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油页岩对流原位开采循环加热系统及开采方法
本专利技术属于石油开采
,具体涉及一种油页岩对流原位开采循环加热系统及开采方法。
技术介绍
油页岩干馏分为地上干馏和地下干馏两种。虽然地上干馏技术成熟,但是由于工艺本身缺陷的问题,具有很多难以避免的缺点,例如:利用率低、高污染、规模小、成本高、馏炉产生的废渣数量极大,占用大量土地面积,不易回收利用等。地下干馏指埋藏于地下的油页岩不经开采,直接在地下设法加热干馏,产出的油气被导出到地面上来,冷凝获得页岩油及不凝气。地下干馏也称为原位开采。原位开采不但不需要进行采矿和建设大型的尾气处理设施,而且可开发深层、高厚度的油页岩资源,具有产品质量好、采油率高、占地面积少和环保等优点。国内外许多大公司及研究机构在这方面做了大量的研究,已初见成效。我国300m以深的油页岩资源占有相当大的比例,根据传统油页岩干馏技术,尚不能进行开发。在能源日趋紧张的今天,我国有必要在完善传统的地面干馏工艺的基础上,着力发展原位开采技术,为未来油页岩资源开发提供理论和技术储备。地下开采油页岩主要解决两个个问题:①干酪根必须转化为可流动的石油和天然气。需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油页岩对流原位开采循环加热系统,它包括:生产井(14)、加热井(11)、第一斜井(12)、第二斜井(13)和燃烧器(35),生产井(14)末端位于油页岩下覆地层(03),加热井(11)、生产井(14)井口设有控制阀(42),加热井(11)与第一斜井(12)在油页岩层(02)的中下部连通,第一斜井(12)向下斜倾,其末端与生产井(14)的末端相通;第二斜井(13)的一端在油页岩层(02)上部与加热井(11)相通,另一端向下倾斜,并与生产井(14)相通;所述的燃烧器(35)的高温高压气体管(5)设在加热井(11)内,其管口设在第二斜井(13)开口的下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油页岩对流原位开采循环加热系统,它包括:生产井(14)、加热井(11)、第一斜井(12)、第二斜井(13)和燃烧器(35),生产井(14)末端位于油页岩下覆地层(03),加热井(11)、生产井(14)井口设有控制阀(42),加热井(11)与第一斜井(12)在油页岩层(02)的中下部连通,第一斜井(12)向下斜倾,其末端与生产井(14)的末端相通;第二斜井(13)的一端在油页岩层(02)上部与加热井(11)相通,另一端向下倾斜,并与生产井(14)相通;所述的燃烧器(35)的高温高压气体管(5)设在加热井(11)内,其管口设在第二斜井(13)开口的下方。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油页岩对流原位开采循环加热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加热井(11)和生产井(14)内与第二斜井(13)交汇处设有温度感应器。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油页岩对流原位开采循环加热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高温高压气体管(5)管口下方,加热井(11)内壁上设有喉管(112)。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油页岩对流原位开采循环加热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二斜井(13)的直径小于第一斜井(12)直径。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油页岩对流原位开采循环加热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斜井(12)和第二斜井(13)的倾斜角度为15-65度。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油页岩对流原位开采循环加热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加热井(11)为六个,在生产井周围均匀排列。7.根据权利要求1、2、3、4、5或6所述的一种油页岩对流原位开采循环加热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燃烧器(35)设在加热井(11)内,套风管(31)管口设在第二斜井(13)开口的下方,燃烧器(35)的上方;高温高压气体管(5)设在燃烧器(35)下方。8.根据权利要求1、2、3、4、5或6所述的一种油页岩对流原...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