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面林火监控系统转台的远程无线控制器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1284028 阅读:55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6-06 13:17
地面林火监控系统转台的远程无线控制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地面林火监控系统转台的远程无线控制器。高精度转台与控制模块双向传输信号,所述的控制模块向LCD显示器输出信号,所述的控制模块向无线modem模块输出信号,所述的无线modem模块与信号发射车载电台双向传输信号,所述的信号发射车载电台向信号接收车载电台输出信号,所述的信号接收车载电台与后台控制中心均将信号传输至控制器模块,所述的控制模块与以太网接口模块双向传输信号,所述的以太网接口模块与后台控制中心双向传输信号。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用于转台的远程无线控制器。

Remote Wireless Controller for Turntable of Ground Forest Fire Monitoring System

Remote wireless controller for turntable of ground forest fire monitoring system. The utility model relates to a remote wireless controller for a turntable of a ground forest fire monitoring system. High precision turntable and control module transmit signals bidirectionally, the control module outputs signals to LCD display, the control module outputs signals to wireless modem module, the wireless modem module transmits signals bidirectionally to vehicle radio, the signal transmits signals from vehicle radio to vehicle radio, and the signal receives signals from vehicle radio and background station. The control center transmits the signal to the controller module, the control module and the Ethernet interface module transmit the signal bidirectionally, and the Ethernet interface module transmits the signal bidirectionally with the background control center. The utility model is used for a remote wireless controller of a turntabl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地面林火监控系统转台的远程无线控制器
本技术涉及一种地面林火监控系统转台的远程无线控制器。
技术介绍
现有的转台转动灵活性不足和转台转动范围所覆盖的视场不全面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地面林火监控系统转台的远程无线控制器,能够及时人为地控制转台转动,更加精准地观察前方火情,能够及时预防和扑救,降低损失。上述的目的通过以下的技术方案实现:一种地面林火监控系统转台的远程无线控制器,高精度转台与控制模块双向传输信号,所述的控制模块向LCD显示器输出信号,所述的控制模块向无线modem模块输出信号,所述的无线modem模块与信号发射车载电台双向传输信号,所述的信号发射车载电台向信号接收车载电台输出信号,所述的信号接收车载电台与后台控制中心均将信号传输至控制器模块,所述的控制模块与以太网接口模块双向传输信号,所述的以太网接口模块与后台控制计算机双向传输信号。进一步的,所述的控制模块包括单片机主板U1,所述的单片机主板U1向LCD显示器输出信号,所述的单片机主板U1接收键盘的输入信号,所述的单片机主板U1通过控制线、数据线与MSK调制调解器双向传输信号,所述的MSK调制调解器向发送音频放大器输出信号,所述的发送音频放大器向发送接收切换电路输出信号,所述的发送接收切换电路与车载台双向传输MSK信号,所述的发送接收切换电路向接收音频放大器与锁相鉴频器输出信号,所述的接收音频放大器向MSK调制调解器输出信号,所述的锁相鉴频器向单片机主板U输出信号。有益效果:远程无线控制器与转台一起构成无人值守监测站,防火指挥中心根据需要可以在林区设置许多这样的检测站,在防火指挥中心放置后台控制转台转动的计算机,能够对转台控制器发出指令,使转台控制器根据指令给定的俯仰角和指令控制转台进行相应的转动,转台进行全天候昼夜工作,当在一定区域内出现烟雾时,转台将采集到的图像传回后台计算机,再通过计算机给定确定的俯仰角锁定烟雾位置,计算机给定的指令包含绝对方位角和自动扫描指令,指挥中心可以通过无线通讯的方式将指令及时发送给转台控制器,通过转台控制器能够及时人为地控制转台转动,更加精准地观察前方火情,能够及时预防和扑救,降低损失。