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耳穴贴及耳穴助贴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1302193 阅读:30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6-12 08:3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出了一种新型耳穴贴及耳穴助贴器,包括由水胶体敷料作为贴层的耳穴贴,药丸的3/4~1包覆在贴层中,且将该耳穴贴安装于由传动轮组成的卷放装置上形成耳穴助贴器。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中,贴层所选水胶体敷料,具有良好的防水透气性能,能够有效避免耳穴粘贴部位出现皮肤破损、瘙痒、过敏、感染等症状;药丸包覆在贴层中,与贴层表面基本平齐,一方面减轻了使用者贴压过程中的疼痛感,提高了治疗的依从性,另一方面降低了药丸脱落的概率,提高了治疗有效率及安全性,降低了医疗不良事件的发生率;第一基带、贴层和第二基带呈三明治形设计,更加便于耳穴贴的存放和运输。此外,将耳穴贴安装在卷放装置上,使得耳穴贴压操作更加便捷。

New Auricular Point Sticking and Auricular Point Sticking Aid

The utility model provides a new auricular acupoint sticker and an auricular acupoint assistant sticker, which comprises an auricular acupoint sticker with a hydrocolloid dressing as a sticking layer, and a pill of 3/4-1 is coated in the sticking layer, and the auricular acupoint sticker is installed on a roll-up device composed of a transmission wheel to form an auricular acupoint assistant sticker. In the utility model, the hydrocolloid dressing selected by the sticking layer has good water-proof and air permeability, and can effectively avoid skin damage, itching, allergy, infection and other symptoms at the sticking site of the auricular points; the pill is coated in the sticking layer, which is basically smooth with the surface of the sticking layer, on the one hand, it reduces the pain feeling during the sticking process of users, improves the compliance of treatment, on the other hand, it reduces the symptoms of skin damage, itching, allergy and infection. The dropping probability of pills improves the efficiency and safety of treatment and reduces the incidence of adverse medical events. The first baseband, the second baseband and the second baseband are sandwich-shaped design, which is more convenient for the storage and transportation of auricular acupoint stickers. In addition, the auricular acupoint sticking device is installed on the roll-up device, which makes the auricular acupoint sticking and pressing operation more convenient.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新型耳穴贴及耳穴助贴器
本技术涉及医疗器械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新型耳穴贴及耳穴助贴器。
