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吉林大学专利>正文

一种用于油页岩原位裂解的超燃加热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0617087 阅读:33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3-20 12:26
一种用于油页岩原位裂解的超燃加热器,属于油页岩原位裂解开采领域,包括加热器油箱、环形电池、气动涡轮、油气混合室、火花塞、喷水口、燃烧室、雾化室及热敏金属扶正器等,加热器油箱位于超燃加热器的壳体中上部,在加热器油箱的外部设置有输气管道,环形电池安装在加热器油箱的外部,气动涡轮安装在转动轴承上,气动涡轮设置在加热器油箱与油气混合室之间;燃烧室位于油气混合室下方;雾化室位于燃烧室下方;火花塞通过与环形电池连接;螺旋制冷通道设置在超燃加热器的壳体外壁上,螺旋制冷通道的上部连接有导水通道,底部设置有喷水口;热敏金属扶正器套设在超燃加热器壳体的下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高了油页岩井下原位裂解质量与采收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油页岩原位裂解的超燃加热器
本技术属于油页岩原位裂解开采领域,尤其是涉及到一种用于油页岩原位裂解的超燃加热器。
技术介绍
油页岩被称作石油的代替资源,目前油页岩原位裂解采用的方法主要有中国石油大学王延永等提出的一种基于井筒加热模式的注空气辅助超稠油地下裂解改质工艺,详见专利申请公布号“CN106499376A”,该工艺结合了井筒电加热及注空气工艺的优势,能够解决单一井筒电加热模式下传热方式,单一驱动能量不足等问题,但是油页岩的开采周期较长,通空气会导致页岩油氧化乳化,在地层内乳化会导致孔隙连通性降低,此外空气的存在会加剧氧化腐蚀油气采集管道,不适用于长期开发油页岩;吉林大学孙友宏等提出了一种涡流加热油页岩地下原位开采方法,详见专利申请公布号“CN106437667A”,该方法能量有效利用率高,加快原位裂解反应速率,降低水资源消耗和碳排放,但存在涡流加热不均匀的问题;龙秋莲等提出了一种利用流体对油页岩进行原位改造和开采的方法,详见专利申请公布号“CN106437657A”,采用流体加热油页岩可以有效驱替油气产物,但是多级能量转换导致能量损失严重,能量有效利用低。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油页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用于油页岩原位裂解的超燃加热器,其特征在于:该超燃加热器包括加热器油箱(22)、螺旋制冷通道(23)、环形电池(24)、转动轴承(25)、气动涡轮(26)、油气混合室(27)、火花塞(28)、喷水口(29)、燃烧室(17)、雾化室(18)及热敏金属扶正器(16),所述加热器油箱(22)呈锥形,加热器油箱(22)安装在超燃加热器的壳体内部,并位于超燃加热器的壳体中上部,加热器油箱(22)的进油端与输油管道连接,在加热器油箱(22)的外部设置有输气管道,所述输气管道上部与高压气体供给系统连接;所述环形电池(24)安装在加热器油箱(22)的外部,并设置在输气管道下方;所述气动涡轮(26)安装...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油页岩原位裂解的超燃加热器,其特征在于:该超燃加热器包括加热器油箱(22)、螺旋制冷通道(23)、环形电池(24)、转动轴承(25)、气动涡轮(26)、油气混合室(27)、火花塞(28)、喷水口(29)、燃烧室(17)、雾化室(18)及热敏金属扶正器(16),所述加热器油箱(22)呈锥形,加热器油箱(22)安装在超燃加热器的壳体内部,并位于超燃加热器的壳体中上部,加热器油箱(22)的进油端与输油管道连接,在加热器油箱(22)的外部设置有输气管道,所述输气管道上部与高压气体供给系统连接;所述环形电池(24)安装在加热器油箱(22)的外部,并设置在输气管道下方;所述气动涡轮(26)安装在转动轴承(25)上,气动涡轮(26)设置在加热器油箱(22)与油气混合室(27)之间;所述燃烧室(17)位于油气混合室(27)下方;所述雾化室(18)位于燃烧室(17)下方;所述火花塞(28)通过固定在油气混合室(27)内壁的导线与环形电池(24)连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帅孙友宏李强郭威刘召王振东陈强
申请(专利权)人:吉林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吉林,2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