附图说明:附图1是本技术的信号流程示意图。附图2是本技术的控制模块信号流程示意图。附图3是本技术的无线模块电路图。附图4是本技术的单片机主板电路图。附图5是本技术的电源电路图。附图6是本技术的USB接口电路图。附图7是本技术的温度接口电路图。附图8是本技术的无线modem模块电路图。附图9是本技术的通讯模块电路图。附图10是本技术的JTAG电路图。附图11是本技术液晶屏接口电路图。附图12是本技术PC机通讯电路图。附图13是本技术的调制调解器电路图。附图14是本技术的锁相鉴频器电路图。附图15是本技术的键盘电路图。具体实施方式:实施例1一种地面林火监控系统转台的远程无线控制器,高精度转台与控制模块双向传输信号,所述的控制模块向LCD显示器输出信号,所述的控制模块向无线modem模块输出信号,所述的无线modem模块与信号发射车载电台双向传输信号,所述的信号发射车载电台向信号接收车载电台输出信号,所述的信号接收车载电台与后台控制中心均将信号传输至控制器模块,所述的控制模块与以太网接口模块双向传输信号,所述的以太网接口模块与后台控制中心双向传输信号。进一步的,所述的控制模块包括单片机主板U1,所述的单片机主板U1向LCD显示器输出信号,所述的单片机主板U1接收键盘的输入信号,所述的单片机主板U1通过控制线、数据线与MSK调制调解器双向传输信号,所述的MSK调制调解器向发送音频放大器输出信号,所述的发送音频放大器向发送接收切换电路输出信号,所述的发送接收切换电路与车载台双向传输MSK信号,所述的发送接收切换电路向接收音频放大器与锁相鉴频器输出信号,所述的接收音频放大器向MSK调制调解器输出信号,所述的锁相鉴频器向单片机主板U输出信号。进一步的,所述的单片机主板U1的10号端接地,所述的单片机主板U1的12号端连接电阻R7的一端、电容C3的一端与外接晶振Y1的一端,所述的单片机主板U1的13号端连接电阻R7的另一端、电容C2的一端与外接晶振Y1的另一端,所述的电容C3的另一端连接电容C2的另一端后接地,所述的单片机主板U1的14号端连接电阻R8的一端与开关S2的1号端,所述的电阻R8的另一端连接工作电压3V3,所述的开关S2的2号端连接电容C4与接地端,所述的单片机主板U1的19号端、单片机主板U1的22号端、单片机主板U1的27号端、单片机主板U1的49号端、单片机主板U1的74号端与单片机主板U1的99号端均接地,所述的单片机主板U1的28号端、单片机主板U1的50号端、单片机主板U1的75号端与单片机主板U1的100号端均连接工作电压3V3,所述的单片机主板U1的37号端串联电阻R11后连接排针JP1的2号端,所述的排针JP1的1号端连接工作电压3V3,所述的排针JP1的3号端接地,所述的单片机主板U1的94号端串联电阻R5后连接排针JP2的2号端,所述的排针JP2的1号端连接工作电压3V3,所述的排针JP2的3号端接地,所述的单片机主板U1的45号端串联电阻R30与绿色发光二极管D11后连接工作电压3V3,所述的单片机主板U1的46号端串联电阻R33与蓝色发光二极管D12后连接工作电压3V3。进一步的,所述的单片机主板U1的48号端连接贴片排阻RN1(型号为040250R)的1号端,所述的单片机主板U1的51号端连接芯片RN1的2号端,所述的单片机主板U1的52号端连接芯片RN1的3号端,所述的芯片RN1的6号端连接芯片U3的4号端,所述的芯片RN1的7号端连接芯片U3的3号端,所述的芯片RN1的8号端连接芯片U3的2号端,所述的单片机主板U1的56号端连接贴片排阻RN2(型号为040250R)的1号端,所述的单片机主板U1的57号端连接芯片RN2的2号端,所述的芯片RN2的3号端连接电阻R26的一端与电阻R28的一端,所述的芯片RN2的4号端连接电阻R27的一端与电阻R29的一端,所述的电阻R26的另一端连接电阻R27的另一端后连接单片机主板U1的55号端,所述的电阻R29的另一端连接电阻R28的另一端、电阻R31的一端与工作电压3V3,所述的电阻R31的另一端连接芯片U3的30号端与单片机主板U1的25号端,所述的芯片RN2的5号端连接芯片U3的40号端,所述的芯片RN2的6号端连接芯片U3的39号端,所述的芯片RN2的7号端连接芯片U3的44号端,所述的芯片RN2的8号端连接芯片U3的43号端,所述的芯片U3的31号端连接单片机主板U1的16号端,所述的芯片U3的34号端连接单片机主板U1的67号端,所述的芯片U3的24号端串联电阻R32后接地,所述的芯片U3的37号端连接芯片U3的18号端、芯片U3的23号端、电容C53的一端、电容C51的一端、电容C50的一端与电容C54的一端,所述的电容C54的另一端连接电容C53的另一端、电容C51的另一端、电容C50的另一端后接地,所述的芯片U3的17号端连接芯片J3的1号端与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地面林火监控系统转台的远程无线控制器,其特征是:高精度转台与控制模块双向传输信号,所述的控制模块向LCD显示器输出信号,所述的控制模块向无线modem模块输出信号,所述的无线modem模块与信号发射车载电台双向传输信号,所述的信号发射车载电台向信号接收车载电台输出信号,所述的信号接收车载电台与后台控制中心均将信号传输至控制器模块,所述的控制模块与以太网接口模块双向传输信号,所述的以太网接口模块与后台控制中心双向传输信号。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地面林火监控系统转台的远程无线控制器,其特征是:高精度转台与控制模块双向传输信号,所述的控制模块向LCD显示器输出信号,所述的控制模块向无线modem模块输出信号,所述的无线modem模块与信号发射车载电台双向传输信号,所述的信号发射车载电台向信号接收车载电台输出信号,所述的信号接收车载电台与后台控制中心均将信号传输至控制器模块,所述的控制模块与以太网接口模块双向传输信号,所述的以太网接口模块与后台控制中心双向传输信号。