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O型圈装配辅助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1307104 阅读:29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6-12 10:1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O型圈装配辅助装置,包括:底板和面板,所述面板通过第一支撑柱架设于所述底板上方,所述底板上沿竖直方向设置有第一气缸和第二气缸,所述第二气缸位于所述第一气缸上方,且所述第一气缸和第二气缸的底部固接,所述第一气缸的活塞杆指向所述底板,所述第二气缸的活塞杆指向所述面板,在所述第二气缸的活塞杆端部固设有顶升伞。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第一气缸和第二气缸的协同作用,将O型圈顶升至安装位置,并将其撑开与产品进行安装,实现整个过程的自动化操作,可将该装置应用于产线,进行批量生产,与现有机构相比,自动化程度高,操作简单,避免了人力的操控,测量结果精度更高,提高了工作效率,并且降低了成本。

An Auxiliary Device for O-ring Assembly

The utility model discloses an O-ring assembly auxiliary device, which comprises a bottom plate and a panel, the panel is mounted above the bottom plate through a first support column, the bottom plate is provided with a first cylinder and a second cylinder along a vertical direction, the second cylinder is located above the first cylinder, and the bottom of the first cylinder and the second cylinder are fixed, and the piston rod of the first cylinder is fixed. The piston rod of the second cylinder points to the panel, and a lifting parachute is fixed at the end of the piston rod of the second cylinder. The utility model lifts the O-ring to the installation position through the synergistic action of the first cylinder and the second cylinder, opens the O-ring and installs the product, realizes the automation operation of the whole process, and can apply the device to the production line for batch production. Compared with the existing mechanism, the device has high automation degree, simple operation, avoids manpower operation, and has higher measuring accuracy. It improves work efficiency and reduces costs.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O型圈装配辅助装置
:本技术涉及测试设备
,具体涉及一种O型圈装配辅助装置。
技术介绍