技术介绍
耳穴贴压法是采用王不留行籽、莱菔籽等丸状物贴压于耳廓上的穴位或反应点,给予适度的揉、按、捏、压,使其产生酸、麻、胀、痛等刺激感应,发挥疏通经络、促进气血运行、调节机体阴阳之功效,达到治疗目的的一种中医外治疗法。传统的耳穴贴是一定长度的条状胶布条,条状胶布条多是直接粘接在板状承载物上,常规使用耳穴贴时,先将条状胶布用剪刀裁剪成小片状耳穴贴,然后用探棒寻找到合适的穴位,再用血管钳或镊子夹取耳穴贴的一个角对准耳穴进行粘贴。传统耳穴贴存在以下缺点:(1)传统耳穴贴采用的普通胶布,透气性差,使用后常常导致粘贴局部皮肤的瘙痒、过敏、感染等不适,去除时常常引起皮肤破损;(2)普通胶布不防水,遇水容易剥脱,药丸遇水容易损坏变质;(3)传统耳穴贴除去时黏胶残留多,不易清除;(4)传统耳穴贴药丸突出于胶布表面,一方面导致粘贴不服贴,胶布及药丸容易脱落,轻则药丸脱落至体外,需要重新更换耳穴贴,重则脱落至耳内,导致严重后果,引发医疗不良事件。另一方面,由于药丸的挤压导致局部出现较深的凹陷,疼痛难忍,中断治疗,依从性差;(5)传统耳穴贴包装为纸片状,药丸突出于胶布表面,药丸极易脱落,增加损耗;(6)使用传统耳穴贴进行操作时,需要血管钳或镊子等辅助工具。现有技术中的水胶体敷料临床常用于慢性伤口,其核心主要包括内层的水胶体基层和外层的防水性薄膜(常选用聚氨酯薄膜),水胶体基层是采用水溶性高分子物质的颗粒与橡胶粘性材料混合后制成的,结合了水溶性高分子的吸水性能和橡胶材料的粘性,敷贴在皮肤表面后,水溶性高分子的颗粒吸水后溶胀,形成一层湿润的凝胶,为创面提供了一层隔热层,使创面的温度与体温接近,而橡胶基材则使敷料粘贴在伤口上,另外,水胶体基层可以很方便的从伤口上取出,并且去除过程几乎没有任何疼痛。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新型耳穴贴,具有防水透气性能,提高了其使用安全性、有效性及舒适度;本技术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新型耳穴助贴器,能够方便快捷地将耳穴贴粘贴在使用者的耳穴处。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出的新型耳穴贴,包括带体和卷芯,带体缠绕于卷芯上,带体包括第一基带、贴层和第二基带,贴层为水胶体敷料,贴层的上表面和下表面分别紧密贴合于第一基带和第二基带上,贴层由间隔设置的若干个点断易撕压痕分离成若干个贴层单元,每个贴层单元的中部设有穴位按摩珠,穴位按摩珠设置在贴层朝向第二基带的一面,且穴位按摩珠包覆在贴层内。优选地,在所述新型耳穴贴中,所述水胶体敷料包括依次叠层设置的水胶体基层和聚氨酯薄膜层,水胶体基层与第二基带紧密贴合;聚氨酯薄膜层与第一基带紧密贴合。水胶体敷料可以参见中国专利(公开号:CN202605118U)公开的一种防水阻菌水胶体敷料。优选地,在所述新型耳穴贴中,所述贴层单元的中部呈弓形,弓形的两端向外延伸设有水平延展部,第一基带上设有与贴层单元的弓形中部相适配的内弧面。优选地,在所述新型耳穴贴中,所述穴位按摩珠包括药丸和固定部,固定部呈T字形支架,固定部的垂直端与药丸固接,固定部的水平端嵌入至贴层中,药丸的3/4~1包覆在贴层内。优选地,在所述新型耳穴贴中,所述第一基带和第二基带均为离型纸、离型膜或PE膜中的一种。在本技术中,还提出了一种新型耳穴助贴器,采用上文所述的任一项新型耳穴贴,包括耳穴贴、压嘴、放带轮、第一收带轮和第二收带轮,耳穴贴轴套于放带轮的转轴上,放带轮分别与第一收带轮和第二收带轮传动连接,第一基带的出带端由放带轮传绕至压嘴的一侧,并从压嘴的另一侧传绕至并固定于第一收带轮,第二基带的出带端由放带轮传绕至靠近压嘴端的过渡轴,并经由过渡轴的下侧传绕至第二收带轮。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贴层选用水胶体敷料,使得耳穴贴具有良好的防水透气性能,能够有效避免耳穴贴粘贴位置出现皮肤破损、感染、过敏及疼痛等不适症状,且取下耳穴贴时,几乎不留粘胶;第一基带、贴层和第二基带呈三明治形设计,更加便于耳穴贴的存放和运输;药丸包覆在贴层内,使得药丸与贴层表面基本平齐,减轻了使用者的疼痛感,降低了药丸脱落的概率。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一实施例中新型耳穴贴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一实施例中带体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一实施例中贴层单元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一实施例中贴层的俯视图;图5为本技术一实施例中圆形贴层单元的示意图;图6为本技术一实施例中耳穴助贴器的示意图。