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组合式集成墙体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1276169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6-06 09:2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为一种新型组合式集成墙体,包括第一压条、第二压条、第一墙面板、第二墙面板、第三压条、第四压条、第一卡条、第二卡条,第一压条、第二压条、第三压条、第四压条分别设置有限位平台、T形齿,第一墙面板、第二墙面板分别通过左凸台、右凸台与限位平台连接,第一卡条、第二卡条分别设置有上T形齿、下T形齿,第一压条与第二压条、第一墙面板与第二墙面板相对设置,第一压条、第三压条与墙体固定连接,第一卡条上T形齿、第二卡条上T形齿与第一压条T形齿、第三压条T形齿相卡合,第一卡条下T形齿、第二卡条下T形齿与第二压条T形齿、第四压条T形齿卡合后使第一墙面板、第二墙面板固定。不仅组装方便,还增强墙面使用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新型组合式集成墙体
本技术涉及建筑装饰领域,尤其是一种新型组合式集成墙体。
技术介绍
传统墙面装饰通常要先在房屋原有水泥毛坯墙体上先开好水管、电线管线槽,进行整屋布线、布管,再采用胶水或水泥将瓷砖固定,水泥毛坯墙体上开好水管、电线管线槽不仅产生粉尘污染、对周围居民带来严重的噪声干扰、施工工期长,而一旦水管、电线管线槽需要更改,还要重新开槽,即使布线、布管工作完成之后还要进行填槽工作,工序繁琐,施工难度大,此外,墙体、线管、及瓷砖施工完工后,风格也随之固定,好难改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主要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提供一种无需预先开管槽、线槽、整屋布线的一种新型组合式集成墙体,不仅杜绝了粉尘及噪声污染,最大程度缩短了工期,灵活便利的组装方式及两种不同墙面的结合使用,更增强墙面使用性与风格的互换。为实现上述目的,按照本技术提供的技术方案是:所述新型组合式集成墙体包括第一压条、第二压条、第一墙面板、第二墙面板、第三压条、第四压条、第一卡条、第二卡条,第一压条、第二压条、第三压条、第四压条左右两侧分别设置有第一压条限位平台、第二压条限位平台、第三压条限位平台、第四压条限位平台与第一压条T形齿、第二压条T形齿、第三压条T形齿、第四压条T形齿,第一墙面板、第二墙面板左右两侧分别设置有第一墙面板左凸台、第二墙面板左凸台与第一墙面板右凸台、第二墙面板右凸台,第一卡条第二卡条上下两侧分别设置有第一卡条上T形齿、第二卡条上T形齿与第一卡条下T形齿、第二卡条下T形齿,第一压条、第二压条分别以第一压条限位平台、第二压条限位平台作为相对位置设置,第一墙面板与第二墙面板分别由第一墙面板背板与第二墙面板背板相对设置,第一压条、第三压条通过第一压条底面、第三压条底面与墙体固定连接,第一墙面板左凸台、第一墙面板右凸台、第二墙面板左凸台、第二墙面板右凸台与第一压条限位平台、第二压条限位平台、第三压条限位平台、第四压条限位平台配合连接,第一卡条、第二卡条通过第一卡条上T形齿、第二卡条上T形齿与第一压条T形齿、第三压条T形齿相卡合,再通过第一卡条下T形齿、第二卡条下T形齿与第二压条T形齿、第四压条T形齿卡合并同时将第一墙面板、第二墙面板固定。作为本技术进一步的方案,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墙面板、第二墙面板背面分别设置有第一墙面板竖直线槽、第二墙面板竖直线槽。作为本技术进一步的方案,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墙面板竖直线槽、第二墙面板竖直线槽分别设置有2条。作为本技术进一步的方案,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墙面板、第二墙面板背面分别设置有第一墙面板水平线槽、第二墙面板水平线槽。作为本技术进一步的方案,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墙面板水平线槽、第二墙面板水平线槽分别设置有2条。