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池塘内循环流水养殖电动起运装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1286292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6-11 22:34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一种池塘内循环流水养殖电动起运装备,属于养殖捕捞运输技术领域,包括:盛鱼框,由内框和外框组成,内外框之间设有海绵层,内外框上均设通孔,且内框上的通孔孔径小于外框上的孔径;起运机构,具有一架于养殖池上方的支架,支架上设置有用于移动盛鱼框的钢丝及与钢丝配合的滑轮,以及电动钢丝绞缆机,用于控制钢丝的收/放使盛鱼框沿支架移动。本发明专利技术将盛鱼框在养殖池上运送并输送至运鱼活水车中,整个运送过程鱼类应激反应低,鱼类在运输中机械损伤小。

A kind of electric lifting equipment for recirculating flow aquaculture in pond

The invention discloses an electric lifting equipment for recirculating aquaculture in ponds, which belongs to the technical field of aquaculture, fishing and transportation, including a fish-holding frame composed of an inner frame and an outer frame, a sponge layer between the inner frame and the outer frame, a through hole on both the inner frame and the outer frame, and a through hole diameter on the inner frame is smaller than that on the outer frame; a lifting mechanism has a support above the aquaculture pond, and a useful support is arranged on the support. The steel wire and the pulley matched with the steel wire for moving the fish-holding frame and the electric wire winch are used to control the receipt/release of the steel wire so as to move the fish-holding frame along the bracket. The fish-holding frame is transported on the aquaculture pond and transported to the live water truck for transporting fish. During the whole transportation process, the stress response of fish is low, and the mechanical damage of fish in transportation is small.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池塘内循环流水养殖电动起运装备
本专利技术属于养殖捕捞运输
,具体涉及一种池塘内循环流水养殖电动起运装备。
技术介绍
池塘内循环流水养殖模式(IPA模式)模式2012年从美国引进,主要技术原理是通过对养殖池塘进行工程化改造,建立养殖集中区(流水槽)和水质净化区(套养滤食性鱼、虾、贝类或种植水生植物)两大功能区域,利用推水、曝气设备和吸污装置使池塘养殖水体流动且饲料残饵和粪便大量集中清除,实现养殖水体的循环利用。由于其清洁生产理念契合了水生态环境保护的要求,得到了各地政府重视和支持。IPA养殖模式除了具有较高的生态效益外,其同时具备养殖管理方面、可随时捕捞等优点。但目前尚未见配套的盛鱼的箱体起运设备,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该模式的生产效率。