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体能训练方法的动感单车技术

技术编号:21287882 阅读:38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6-11 23:38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基于体能训练方法的动感单车,包括车架和与车架转动连接的主轴,主轴两侧均设置有脚踏杆,脚踏杆另一端转动连接有脚踏板,车架还设置有车把和车座,脚踏杆与主轴转动连接,脚踏杆与主轴之间插接有驱动脚踏杆和主轴同轴转动的卡接件,车架上设置有固定脚踏杆与地面平齐的固定件;车架在车把下方设置有支撑板,支撑板与所述车座之间的相对位置可调。通过上述设置,从而适应背景技术中的所介绍的体能训练方法,让使用者可以在动感单车上完成对大腿前、后侧的肌肉群的拉伸,减少对健身房所需面积的要求;并且使用者只需按照该动感单车的设置将双腿放置在对应位置,配合身体的俯仰,即可规范地拉伸大腿前、后侧肌肉。

A Kinetic Cycling Based on Physical Training Method

The invention relates to a dynamic bicycle based on physical training method, which comprises a frame and a spindle connected with the frame rotation. The two sides of the spindle are provided with pedals, the other end of the pedal is rotated and connected with a pedal, the frame is also provided with handlebars and seat, the pedal is rotated and connected with the spindle, and the pedal and the spindle are connected with a clamp to drive the pedal and the coaxial rotation of the spindle. The frame is equipped with fixed pedals and ground level fixtures; the frame is equipped with a support plate under the handlebar, and the relative position between the support plate and the seat is adjustable. Through the above settings, the physical training method introduced in the background technology can be adapted, so that users can complete the stretching of the front and rear thigh muscle groups on the dynamic bicycle, reducing the requirement of the area required for the gym; and users can stretch thighs regularly only by placing their legs in the corresponding position according to the setting of the dynamic bicycle and cooperating with the body's pitch. Anterior and posterior muscles.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基于体能训练方法的动感单车
本专利技术涉及健身器材的
,尤其是涉及一种基于体能训练方法的动感单车。
技术介绍
