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险废物刚性填埋系统及危险废物倒运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1288781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6-12 00:16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危险废物刚性填埋系统及危险废物倒运系统,其中,填埋系统包括填埋单元和封场单元,填埋单元设置在地坑中,填埋单元包括至少一个填埋池,填埋池具有上敞口且由填埋池底壁和从填埋池底壁向上延伸的填埋池侧壁围成,填埋池底壁包括钢筋混凝土底壁和覆盖在钢筋混凝土底壁上的第一防渗层,填埋池侧壁包括钢筋混凝土侧壁和覆盖在钢筋混凝土侧壁上的第二防渗层;封场单元适于当填埋池中填满危险废物后封盖在填埋池的上敞口上,封场单元包括预制混凝土面板和设置在预制混凝土面板上的第三防渗层。本发明专利技术填埋系统不易风化老化、不易产生整体性滑动、可以有效地保护环境,同时也方便危险废物填埋若干年后再处理。

Rigid Landfill System for Hazardous Waste and Hazardous Waste Reversal System

The invention discloses a rigid landfill system for hazardous wastes and a reversal system for hazardous wastes, in which the landfill system includes a landfill unit and a closure unit, the landfill unit is arranged in a pit, and the landfill unit comprises at least one landfill pond, which has an upper opening and is surrounded by the bottom wall of the landfill pond and the side wall of the landfill pond extending upward from the bottom wall of the landfill pond, and the bottom wall of the landfill pond includes reinforcing bars. The concrete bottom wall and the first impervious layer covering the reinforced concrete bottom wall. The side wall of the landfill tank includes the reinforced concrete side wall and the second impervious layer covering the reinforced concrete side wall. The sealing unit is suitable for sealing the upper opening of the landfill tank when the landfill tank is filled with hazardous waste. The sealing unit includes the prefabricated concrete face plate and the third prevention installed on the prefabricated concrete face plate. Seepage layer. The landfill system of the invention is not easy to weathering and aging, to produce integral sliding, to effectively protect the environment, and to facilitate the disposal of hazardous waste after several years of landfill.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危险废物刚性填埋系统及危险废物倒运系统
本专利技术涉及危险废物处理
,尤其涉及一种危险废物刚性填埋系统及危险废物倒运系统。
技术介绍
危险废物是指列入国家危险废物名录或者根据国家规定的危险废物鉴别标准和鉴别方法认定的具有危险特性的固体废物。目前,危险废物的处理还是以柔性填埋为主,即采用双人工衬层作为防渗层的填埋处置设施。该方法有以下不足:容易对地下水和土壤产生污染、异味扩散、易风化老化、可能产生整体性滑动,填埋若干年后再处理时,作为防渗层的双人工衬层也会被污染成为危险废物,使危险废物处理量大大增加,不利于环境保护。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专利技术的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危险废物刚性填埋系统,不易风化老化、不易产生整体性滑动、可以有效地保护环境,同时也方便危险废物填埋若干年后再处理。本专利技术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危险废物倒运系统,可以灵活地向填埋池倒运危险废物,倒运效率高。根据本专利技术第一方面实施例的危险废物刚性填埋系统,包括:填埋单元,所述填埋单元设置在地坑中,所述填埋单元包括至少一个填埋池,所述填埋池具有上敞口且由填埋池底壁和从所述填埋池底壁向上延伸的填埋池侧壁围成,其中,所述填埋池底壁包括钢筋混凝土底壁和覆盖在所述钢筋混凝土底壁上的第一防渗层,所述填埋池侧壁包括钢筋混凝土侧壁和覆盖在所述钢筋混凝土侧壁上的第二防渗层;封场单元,所述封场单元适于当所述填埋池中填满危险废物后封盖在所述填埋池的所述上敞口上,所述封场单元包括预制混凝土面板和设置在所述预制混凝土面板上的第三防渗层。根据本专利技术第一方面实施例的危险废物刚性填埋系统,采用钢筋混凝土底壁1111和钢筋混凝土侧壁形成用于贮存危险废物的填埋池的主体刚性结构,采用预制板混凝土面板作为封场单元的刚性主体结构,既不易风化老化,又不易产生整体性滑动,而且可以阻隔填埋池中的危险废物进入填埋单元外的环境。通过在钢筋混凝土底壁和钢筋混凝土侧壁上分别设置第一防渗层和第二防渗层,通过在预制混凝土面板上设置第三防渗层,不但可以防止危险废物的滤液渗入填埋池外而进入土壤,避免地下水和土壤被污染,而且可以避免危险废物的异味扩散。