:现有互调测试主要是依靠人力进行,常规操作是将产品一端通过旋转螺母与互调测试仪器一端固定,人员在互调测试仪器另一端通过手柄或者操作盘控制其运动,进而实现产品的测试,操作工序复杂,耗时长,工作效率低,且人工成本高,且测试结构的精度较低,并不能够很好的满足企业的使用需求。因此,需要提出一种更加适用的O型圈装配辅助装置,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O型圈装配辅助装置,以提高工作效率和检测精度,降低成本。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本技术提供的一种O型圈装配辅助装置,包括:底板和面板,所述面板通过第一支撑柱架设于所述底板上方,所述底板上沿竖直方向设置有第一气缸和第二气缸,所述第二气缸位于所述第一气缸上方,且所述第一气缸和第二气缸的底部固接,所述第一气缸的活塞杆指向所述底板,所述第二气缸的活塞杆指向所述面板,在所述第二气缸的活塞杆端部固设有顶升伞;在所述面板下端面设置有导柱固定板,所述导柱固定板和所述底板之间设置有第二支撑柱,所述第二气缸的上端面固定连接有气缸连接板,所述气缸连接板下端面设置有压板,所述气缸连接板、压板和导柱固定板上同心设置有第一通孔,所述第二气缸的活塞杆穿设于所述第一通孔,所述气缸连接板和压板均套设于所述第二支撑柱上,所述气缸连接板和压板沿所述第二支撑柱上下滑动,所述面板上对应所述第一通孔位置开设有第二通孔,所述压板上沿周向开设有多个滑槽,每个所述滑槽内安装有固定块,每个所述固定块靠近所述第一通孔的一端分别滑动连接有O型圈撑脚,所述O型圈撑脚上端插设于所述第二通孔中,所述O型圈撑脚下端靠近所述第一通孔的一侧与所述顶升伞外缘相接触,O型圈置于所述O型圈撑脚上端,所述顶升伞沿竖直方向运动,推动所述O型圈撑脚沿所述滑槽水平滑动。所述O型圈撑脚为L形结构,所述L形结构包括竖直方向的腹板部及水平方向的翼缘部,且其腹板部顶端设置有台阶面,O型圈置于所述台阶面上,所述翼缘部固接于所述固定块,在所述翼缘部和腹板部相接处设置有第三通孔,在所述第三通孔中插设有轴,所述轴上套装有轴承,所述轴承的外缘与所述顶升伞外缘相接触。所述O型圈撑脚的翼缘部与腹板部之间设置凹设有第一弧形面,所述面板及导柱固定板与所述O型圈撑脚相接触的端面凸设有第二弧形面,所述第一弧形面与所述第二弧形面的弧度一致。所述第二通孔为阶梯形孔,所述阶梯形孔的阶梯面处朝向第二通孔中心延伸形成挡止部,以限位所述O型圈撑脚。所述面板上端面沿所述第二通孔的径向开设有凹槽,所述凹槽的一端端部连通于所述第二通孔,在所述凹槽中嵌装有推板,所述面板上还设置有第三气缸,所述第三气缸的活塞杆置于所述凹槽中,在所述第三气缸的活塞杆设置有气缸浮动接头,所述气缸浮动接头顶抵于所述推板。所述第三气缸为笔形气缸。所述推板上端面固接有产品压板,所述产品压板靠近所述通孔的一侧外缘设置有弧形豁口,所述弧形豁口的弧度与所述第二通孔一致。所述固定块沿滑槽方向开设有第四通孔,与每个所述固定块相连接的所述O型圈撑脚上对应开设有安装孔,在所述第四通孔中固装有压紧螺丝,所述安装孔中安装有弹簧,所述弹簧一端顶抵于所述压紧螺丝,其另一端顶抵于所述安装孔底部。本技术一种O型圈装配辅助装置的有益效果:通过第一气缸和第二气缸的协同作用,将O型圈顶升至安装位置,并将其撑开与产品进行安装,实现整个过程的自动化操作,可将该装置应用于产线,进行批量生产,与现有机构相比,自动化程度高,操作简单,避免了人力的操控,测量结果精度更高,提高了工作效率,并且降低了成本。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一种O型圈装配辅助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的部分结构的剖面示意图;图3为压板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O型圈撑脚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顶升伞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底板,2-面板,3-第一支撑柱,4-第一气缸,5-第二气缸,6-顶升伞,7-导柱固定板,8-第二支撑柱,9-气缸连接板,10-压板,11-第一通孔,12-第二通孔,13-滑槽,14-固定块,15-O型圈撑脚,16-O型圈,17-腹板部,18-翼缘部,19-轴,20-轴承,21-第一弧形面,22-第二弧形面,23-挡止部,24-凹槽,25-推板,26-第三气缸,27-气缸浮动接头,28-弧形豁口,29-压紧螺丝,30-定位孔,31-台阶面,32-产品压板,33-安装座。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需要说明,本技术实施例中所有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另外,在本专利技术中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技术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根据图1~图5所示,本技术提供的一种O型圈装配辅助装置,包括:底板1和面板2,所述面板2通过第一支撑柱3架设于所述底板1上方,所述底板1上沿竖直方向设置有第一气缸4和第二气缸5,所述第二气缸5位于所述第一气缸4上方,且所述第一气缸4和第二气缸5的底部固接,所述第一气缸4的活塞杆指向所述底板1,所述第二气缸5的活塞杆指向所述面板2,在所述第二气缸5的活塞杆端部固设有顶升伞6,所述顶升伞6为伞形结构,在所述底板1上开设有定位孔30,所述第一气缸4的活塞杆端部嵌装于所述定位孔30中,启动第一气缸4,在第一气缸4的驱动作用下,带动与其固接的第二气缸5朝向面板2方向运动,在所述第二气缸5的活塞杆的带动下,所述顶升伞6朝向面板2方向运动。