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捆网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1271249 阅读:34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6-06 06:3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新型捆网机,包括装置本体,所述装置本体的内部开设有第一空腔,第一空腔的内底壁开设有两个相对称的第一螺纹槽,第一空腔的内部放置有连接板,连接板的底面与第一空腔的内底壁相接触,连接板的上表面开设有两个相对称的第一通孔,且两个第一通孔分别与两个第一螺纹槽相对应。该新型捆网机,达到了该新型捆网机自动进行旋转捆绑的效果,保证了该新型捆网机自动操作的实用性,解决了现有的捆网机不能自动卷网的问题,具有自动卷网的优点,达到了该新型捆网机便于操作的效果,保证了该新型捆网机在需要进行卷网时可对铁网开端进行固定的情况,解决了现有的捆网机不能有效对铁网进行固定的问题,具有便于固定的优点。

A New Type of Strapping Machine

The utility model discloses a new type of mesh binding machine, which comprises a device body, in which a first cavity is arranged inside, two first symmetrical thread grooves are arranged on the inner and bottom walls of the first cavity, a connecting plate is placed inside the first cavity, the bottom surface of the connecting plate contacts with the inner and bottom walls of the first cavity, and two first symmetrical through holes are arranged on the upper surface of the connecting plate. The two first through holes correspond to the two first threaded grooves respectively. This new type of bundling machine has achieved the effect of automatic rotating bundling of the new type of bundling machine, ensured the practicability of the automatic operation of the new type of bundling machine, solved the problem that the existing bundling machine can not automatically roll up the network, has the advantage of automatic winding up the network, achieved the effect that the new type of bundling machine is easy to operate, and ensured that the new type of bundling machine can start to enter the network when it needs to roll up the network. The fixed line solves the problem that the existing bundling machine can not fix the wire mesh effectively, and has the advantage of being easy to fix.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新型捆网机
本技术涉及捆网机
,具体为一种新型捆网机。
技术介绍
捆网机是一种高质量,高效益的捆网装置,其结构独特,具有体积小、能耗低、效率高、无噪音、安装使用方便、操作简单、承载能量强、寿命长、捆网速度快和产品质量可靠等优点。捆网机是对铁网进行收圈并进行捆绑的机械,解决了人们手工操作的麻烦,但是目前的捆网机还需要工作人员的配合工作,不能实现全自动捆网的效果,且使用较为复杂,效率比较低,为此我们提出了一种新型捆网机。
技术实现思路
(一)解决的技术问题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新型捆网机,解决了捆网机操作复杂不能够自动捆网的问题。(二)技术方案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新型捆网机,包括装置本体,所述装置本体的内部开设有第一空腔,所述第一空腔的内底壁开设有两个相对称的第一螺纹槽,所述第一空腔的内部放置有连接板,所述连接板的底面与第一空腔的内底壁相接触,所述连接板的上表面开设有两个相对称的第一通孔,且两个第一通孔分别与两个第一螺纹槽相对应,每个所述第一通孔的上方均放置有螺钉,每个所述螺钉的底端分别贯穿两个第一通孔并与第一螺纹槽螺纹连接,所述连接板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转动电机,所述转动电机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第一齿轮,所述装置本体的内部开设有两个相对称第二空腔,两个所述第二空腔分别位于第一空腔的左侧和第一空腔的右侧,且两个第二空腔相互靠近内侧壁的下部与第一空腔的内侧壁相连通,两个所述第二空腔相互远离的内侧壁均固定镶嵌有第一轴承,所述第一空腔的内部放置有第一转动轴,所述第一转动轴的外表面套接有与第一齿轮相适配的第二齿轮,且第一齿轮与第二齿轮想啮合,所述第二齿轮的内圈与第一转动轴的外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一转动轴的左端和第一转动轴的右端分别贯穿第一空腔的内侧壁并分别延伸至两个第二空腔的内部,且第一转动轴左端的外表面和第一转动轴右端的外表面分别与两个第一轴承的内圈固定连接,所述第一转动轴的外表面套接有两个相对称的第一转动轮,且第一转动轮的内圈与第一转动轴的外表面固定连接,两个所述第一转动轮分别位于两个第二空腔内。