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调节行程的气缸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1295180 阅读:42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6-12 05:19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驱动装置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可调节行程的气缸装置,包括工作缸体、设在工作缸体中的工作运动组件、与工作缸体固定连接的限位缸体、设在限位缸体中的限位运动组件和设在限位缸体外的限位件,限位运动组件包括限位杆以及用于驱动限位杆的工作驱动结构,工作运动组件包括贯穿限位杆并与限位件固定连接的工作杆以及用于驱动工作杆的限位驱动结构,限位杆朝向限位件的方向伸出限位缸体时,限制工作杆带动限位件移动的距离。通过与限位杆的配合使用,工作杆能够实现两种不同的行程。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可调节行程的气缸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驱动装置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可调节行程的气缸装置。
技术介绍
在自动化领域中,很多直线运动体需要行进,并停在3个或者4个确定位置,且从一个位置直线运动到另一个位置的过程中需要维持一定的同方向推力。其中,多数运动体需要停在3个位置并在3个位置之间相互切换,而气缸推动因为出力稳定且控制简单在自动化领域得到广泛应用,但一个标准气缸通常只能完成伸出和缩回两个动作并且只能停在前后两个极限位置。为了适应伸出行程可调的需求,参考图1,现有提供一种可手动调整伸出行程的气缸,气缸的活塞杆12为两端出杆形式,其中用于调整行程的一端有较长螺纹,在该螺纹处锁紧固定一个限位件14。当需要缩短部分伸出行程时,通过人工提前把该端活塞杆12拧入限位件14螺纹的更深位置,使得当气缸伸出时限位件14装上气缸后端盖而内部活塞13仍移动到气缸筒11前端极限位置,从而达到限制部分伸出行程的位置。但该方式实际是把一个长行程气缸通过提前手动调整限位件14的位置变成了一个短行程的气缸,只能达到停两个更近距离的位置;并且,通过手拧方式容易造成位置的不精确。为实现气缸驱动之后自动能停多个位置,现有给出了以下另外两种方法,参考图2,其中一种方法用两个气缸反向串联,即是缸筒21朝向相反,这两个行程不一样气缸的分别独立伸出和缩回组合可以实现气缸两端被连接物体间距有4种位置状态。但通常被驱动直线运动的物体都有自身的直线运动轨道,这就要求这两个气缸的伸缩轨迹需要与物体运动轨道保持平行,实际使用中因为安装方向不确定就还需要要求这两个气缸活塞杆22的活塞轴完全同心同轴,否则会造成气缸端盖与活塞杆22间径向不均匀磨损,最终造成气缸密封失效。而生产制造中两个活塞轴完全同心同轴是较难实现的,所以通常这种气缸的使用寿命会比较短。参考图3,另外一种方法是由两个气缸同向串联,即是缸筒31朝向相同,后一个气缸在通入气压高于前一个气缸的工作气压,后一个气缸的活塞杆32伸入前一个气缸的后半缸内,这样让前端气缸的缩回位置受到限制,从而可以让前端气缸的活塞33除了停在完全伸出、完全缩回的位置外,还可以停在中间的某限制位置。这种方法是限制了气缸缩回的行程,活塞杆32伸出的位置没有改变,但在实际使用中很多应用是要求气缸活塞33缩回的位置固定,而活塞杆32伸出的位置有两个位置,这种同向串联气缸要实现伸出位置调节,只能是在前端气缸缩回进气口通入有一定压力的压缩空气,以此维持前端气缸活塞33跟随贴紧后部气缸的活塞杆32前端。而后端气缸产生的向前推力需要克服前端气缸缩回的推力和推动被驱动物体向前的阻力,这就要求后端气缸伸出进气口通入的压缩空气比前端气缸所用压力高很多,如果是上下垂直安装这一方式供气压力要求更复杂,在高压气源长久供应情况下运行后端气缸有失效风险,而且前后两个活塞33是独立体靠前后端气缸压力让其频繁大力接触,接触部位会有快速磨损的风险。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提供一种可调节行程的气缸装置,解决现有手动气缸装置缩短原有气缸行程,并行程控制不够精确,以及,现有自动气缸装置不够可靠,容易损坏,需要两个同心同轴的气缸共同配合才能调节行程的问题。为解决该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可调节行程的气缸装置,所述气缸装置包括工作缸体、设在工作缸体中的工作运动组件、与工作缸体固定连接的限位缸体、设在限位缸体中的限位运动组件和设在限位缸体外的限位件,所述限位运动组件包括限位杆以及用于驱动限位杆的工作驱动结构,所述工作运动组件包括贯穿限位杆并与限位件固定连接的工作杆以及用于驱动工作杆的限位驱动结构,所述限位杆朝向限位件的方向伸出限位缸体时,限制工作杆带动限位件移动的距离。其中,较佳方案是:所述工作运动组件还包括套设在工作杆上并与工作驱动结构驱动连接的工作活塞,所述工作驱动结构驱动工作活塞移动,所述工作活塞带动工作杆移动;所述限位运动组件还包括套设在限位杆上并与限位驱动结构驱动连接的限位活塞,所述限位驱动结构带动限位活塞移动,所述限位活塞带动限位杆移动。其中,较佳方案是:所述工作杆和限位杆同轴设置。其中,较佳方案是:所述工作缸体设有工作腔,所述工作活塞设在工作腔中,所述工作腔上设有位于工作活塞一侧的第一腔口和位于工作活塞另一侧的第二腔口,所述工作驱动机构包括连接第一腔口和第二腔口的工作气源,所述工作气源朝向第一腔口通气,推动工作活塞朝向第二腔口移动,所述工作气源朝向第二腔口通气,推动工作活塞朝向第一腔口移动。其中,较佳方案是:所述工作活塞的最外边与工作腔的腔壁相互抵靠。