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地面林火监控系统转台的远程无线控制器,其特征是:所述的控制模块包括单片机主板U1,所述的单片机主板U1向LCD显示器输出信号,所述的单片机主板U1接收键盘的输入信号,所述的单片机主板U1通过控制线、数据线与MSK调制调解器双向传输信号,所述的MSK调制调解器向发送音频放大器输出信号,所述的发送音频放大器向发送接收切换电路输出信号,所述的发送接收切换电路与车载台双向传输MSK信号,所述的发送接收切换电路向接收音频放大器与锁相鉴频器输出信号,所述的接收音频放大器向MSK调制调解器输出信号,所述的锁相鉴频器向单片机主板U输出信号。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地面林火监控系统转台的远程无线控制器,其特征是:所述的单片机主板U1的10号端接地,所述的单片机主板U1的12号端连接电阻R7的一端、电容C3的一端与外接晶振Y1的一端,所述的单片机主板U1的13号端连接电阻R7的另一端、电容C2的一端与外接晶振Y1的另一端,所述的电容C3的另一端连接电容C2的另一端后接地,所述的单片机主板U1的14号端连接电阻R8的一端与开关S2的1号端,所述的电阻R8的另一端连接工作电压3V3,所述的开关S2的2号端连接电容C4与接地端,所述的单片机主板U1的19号端、单片机主板U1的22号端、单片机主板U1的27号端、单片机主板U1的49号端、单片机主板U1的74号端与单片机主板U1的99号端均接地,所述的单片机主板U1的28号端、单片机主板U1的50号端、单片机主板U1的75号端与单片机主板U1的100号端均连接工作电压3V3,所述的单片机主板U1的37号端串联电阻R11后连接排针JP1的2号端,所述的排针JP1的1号端连接工作电压3V3,所述的排针JP1的3号端接地,所述的单片机主板U1的94号端串联电阻R5后连接排针JP2的2号端,所述的排针JP2的1号端连接工作电压3V3,所述的排针JP2的3号端接地,所述的单片机主板U1的45号端串联电阻R30与绿色发光二极管D11后连接工作电压3V3,所述的单片机主板U1的46号端串联电阻R33与蓝色发光二极管D12后连接工作电压3V3。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地面林火监控系统转台的远程无线控制器,其特征是:所述的单片机主板U1的48号端连接贴片排阻RN1的1号端,所述的单片机主板U1的51号端连接芯片RN1的2号端,所述的单片机主板U1的52号端连接芯片RN1的3号端,所述的芯片RN1的6号端连接芯片U3的4号端,所述的芯片RN1的7号端连接芯片U3的3号端,所述的芯片RN1的8号端连接芯片U3的2号端,所述的单片机主板U1的56号端连接贴片排阻RN2的1号端,所述的单片机主板U1的57号端连接芯片RN2的2号端,所述的芯片RN2的3号端连接电阻R26的一端与电阻R28的一端,所述的芯片RN2的4号端连接电阻R27的一端与电阻R29的一端,所述的电阻R26的另一端连接电阻R27的另一端后连接单片机主板U1的55号端,所述的电阻R29的另一端连接电阻R28的另一端、电阻R31的一端与工作电压3V3,所述的电阻R31的另一端连接芯片U3的30号端与单片机主板U1的25号端,所述的芯片RN2的5号端连接芯片U3的40号端,所述的芯片RN2的6号端连接芯片U3的39号端,所述的芯片RN2的7号端连接芯片U3的44号端,所述的芯片RN2的8号端连接芯片U3的43号端,所述的芯片U3的31号端连接单片机主板U1的16号端,所述的芯片U3的34号端连接单片机主板U1的67号端,所述的芯片U3的24号端串联电阻R32后接地,所述的芯片U3的37号端连接芯片U3的18号端、芯片U3的23号端、电容C53的一端、电容C51的一端、电容C50的一端与电容C54的一端,所述的电容C54的另一端连接电容C53的另一端、电容C51的另一端、电容C50的另一端后接地,所述的芯片U3的17号端连接芯片J3的1号端与贴片排阻RN3的1号端,所述的芯片U3的16号端连接芯片J3的2号端与芯片RN3的2号端,所述的芯片U3的14号端连接芯片J3的3号端与芯片RN3的3号端,所述的芯片U3的13号端连接芯片J3的6号端与芯片RN3的4号端,所述的芯片U3的28号端连接芯片J3的10号端,所述的芯片U3的26号端连接芯片J3的11号端,所述的芯片U3的21号端连接电阻R37的一端,所述的芯片U3的20号端连接电阻R36的一端,所述的电阻R37的另一端连接芯片RN3的5号端、芯片RN3的6号端、芯片RN3的7号端、芯片RN3的8号端、电阻R38的一端、电阻R39的一端、芯片J3的4号端、芯片J3的5号端、芯片U3的22号端、芯片U3的48号端、芯片U3的32号端、电容C56的一端、电容C57的一端与电容C58的一端,所述的芯片J3的9号端连接电阻R38的另一端,所述的芯片J3的12号端连接电阻R39的另一端,所述的芯片J3的8号端接地;所述的芯片U3的19号端连接芯片U3的15号端、芯片U3的47号端、芯片U3的35号端、芯片U3的3...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嘉新陈培昕马超群张铎
申请(专利权)人:东北林业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黑龙江,2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