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何英强专利>正文

一种改进型双驱动压弯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1305894 阅读:36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6-12 09:5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压弯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改进型双驱动压弯装置,包括工作台,所述工作台的上端两侧对称连接有侧板,所述侧板的外侧均连接有外罩体,所述外罩体的内腔底端均安装有液压缸,所述液压缸均通过液压杆连接有支撑板,两个所述支撑板的上端通过固定块共同连接有固定柱,所述固定柱的外侧活动连接有移动套,所述移动套的上端均通过连接块连接有固定管,所述固定管的内腔均通过弹簧连接有伸缩杆,所述伸缩杆的上端均连接有限位板,所述限位板的上端均连接有第二螺纹柱,所述侧板的上端共同连接有顶板,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结构设计合理,且使用灵活,实用性很强,便于提高工作效率,适合推广使用。

An improved double-drive bending device

The utility model relates to the technical field of bending equipment, in particular to an improved double-drive bending device, which comprises a worktable. The upper end of the worktable is symmetrically connected with a side plate, the outer side of the side plate is connected with an outer cover body, and the bottom end of the inner cavity of the outer cover body is equipped with a hydraulic cylinder. The hydraulic cylinder is connected with a supporting plate through a hydraulic rod, and the two supporting plates are connected with each other. The end is jointly connected with a fixed column through a fixed block, and the outer side of the fixed column is movably connected with a movable sleeve. The upper end of the movable sleeve is connected with a fixed tube through a connecting block. The inner cavity of the fixed tube is connected with a telescopic rod through a spring, and the upper end of the telescopic rod is connected with a finite position plate. The upper end of the limit plate is connected with a second threaded column, and the upper end of the side plate is jointly connected. The utility model is connected with a roof, and the structure of the utility model is reasonable in design, flexible in use, strong in practicability, convenient in improving work efficiency, and suitable for popularization and us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改进型双驱动压弯装置
本技术涉及压弯设备
,尤其是一种改进型双驱动压弯装置。
技术介绍
压弯装置的结构形式多种多样,主要有三点压弯、四点滚轴压弯、柔性铰链和摇臂式结构等。现有的压弯装置的驱动装置分为单驱动和双驱动,其单驱动压弯装置时工作时,其实际施加在两侧的压弯力矩并不相等,导致产品的压弯效果较差,且现有的双驱动压弯装置虽改善这一缺点,但是其结构复杂,使用不够灵活,其加压设备不便于调节,工作效率也较低,为此,我们提供一种改进型双驱动压弯装置来解决此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提出的一种改进型双驱动压弯装置。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设计一种改进型双驱动压弯装置,包括工作台,所述工作台的上端中部安装有第一安装板,所述第一安装板的上端通过螺栓螺接有下压板,所述工作台的上端两侧对称连接有与第一安装板位置相对应的第一螺纹柱,所述第一螺纹柱的上端均螺接有压片,所述工作台的上端两侧对称连接有侧板,所述侧板的外侧均连接有外罩体,所述外罩体的内腔底端均安装有液压缸,所述液压缸均通过液压杆连接有支撑板,两个所述支撑板的上端通过固定块共同连接有固定柱,所述侧板的外侧均设有与固定柱位置相匹配的移动槽,所述固定柱外侧等距设有卡条,所述固定柱的外侧活动连接有移动套,所述移动套的下端均通过连接杆连接有第二安装板,所述第二安装板的下端分别通过螺栓螺接有第一上压板、第二上压板,所述移动套的上端均通过连接块连接有固定管,所述固定管的内腔均通过弹簧连接有伸缩杆,所述伸缩杆的上端均连接有限位板,所述限位板的上端均连接有第二螺纹柱,所述侧板的上端共同连接有顶板,所述顶板的上端设有螺纹长槽,所述第二螺纹柱均穿过螺纹长槽螺接有紧固螺母,所述顶板的上端连接有保护箱,所述保护箱的外侧设有箱门。优选的,所述压片的下端均设有紧固垫,所述紧固垫的下端均等距连接有梯形凸起点。优选的,所述压片的上端均对称连接有六角螺柱。优选的,所述固定柱的外侧均对称连接有限位环。优选的,所述第二螺纹柱的上端均设有手杆,且所述手杆的外侧均套接有防滑套。本技术提出的一种改进型双驱动压弯装置,有益效果在于:本技术通过设有两个液压缸及液压杆,便于使施加的压弯力矩相等,有利于提高其产品压弯的效果,且通过固定管、弹簧、伸缩杆、之间的相互配合,有利于此设备稳定工作,且通过设有两个第二安装板,便于安装不同模型的压板,当产品的外侧需要压弯不同的弯度造型时,有利于两个压弯工序同时进行,不需要拆卸更换压板,有利于提高其工作效率,且通过设有移动套,固定柱的外侧设有卡条,便于防止移动套在固定柱的外侧随意晃动,且通过限位板、第二螺纹柱、紧固螺母与螺纹长槽之间的相互配合,便于对第一上压板及第二上压板的位置进行调整,便于提高此设备的实用性。