所述装置本体的上表面开设有凹槽,所述凹槽位于两个第二空腔之间,每个所述第二空腔的内侧壁均固定连接有两个相对称的第二轴承,所述第二轴承位于第一轴承的上方,每个所述第二空腔的内部均放置有第二转动轴,两个所述第二转动轴相互远离一端的外表面分别与第二轴承的内圈固定连接,两个所述第二转动轴相互靠近的一端分别贯穿第二轴承并延伸至凹槽的内部,所述第二转动轴的外表面分别与第二轴承的内圈固定连接,每个所述第二转动轴的外表面均套接有第二转动轮,且第二转动轮的内圈与第二转动轴的外表面固定连接,两个所述第二转动轮分别位于两个第二空腔的内部,两个所述第一转动轮分别通过皮带与两个第二转动轮传动连接,两个所述第二转动轴相互靠近的一侧面均固定连接有旋转块,所述旋转块相互靠近一侧面的上部均开设有滑槽,两个所述旋转块相互靠近的一侧面均固定连接有固定块,且固定块位于滑槽的下方,每个所述固定块的上方均放置有固定板,两个所述固定板相互远离的一侧面均固定连接有与滑槽相适配的滑块,且滑块卡接在滑槽的内部。优选的,每个所述固定板的上表面均固定连接有连接杆,两个所述连接杆相互远离的一侧面均固定连接有升降板。优选的,每个所述升降板的上表面均开设有第二螺纹槽,每个所述旋转块的上表面均固定镶嵌有第三轴承。优选的,每个所述升降板的上方均放置有转动块,每个所述转动块的底面均固定连接有螺纹杆。优选的,两个所述螺纹杆分别远离转动块的一端分别贯穿两个第二螺纹槽并分别延伸到两个升降板的下方,且两个第二螺纹杆底端的外表面分别与两个第三轴承的内圈固定连接。优选的,所述装置本体的底面固定连接有等距离排列的减震垫,且减震垫的数量至少为三个。(三)有益效果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新型捆网机,具备以下有益效果:(1)该新型捆网机,通过转动电机带动第一齿轮转动,第一齿轮带动第二齿轮和第一转动轴转动,第一转动轴带动第一转动轮转动,第一转动轮通过皮带带动第二转动轮和第二转动轴转动,能够使旋转块进行匀速转动,便于对铁网的旋转捆绑,达到了该新型捆网机自动进行旋转捆绑的效果,保证了该新型捆网机自动操作的实用性,解决了现有的捆网机不能自动卷网的问题,具有自动卷网的优点。(2)该新型捆网机,通过旋转转动块,并带动螺纹杆在第三轴承内转动,从而使升降板进行升降操作,并由升降板带动连接杆升降,连接杆带动固定板升降,能够使该新型捆网机对铁网进行固定卷网,达到了该新型捆网机便于操作的效果,保证了该新型捆网机在需要进行卷网时可对铁网开端进行固定的情况,解决了现有的捆网机不能有效对铁网进行固定的问题,具有便于固定的优点。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装置本体正视图的剖视图;图2为本技术旋转块正视图的剖视图;图3为本技术图1中A处结构放大示意图。图中:1、减震垫;2、装置本体;3、第二空腔;4、第一轴承;5、皮带;6、第二轴承;7、第二转动轮;8、旋转块;9、凹槽;10、第二转动轴;11、第一转动轴;12、第一转动轮;13、第一空腔;14、固定板;15、固定块;16、滑槽;17、滑块;18、第三轴承;19、螺纹杆;20、第二螺纹槽;21、转动块;22、升降板;23、连接杆;24、第二齿轮;25、第一齿轮;26、螺钉;27、第一螺纹槽;28、第一通孔;29、连接板;30、转动电机。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阅图1-3,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新型捆网机,包括装置本体2,装置本体2的底面固定连接有等距离排列的减震垫1,且减震垫1的数量至少为三个,具有一定的的减震效果,装置本体2的内部开设有第一空腔13,第一空腔13的内底壁开设有两个相对称的第一螺纹槽27,第一空腔13的内部放置有连接板29,连接板29的底面与第一空腔13的内底壁相接触,连接板29的上表面开设有两个相对称的第一通孔28,且两个第一通孔28分别与两个第一螺纹槽27相对应,每个第一通孔28的上方均放置有螺钉26,每个螺钉26的底端分别贯穿两个第一通孔28并与第一螺纹槽27螺纹连接,连接板29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转动电机30,转动电机30是指依据电磁感应定律实现电能转换或传递的一种电磁装置,转动电机30是现有的所公认的装置,转动电机30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第一齿轮25,装置本体2的内部开设有两个相对称第二空腔3,两个第二空腔3分别位于第一空腔13的左侧和第一空腔13的右侧,且两个第二空腔3相互靠近内侧壁的下部与第一空腔13的内侧壁相连通,两个第二空腔3相互远离的内侧壁均固定镶嵌有第一轴承4,第一空腔13的内部放置有第一转动轴11,第一转动轴11的外表面套接有与第一齿轮25相适配的第二齿轮24,且第一齿轮25与第二齿轮24想啮合,第二齿轮24的内圈与第一转动轴11的外表面固定连接,第一转动轴11的左端和第一转动轴11的右端分别贯穿第一空腔