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刹车片钢背钻侧孔工装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1306609 阅读:80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6-12 10:0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刹车片钢背钻侧孔工装,包括底座,所述底座上垂直固定有定位立柱和夹紧立柱;所述定位立柱水平方向的两端处分别设有用于对钢背定位的第一定位块;所述定位立柱底部设有用于对钢背定位的第二定位块;所述夹紧立柱上设有螺纹孔,所述夹紧立柱通过螺纹孔连接有用于夹紧钢背的夹紧装置;所述定位立柱对应夹紧装置的位置顶端设有钻套,所述钻套上设有可放入钻头的通孔;所述钻套通过钻套固定块固定于定位立柱上。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工装所钻侧孔位置尺寸一致性较高,具有较好的稳定性,有效保证了钢背产品的合格率。

A Tool for Drilling Side Hole on Steel Back of Brake Pad

The utility model provides a tool for drilling side holes on the steel back of the brake pad, including a base, which is vertically fixed with a positioning column and a clamping column; the first positioning block for positioning the steel back is arranged at both ends of the horizontal direction of the positioning column; the second positioning block for positioning the steel back is arranged at the bottom of the positioning column; and the screw hole is arranged on the clamping column. The clamping column is connected with a clamping device for clamping the steel back through a threaded hole; the position top of the corresponding clamping device of the positioning column is provided with a drill sleeve, and the drill sleeve is provided with a through hole that can be put into the drill bit; the drill sleeve is fixed on the positioning column through a drill sleeve fixing block. The tool of the utility model has high consistency in the position and size of the sidehole drilled, good stability, and effectively guarantees the qualified rate of the steel back product.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刹车片钢背钻侧孔工装
本技术涉及夹具
,具体涉及一种刹车片钢背钻侧孔工装。
技术介绍
在刹车片领域中,部分车型为了辅助制动后刹车片的复位,通过弯簧连接刹车盘两侧的刹车片,由此需要在刹车片钢背的侧面上设计盲孔来固定弯簧,如图1、图2、图3所示。刹车片钢背侧面钻侧孔工序中,现有的工装在加工同一钢背上的两个侧孔时,必须翻转钢背,必然出现侧孔相对钢背的基准面发生改变的现象。由于钢背的厚度波动公差全部体现在侧孔的位置尺寸上,钢背厚度t的波动公差为±0.22,而侧孔的位置尺寸t0的允许公差为±0.2,因此,侧孔相对钢背的基准面的变化,会产生侧孔位置超出允许公差的问题。而且现有的钻侧孔工序中,当侧孔位置不在背板的厚度中心时(即图3中t0≠t/2时),需使用两副定位钻侧孔工装进行钻侧孔,增加了工作强度和成本。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所存在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一种刹车片钢背钻侧孔工装,解决了现有技术中所存在的钻侧孔工序中所出现的基准面发生变化,所导致的侧孔位置超出允许公差的问题,同时解决了现有技术中钻侧孔所存在的工作强度大、工作成本高、繁琐等问题。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刹车片钢背钻侧孔工装,包括底座,所述底座上垂直固定有定位立柱和夹紧立柱;所述定位立柱水平方向的两端处分别设有用于对钢背定位的第一定位块;所述定位立柱底部设有用于对钢背定位的第二定位块;所述第一定位块和第二定位块形成可放置钢背且使钢背相对定位立柱移动的区域;所述夹紧立柱上设有螺纹孔,所述夹紧立柱通过螺纹孔连接有用于夹紧钢背的夹紧装置;所述定位立柱对应夹紧装置的位置顶端设有钻套,所述钻套上设有可放入钻头的通孔;所述钻套通过钻套固定块固定于定位立柱上。优选地,所述夹紧装置包括固连的夹紧手轮和螺栓,所述螺栓与螺纹孔配合,所述螺栓长度大于定位立柱和夹紧立柱之间的水平间距。优选地,所述第一定位块上设有与钢背端部突出部相匹配的凹槽。优选地,所述钻套的通孔与钢背侧孔垂直方向上同轴。优选地,所述定位立柱在第一定位块之间还设有第一让位槽和第二让位槽,用于对钢背上的凸台进行让位。优选地,所述定位立柱顶端设有一缺口,便于钢背的放入。如上所述,本技术的一种刹车片钢背钻侧孔工装,通过在定位立柱上设置定位块,可对钢背起到定位作用,从而通过钻套利用钻头对钢背进行钻孔;由于钢背可相对定位立柱左右移动,因此,仅移动钢背即可实现钢背两端侧孔的钻孔操作,无需将钢背进行翻转,避免了基准面的改变,从而消除了钢背厚度波动对侧孔位置的影响。本技术的工装所钻侧孔位置尺寸一致性较高,具有较好的稳定性,有效保证了钢背产品的合格率。