontal direction, and water. The Y-axis isolation element (9) in the plane is isolated in the Y-axis direction different from the X-axis direction.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隔震装置、升降装置以及隔震单元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对结构物进行隔震的隔震装置、包括隔震装置的升降装置以及用于隔震装置的隔震单元。
技术介绍
隔震装置设置在隔震对象与基础部之间。隔震装置设置成通过切断两者的变动而不向隔震对象传递地震的振动,或者设置成用于减轻施加至隔震对象的、由于地震而引起的加速度。在针对经常用作施工用电梯等的齿条及小齿轮式电梯的隔震技术中,具有一种仅在电梯的地上基础上包括水平隔震装置的隔震技术(参照专利文献1)。已知一种隔震技术,包括滚动支承件以及抑制水平面内的振动的减振装置,在未发生地震时锁定滚动支承件以及减振装置以使该滚动支承件和减振装置不工作,当发生地震时解除锁定而使滚动支承件和减振装置工作(参照专利文献2)。为了抑制上下方向的振动,利用滚珠丝杠机构以将附加质量的运动方向限制在上下方向上。在振动较小的情况下驱动附加质量而主动地减振,在振动较大的情况下不驱动附加质量。为此,在滚珠丝杠机构的螺杆的一端设置离合器,在主动使附加质量运动而进行减振的情况下,通过离合器而使螺杆不旋转。在振动较大的情况下,离合器能够使螺杆自由地旋转,从而附加质量能够自由地上下运动(参照专利文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隔震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隔震装置包括负载方向隔震单元,所述负载方向隔震单元是一种隔震单元,所述隔震单元包括:振动侧连接部,所述振动侧连接部与由于地震而振动的结构物或地面连接;隔震对象连接部,所述隔震对象连接部与待隔离振动的对象即隔震对象连接,并且设置成能够在规定方向即隔震方向上相对于所述振动侧连接部移动;锁定部,所述锁定部设置在所述振动侧连接部与所述隔震对象连接部之间,并且对将所述隔震对象连接部固定至所述振动侧连接部或者使所述隔震对象连接部能够移动进行切换;间隔复原部,所述间隔复原部设置在所述振动侧连接部与所述隔震对象连接部之间,并且根据所述隔震对象连接部与所述振动侧连接部的间隔的变...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2016.10.27 JP 2016-2107381.一种隔震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隔震装置包括负载方向隔震单元,所述负载方向隔震单元是一种隔震单元,所述隔震单元包括:振动侧连接部,所述振动侧连接部与由于地震而振动的结构物或地面连接;隔震对象连接部,所述隔震对象连接部与待隔离振动的对象即隔震对象连接,并且设置成能够在规定方向即隔震方向上相对于所述振动侧连接部移动;锁定部,所述锁定部设置在所述振动侧连接部与所述隔震对象连接部之间,并且对将所述隔震对象连接部固定至所述振动侧连接部或者使所述隔震对象连接部能够移动进行切换;间隔复原部,所述间隔复原部设置在所述振动侧连接部与所述隔震对象连接部之间,并且根据所述隔震对象连接部与所述振动侧连接部的间隔的变化量来产生使所述变化量接近零的力,所述变化量是与所述锁定部将所述隔震对象连接部固定至所述振动侧连接部的状态下的所述间隔相比的变化量,所述间隔复原部具有拉伸侧弹性体和预压后的压缩侧弹性体,所述拉伸侧弹性体作为压力被施加所述间隔变大方向的所述隔震方向的外力,所述压缩侧弹性体作为压力被施加所述间隔变小方向的所述外力;以及振动衰减部,所述振动衰减部设置在所述振动侧连接部与所述隔震对象连接部之间,在所述间隔变大时产生缩小所述间隔方向的力,并且在所述间隔变小时产生扩大所述间隔方向的力,所述负载方向隔震单元将铅垂方向作为所述隔震方向,所述隔震装置还包括:第一方向隔震单元,所述第一方向隔震单元在水平面内的第一方向上进行隔震;以及第二方向隔震单元,所述第二方向隔震单元在水平面内的不同于所述第一方向的第二方向上进行隔震。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隔震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负载方向隔震单元的所述压缩侧弹性体的所述预压的大小以从所述隔震对象受到的负载与所述预压的大小之差处于规定范围内的方式确定。3.一种隔震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隔震装置包括负载方向隔震单元,所述负载方向隔震单元是一种隔震单元,所述隔震单元包括:振动侧连接部,所述振动侧连接部与由于地震而振动的结构物或地面连接;隔震对象连接部,所述隔震对象连接部与待隔离振动的对象即隔震对象连接,并且设置成能够在规定方向即隔震方向上相对于所述振动侧连接部移动;锁定部,所述锁定部设置在所述振动侧连接部与所述隔震对象连接部之间,并且对将所述隔震对象连接部固定至所述振动侧连接部或者使所述隔震对象连接部能够移动进行切换;间隔复原部,所述间隔复原部设置在所述振动侧连接部与所述隔震对象连接部之间,并且根据所述隔震对象连接部与所述振动侧连接部的间隔的变化量来产生使所述变化量接近零的力,所述变化量是与所述锁定部将所述隔震对象连接部固定至所述振动侧连接部的状态下的所述间隔相比的变化量,所述间隔复原部具有拉伸侧弹性体和预压后的压缩侧弹性体,所述拉伸侧弹性体作为压力被施加所述间隔变大方向的所述隔震方向的外力,所述压缩侧弹性体作为压力被施加所述间隔变小方向的所述外力;以及振动衰减部,所述振动衰减部设置在所述振动侧连接部与所述隔震对象连接部之间,在所述间隔变大时产生缩小所述间隔方向的力,并且在所述间隔变小时产生扩大所述间隔方向的力,所述负载方向隔震单元将与铅垂不同的方向即负载方向作为所述隔震方向,所述隔震装置还包括:第二方向隔震单元,所述第二方向隔震单元是将所述负载方向投影至水平面后的方向即第二方向作为所述隔震方向的所述隔震单元;以及第一方向隔震单元,所述第一方向隔震单元在水平面内的不同于所述第二方向的第一方向上进行隔震。