作为本技术进一步的方案,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压条、第三压条为高强度金属结构压条。作为本技术进一步的方案,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压条底面、第三压条底面与墙体固定连接方式为螺纹连接。作为本技术进一步的方案,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压条底面、第三压条底面与墙体固定连接方式为胶水连接。作为本技术进一步的方案,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墙面板为一种环保型竹木纤维板结构。作为本技术进一步的方案,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墙面板为一种火山岩集成墙板结构。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有益效果:本新型组合式集成墙体,通过在墙面板与固定压条采用压合连接方式使两种墙面板形成两种风格可相互换的配式集成墙体,不仅杜绝了粉尘及噪声污染,最大程度缩短了工期,该灵活便利的组装方式及两种不同墙面的结合使用,更增强墙面使用性,达到了风格互换效果。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一种新型组合式集成墙体之立体装配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一种新型组合式集成墙体之一实施例立体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一种新型组合式集成墙体之一实施例立体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一种新型组合式集成墙体之一实施例立体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一种新型组合式集成墙体之一实施例立体示意图;图6为本技术一种新型组合式集成墙体之一实施例立体示意图;图例中元件说明:1-第一压条;11-第一压条限位平台;12-第一压条T形齿;13-第一压条底面;2-第二压条;21-第二压条限位平台;22-第二压条T形齿;3-第一墙面板;31-第一墙面板左凸台;32-第一墙面板右凸台;33-第一墙面板背板;34-第一墙面板竖直线槽;35-第一墙面板水平线槽;4-第二墙面板;41-第二墙面板左凸台;42-第二墙面板右凸台;43-第二墙面板背板;44-第二墙面板竖直线槽;45-第二墙面板水平线槽;5-第三压条;51-第三压条限位平台;52-第三压条T形齿;53-第三压条底面;6-第四压条;61-第四压条限位平台;62-第四压条T形齿;7-第一卡条;71-第一卡条上T形齿;72-第一卡条下T形齿;8-第二卡条;81-第二卡条上T形齿;82-第二卡条下T形齿。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看图1-6,本技术实施例中,一种新型组合式集成墙体,包括第一压条1、第二压条2、第一墙面板3、第二墙面板4、第三压条5、第四压条6、第一卡条7、第二卡条8,第一压条1、第二压条2、第三压条5、第四压条6左右两侧分别设置有第一压条限位平台11、第二压条限位平台21、第三压条限位平台51、第四压条限位平台61与第一压条T形齿12、第二压条T形齿22、第三压条T形齿52、第四压条T形齿62,第一墙面板3、第二墙面板4左右两侧分别设置有第一墙面板左凸台31、第二墙面板左凸台41与第一墙面板右凸台32、第二墙面板右凸台42,第一卡条7、第二卡条8上下两侧分别设置有第一卡条上T形齿71、第二卡条上T形齿81与第一卡条下T形齿72、第二卡条下T形齿82,第一压条1、第二压条2分别以第一压条限位平台11、第二压条限位平台21作为相对位置设置,第一墙面板3与第二墙面板4分别由第一墙面板背板33与第二墙面板背板43相对设置,第一压条1、第三压条5通过第一压条底面13、第三压条底面53与墙体固定连接,第一墙面板左凸台31、第一墙面板右凸台32、第二墙面板左凸台41、第二墙面板右凸台42与第一压条限位平台11、第二压条限位平台21、第三压条限位平台51、第四压条限位平台61配合连接,第一卡条7、第二卡条8通过第一卡条上T形齿71、第二卡条上T形齿81与第一压条T形齿12、第三压条T形齿52相卡合,再通过第一卡条下T形齿72、第二卡条下T形齿82与第二压条T形齿22、第四压条T形齿62卡合并同时将第一墙面板3、第二墙面板4固定。