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杨文睿专利>正文

石斛制品及其加工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1287616 阅读:150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6-11 23:27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石斛制品技术领域,更具体地涉及了一种药食两用石斛干品或饮片的加工方法,对预处理后的石斛表皮层和/或肉质茎进行切割、划、扎、锉或磨的物理破皮处理,使石斛干品、饮片快速吸水膨胀,促进有效药理活性成分快速溶出,大大缩短了传统食用石斛的煎煮、熬汤的时间,并且可以将其制成多种规格和形状,既能保留石斛的最佳品相,又能在传统饮食习惯下最大限度地发挥石斛制品有效活性成分的价值,实现石斛制品药食两用的保健性能和经济性能。

Dendrobium products and their processing methods

The invention relates to the technical field of Dendrobium products, and more specifically relates to a processing method of dried or dried pieces of Dendrobium for both medicinal and food purposes. The pretreated epidermis and/or fleshy stems of Dendrobium are cut, scratched, pricked, filed or ground by physical skin-breaking treatment, so that the dried products and dried pieces of Dendrobium can quickly absorb water and expand, promote the rapid dissolution of effective pharmacological active ingredients, and greatly shorten the traditional edible stones. The decocting and boiling time of Dendrobium, and it can be made into various specifications and shapes, which can not only retain the best appearance of Dendrobium, but also maximize the value of active ingredients in Dendrobium products under traditional dietary habits, and realize the health and economic performance of dual-use of Dendrobium products.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石斛制品及其加工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石斛制品
,更具体地涉及了一种药、食两用石斛干品或饮片及其加工方法。
技术介绍
石斛,为兰科石斛属(Dendrobium)多年生草本植物,是兰科的三大属之一,其原生种将近2000种,我国产80余种,多数种可药用,特别是铁皮石斛、霍山石斛、曲茎石斛、金钗石斛等石斛为我国名贵中药材。石斛始载于秦汉时期的《神农本草经》(现存最早的中药学著作),列为上品,“味甘、平、无毒。主治伤中,除痹下气,补五脏虚劳赢瘦,强阴。久服厚肠胃,轻身延年,长肌肉,逐皮肤邪热痱气,定志除惊。”《本草纲目》载:补五脏虚劳赢瘦,强阴益精,久服厚肠胃,补内绝不足,平胃气,长肌肉,逐皮肤邪热气,脚膝疼软弱,定志除惊,轻身延年,益气除热,治男子腰膝软弱,健阳,逐皮肤风痹,骨中久冷,补肾益力,壮筋骨,暖水脏,益智清气,冶发热自汗……。唐宋元明清历代医药著述对石斛的认识和应用有很多高见;心、肝、脾、肺、肾五脏之病,皆有应用。历代医家视石斛为珍品,民间尚有“九大仙草之首”的说法。现代药理研究证明:石斛茎干富含石斛多糖、石斛碱、氨基酸和菲类等有益人体健康的药用活性成分,还具有抗衰老、抗肿瘤、降低血糖等作用,在治疗胃肠道疾病、白内障、关节炎、血栓闭塞性脉管炎及慢性咽炎等疾病有很好的疗效。目前,石斛产品主要有三大类:鲜品;干品,如枫斗、干条、段条等;中成药、保健品等。长久以来,石斛以干品入药居多,市场上的石斛产品也主要以干品为主。由于石斛表皮层非常致密、细胞木化,难以干燥;而干燥后的石斛,极其致密、木化的表皮层阻止了水分渗透,致使石斛干品难以浸润,细胞难以吸水膨胀,其中的有效成分就难以溶出,药(食)用非常不便,且影响了石斛的药(食)效。历代医家为了解决石斛难以入剂问题,也研究了很多方法,如:《本草经集注》用“桑灰汤沃之,色如金”(即用桑灰汤对石斛进行处理后再干燥,呈金黄色),《新修本草》“作干石斛,先以酒洗,捋蒸炙成,不用灰汤”。为了提高药(食)效,近年来有人将石斛进行磨粉后药(食)用,但该方法已改变了石斛的物理性状,属于深加工产品。目前市场上的石斛产品主要以枫斗、干条等干品(饮片)为主,其主要食(药)用方法仍然是传统的煎煮、熬汤等方法。2015年版《中国药典》规定的石斛加工方法有3种:边加热边扭成螺旋形或弹簧状,烘干,习称“铁皮枫斗”;切成段,干燥或低温烘干;用开水略烫或烘软,再边搓边烘晒,至叶鞘搓净,干燥。以上方法得到的石斛产品,均未解决石斛干燥后其致密、木化的表皮层阻止水分渗透、难以吸水膨胀、难以溶出有效成分的问题,且以上方法得到的石斛产品往往只能以某种单一形态出现,食(药)用石斛产品时常常需要煎煮(熬)数小时,对广大消费者来说服用非常不便。
技术实现思路