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将盛鱼框在养殖池上运送并输送至运鱼活水车中,整个运送过程鱼类应激反应低,鱼类在运输中机械损伤小的池塘内循环流水养殖电动起运装备。本专利技术为实现上述目的所采取的技术方案为:一种池塘内循环流水养殖电动起运装备,包括:起运机构,具有一架于养殖池上方的支架,支架上设置有用于移动盛鱼框的钢丝及与钢丝配合的滑轮,以及电动钢丝绞缆机,用于控制钢丝的收/放使盛鱼框沿支架移动;盛鱼框,由内框和外框组成,内外框之间设有海绵层,内外框上均设通孔,且内框上的通孔孔径小于外框上的孔径。本专利技术利用内外框体来增强盛鱼框的强度,通过在内外框体之间设置海绵层第一目的是对鱼类放入内框时起到一定的缓冲作用,第二目的是利用海面的吸水性保持内框内含有一定的水分鱼类在内框内不会形成相互挤压解决在收集鱼类时鱼类之间相互挤压造成机械损伤的问题,第三目的是通过将内外框的孔径进行设计并配合海绵层来减缓内框的水体外流速度及海绵渗流速度以保持框内含水体来降低鱼类的应激反应。同时本专利技术还通过设计起运机构3实现将不同位置的盛鱼框运送到岸边进行下一步操作,减轻人工劳动并且相比于人工运送起运机构的传递平稳性更高,实现整个运送过程鱼类应激反应低,鱼类在运输中机械损伤小提高鱼类后期存活率。作为优选,养殖池包括至少两个养殖槽,养殖槽之间设有过道,该养殖槽前端设有推水机,后端设有集污吸污区。利用推水机推动养殖槽内的水体流动建立流水槽,而集污吸污区可实现水质净化。作为优选,支架内侧两端对应设置滑轮,滑轮上配合连接钢丝,钢丝与电动钢丝绞缆机连接,且钢丝与支架平行设置,该钢丝上连接有张紧机构。利用滑轮来实现钢丝在滑轮上呈U形移动,电动钢丝绞缆机通过收放钢丝来实现带动钢丝上的盛鱼框移动。作为优选,张紧机构包括通过连接绳串接的串子,钢丝上配合连接有串子,连接绳与钢丝呈倾斜设置,位于滑轮下方的钢丝所串接的串子部分包裹钢丝。张紧机构一端与钢丝连接,另一端与支架连接。连接绳为金属绳,具有一定刚性,利用张紧机构的串子和连接绳来使钢丝在传动过程中产生的振动由串子吸收特别是滑轮下方与盛鱼框连接的钢丝的振动吸收实现传动平稳,同时将连接绳与钢丝呈倾斜设置便于振动力的传递也利于降经过钢丝附近的气流速度和压力来实现减小空气与钢丝之间产生的噪音来减小呈鱼框内的鱼的应激性。作为优选,支架内侧设有用于滑轮下方的钢丝张紧的张紧轮,用于实现钢丝张紧,保证盛鱼框呈水平移动,以此来保证盛鱼框的传动平稳性。作为优选,盛鱼框连接于滑轮下端的钢丝上,通过电动钢丝绞缆机来控制钢丝的收卷来控制盛鱼框的移动。作为优选,电动钢丝绞缆机设置于养殖池侧方的岸边,便于工作人员在岸边控制电动钢丝绞缆机来控制盛鱼框移动至岸边,以便于人工进行后续操作。作为优选,盛鱼框由电动钢丝绞缆机运至养殖池的岸边由吊机或人工转运至运鱼活水车中转运至运鱼活水车中或利用吸鱼泵转运至运鱼活水车中,利用起运机构极大缩短了人工将盛满鱼的盛鱼框输送至岸边的工作时间和降低其劳动强度,并且利用吸鱼泵时由于设计的盛鱼框可保持框内存在一定水体可更高效的进行工作。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为:1)本专利技术设计的盛鱼框对鱼类放入内框时起到一定的缓冲作用,解决在收集鱼类时鱼类之间相互挤压造成机械损伤的情况,还可降低鱼类的应激反应。2)通过设计张紧机构有效提高传送过程中的鱼类的应激性和传动平稳性。3)本专利技术通过设计起运机构实现将不同位置的盛鱼框运送到岸边进行下一步操作,减轻人工劳动并且相比于人工运送起运机构的传递平稳性更高,实现整个运送过程鱼类应激反应低,鱼类在运输中机械损伤小提高鱼类后期存活率。本专利技术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提供一种池塘内循环流水养殖电动起运装备,弥补了现有技术的不足,设计合理,操作方便。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一种池塘内循环流水养殖电动起运装备的俯视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的起运机构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的张紧机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的盛鱼框结构示意图;图5为吊机起吊盛鱼框示意图。附图标记说明:1、推水机;2、养殖槽;3、起运机构;4、过道;5、集污吸污区;6、岸边;7、电动钢丝绞缆机;8、滑轮;9、钢丝;10、张紧机构;10a、串子;10b、连接绳;11、支架;12、盛鱼框;12a、内框;12b、海绵层;12c、外框;13、吊机。