组装方便,增强墙面使用性。优选的,上述的一种新型组合式集成墙体,所述第一墙面板3、第二墙面板4背面分别设置有第一墙面板竖直线槽34、第二墙面板竖直线槽44。避免了对墙体直接进行布线。优选的,上述的一种新型组合式集成墙体,所述第一墙面板竖直线槽34、第二墙面板竖直线槽44分别设置有2条。增强了布线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新型组合式集成墙体,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压条(1)、第二压条(2)、第一墙面板(3)、第二墙面板(4)、第三压条(5)、第四压条(6)、第一卡条(7)、第二卡条(8),第一压条(1)、第二压条(2)、第三压条(5)、第四压条(6)左右两侧分别设置有第一压条限位平台(11)、第二压条限位平台(21)、第三压条限位平台(51)、第四压条限位平台(61)与第一压条T形齿(12)、第二压条T形齿(22)、第三压条T形齿(52)、第四压条T形齿(62),第一墙面板(3)、第二墙面板(4)左右两侧分别设置有第一墙面板左凸台(31)、第二墙面板左凸台(41)与第一墙面板右凸台(32)、第二墙面板右凸台(42),第一卡条(7)、第二卡条(8)上下两侧分别设置有第一卡条上T形齿(71)、第二卡条上T形齿(81)与第一卡条下T形齿(72)、第二卡条下T形齿(82),第一压条(1)、第二压条(2)分别以第一压条限位平台(11)、第二压条限位平台(21)作为相对位置设置,第一墙面板(3)与第二墙面板(4)分别由第一墙面板背板(33)与第二墙面板背板(43)相对设置,第一压条(1)、第三压条(5)通过第一压条底面(13)、第三压条底面(53)与墙体固定连接,第一墙面板左凸台(31)、第一墙面板右凸台(32)、第二墙面板左凸台(41)、第二墙面板右凸台(42)与第一压条限位平台(11)、第二压条限位平台(21)、第三压条限位平台(51)、第四压条限位平台(61)配合连接,第一卡条(7)、第二卡条(8)通过第一卡条上T形齿(71)、第二卡条上T形齿(81)与第一压条T形齿(12)、第三压条T形齿(52)相卡合,再通过第一卡条下T形齿(72)、第二卡条下T形齿(82)与第二压条T形齿(22)、第四压条T形齿(62)卡合并同时将第一墙面板(3)、第二墙面板(4)固定。...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型组合式集成墙体,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压条(1)、第二压条(2)、第一墙面板(3)、第二墙面板(4)、第三压条(5)、第四压条(6)、第一卡条(7)、第二卡条(8),第一压条(1)、第二压条(2)、第三压条(5)、第四压条(6)左右两侧分别设置有第一压条限位平台(11)、第二压条限位平台(21)、第三压条限位平台(51)、第四压条限位平台(61)与第一压条T形齿(12)、第二压条T形齿(22)、第三压条T形齿(52)、第四压条T形齿(62),第一墙面板(3)、第二墙面板(4)左右两侧分别设置有第一墙面板左凸台(31)、第二墙面板左凸台(41)与第一墙面板右凸台(32)、第二墙面板右凸台(42),第一卡条(7)、第二卡条(8)上下两侧分别设置有第一卡条上T形齿(71)、第二卡条上T形齿(81)与第一卡条下T形齿(72)、第二卡条下T形齿(82),第一压条(1)、第二压条(2)分别以第一压条限位平台(11)、第二压条限位平台(21)作为相对位置设置,第一墙面板(3)与第二墙面板(4)分别由第一墙面板背板(33)与第二墙面板背板(43)相对设置,第一压条(1)、第三压条(5)通过第一压条底面(13)、第三压条底面(53)与墙体固定连接,第一墙面板左凸台(31)、第一墙面板右凸台(32)、第二墙面板左凸台(41)、第二墙面板右凸台(42)与第一压条限位平台(11)、第二压条限位平台(21)、第三压条限位平台(51)、第四压条限位平台(61)配合连接,第一卡条(7)、第二卡条(8)通过第一卡条上T形齿(71)、第二卡条上T形齿(8...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保宏李翠梅丘影媚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宏基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