与现有的技术相比,本技术的结构设计合理,且使用灵活,实用性很强,便于提高工作效率,适合推广使用。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提出的一种改进型双驱动压弯装置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提出的A部分装置放大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提出的部分装置侧视结构示意图。图中:工作台1、第一安装板2、下压板3、第一螺纹柱4、压片5、侧板6、外罩体7、液压缸8、液压杆9、支撑板10、固定块11、固定柱12、移动槽13、卡条14、移动套15、第二安装板16、第一上压板17、第二上压板18、固定管19、弹簧20、伸缩杆21、限位板22、第二螺纹柱23、顶板24、螺纹长槽25、紧固螺母26、保护箱27、紧固垫28、梯形凸起点29、六角螺柱30、限位环31、手杆32。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参照图1-3,一种改进型双驱动压弯装置,包括工作台1,工作台1的上端中部安装有第一安装板2,第一安装板2的上端通过螺栓螺接有下压板3,工作台1的上端两侧对称连接有与第一安装板2位置相对应的第一螺纹柱4,第一螺纹柱4的上端均螺接有压片5,压片5的下端均设有紧固垫28,紧固垫28的下端均等距连接有梯形凸起点29,便于增加压片5对产品的紧固性,防止压弯过程中发生位置偏移,造成产品报废,压片5的上端均对称连接有六角螺柱30,用于旋转压片5,方便工人使用。工作台1的上端两侧对称连接有侧板6,侧板6的外侧均连接有外罩体7,外罩体7的内腔底端均安装有液压缸8,液压缸8均通过液压杆9连接有支撑板10,两个支撑板10的上端通过固定块11共同连接有固定柱12,侧板6的外侧均设有与固定柱12位置相匹配的移动槽13,固定柱12外侧等距设有卡条14,固定柱12的外侧均对称连接有限位环31,便于限定移动套15的移动范围。固定柱12的外侧活动连接有移动套15,移动套15的下端均通过连接杆连接有第二安装板16,第二安装板16的下端分别通过螺栓螺接有第一上压板17、第二上压板18,移动套15的上端均通过连接块连接有固定管19,固定管19的内腔均通过弹簧20连接有伸缩杆21,伸缩杆21的上端均连接有限位板22,限位板22的上端均连接有第二螺纹柱23,侧板6的上端共同连接有顶板24,顶板24的上端设有螺纹长槽25,第二螺纹柱23均穿过螺纹长槽25螺接有紧固螺母26,第二螺纹柱23的上端均设有手杆32,且手杆32的外侧均套接有防滑套,便于工人移动第二螺纹柱23,进而方便对移动套15的位置进行调整。顶板24的上端连接有保护箱27,保护箱27的外侧设有箱门。工作原理:本技术在使用时,通过将下压板3、第一上压板17及第二上压板18分别安装在第一安装板2与第二安装板16的表面,且通过打开液压缸8的开关,进而液压缸8通过液压杆9带动支撑板10向下移动,进而通过将第一上压板17、第二上压板18移动至下压板3的上端,通过移动移动套15,进而便于校准第一上压板17、第二上压板18与下压板3上端的压槽位置相匹配,再通过拧紧紧固螺母26,便于进行固定,再通过液压缸8带动液压杆9向上移动,便于提高其第一上压板17及第二上压板18的高度,便于在下压板3的上端放置需要压弯的产品,通过压片5对其进行固定,便于进行压弯工序。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
的技术人员在本技术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及其技术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改进型双驱动压弯装置,包括工作台(1),其特征在于,所述工作台(1)的上端中部安装有第一安装板(2),所述第一安装板(2)的上端通过螺栓螺接有下压板(3),所述工作台(1)的上端两侧对称连接有与第一安装板(2)位置相对应的第一螺纹柱(4),所述第一螺纹柱(4)的上端均螺接有压片(5),所述工作台(1)的上端两侧对称连接有侧板(6),所述侧板(6)的外侧均连接有外罩体(7),所述外罩体(7)的内腔底端均安装有液压缸(8),所述液压缸(8)均通过液压杆(9)连接有支撑板(10),两个所述支撑板(10)的上端通过固定块(11)共同连接有固定柱(12),所述侧板(6)的外侧均设有与固定柱(12)位置相匹配的移动槽(13),所述固定柱(12)外侧等距设有卡条(14),所述固定柱(12)的外侧活动连接有移动套(15),所述移动套(15)的下端均通过连接杆连接有第二安装板(16),所述第二安装板(16)的下端分别通过螺栓螺接有第一上压板(17)、第二上压板(18),所述移动套(15)的上端均通过连接块连接有固定管(19),所述固定管(19)的内腔均通过弹簧(20)连接有伸缩杆(21),所述伸缩杆(21)的上端均连接有限位板(22),所述限位板(22)的上端均连接有第二螺纹柱(23),所述侧板(6)的上端共同连接有顶板(24),所述顶板(24)的上端设有螺纹长槽(25),所述第二螺纹柱(23)均穿过螺纹长槽(25)螺接有紧固螺母(26),所述顶板(24)的上端连接有保护箱(27),所述保护箱(27)的外侧设有箱门。...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改进型双驱动压弯装置,包括工作台(1),其特征在于,所述工作台(1)的上端中部安装有第一安装板(2),所述第一安装板(2)的上端通过螺栓螺接有下压板(3),所述工作台(1)的上端两侧对称连接有与第一安装板(2)位置相对应的第一螺纹柱(4),所述第一螺纹柱(4)的上端均螺接有压片(5),所述工作台(1)的上端两侧对称连接有侧板(6),所述侧板(6)的外侧均连接有外罩体(7),所述外罩体(7)的内腔底端均安装有液压缸(8),所述液压缸(8)均通过液压杆(9)连接有支撑板(10),两个所述支撑板(10)的上端通过固定块(11)共同连接有固定柱(12),所述侧板(6)的外侧均设有与固定柱(12)位置相匹配的移动槽(13),所述固定柱(12)外侧等距设有卡条(14),所述固定柱(12)的外侧活动连接有移动套(15),所述移动套(15)的下端均通过连接杆连接有第二安装板(16),所述第二安装板(16)的下端分别通过螺栓螺接有第一上压板(17)、第二上压板(18),所述移动套(15)的上端均通过连接块连接有固定管(19),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何英强
申请(专利权)人:何英强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四川,51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