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材料容器的入口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1280081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6-06 11:28
描述了使得强制气流能够进入3D增材制造系统中的构建材料容器的入口的示例。在一种情况下,所述入口具有如下结构,即:所述结构具有内部面和外部面,所述内部面和所述外部面形成穿过所述结构的至少一个孔,强制空气在使用中流过所述至少一个孔。所述入口具有纵向轴线,并且所述内部面和所述外部面沿穿过所述内部面和所述外部面中的每一个并且基本上平行于所述纵向轴线的至少一个轴线不对准。

Entrance to construct material containers

An example of the entrance of a construction material container that allows forced air flow to enter a 3D add-on manufacturing system is described. In one case, the entrance has the following structure: the structure has an internal surface and an external surface, which forms at least one hole through the structure and forces air to flow through the at least one hole in use. The entrance has a longitudinal axis, and the internal surface and the external surface are misaligned along at least one axis passing through each of the internal surface and the external surface and substantially parallel to the longitudinal axis.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构建材料容器的入口
技术介绍
例如三维(3D)打印之类的增材制造技术涉及用于由数字3D模型通过增材过程制作几乎任何形状的3D物体的技术,其中3D物体在计算机控制下逐层生成。已经开发了多种增材制造技术,这些技术在构建材料、沉积技术和由构建材料形成3D物体所通过的过程方面不同。这些技术可以范围从将紫外光施加于光敏树脂,到熔化呈粉末形式的半结晶热塑性材料,到金属粉末的电子束熔化。增材制造过程通常开始于待制造的3D物体的数字表示。该数字表示实际上通过计算机软件切成层,或者可以按预切片的形式提供。每层表示所期望的物体的剖面,并被发送到增材制造设备,该增材制造设备在某些情况下被称为3D打印机,在那里该层被构建在先前构建的层上。重复该过程直到物体完成,从而逐层地构建物体。虽然一些可用的技术直接打印材料,但是其他技术使用重涂过程来形成附加层,该附加层随后可以被选择性地固化,以便创建物体的新的剖面。制造物体的构建材料可以根据制造技术而变化,并且可以包括粉末或粉末状材料、糊状材料、浆状材料或者液体材料。构建材料通常在源容器中提供,该源容器在本文中称为构建材料容器,该构建材料将从该容器被转移到发生实际制造的增材制造设备的构建区域或构建室。附图说明结合附图,由下面的详细描述,本公开的各种特征和优点将是显而易见的,附图仅通过示例的方式一起图示了本公开的特征,并且其中:图1A是根据一个示例的3D打印系统的示意图;图1B是根据一个示例的3D打印系统的示意图;图2A是根据一个示例的构建材料容器的入口的部件的示意图;图2B是根据一个示例的构建容器的入口的部件的示意图;图2C是根据一个示例的构建容器的入口的部件的示意图;图3A是根据一个示例的构建容器的入口的部件的示意图;图3B是根据一个示例的构建容器的入口的部件的示意图;图3C是根据一个示例的构建容器的入口的部件的示意图;图3D是根据一个示例的构建容器的入口的部件的示意性剖视图;图3E是根据一个示例的构建容器的入口的部件的示意性剖视图;图3F是根据一个示例的构建容器的入口的部件的示意性剖视图;图4是根据一个示例的构建材料容器的入口的部件的示意图;图5A是根据一个示例的构建材料容器的入口的部件的示意图;图5B是根据一个示例的构建材料容器的入口的部件的示意图;图5C是根据一个示例的构建材料容器的入口的部件的示意图;图5D是根据一个示例的构建材料容器的入口的部件的示意图;图6A是根据一个示例的入口的结构的视图的示意图;图6B是图6A的结构的另一视图的示意图;图7是流程图,其示出了根据一个示例的引起通过构建材料容器的入口端口的气流的方法;图8A是根据一个示例的3D打印系统的部件的示意图;以及图8B是根据一个示例的3D打印系统的部件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三维(3D)物体可以使用增材制造技术来生成。物体可以通过固化连续的构建材料层的多个部分来生成。所述构建材料可以是基于粉末的,并且所生成的物体的性质可以取决于构建材料的类型和固化的类型。在一些示例中,使用液体熔剂来使得能够实现粉末材料的固化。在另外的示例中,可以通过对构建材料暂时施加能量来使得能够实现固化。在某些示例中,熔剂和/或粘合剂被施加于构建材料,其中,熔剂是如下材料,即:其当合适量的能量被施加于构建材料和熔剂的组合时使得构建材料熔合和固化。在其他示例中,可以使用其他构建材料和其他固化方法。在某些示例中,构建材料包括糊状材料、浆状材料或液体材料。本公开描述了用于构建材料容器的入口结构的示例,该构建材料容器包含构建材料并将构建材料递送给增材制造过程。在一个示例中,在本公开的增材制造过程中所使用的构建材料是粉末。该粉末可具有介于大约5微米和大约400微米之间、介于大约10微米和大约200微米之间、介于大约15微米和大约120微米之间或介于大约20微米和大约70微米之间的基于体积的平均截面粒径尺寸。合适的基于体积的平均粒径范围的其他示例包括大约5微米至大约70微米或者大约5微米至大约35微米。在本公开中,基于体积的颗粒尺寸是与粉末颗粒具有相同体积的球体的尺寸。对于“平均”,其意在解释容器中的大多数基于体积的颗粒尺寸具有所提的尺寸或尺寸范围,但容器也可含有直径处于所提范围之外的颗粒。例如,该颗粒尺寸可以被选择成有利于分配具有如下厚度的构建材料层,即:该厚度介于大约10微米和大约500微米之间,或介于大约10微米和大约200微米之间,或介于大约15微米和大约150微米之间。