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吸管下料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1272708 阅读:34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6-06 07:30
一种吸管下料装置,包括壳体,壳体的内部包括相互分隔的储料腔和出料腔,储料腔与出料腔通过吸管通过缝连通,储料腔用于存放吸管,吸管沿吸管通过缝的长度方向放置,储料腔的底壁设有引导面,出料腔的下部设有翻转装置,出料腔的底壁开设有出料口,吸管通过缝处设有挡板,挡板与壳体可滑动地连接,壳体设有弹性件,弹性件用于带动挡板滑动至阻挡吸管通过缝,翻转装置能将挡板下压至不阻挡吸管通过缝,以使吸管沿引导面滑动至通过吸管通过缝,继而到达翻转装置的顶部;翻转装置能够翻转,以带动位于翻转装置顶部的吸管翻转,并且释放挡板,被释放的挡板在弹性件的作用下复位至阻挡吸管通过缝,被翻转的吸管经出料口排出。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吸管下料装置
本技术涉及一种吸管下料装置。
技术介绍
现有技术中,吸管通常是横向叠置地存放的,而筒状容器(如杯子)的开口是朝上的,因而在将吸管放进筒状容器的过程中,需要先将吸管从水平朝向调整至竖直朝向。目前市场上并没有用于将吸管调整至竖直,继而放进筒状容器的设备,因而该操作只能通过人工进行,使得该操作效率低下。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吸管下料装置,其能将横向放置的吸管自动调整至竖向,继而放进筒状容器内。本技术的目的采用如下技术方案实现:一种吸管下料装置,包括壳体,所述壳体的内部包括相互分隔的储料腔和出料腔,所述储料腔与所述出料腔通过吸管通过缝连通,所述储料腔用于存放吸管,吸管沿所述吸管通过缝的长度方向放置,所述储料腔的底壁设有引导面,所述出料腔的下部设有翻转装置,所述出料腔的底壁开设有出料口,所述吸管通过缝处设有挡板,所述挡板与所述壳体可滑动地连接,所述壳体设有弹性件,所述弹性件用于带动所述挡板滑动至阻挡所述吸管通过缝,所述翻转装置能将所述挡板下压至不阻挡所述吸管通过缝,以使吸管沿所述引导面滑动至通过所述吸管通过缝,继而到达所述翻转装置的顶部;所述翻转装置能够翻转,以带动位于所述翻转装置顶部的吸管翻转,并且释放所述挡板,被释放的所述挡板在所述弹性件的作用下复位至阻挡所述吸管通过缝,被翻转的吸管经所述出料口排出。具体地,以所述吸管通过缝的长度方向为横向,所述出料腔的纵向尺寸与吸管的管径之比为a,1≤c≤1.5。具体地,所述翻转装置包括翻转片和伸缩机构,所述翻转片的一端铰接于所述出料腔的内壁,所述伸缩机构包括第一连接段和第二连接段,所述第一连接段与所述第二连接段可滑动地连接,所述第一连接段的末端铰接于所述壳体,所述第二连接段的末端铰接于所述翻转片的底壁,所述第二连接段能够相对于所述第一连接段滑动。具体地,所述伸缩机构为气缸,所述第一连接段为气缸的缸体,所述第二连接段为气缸的活塞杆。具体地,所述第二连接段设有齿条,所述第一连接段可转动地设有齿轮,所述齿轮与所述齿条啮合,所述壳体内设有电机,所述电机用于驱动所述齿轮转动,以带动所述第二连接段相对所述第一连接段滑动。具体地,所述挡板包括固定连接的闸板部和凸片部,所述凸片部开设有用于避让所述伸缩机构的避让缺口,所述出料腔的底壁固定地设有导向套,所述凸片部的底部固定地设有导向柱,所述导向柱与所述导向套可滑动地配合,所述弹性件为复位弹簧,所述复位弹簧套设于所述导向套外,所述翻转片能将所述挡板下压至不阻挡所述吸管通过缝,当所述翻转片翻转至释放所述挡板,所述挡板在所述复位弹簧的弹力作用下复位至阻挡所述吸管通过缝。具体地,所述出料口位于所述出料腔靠近于所述翻转装置的转动轴线的一侧。具体地,所述引导面为斜面,所述斜面覆盖所述储料腔的底壁,所述斜面处于较低一侧的边缘位于所述吸管通过缝处。