目前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快速提高,健康生活的理念越来越深入人心,这就促进了体育健身器材的快速发展,动感单车就是发展快速的室内体育健身器材之一。锻炼者踩动踏板带动驱动轮急速旋转,配合绚丽灯光和分贝较高的音乐,使训练者进行充满活力的有氧运动,可增强身体素质,因而越来越多的人利用动感单车进行体育锻炼。较多锻炼者通常集聚在健身房使用动感单车进行锻炼,利用团队合作的模式营造热血的氛围,提高锻炼效果。现有的一种动感单车的体能训练方法,采用短时间高强度运动和一段时间拉伸交错配合的形式,通过短时间的无氧运动提高肌肉的耐受力,再通过拉伸大腿前侧的股四头肌和后侧的股二头肌等为下一次无氧运动做恢复准备。这种训练方法在健身房较为常用,但是现有的健身房空间有限且同时训练的人数较多,无法腾出大量的空间供使用者进行拉伸压腿,并且让使用者在腿极度酸疼的情况下步行到较开阔的空间去,使用者较为辛苦且容易打击积极性。同时还存在因为人数较多使教练员无法兼顾所有人的动作是否规范的问题,因此存在改进空间。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基于体能训练方法的动感单车,具有让使用者在动感单车上完成腿部拉伸的功能,减少拉伸所需的空间,并且简单的操作能使使用者拉伸得更规范,能准确放松到对应的肌肉群。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基于体能训练方法的动感单车,包括车架和与车架转动连接的主轴,所述主轴两侧均设置有脚踏杆,所述脚踏杆另一端转动连接有脚踏板,所述车架还设置有车把和车座,所述脚踏杆与所述主轴转动连接,所述脚踏杆与所述主轴之间插接有驱动所述脚踏杆和主轴同轴转动的卡接件,所述车架上设置有固定所述脚踏杆与地面平齐的固定件;所述车架在车把下方设置有支撑板,所述支撑板与所述车座之间的相对位置可调。通过上述设置,主轴与车架转动连接,且主轴两侧均转动连接有脚踏杆,所述脚踏杆与主轴之间插接有驱动脚踏杆和主轴同轴转动的卡接件,即该卡接件与脚踏杆和主轴插接时,主轴转动将带动脚踏杆联动,卡接件解除插接时,主轴与脚踏杆之间相对转动。并且脚踏杆远离主轴的一端均转动连接有脚踏板,车架上设置有固定脚踏杆与地面平齐的固定件,固定件固定脚踏杆时脚踏板位于车座下方。从而可以通过解除卡接件对脚踏杆和主轴的固定,然后将其中一个脚踏杆转动至与另一脚踏杆正对设置,再将两个脚踏板转动至车座下方并通过固定件将脚踏杆固定在与地面平齐的转动角度。此时使用者可以将双腿放置在脚踏板与车座之间,通过脚掌勾住脚踏板,将身体向后仰,可以实现对大腿前侧的股四头肌等肌肉的拉伸。车架在车把下方设置有供使用者双腿放置的支撑板,支撑板与车座之间的前、后、高、低的相对位置可调,从而可以适应不同身高的使用者将双腿放置在支撑板上,然后使用者坐在车座上向前俯身,可以实现对大腿后侧的股二头肌等肌肉的拉伸。从而适应
技术介绍
中的所介绍的体能训练方法,让使用者可以在动感单车上完成对大腿前、后侧的肌肉群的拉伸,减少对健身房所需面积的要求;并且该动感单车操作简单,使用者只需按照该动感单车的设置将双腿放置在对应位置,配合身体的俯仰,即可实现规范地拉伸大腿前、后侧肌肉,减轻教练员的指导压力。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设置,所述卡接件为长条形,所述卡接件包括沿长度方向相互固定的两个互成一定转角的矩形块,两个所述矩形块分别与所述主轴和脚踏杆卡接,与所述主轴卡接的矩形块体积小于与所述脚踏杆卡接的矩形块。通过上述设置,卡接件包括沿其长度方向相互固定的两个矩形块,两个矩形块沿长度方向的轴线互成一定转角,并且前端的矩形块的体积小于后端的矩形块的体积。主轴和脚踏杆的连接处分别开有与前端矩形块和后端矩形块相配合的矩形卡槽,通过将卡接件插入主轴和脚踏杆的卡槽中,实现将脚踏杆和主轴的联动固定,使脚踏杆跟随主轴转动,可供使用者踩踏脚踏板进而带动主轴转动实现锻炼的效果。当需要对脚踏杆的与主轴轴的相对转角进行改变时,可以将卡接件拔出并转动脚踏杆至合适角度再将卡接件插接,实现将改变了相对转角的脚踏杆和主轴联动固定。通过将卡接件设置为两个矩形块固定的形状,使脚踏杆和主轴之间的转角只能以90度为梯度进行调节,便于将两侧的脚踏杆转动至正对的状态,并且矩形块的承力能力较好,使脚踏杆能更好地跟随主轴转动。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设置,所述固定件为第一插销,所述第一插销从所述脚踏杆远离车架一侧销贯穿所述脚踏杆,并插入所述车架中,所述车架内留有供所述第一插销滑动的空间。通过上述设置,固定件为第一插销,第一插销从脚踏杆远离车架的一侧贯穿脚踏杆并插入车架中,实现对脚踏杆和主轴的转动限位,使脚踏杆和主轴不能相对车架进行转动,从而可以供使用者将双腿勾住脚踏板,进行后仰拉伸大腿前侧肌肉群的动作。其中第一插销顶端固定有面积较大的螺帽,当第一插销在贯穿脚踏杆和车架至插销的螺帽与脚踏杆抵接的极限位置时,车架内还留有供第一插销插入段继续插入的空间。从而当第一插销不固定脚踏杆的时候,可以将第一插销单独插入车架进行存储,并且插入车架的深度满足脚踏杆在转动时不与第一插销碰撞,从而降低第一插销丢失的概率。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设置,车架在所述车把下方固定有支撑杆,所述支撑杆上沿竖直方向等间距开有两列第一定位孔,所述支撑板上沿水平方向开有若干与所述第一定位孔大小相同的第二定位孔,且所述第二定位孔与所述第一定位孔位置对应,所述支撑板和支撑杆通过第二插销贯通第一定位孔和第二定位孔实现连接。