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中所要钻侧孔的钢背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所要钻侧孔的其他型号钢背的示意图;图3为图2的俯视图;图4为本技术中刹车片钢背钻侧孔工装的示意图;图5为图4的主视图;图6为图5的侧视图;图7为本技术另一种实施例工装的示意图;图8为图7的主视图;图9为图4所示工装使用时的示意图;图10为图7所示工装使用时的示意图;图11为图7所示工装使用时的示意图;元件标号说明1、底座2、定位立柱3、夹紧立柱4、第一定位块5、第二定位块6、钻套7、钻套固定块8、夹紧手轮9、螺栓10、缺口11、钢背12、钻头21、第一让位槽22、第二让位槽31、螺纹孔41、凹槽61、通孔111、侧孔112、第一凸台113、第二凸台114、端部突出部。具体实施方式以下通过特定的具体实施例说明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技术人员可由本说明书所揭露的内容轻易地了解本专利技术的其他优点与功效。本专利技术还可以通过另外不同的具体实施方式加以实施或应用,本说明书中的各项细节也可以基于不同观点与应用,在没有背离本专利技术的精神下进行各种修饰或改变。需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以下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说明书附图所绘示的结构、比例、大小等,均仅用以配合说明书所揭示的内容,以供熟悉此技术的人士了解与阅读,并非用以限定本专利技术可实施的限定条件,故不具技术上的实质意义,任何结构的修饰、比例关系的改变或大小的调整,在不影响本专利技术所能产生的功效及所能达成的目的下,均应仍落在本专利技术所揭示的
技术实现思路
所能涵盖的范围内。同时,本说明书中所引用的如“上”、“下”、“前”、“后”、“中间”、“左”、“右”等用语,亦仅为便于叙述的明了,而非用以限定本专利技术可实施的范围,其相对关系的改变或调整,在无实质变更
技术实现思路
下,当亦视为本专利技术可实施的范畴。如图4至图6所示,本技术为一种刹车片钢背钻侧孔工装,包括底座1,所述底座1上垂直固定有定位立柱2和夹紧立柱3;所述定位立柱2水平方向的两端处分别设有用于对钢背11定位的第一定位块4;所述定位立柱2底部设有用于对钢背11定位的第二定位块5;所述第一定位块4和第二定位块5形成可放置钢背11且使钢背11相对定位立柱2移动的区域;所述夹紧立柱3上设有螺纹孔31,所述夹紧立柱3通过螺纹孔31连接有用于夹紧钢背11的夹紧装置;所述定位立柱2对应夹紧装置的位置顶端设有钻套6,所述钻套6上设有可放入钻头12的通孔61;所述钻套6通过钻套固定块7固定于定位立柱2上。本技术实施例中,所述定位立柱2和夹紧立柱3均通过螺栓垂直紧固在底座1上。所述第一定位块4、第二定位块5通过圆柱销和螺栓固定在定位立柱2上。优选地,所述夹紧装置包括固连的夹紧手轮8和螺栓9,所述螺栓9与螺纹孔31配合,通过转动夹紧手轮8,可使夹紧装置相对夹紧立柱3转动进而实现对钢背11的夹紧操作。本技术实施例中,所述螺栓9穿过螺纹孔31且一端与夹紧手轮8固连,通过转动夹紧手轮8,可使螺栓9相对夹紧立柱3移动。进一步地,为保证夹紧装置能够实现对钢背11的夹紧,所述螺栓9的长度大于定位立柱2和夹紧立柱3之间的水平间距。本技术实施例中,为保证第一定位块4对钢背11的定位,所述第一定位块4上设有与钢背11端部突出部114相匹配的凹槽41;从而使钢背11的端部突出部114置于凹槽41内,保证了对钢背11的定位作用,避免了钢背11发生移动。进一步地,为便于第二定位块5对钢背11的定位,如图4、5所示,所述第二定位块5的顶端设置为弧形。进一步地,所述钻套6的通孔61与钢背11侧孔111垂直方向上同轴。在其他实施例中,可通过钻套固定块7和钻套6,从而调节钻套6通孔61与定位立柱之间的水平距离,即调整通孔61与钢背11侧面的相对位置,从而实现不同位置侧孔111的钻孔操作,获得侧孔111位置不在钢背11厚度中心处的钢背11,获得不同位置侧孔位置的钢背11。优选地,所述定位立柱2在第一定位块4之间还设有第一让位槽21和第二让位槽22,用于对钢背11的凸台(112、113)进行让位;通过该设计,对于设置有凸台的钢背11进行钻侧孔操作时,可使钢背11凸台置于第一让位槽21和第二让位槽22内,保证钻套6的通孔61与钢背11侧孔111垂直方向上同轴。进一步地,为保证通过左右移动钢背11实现两端侧孔的位置调整,所述定位立柱2两端处的第一定位块4之间距离应保证左右移动钢背11至第一定位块4定位后,可分别使钻套6的通孔61与钢背11两端钻侧孔位置同轴。本技术实施例中,为了方便将钢背11放入工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刹车片钢背钻侧孔工装,其特征在于,包括底座,所述底座上垂直固定有定位立柱和夹紧立柱;所述定位立柱水平方向的两端处分别设有用于对钢背定位的第一定位块;所述定位立柱底部设有用于对钢背定位的第二定位块;所述第一定位块和第二定位块形成可放置钢背且使钢背相对定位立柱移动的区域;所述夹紧立柱上设有螺纹孔,所述夹紧立柱通过螺纹孔连接有用于夹紧钢背的夹紧装置;所述定位立柱对应夹紧装置的位置顶端设有钻套,所述钻套上设有可放入钻头的通孔;所述钻套通过钻套固定块固定于定位立柱上。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刹车片钢背钻侧孔工装,其特征在于,包括底座,所述底座上垂直固定有定位立柱和夹紧立柱;所述定位立柱水平方向的两端处分别设有用于对钢背定位的第一定位块;所述定位立柱底部设有用于对钢背定位的第二定位块;所述第一定位块和第二定位块形成可放置钢背且使钢背相对定位立柱移动的区域;所述夹紧立柱上设有螺纹孔,所述夹紧立柱通过螺纹孔连接有用于夹紧钢背的夹紧装置;所述定位立柱对应夹紧装置的位置顶端设有钻套,所述钻套上设有可放入钻头的通孔;所述钻套通过钻套固定块固定于定位立柱上。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刹车片钢背钻侧孔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夹紧装置包括...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宋金城
申请(专利权)人:山东金麒麟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