在图1至图6中,100耳穴贴,1带体,2卷芯,11第一基带,12贴层,13第二基带,121点断易撕压痕,122贴层单元,123水胶体基层,124聚氨酯薄膜层,122a中部,122b延展部,111内弧面,3穴位按摩珠,31药丸,32固定部,32a垂直端,32b水平端,41压嘴,42放带轮,43第一收带轮,44第二收带轮,转轴A,转轴B,转轴C,45过渡轴,46张紧轴,47传送带。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示意图对本技术的新型耳穴贴及耳穴助贴器进行更详细的描述,其中表示了本技术的优选实施例,应该理解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修改在此描述的本技术,而仍然实现本技术的有利效果。因此,下列描述应当被理解为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的广泛知道,而并不作为对本技术的限制。如图1至图6所示,本技术提出了一种新型耳穴贴,以及采用该新型耳穴贴的耳穴助贴器。(耳穴贴100)如图1至图3所示,耳穴贴包括带体1和卷芯2,带体1缠绕于卷芯2上,带体1包括第一基带11、贴层12和第二基带13,贴层12为水胶体敷料,贴层12的上表面和下表面分别紧密贴合于第一基带11和第二基带13的上,贴层12由间隔设置的若干个点断易撕压痕121分离成若干个贴层单元122,每个贴层单元122的中部122a设有穴位按摩珠3,穴位按摩珠包括药丸31,药丸31设置在贴层12朝向第二基带13的一面,且3/4~1的药丸31包覆在贴层12内。贴层单元122可以为相互接触线接触的方形(如图4所示,长方形或正方形),也可以为相互点接触的圆形(如图5所示),圆形较之方形设计,更能节省材料。如图3所示,上述水胶体敷料包括依次叠层设置的水胶体基层123和聚氨酯薄膜层124,水胶体基层123与第二基带13紧密贴合;聚氨酯薄膜层124与第一基带11紧密贴合,水胶体基层123与人体皮肤直接接触,可以粘接在皮肤表面,且撕除时无疼痛感;聚氨酯薄膜层124为一层防水薄膜,具有良好的防水透气性。其中,水胶体敷料是一种含有成胶物质的敷料,结构分为三层:伤口接触面、聚合物基质和背衬,主要成分为羧甲基纤维素钠和明胶、果胶等,同时加入弹性聚合物和粘合剂等,最终形成具有吸收性、自粘、防水的敷料,透明或半透明,可生物降解,可用于不同伤口和解剖部位。水胶体敷料也可以参考中国专利(公开号:CN202605118U)公开的防水阻菌水胶体敷料。作为优选实施例,贴层单元122的中部122a呈弓形,弓形的两端向外延伸设有水平延展部122b,第一基带11上设有与贴层单元122的弓形中部122a相适配的内弧面111。穴位按摩珠3包括药丸31和固定部32,固定部32呈T字形支架,固定部32的垂直端32a与药丸31固接,固定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新型耳穴贴,其特征在于,包括带体(1)和卷芯(2),带体(1)缠绕于卷芯(2)上,带体(1)包括第一基带(11)、贴层(12)和第二基带(13),贴层(12)为水胶体敷料,贴层(12)的上表面和下表面分别紧密贴合于第一基带(11)和第二基带(13)的上,贴层(12)由间隔设置的若干个点断易撕压痕(121)分离成若干个贴层单元(122),每个贴层单元(122)的中部(122a)设有穴位按摩珠(3),穴位按摩珠(3)设置在贴层(12)朝向第二基带(13)的一面,且穴位按摩珠(3)包覆在贴层(12)内。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型耳穴贴,其特征在于,包括带体(1)和卷芯(2),带体(1)缠绕于卷芯(2)上,带体(1)包括第一基带(11)、贴层(12)和第二基带(13),贴层(12)为水胶体敷料,贴层(12)的上表面和下表面分别紧密贴合于第一基带(11)和第二基带(13)的上,贴层(12)由间隔设置的若干个点断易撕压痕(121)分离成若干个贴层单元(122),每个贴层单元(122)的中部(122a)设有穴位按摩珠(3),穴位按摩珠(3)设置在贴层(12)朝向第二基带(13)的一面,且穴位按摩珠(3)包覆在贴层(12)内。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耳穴贴,其特征在于,所述水胶体敷料包括依次叠层设置的水胶体基层(123)和聚氨酯薄膜层(124),水胶体基层(123)与第二基带(13)紧密贴合;聚氨酯薄膜层(124)与第一基带(11)紧密贴合。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耳穴贴,其特征在于,所述贴层单元(122)的中部(122a)呈弓形,弓形的两端向外延伸设有水平延展部(122b),第一基带(11)上设有与贴层单元(122)的弓形中部(122a)相适配的内弧面(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朱育明章丽丽叶朝阳张昕贤潘红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