通过上述设置,车架在车把下方竖直固定有支撑杆,支撑杆沿竖直方向开有两列第一定位孔,第一定位孔之间等间距设置,支撑板上沿水平方向开有若干与第一定位孔大小相同的第二定位孔,且第二定位孔之间的间距与两列第一定位孔之间的间距相同,支撑板和支撑杆之间通过贯通第一定位孔和第二定位孔的第二插销进行定位和固定,并且设置两个第二插销贯通两组水平对准的第一定位孔和第二定位孔,通过两点固定的原则使支撑板和支撑杆之间不发生相对转动,并且提高了承力能力,供使用者将双腿放置在支撑板上。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设置,所述支撑板和支撑杆之间插接有两根并排设置的第二插销,且所述第二插销从相反方向插入。通过上述设置,将支撑板和支撑杆之间插接的两根并排设置的第二插销分别从相反方向插入,降低支撑杆和支撑板在震动的过程中,使两个第二插销同时脱落的可能性,提高该动感单车的安全性。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设置,所述车座与所述车架转动连接,所述车座固定有靠背。通过上述设置,将车座与车架转动连接,并在车座远离车把的一侧固定有靠背,靠背跟随车座转动。通过将车座与车架转动的方式便于使用者在拉伸大腿后侧的过程中进行后仰,使拉伸更舒适,并且设置靠背对使用者进行保护,避免使用者与车座脱离。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设置,所述车架固定有限制所述车座向所述车把方向倾斜的限位挡边。通过上述设置,车架在车座铰接点与车把之间的位置设置有限位挡板,通过限位挡板限制车座向车把方向倾斜。因为使用者在使用动感单车进行锻炼的时候通常会保持身体前倾的姿态,通过限位挡边提高车架对车座的支撑力,而不是通过铰接点固定时的静摩擦进行承力,提高了安全性。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设置,所述脚踏板安装有狗嘴脚套,且所述狗嘴脚套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基于体能训练方法的动感单车,包括车架(1)和与车架(1)转动连接的主轴(2),所述主轴(2)两侧均设置有脚踏杆(3),所述脚踏杆(3)另一端转动连接有脚踏板(31),所述车架(1)还设置有车把(11)和车座(12),其特征是:所述脚踏杆(3)与所述主轴(2)转动连接,所述脚踏杆(3)与所述主轴(2)之间插接有驱动所述脚踏杆(3)和主轴(2)同轴转动的卡接件(4),所述车架(1)上设置有固定所述脚踏杆(3)与地面平齐的固定件;所述车架(1)在车把(11)下方设置有支撑板(63),所述支撑板(63)与所述车座(12)之间的相对位置可调。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体能训练方法的动感单车,包括车架(1)和与车架(1)转动连接的主轴(2),所述主轴(2)两侧均设置有脚踏杆(3),所述脚踏杆(3)另一端转动连接有脚踏板(31),所述车架(1)还设置有车把(11)和车座(12),其特征是:所述脚踏杆(3)与所述主轴(2)转动连接,所述脚踏杆(3)与所述主轴(2)之间插接有驱动所述脚踏杆(3)和主轴(2)同轴转动的卡接件(4),所述车架(1)上设置有固定所述脚踏杆(3)与地面平齐的固定件;所述车架(1)在车把(11)下方设置有支撑板(63),所述支撑板(63)与所述车座(12)之间的相对位置可调。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体能训练方法的动感单车,其特征是:所述卡接件(4)为长条形,所述卡接件(4)包括沿长度方向相互固定的两个互成一定转角的矩形块,两个所述矩形块分别与所述主轴(2)和脚踏杆(3)卡接,与所述主轴(2)卡接的矩形块体积小于与所述脚踏杆(3)卡接的矩形块。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体能训练方法的动感单车,其特征是:所述固定件为第一插销(51),所述第一插销(51)从所述脚踏杆(3)远离车架(1)一侧销贯穿所述脚踏杆(3),并插入所述车架(1)中,所述车架(1)内留有供所述第一插销(51)滑动的空间。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体能训练方法的动感单车,其特征是:车架(1)在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乔尔·海恩斯卢佳懋祁俊族尹仕仙皮尔斯·罗伯特·迪恩莫辛戈·本尼·瑞安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明星体育运动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