此外,采用预制混凝土面板,方便危险废物填埋若干年后再处理时容易取出。根据本专利技术第一方面的一个实施例,还包括多个条形支墩,所述地坑由地坑底壁和从所述地坑底壁向上延伸的地坑侧壁形成,所述条形支墩竖向设置,所述条形支墩的下端埋固在所述地坑底壁内,所述条形支墩上端支撑所述填埋单元,所述填埋单元与所述地坑底壁之间、所述填埋单元和所述地坑侧壁之间均保持空间距离,以形成目视检测区。根据本专利技术第一方面进一步的实施例,所述地坑底壁为硬化底壁。根据本专利技术第一方面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第二防渗层为涂覆在所述钢筋混凝土侧壁的表面上的涂料层。根据本专利技术第一方面进一步的实施例,所述涂料层为聚氨酯涂料层。根据本专利技术第一方面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第一防渗层为土工膜。根据本专利技术第一方面的进一步实施例,所述土工膜为高密度聚乙烯HDPE土工膜。根据本专利技术第一方面进一步的实施例,所述土工膜覆盖在所述钢筋混凝土底壁的表面上,所述土工膜的边部向上折起且贴合在所述填埋池侧壁临近于所述填埋池底壁的部位上。根据本专利技术第一方面再进一步的实施例,所述土工膜的边部折起高度不小于0.4m。根据本专利技术第一方面进一步的实施例,所述第一防渗层的上表面还设有第一找坡层。根据本专利技术第一方面再进一步的实施例,所述第一找坡层为水泥砂浆层。根据本专利技术第一方面再进一步的实施例,还包括渗滤液收集管和渗滤液导排管;所述第一找坡层的上表面为第一倾斜面,所述渗滤液收集管为花管,所述渗滤液收集管在所述第一倾斜面上倾斜设置且所述渗滤液收集管的一端位于所述第一倾斜面的最低位置,另一端临近于所述第一倾斜面的最高位置,以使渗滤液自流至最低位置;所述渗滤液导排管的一端与所述渗滤液收集管的一端连通,另一端穿过所述封场单元朝外伸出。根据本专利技术第一方面再进一步的实施例,所述渗滤液收集管和所述渗滤液导排管均为采用HDPE材料制成的管。根据本专利技术第一方面再进一步的实施例,所述渗滤液收集管的外周面上包裹有土工布。根据本专利技术第一方面再进一步的实施例,所述渗滤液导排管的另一端的管部朝下弯曲,以使所述渗滤液导排管的另一端的管口朝下。根据本专利技术第一方面的一些实施例,还包括导气管,所述导气管一端位于所述填埋池中,且所述导气管的另一端穿过所述封场单元朝外伸出。根据本专利技术第一方面进一步的实施例,所述导气管的另一端的管部朝下弯曲,以使所述导气管的另一端的管口朝下。根据本专利技术第一方面的一些实施例,所述预制混凝土面板位于所述第三防渗层的下方。根据本专利技术第一方面进一步的实施例,还包括设置在所述预制混凝土面板上的第二找坡层,所述第二找坡层具有第二倾斜面,所述第二倾斜面自所述填埋单元的中部向周边向下倾斜,所述第三防渗层覆盖在所述第二倾斜面上。根据本专利技术第一方面再进一步的实施例,所述第二找坡层为轻集料混凝土坡层,所述轻集料混凝土坡层的坡面上设有水泥砂浆抹平层。根据本专利技术第一方面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第三防渗层包括SBS改性沥青防水垫和高密度聚乙烯防渗膜,所述SBS改性沥青防水层设置在所述第二倾斜面上,所述高密度聚乙烯防渗膜设置在所述SBS改性沥青防水层的上表面上。根据本专利技术第一方面的一些实施例,还包括保护层,所述保护层位于所述第三防渗层的上表面上。根据本专利技术第一方面进一步的实施例,所述保护层为设置在所述第三防渗层的上表面上的聚合物水泥砂浆抹面层。根据本专利技术第一方面再进一步的实施例,所述保护层还包括钢筋网细石混凝土层,所述钢筋网细石混凝土层设置在所述聚合物水泥砂浆抹面层的上表面上。根据本专利技术第一方面的一些实施例,还包括悬挑部,所述悬挑部设置在所述填埋池侧壁的外壁上且临近于所述填埋池的所述上敞口。根据本专利技术第一方面进一步的实施例,所述悬挑部包括钢筋混凝土面板。根据本专利技术第一方面再进一步的实施例,所述悬挑部还包括设置在所述钢筋混凝土面板的上表面上的保温层。根据本专利技术第一方面再进一步的实施例,所述悬挑部还包括设置在所述保温层的上表面上的第三找坡层和设置在所述第三找坡层的上表面上的第三找平层,其中,第三找坡层的上表面具有第三倾斜面,所述第三倾斜面在逐渐远离所述填埋池的外壁时向下倾斜。根据本专利技术第一方面再进一步的实施例,所述第三找坡层为采用轻集料混凝土制成,所述第三找平层为采用水泥砂浆制成。根据本专利技术第一方面再进一步的实施例,所述悬挑部还包括防水层,所述防水层设置在所述第三找平层的上表面上。根据本专利技术第一方面再进一步的实施例,所述悬挑部还包括隔离层,所述隔离层位于所述防水层的上表面上。根据本专利技术第一方面再进一步的实施例,所述悬挑部还包括聚合物砂浆卧铺层和预制砖层,所述聚合物砂浆卧铺层设置在所述隔离层的上表面上,所述预制砖层设置在所述聚合物砂浆卧铺层的上表面上。根据本专利技术第一方面的一些实施例,还包括挡雨板,所述挡雨板设置在所述填埋池侧壁的外壁上且临近于所述填埋池底壁。根据本专利技术第二方面实施例的危险废物倒运系统,应用于上述第一方面任意一项所述的危险废物刚性填埋系统中,包括:第一皮带输送机和第二皮带输送机,所述第一皮带输送机具有第一输入端,所述第一皮带输送机至少一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危险废物刚性填埋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填埋单元,所述填埋单元设置在地坑中,所述填埋单元包括至少一个填埋池,所述填埋池具有上敞口且由填埋池底壁和从所述填埋池底壁向上延伸的填埋池侧壁围成,其中,所述填埋池底壁包括钢筋混凝土底壁和覆盖在所述钢筋混凝土底壁上的第一防渗层,所述填埋池侧壁包括钢筋混凝土侧壁和覆盖在所述钢筋混凝土侧壁上的第二防渗层;封场单元,所述封场单元适于当所述填埋池中填满危险废物后封盖在所述填埋池的所述上敞口上,所述封场单元包括预制混凝土面板和设置在所述预制混凝土面板上的第三防渗层。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危险废物刚性填埋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填埋单元,所述填埋单元设置在地坑中,所述填埋单元包括至少一个填埋池,所述填埋池具有上敞口且由填埋池底壁和从所述填埋池底壁向上延伸的填埋池侧壁围成,其中,所述填埋池底壁包括钢筋混凝土底壁和覆盖在所述钢筋混凝土底壁上的第一防渗层,所述填埋池侧壁包括钢筋混凝土侧壁和覆盖在所述钢筋混凝土侧壁上的第二防渗层;封场单元,所述封场单元适于当所述填埋池中填满危险废物后封盖在所述填埋池的所述上敞口上,所述封场单元包括预制混凝土面板和设置在所述预制混凝土面板上的第三防渗层。