增材制造系统的一个示例可以被预先设置成使用包含粉末的构建材料容器来分配大约80微米的构建材料层,该粉末具有介于大约40微米和大约60微米之间的基于体积的平均粒径。例如,增材制造设备可以被重置成分配不同的层厚度。在一个示例中,在本公开的增材制造过程中所使用的构建材料可包括非圆形的颗粒,例如大致细长的颗粒。在一个示例中,构建材料可包括短纤维粉末。用于本公开的示例性容器中的合适的基于粉末的构建材料包括聚合物、结晶塑料、半结晶塑料、聚乙烯(PE)、聚乳酸(PLA)、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ABS)、无定形塑料、聚乙烯醇塑料(PVA)、聚酰胺、热(固性)塑料、树脂、透明粉末、有色粉末、金属粉末、例如玻璃颗粒之类的陶瓷粉末和/或这些或其他材料中的至少两种的组合中的至少一种,其中,这样的组合可包括各自不同材料的不同颗粒,或者单一化合物颗粒中的不同材料。混合的构建材料的示例包括尼龙铝粉(alumide),其可包括铝和聚酰胺的混合物、多色粉末以及塑料/陶瓷混合物。混合的构建材料可包括两种或更多种不同的相应平均颗粒尺寸。图1A中示意性地示出了3D打印系统100的示例。3D打印系统100包括:3D打印机102;构建材料容器110(下文中称为“容器”),其包括用于保持构建材料的内部储存器112,所述构建材料例如基于粉末的构建材料;以及构建材料输送系统120,其用于在容器110和3D打印机102之间输送构建材料。3D打印系统100可以是用于使用储存在容器110中的构建材料来生成3D物体的增材制造系统。3D打印机102可以包括3D打印部分和单独的构建材料管理部分。可替代地,3D打印机102可以包括结合在单一设备内的3D打印功能和构建材料管理功能。输送系统120可包括抽吸系统(未示出),其生成吸取压力,以从容器110提取构建材料,用于通过气动输送来递送到3D打印机102。构建材料出口结构130有助于输送系统120和容器110之间的连接,该构建材料出口结构130提供了抽吸通道,通过该抽吸通道,储存在容器300中的构建材料可以通过输送系统120而被提取或“抽吸”到3D打印机102。根据一些示例,输送系统120设有喷嘴结构(未示出),以按照可密封的方式连接到容器110的出口结构130,从而有助于将构建材料从容器110气动输送到3D打印机102。根据一些示例,容器110包括入口140,当从出口结构130抽吸构建材料时,空气可以通过该入口140进入到容器110中以使其中的气压正常化。由于从容器中抽吸构建材料的方式,进入到容器110中的空气是强制气流(forcedairflow)。图1B中示意性地示出了3D打印系统101的另一示例。图1B中的与图1A中的特征相似的特征已用相同的附图标记来标记,并且不再重复对它们的描述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构建材料容器,包括:穿过所述构建材料容器的外表面的出口,所述出口使得能够从所述构建材料容器中提取构建材料;以及穿过所述构建材料容器的外表面的入口,所述入口使得强制气流能够在使用中进入到所述构建材料容器中,所述入口具有纵向轴线,并且包括:具有内部面和外部面的结构,所述内部面和所述外部面形成穿过所述结构的至少一个孔,强制空气在使用中流过所述至少一个孔,其中,所述内部面和所述外部面沿穿过所述内部面和所述外部面中的每一个并且基本上平行于所述纵向轴线的至少一个轴线不对准。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1.一种构建材料容器,包括:穿过所述构建材料容器的外表面的出口,所述出口使得能够从所述构建材料容器中提取构建材料;以及穿过所述构建材料容器的外表面的入口,所述入口使得强制气流能够在使用中进入到所述构建材料容器中,所述入口具有纵向轴线,并且包括:具有内部面和外部面的结构,所述内部面和所述外部面形成穿过所述结构的至少一个孔,强制空气在使用中流过所述至少一个孔,其中,所述内部面和所述外部面沿穿过所述内部面和所述外部面中的每一个并且基本上平行于所述纵向轴线的至少一个轴线不对准。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构建材料容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入口的所述纵向轴线基本上垂直于所述构建材料容器的所述外表面。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构建材料容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内部面和所述外部面中的每一个基本上垂直于所述入口的所述纵向轴线。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构建材料容器,所述外表面包括所述入口的所述纵向轴线突出穿过的平面,其中,所述内部面和所述外部面中的每一个基本上平行于所述外表面的所述平面。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构建材料容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结构包括第一元件;以及第二元件,其中,所述第一元件包括所述外部面,并且所述第二元件包括所述内部面,其中,所述第一元件和所述第二元件在使用中扰乱进入到所述构建材料容器中的气流。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构建材料容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元件包括第一孔,并且所述第二元件包括第二孔,其中,所述第一孔沿基本上平行于所述入口的所述纵向轴线的轴线与所述第二孔轴向偏置。7.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构建材料容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元件具有第一框架,所述第一框架包括...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I·桑克隆费尔南德兹J·卡巴内斯E·A·琼斯波普斯库
申请(专利权)人:惠普发展公司有限责任合伙企业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美国,US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