具体地,所述出料腔设有感触式传感器,所述感触式传感器位于所述出料口的上方,所述感触式传感器与所述翻转装置电连接,所述翻转装置每将吸管翻转一次,所述感触式传感器被触发一次,当所述感触式传感器被触发,所述感触式传感器反馈所述翻转装置,使所述翻转装置复位,继而执行下一翻转动作。具体地,所述出料腔的侧壁开有通光开口,所述通光开口位于所述出料口的上方,所述壳体内设有光传感器,所述光传感器的发射口和接收口均对准所述通光开口,所述光传感器与所述翻转装置电连接,所述翻转装置每将吸管翻转一次,所述光传感器被触发一次,当所述光传感器被触发,所述光传感器反馈所述翻转装置,使所述翻转装置复位,继而执行下一翻转动作。相比现有技术,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翻转装置能将挡板下压至不阻挡吸管通过缝,以使吸管沿引导面滑动至通过吸管通过缝,继而到达翻转装置的顶部。翻转装置能够翻转,以带动位于翻转装置顶部的吸管翻转,并且释放挡板,被释放的挡板在弹性件的作用下复位至阻挡吸管通过缝,被翻转的吸管经出料口排出。使用本吸管下料装置时,可在出料口的下方依次输送多个筒状容器(如杯子),每当翻转装置执行一次对挡板的下压(使吸管进入出料腔),继而执行一次翻转操作后(将吸管翻转竖向),吸管即可经出料口排出,继而进入筒状容器。在上述过程中,吸管的换向以及出料步骤均无需人工参与,极大地提高了工作效率。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吸管下料装置的立体视图;图2为本技术的吸管下料装置的内部结构视图;图3为本技术的吸管下料装置的另一内部结构视图,其中伸缩机构处于收缩状态;图4为本技术的吸管下料装置的另一内部结构视图,其中伸缩机构处于展开状态;图5为本技术的吸管下料装置的另一内部结构视图;图6为图4中B处的局部放大视图。图中:11、储料腔;12、出料腔;121、出料口;122、导向套;123、通光开口;124、铰接轴;13、吸管通过缝;14、引导面;51、翻转片;52、第一连接段;53、第二连接段;6、挡板;61、闸板部;62、凸片部;621、避让缺口;622、导向柱;7、弹性件;8、光传感器。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以及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做进一步描述,需要说明的是,在不相冲突的前提下,以下描述的各实施例之间或各技术特征之间可以任意组合形成新的实施例。见图1、图2,一种吸管下料装置,包括壳体,壳体的内部包括相互分隔的储料腔11和出料腔12。储料腔11与出料腔12通过吸管通过缝13连通(见图2)。以吸管通过缝13的长度方向为横向,出料腔12的纵向尺寸与吸管的管径之比为c,1≤c≤1.5,作为优选实施方式,c=1.1。储料腔11用于存放吸管,吸管沿吸管通过缝13的长度方向放置。储料腔11的底壁设有引导面14,具体地(如图2所示),引导面14为斜面,斜面覆盖储料腔11的底壁,斜面处于较低一侧的边缘位于吸管通过缝13处。斜面使处于储料腔11底部的吸管受重力作用而具有滑向吸管通过缝13处趋势。作为替代实施方式,上述引导面14可被替代成弧面(图未示),自图2中的左侧至其右侧,弧面单调爬升,弧面处于较低一侧的边缘位于吸管通过缝13处,如此,弧面同样能起到引导吸管的作用。作为替代实施方式,引导面14可采用斜面或弧面,与上述实施例区别的是,引导面14并不覆盖储料腔11的整个底壁(图未示),而只设于储料腔11底壁靠近于吸管通过缝13的局部区域,且引导面14的高度位置比储料腔11底壁的其他局部区域要低,引导面14处于较低一侧的边缘位于吸管通过缝13处,如此,引导面14同样能够起到引导吸管的作用。结合图3、图4,出料腔12的下部设有翻转装置,翻转装置包括翻转片51和伸缩机构。翻转片51的一端铰接于出料腔12的内壁,翻转片51可绕铰接轴124转动。伸缩机构包括第一连接段52和第二连接段53,第一连接段52与第二连接段53可滑动地连接。第一连接段52的末端铰接于壳体(铰接轴线为图3中线A),第二连接段53的末端铰接于翻转片51的底壁,第二连接段53能够相对于第一连接段52滑动。