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危险废物刚性填埋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多个条形支墩,所述地坑由地坑底壁和从所述地坑底壁向上延伸的地坑侧壁形成,所述条形支墩竖向设置,所述条形支墩的下端埋固在所述地坑底壁内,所述条形支墩上端支撑所述填埋单元,所述填埋单元与所述地坑底壁之间、所述填埋单元和所述地坑侧壁之间均保持空间距离,以形成目视检测区。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危险废物刚性填埋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地坑底壁为硬化底壁。4.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危险废物刚性填埋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防渗层为涂覆在所述钢筋混凝土侧壁的表面上的涂料层。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危险废物刚性填埋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涂料层为聚氨酯涂料层。6.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危险废物刚性填埋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防渗层为土工膜。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危险废物刚性填埋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土工膜为高密度聚乙烯HDPE土工膜。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危险废物刚性填埋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土工膜覆盖在所述钢筋混凝土底壁的表面上,所述土工膜的边部向上折起且贴合在所述填埋池侧壁临近于所述填埋池底壁的部位上。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危险废物刚性填埋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土工膜的边部折起高度不小于0.4m。10.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危险废物刚性填埋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防渗层的上表面还设有第一找坡层。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危险废物刚性填埋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找坡层为水泥砂浆层。12.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危险废物刚性填埋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渗滤液收集管和渗滤液导排管;所述第一找坡层的上表面为第一倾斜面,所述渗滤液收集管为花管,所述渗滤液收集管在所述第一倾斜面上倾斜设置且所述渗滤液收集管的一端位于所述第一倾斜面的最低位置,另一端临近于所述第一倾斜面的最高位置,以使渗滤液自流至最低位置;所述渗滤液导排管的一端与所述渗滤液收集管的一端连通,另一端穿过所述封场单元朝外伸出。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危险废物刚性填埋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渗滤液收集管和所述渗滤液导排管均为采用HDPE材料制成的管。14.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危险废物刚性填埋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渗滤液收集管的外周面上包裹有土工布。15.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危险废物刚性填埋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渗滤液导排管的另一端的管部朝下弯曲,以使所述渗滤液导排管的另一端的管口朝下。16.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危险废物刚性填埋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导气管,所述导气管一端位于所述填埋池中,且所述导气管的另一端穿过所述封场单元朝外伸出。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危险废物刚性填埋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气管的另一端的管部朝下弯曲,以使所述导气管的另一端的管口朝下。18.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危险废物刚性填埋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预制混凝土面板位于所述第三防渗层的下方。19.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危险废物刚性填埋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设置在所述预制混凝土面板上的第二找坡层,所述第二找坡层具有第二倾斜面,所述第二倾斜面自所述填埋单元的中部向周边向下倾斜,所述第三防渗...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冯宇飞田治友李兴杰郭瑶任宇涛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恩菲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