进一步地,在所述面板2下端面设置有导柱固定板7,所述导柱固定板7和所述底板1之间设置有第二支撑柱8,所述第二气缸5的上端面固定连接有气缸连接板9,所述气缸连接板9下端面设置有压板10,所述气缸连接板9、压板10和导柱固定板7上同心设置有第一通孔11,所述第二气缸5的活塞杆穿设于所述第一通孔11,所述气缸连接板9和压板10均套设于所述第二支撑柱8上,所述气缸连接板9和压板10沿所述第二支撑柱8上下滑动,所述第一气缸4带动所述第二气缸5朝向所述面板2方向运动,当所述第二气缸5的上端面固接的气缸连接板9与所述面板2下方设置的导柱固定板7相接触时,所述导柱固定板7限位所述气缸连接板9的运动,进而限位所述第二气缸5的运动,启动第二气缸5,在所述第二气缸5的活塞杆的带动下,所述顶升伞6朝向面板2方向运动,所述面板2上对应所述第一通孔11位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O型圈装配辅助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底板和面板,所述面板通过第一支撑柱架设于所述底板上方,所述底板上沿竖直方向设置有第一气缸和第二气缸,所述第二气缸位于所述第一气缸上方,且所述第一气缸和第二气缸的底部固接,所述第一气缸的活塞杆指向所述底板,所述第二气缸的活塞杆指向所述面板,在所述第二气缸的活塞杆端部固设有顶升伞;在所述面板下端面设置有导柱固定板,所述导柱固定板和所述底板之间设置有第二支撑柱,所述第二气缸的上端面固定连接有气缸连接板,所述气缸连接板下端面设置有压板,所述气缸连接板、压板和导柱固定板上同心设置有第一通孔,所述第二气缸的活塞杆穿设于所述第一通孔,所述气缸连接板和压板均套设于所述第二支撑柱上,所述气缸连接板和压板沿所述第二支撑柱上下滑动,所述面板上对应所述第一通孔位置开设有第二通孔,所述压板上沿周向开设有多个滑槽,每个所述滑槽内安装有固定块,每个所述固定块靠近所述第一通孔的一端分别滑动连接有O型圈撑脚,所述O型圈撑脚上端插设于所述第二通孔中,所述O型圈撑脚下端靠近所述第一通孔的一侧与所述顶升伞外缘相接触,O型圈置于所述O型圈撑脚上端,所述顶升伞沿竖直方向运动,推动所述O型圈撑脚沿所述滑槽水平滑动。...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O型圈装配辅助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底板和面板,所述面板通过第一支撑柱架设于所述底板上方,所述底板上沿竖直方向设置有第一气缸和第二气缸,所述第二气缸位于所述第一气缸上方,且所述第一气缸和第二气缸的底部固接,所述第一气缸的活塞杆指向所述底板,所述第二气缸的活塞杆指向所述面板,在所述第二气缸的活塞杆端部固设有顶升伞;在所述面板下端面设置有导柱固定板,所述导柱固定板和所述底板之间设置有第二支撑柱,所述第二气缸的上端面固定连接有气缸连接板,所述气缸连接板下端面设置有压板,所述气缸连接板、压板和导柱固定板上同心设置有第一通孔,所述第二气缸的活塞杆穿设于所述第一通孔,所述气缸连接板和压板均套设于所述第二支撑柱上,所述气缸连接板和压板沿所述第二支撑柱上下滑动,所述面板上对应所述第一通孔位置开设有第二通孔,所述压板上沿周向开设有多个滑槽,每个所述滑槽内安装有固定块,每个所述固定块靠近所述第一通孔的一端分别滑动连接有O型圈撑脚,所述O型圈撑脚上端插设于所述第二通孔中,所述O型圈撑脚下端靠近所述第一通孔的一侧与所述顶升伞外缘相接触,O型圈置于所述O型圈撑脚上端,所述顶升伞沿竖直方向运动,推动所述O型圈撑脚沿所述滑槽水平滑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O型圈装配辅助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O型圈撑脚为L形结构,所述L形结构包括竖直方向的腹板部及水平方向的翼缘部,且其腹板部顶端设置有台阶面,O型圈置于所述台阶面上,所述翼缘部固接于所述固定块,在所述翼缘部和腹板部相接处设置有第三通孔,...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蒋开雄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中藤机电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