其中,较佳方案是:所述限位缸体设有限位腔,所述限位活塞设在限位腔中,所述限位腔上设有位于限位活塞一侧的第三腔口和位于限位活塞另一侧的第四腔口,所述限位驱动机构包括连接第三腔口和第四腔口的限位气源,所述限位气源朝向第三腔口通气,推动限位活塞朝向第四腔口移动,所述限位气源朝向第四腔口通气,推动限位活塞朝向第三腔口移动。其中,较佳方案是:所述限位活塞的最外边与限位腔的腔壁相互抵靠。其中,较佳方案是:所述工作气源给予工作活塞的作用力小于所述限位气源给予限位活塞的作用力。其中,较佳方案是:所述气缸装置还包括连接件,所述连接件一端固定连接工作缸体,另一端固定连接限位缸体。其中,较佳方案是:所述气缸装置还包括缓冲件,所述缓冲件设在限位件和限位运动组件之间。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通过设计一种可调节行程的气缸装置,限位杆朝向限位件的方向伸出限位缸体之后,工作杆朝向与限位杆运动方向相反的方向伸出工作缸体,由于限位杆与限位件相互抵触,从而限制了工作杆的伸出行程,如此一来,通过与限位杆的配合使用,工作杆能够实现两种不同的行程;通过工作驱动结构驱动工作活塞,工作活塞再带动工作杆移动,以及,通过限位驱动结构驱动限位活塞,限位活塞再带动限位杆移动,运动方式稳定可靠。附图说明下面将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说明,附图中:图1是现有手动调节行程的气缸装置的示意图;图2是现有自动调节行程的双气缸反向串联的气缸装置的示意图;图3是现有自动调节行程的双气缸同相串联的气缸装置的示意图;图4是本专利技术未限制行程的气缸装置的示意图;图5是本专利技术限制行程的气缸装置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现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较佳实施例作详细说明。如图4和图5所示,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可调节行程的气缸装置的优选实施例。具体地,参考图4,一种可调节行程的气缸装置,所述气缸装置包括工作缸体1、设在工作缸体1中的工作运动组件、与工作缸体1固定连接的限位缸体4、设在限位缸体4中的限位运动组件和设在限位缸体4外的限位件7。此处需要说明的是,上述的工作运动组件设在工作缸体1中,指的是工作运动组件设在工作缸体1上,可部分穿出工作缸体1,并非指的是工作运动组件所有部分都在工作缸体1的内部;同理,上述的限位运动组件设在限位缸体4中,指的是限位运动组件设在限位缸体4上,可部分穿出限位缸体4,并非指的是限位运动组件所有部分都在限位缸体4的内部。其中,参考图4,所述限位运动组件包括限位杆6以及用于驱动限位杆6的限位驱动结构,所述限位缸体4设有限位中空腔,所述限位杆6设在限位中空腔中,所述工作运动组件包括贯穿限位杆6并与限位件7固定连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可调节行程的气缸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气缸装置包括工作缸体、设在工作缸体中的工作运动组件、与工作缸体固定连接的限位缸体、设在限位缸体中的限位运动组件和设在限位缸体外的限位件,所述限位运动组件包括限位杆以及用于驱动限位杆的工作驱动结构,所述工作运动组件包括贯穿限位杆并与限位件固定连接的工作杆以及用于驱动工作杆的限位驱动结构,所述限位杆朝向限位件的方向伸出限位缸体时,限制工作杆带动限位件移动的距离。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可调节行程的气缸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气缸装置包括工作缸体、设在工作缸体中的工作运动组件、与工作缸体固定连接的限位缸体、设在限位缸体中的限位运动组件和设在限位缸体外的限位件,所述限位运动组件包括限位杆以及用于驱动限位杆的工作驱动结构,所述工作运动组件包括贯穿限位杆并与限位件固定连接的工作杆以及用于驱动工作杆的限位驱动结构,所述限位杆朝向限位件的方向伸出限位缸体时,限制工作杆带动限位件移动的距离。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缸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工作运动组件还包括套设在工作杆上并与工作驱动结构驱动连接的工作活塞,所述工作驱动结构驱动工作活塞移动,所述工作活塞带动工作杆移动;所述限位运动组件还包括套设在限位杆上并与限位驱动结构驱动连接的限位活塞,所述限位驱动结构带动限位活塞移动,所述限位活塞带动限位杆移动。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气缸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工作杆和限位杆同轴设置。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气缸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工作缸体设有工作腔,所述工作活塞设在工作腔中,所述工作腔上设有位于工作活塞一侧的第一腔口和位于工作活塞另一侧的第二腔口,所述工作驱动机构包括连接第一腔口和第二腔口的工作气...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黎勇军高云峰
申请(专利权)人:大族激光科技产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深圳市大族数控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