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实施例作进一步详细描述:实施例1:如图1-5所示,一种池塘内循环流水养殖电动起运装备,包括:起运机构3,具有一架于养殖池上方的支架11,支架11上设置有用于移动盛鱼框12的钢丝9及与钢丝9配合的滑轮8,以及电动钢丝绞缆机7,用于控制钢丝9的收/放使盛鱼框12沿支架11移动;盛鱼框12,由内框12a和外框12c组成,内外框之间设有海绵层12b,内外框上均设通孔,且内框12a上的通孔孔径小于外框12c上的孔径。本专利技术利用内外框体来增强盛鱼框12的强度,通过在内外框体之间设置海绵层12b第一目的是对鱼类放入内框12a时起到一定的缓冲作用,第二目的是利用海面的吸水性保持内框12a内含有一定的水分鱼类在内框12a内不会形成相互挤压解决在收集鱼类时鱼类之间相互挤压造成机械损伤的问题,第三目的是通过将内外框的孔径进行设计并配合海绵层12b来减缓内框12a的水体外流速度及海绵渗流速度以保持框内含水体来降低鱼类的应激反应。同时本专利技术还通过设计起运机构3实现将不同位置的盛鱼框12运送到岸边进行下一步操作,减轻人工劳动并且相比于人工运送起运机构3的传递平稳性更高,实现整个运送过程鱼类应激反应低,鱼类在运输中机械损伤小提高鱼类后期存活率。养殖池包括至少两个养殖槽3,养殖槽3之间设有过道4,该养殖槽3前端设有推水机1,后端设有集污吸污区5。利用推水机1推动养殖槽3内的水体流动建立流水槽,而集污吸污区5可实现水质净化。支架11内侧两端对应设置滑轮8,滑轮8上配合连接钢丝9,钢丝9与电动钢丝绞缆机7连接,且钢丝9与支架11平行设置,该钢丝9上连接有张紧机构10。利用滑轮8来实现钢丝9在滑轮8上呈U形移动,电动钢丝绞缆机7通过收放钢丝9来实现带动钢丝9上的盛鱼框12移动。张紧机构10包括通过连接绳10b串接的串子10a,钢丝9上配合连接有串子9,连接绳10b与钢丝9呈倾斜设置,位于滑轮8下方的钢丝9所串接的串子9部分包裹钢丝9。张紧机构10一端与钢丝9连接,另一端与支架11连接。连接绳10b为金属绳,具有一定刚性,利用张紧机构10的串子10a和连接绳10b来使钢丝9在传动过程中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池塘内循环流水养殖电动起运装备,具有起运机构(3),具有一架于养殖池上方的支架(11),支架(11)上设置有用于移动盛鱼框(12)的钢丝(9)及与钢丝(9)配合的滑轮(8),以及电动钢丝绞缆机(7),用于控制钢丝(9)的收/放使盛鱼框(12)沿支架(11)移动;所述池塘内循环流水养殖电动起运装备特征在于:所述盛鱼框(12),由内框(12a)和外框(12c)组成,内外框之间设有海绵层(12b),内外框上均设通孔,且内框(12a)上的通孔孔径小于外框(12c)上的孔径。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池塘内循环流水养殖电动起运装备,具有起运机构(3),具有一架于养殖池上方的支架(11),支架(11)上设置有用于移动盛鱼框(12)的钢丝(9)及与钢丝(9)配合的滑轮(8),以及电动钢丝绞缆机(7),用于控制钢丝(9)的收/放使盛鱼框(12)沿支架(11)移动;所述池塘内循环流水养殖电动起运装备特征在于:所述盛鱼框(12),由内框(12a)和外框(12c)组成,内外框之间设有海绵层(12b),内外框上均设通孔,且内框(12a)上的通孔孔径小于外框(12c)上的孔径。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池塘内循环流水养殖电动起运装备,其特征在于:养殖池包括至少两个养殖槽(3),养殖槽(3)之间设有过道(4),该养殖槽(3)前端设有推水机(1),后端设有集污吸污区(5)。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池塘内循环流水养殖电动起运装备,其特征在于:支架(11)内侧两端对应设置滑轮(8),滑轮(8)上配合连接钢丝(9),钢丝(9)与电动钢丝绞缆机(7)连接,且钢丝(9)与支架(11)平行设置,该钢丝(9)上连接有张紧机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原居林郭爱环王海洋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省淡水水产研究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