具体地,伸缩机构为气缸,第一连接段52为气缸的缸体,第二连接段53为气缸的活塞杆。通过第一连接段52与第二连接段53的相对运动,使翻转片51在储料腔11内实现摆动。气缸驱动翻转片51摆动的工作原理可参考中国专利201420848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吸管下料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所述壳体的内部包括相互分隔的储料腔和出料腔,所述储料腔与所述出料腔通过吸管通过缝连通,所述储料腔用于存放吸管,吸管沿所述吸管通过缝的长度方向放置,所述储料腔的底壁设有引导面,所述出料腔的下部设有翻转装置,所述出料腔的底壁开设有出料口,所述吸管通过缝处设有挡板,所述挡板与所述壳体可滑动地连接,所述壳体设有弹性件,所述弹性件用于带动所述挡板滑动至阻挡所述吸管通过缝,所述翻转装置能将所述挡板下压至不阻挡所述吸管通过缝,以使吸管沿所述引导面滑动至通过所述吸管通过缝,继而到达所述翻转装置的顶部;所述翻转装置能够翻转,以带动位于所述翻转装置顶部的吸管翻转,并且释放所述挡板,被释放的所述挡板在所述弹性件的作用下复位至阻挡所述吸管通过缝,被翻转的吸管经所述出料口排出。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吸管下料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所述壳体的内部包括相互分隔的储料腔和出料腔,所述储料腔与所述出料腔通过吸管通过缝连通,所述储料腔用于存放吸管,吸管沿所述吸管通过缝的长度方向放置,所述储料腔的底壁设有引导面,所述出料腔的下部设有翻转装置,所述出料腔的底壁开设有出料口,所述吸管通过缝处设有挡板,所述挡板与所述壳体可滑动地连接,所述壳体设有弹性件,所述弹性件用于带动所述挡板滑动至阻挡所述吸管通过缝,所述翻转装置能将所述挡板下压至不阻挡所述吸管通过缝,以使吸管沿所述引导面滑动至通过所述吸管通过缝,继而到达所述翻转装置的顶部;所述翻转装置能够翻转,以带动位于所述翻转装置顶部的吸管翻转,并且释放所述挡板,被释放的所述挡板在所述弹性件的作用下复位至阻挡所述吸管通过缝,被翻转的吸管经所述出料口排出。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吸管下料装置,其特征在于:以所述吸管通过缝的长度方向为横向,所述出料腔的纵向尺寸与吸管的管径之比为a,1≤c≤1.5。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吸管下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翻转装置包括翻转片和伸缩机构,所述翻转片的一端铰接于所述出料腔的内壁,所述伸缩机构包括第一连接段和第二连接段,所述第一连接段与所述第二连接段可滑动地连接,所述第一连接段的末端铰接于所述壳体,所述第二连接段的末端铰接于所述翻转片的底壁,所述第二连接段能够相对于所述第一连接段滑动。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吸管下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伸缩机构为气缸,所述第一连接段为气缸的缸体,所述第二连接段为气缸的活塞杆。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吸管下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连接段设有齿条,所述第一连接段可转动地设有齿轮,所述齿轮与所述齿条啮合,所述壳体内设有电...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傅峰峰
申请(专利权)人:广州富港万嘉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