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隔震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负载方向隔震单元的所述压缩侧弹性体的所述预压的大小以下述方式确定:与将从所述隔震对象受到的负载向所述负载方向与所述第二方向分解时的、所述负载的所述负载方向的分量之差处于规定范围内,所述第二方向隔震单元的所述压缩侧弹性体的所述预压的大小以与所述负载的所述第二方向的分量之差处于规定范围内的方式确定。5.一种隔震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隔震装置包括负载方向隔震单元,所述负载方向隔震单元是一种隔震单元,所述隔震单元包括:振动侧连接部,所述振动侧连接部与由于地震而振动的结构物或地面连接;隔震对象连接部,所述隔震对象连接部与待隔离振动的对象即隔震对象连接,并且设置成能够在规定方向即隔震方向上相对于所述振动侧连接部移动;锁定部,所述锁定部设置在所述振动侧连接部与所述隔震对象连接部之间,并且对将所述隔震对象连接部固定至所述振动侧连接部或者使所述隔震对象连接部能够移动进行切换;间隔复原部,所述间隔复原部设置在所述振动侧连接部与所述隔震对象连接部之间,并且根据所述隔震对象连接部与所述振动侧连接部的间隔的变化量来产生使所述变化量接近零的力,所述变化量是与所述锁定部将所述隔震对象连接部固定至所述振动侧连接部的状态下的所述间隔相比的变化量,所述间隔复原部具有拉伸侧弹性体和预压后的压缩侧弹性体,所述拉伸侧弹性体作为压力被施加所述间隔变大方向的所述隔震方向的外力,所述压缩侧弹性体作为压力被施加所述间隔变小方向的所述外力;以及振动衰减部,所述振动衰减部设置在所述振动侧连接部与所述隔震对象连接部之间,在所述间隔变大时产生缩小所述间隔方向的力,并且在所述间隔变小时产生扩大所述间隔方向的力,所述负载方向隔震单元将与铅垂不同的方向即负载方向作为所述隔震方向,所述隔震装置还包括:第一方向隔震单元,所述第一方向隔震单元是将水平面内的第一方向作为所述隔震方向的所述隔震单元;以及第二方向隔震单元,所述第二方向隔震单元是将水平面内的不同于所述第一方向的第二方向作为所述隔震方向的所述隔震单元。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隔震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负载方向隔震单元的所述压缩侧弹性体的所述预压的大小以将从所述隔震对象受到的负载向所述负载方向、所述第一方向以及所述第二方向分解时的、所述负载方向的分量与所述预压的大小之差处于规定范围内的方式确定,所述第一方向隔震单元的所述压缩侧弹性体的所述预压的大小以所述负载的所述第一方向的分量与所述预压的大小之差处于规定范围内的方式确定,所述第二方向隔震单元的所述压缩侧弹性体的所述预压的大小以所述负载的所述第二方向的分量与所述预压的大小之差处于规定范围内的方式确定。7.如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隔震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锁定部具有:螺杆,所述螺杆的两端以该螺杆的轴与所述隔震方向平行的方式能够绕所述轴旋转地与所述振动侧连接部或所述隔震对象连接部连接;移动构件,所述移动构件具有贯穿孔,所述贯穿孔设置有与所述螺杆的阳螺纹啮合的阴螺纹并且插入有所述螺杆,在所述螺杆旋转时,所述移动构件在所述螺杆的所述轴的方向上移动,并且所述移动构件与不同于螺杆连接侧的所述振动侧连接部或所述隔震对象连接部的位置关系固定,所述螺杆连接侧是指连接有所述螺杆的两端的所述振动侧连接部或所述隔震对象连接部;以及开关部,所述开关部抑制所述螺杆的旋转或者使所述螺杆能够旋转。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隔震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开关部具有:离合器,所述离合器具有将所述螺杆固定至所述螺杆连接侧的状态以及使所述螺杆能够旋转的状态;以及闩锁电磁铁,所述闩锁电磁铁对所述离合器的状态进行改变,并且在未供电的情况下维持所述离合器的状态。9.如权利要求1至8中所述的隔震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隔震装置包括预压调节部,所述预压调节部对施加至所述压缩侧弹性体的所述预压的大小进行改变。10.如权利要求1至9中任一项所述的隔震装置,其特征在于,具有预压后的所述压缩侧弹性体的所述间隔复原部具有:拉伸侧框体,所述拉伸侧框体收容所述拉伸侧弹性体,并且所述拉伸侧框体在该拉伸侧框体的所述隔震方向的端面具有所述拉伸侧弹性体不会露出的大小的开口;压缩侧框体,所述压缩侧框体存在于所述拉伸侧框体的未存在有所述开口的一侧,所述压缩侧框体收容所述压缩侧弹性体,所述压缩侧框体在该压缩侧框体的、未存在有所述拉伸侧框体一侧...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服部友哉川口昇
申请(专利权)人: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