为解决上述方法存在的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石斛制品,所述石斛制品兼具煎煮时间短、成品形态多元化符合传统食(药)用习惯、药理成分溶出快、品相好的优点。为实现上述目的,在本专利技术的第一方面,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石斛制品的加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预处理,将去除叶、根和杂质后洗净、晾干的石斛进行第一轮烘焙、揉捻、破皮,所述破皮步骤为采用机械或人工对预处理后的石斛表皮层和/或肉质茎进行切割、划、扎、锉或磨的破坏石斛茎表皮的物理过程;成型,将石斛进行设定形状、规格的成型处理,接着进行第二轮烘焙;和发酵、第三轮烘焙。在本专利技术的第二方面,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石斛制品,包括石斛枫斗、石斛切片、石斛段条、石斛干条、石斛饮片,其中,所述石斛制品采用本专利技术第一方面所述的加工方法加工而成。相比于现有技术,本专利技术至少包括如下所述的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的石斛制品加工方法中,对预处理后的石斛表皮层和/或肉质茎进行切割、划、扎、锉或磨的物理破皮处理,可以使石斛制品在浸渍或熬制时快速吸水膨胀,促进有效药理活性成分快速溶出,大大缩短了传统食用石斛的煎煮、熬汤的时间,并且可以将其制成多种规格和形状,形成多元化的石斛制品产品形态,既能保留石斛的良好品相,又能在传统饮食习惯下最大限度地发挥石斛制品有效活性成分的价值,实现石斛制品药食两用的保健性能和经济性能。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所述铁皮石斛干条的破皮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所述铁皮石斛段条的破皮示意图;图3为采用本专利技术所述加工方法加工制得的5种和普通枫斗、段条共7种不同形态的铁皮石斛制品。附图标记说明:1、刀切路径;2、石斛茎的节。具体实施方式以下详细说明本专利技术提供的石斛制品及其加工方法。首先说明本专利技术第一方面石斛制品的加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清选,去除石斛上的叶、根和杂质,洗净、晾干,应予以理解,此步骤为非必要步骤,若进行加工的石斛为已去除叶、根和杂质并洗净、晾干的石斛,则此步骤可以省略;预处理,将已去除叶、根和杂质并洗净、晾干的石斛进行第一轮烘焙、揉捻、破皮,所述破皮步骤为采用机械或人工对预处理后的石斛表皮层和/或肉质茎进行切割、划、扎、锉或磨的物理过程,破皮的形状为线状、条状、星状、点状、螺旋状、环状、槽状、片状等多种形状;成型,将石斛进行设定形状、规格的成型处理,接着进行第二轮烘焙;发酵、第三轮烘焙;及需要的话,进行后续的杀菌和包装步骤。本专利技术涉及的石斛,包括兰科植物铁皮石斛、霍山石斛、齿瓣石斛、金钗石斛、鼓槌石斛、流苏石斛及其同属所有可作药用、食用的其他植物物种。所述第一轮烘焙之后的石斛茎条因脱水作用,柔韧性增强,所述揉捻和破皮操作不分先后,可以先揉捻后破皮,也可以先破皮后揉捻,不影响后续加工工序的进行,也不影响最终石斛制品产品的性能和品相。所述破皮步骤为采用机械或人工对预处理后的石斛表皮层和/或肉质茎进行切割、划、扎、锉或磨的物理过程,只要是能够破坏石斛表皮层的致密结构,无论是机械还是人工,也无关采用什么工具,都能够实现本专利技术的第一方面目的。进一步地,所述破皮步骤中破皮的部位和方向对石斛制品的性能有一定影响,主要是能够最有效地将石斛茎的致密木化表皮层破坏,使其含有的营养物质易于溶出即可,因此,破皮步骤可沿延石斛茎的生长方向、垂直方向、斜方向或周向进行。破皮步骤的影响除方向之外,还涉及破皮深度,破皮的深浅对石斛的干燥、吸水膨胀、有效成分溶出的时间一般呈正相关的影响,但为了便于后续工艺制作过程中生产不同品相的石斛制品,对石斛肉质茎进行划、扎、锉或磨等破皮采用不同的深度;并采用多种破皮的形状,如;线状、条状、星状、点状、螺旋状、环状、槽状、片状等。进一步地,所述破皮步骤为对石斛肉质茎进行切割,破皮深度为0.1mm-3mm,或破皮深度为茎直径长度的10%-70%处。进一步地,采用设备磨/脱去石斛木化的表皮层进行所述破皮步骤,破皮深度为0.01mm-0.5mm。石斛制品(干条、或枫斗)的传统食用习惯通常为入汤熬制或冲饮,因此,保持石斛其特有的品相对于提高产品品质具有很大意义,可根据实际需要对揉捻、破皮后的石斛进行切片或切段处理。进一步地,所述成型步骤为:将揉捻、破皮后的石斛进行切片或切段,切片的厚度为0.5mm-3mm,切段的长度为1cm-8cm,将切片后的石斛茎沿径向扭成螺旋形,或将切断后的石斛茎沿轴向扭成螺旋形或弹簧形。石斛制品的营养成分如何能在食用过程中快速而又充分地溶出,取得最大的营养价值,与石斛制品的加工工艺密不可分,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石斛制品的加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预处理,将去除叶、根和杂质后洗净、晾干的石斛进行第一轮烘焙、揉捻、破皮,所述破皮步骤为采用机械或人工对预处理后的石斛表皮层和/或肉质茎进行切割、划、扎、锉或磨的破坏石斛茎表皮的物理过程;成型,将石斛进行设定形状、规格的成型处理,接着进行第二轮烘焙;和发酵、第三轮烘焙。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石斛制品的加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预处理,将去除叶、根和杂质后洗净、晾干的石斛进行第一轮烘焙、揉捻、破皮,所述破皮步骤为采用机械或人工对预处理后的石斛表皮层和/或肉质茎进行切割、划、扎、锉或磨的破坏石斛茎表皮的物理过程;成型,将石斛进行设定形状、规格的成型处理,接着进行第二轮烘焙;和发酵、第三轮烘焙。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石斛制品的加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破皮步骤为:沿石斛茎的生长方向、垂直方向、斜方向或周向进行破皮。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石斛制品的加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破皮步骤为对石斛肉质茎进行切割、划破,破皮深度为0.1mm-3mm,或破皮深度为茎的直径长度10%-70%处。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石斛制品的加工方法,其特征在于,采用设备磨/脱去石斛木化的表皮层进行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旺利杨文睿
申请(专利权)人:杨文睿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福建,3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