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新型捆网机,包括装置本体(2),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本体(2)的内部开设有第一空腔(13),所述第一空腔(13)的内底壁开设有两个相对称的第一螺纹槽(27),所述第一空腔(13)的内部放置有连接板(29),所述连接板(29)的底面与第一空腔(13)的内底壁相接触,所述连接板(29)的上表面开设有两个相对称的第一通孔(28),且两个第一通孔(28)分别与两个第一螺纹槽(27)相对应,每个所述第一通孔(28)的上方均放置有螺钉(26),每个所述螺钉(26)的底端分别贯穿两个第一通孔(28)并与第一螺纹槽(27)螺纹连接,所述连接板(29)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转动电机(30),所述转动电机(30)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第一齿轮(25),所述装置本体(2)的内部开设有两个相对称第二空腔(3),两个所述第二空腔(3)分别位于第一空腔(13)的左侧和第一空腔(13)的右侧,且两个第二空腔(3)相互靠近内侧壁的下部与第一空腔(13)的内侧壁相连通,两个所述第二空腔(3)相互远离的内侧壁均固定镶嵌有第一轴承(4),所述第一空腔(13)的内部放置有第一转动轴(11),所述第一转动轴(11)的外表面套接有与第一齿轮(25)相适配的第二齿轮(24),且第一齿轮(25)与第二齿轮(24)想啮合,所述第二齿轮(24)的内圈与第一转动轴(11)的外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一转动轴(11)的左端和第一转动轴(11)的右端分别贯穿第一空腔(13)的内侧壁并分别延伸至两个第二空腔(3)的内部,且第一转动轴(11)左端的外表面和第一转动轴(11)右端的外表面分别与两个第一轴承(4)的内圈固定连接,所述第一转动轴(11)的外表面套接有两个相对称的第一转动轮(12),且第一转动轮(12)的内圈与第一转动轴(11)的外表面固定连接,两个所述第一转动轮(12)分别位于两个第二空腔(3)内;所述装置本体(2)的上表面开设有凹槽(9),所述凹槽(9)位于两个第二空腔(3)之间,每个所述第二空腔(3)的内侧壁均固定连接有两个相对称的第二轴承(6),所述第二轴承(6)位于第一轴承(4)的上方,每个所述第二空腔(3)的内部均放置有第二转动轴(10),两个所述第二转动轴(10)相互远离一端的外表面分别与第二轴承(6)的内圈固定连接,两个所述第二转动轴(10)相互靠近的一端分别贯穿第二轴承(6)并延伸至凹槽(9)的内部,所述第二转动轴(10)的外表面分别与第二轴承(6)的内圈固定连接,每个所述第二转动轴(10)的外表面均套接有第二转动轮(7),且第二转动轮(7)的内圈与第二转动轴(10)的外表面固定连接,两个所述第二转动轮(7)分别位于两个第二空腔(3)的内部,两个所述第一转动轮(12)分别通过皮带(5)与两个第二转动轮(7)传动连接,两个所述第二转动轴(10)相互靠近的一侧面均固定连接有旋转块(8),所述旋转块(8)相互靠近一侧面的上部均开设有滑槽(16),两个所述旋转块(8)相互靠近的一侧面均固定连接有固定块(15),且固定块(15)位于滑槽(16)的下方,每个所述固定块(15)的上方均放置有固定板(14),两个所述固定板(14)相互远离的一侧面均固定连接有与滑槽(16)相适配的滑块(17),且滑块(17)卡接在滑槽(16)的内部。...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型捆网机,包括装置本体(2),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本体(2)的内部开设有第一空腔(13),所述第一空腔(13)的内底壁开设有两个相对称的第一螺纹槽(27),所述第一空腔(13)的内部放置有连接板(29),所述连接板(29)的底面与第一空腔(13)的内底壁相接触,所述连接板(29)的上表面开设有两个相对称的第一通孔(28),且两个第一通孔(28)分别与两个第一螺纹槽(27)相对应,每个所述第一通孔(28)的上方均放置有螺钉(26),每个所述螺钉(26)的底端分别贯穿两个第一通孔(28)并与第一螺纹槽(27)螺纹连接,所述连接板(29)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转动电机(30),所述转动电机(30)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第一齿轮(25),所述装置本体(2)的内部开设有两个相对称第二空腔(3),两个所述第二空腔(3)分别位于第一空腔(13)的左侧和第一空腔(13)的右侧,且两个第二空腔(3)相互靠近内侧壁的下部与第一空腔(13)的内侧壁相连通,两个所述第二空腔(3)相互远离的内侧壁均固定镶嵌有第一轴承(4),所述第一空腔(13)的内部放置有第一转动轴(11),所述第一转动轴(11)的外表面套接有与第一齿轮(25)相适配的第二齿轮(24),且第一齿轮(25)与第二齿轮(24)想啮合,所述第二齿轮(24)的内圈与第一转动轴(11)的外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一转动轴(11)的左端和第一转动轴(11)的右端分别贯穿第一空腔(13)的内侧壁并分别延伸至两个第二空腔(3)的内部,且第一转动轴(11)左端的外表面和第一转动轴(11)右端的外表面分别与两个第一轴承(4)的内圈固定连接,所述第一转动轴(11)的外表面套接有两个相对称的第一转动轮(12),且第一转动轮(12)的内圈与第一转动轴(11)的外表面固定连接,两个所述第一转动轮(12)分别位于两个第二空腔(3)内;所述装置本体(2)的上表面开设有凹槽(9),所述凹槽(9)位于两个第二空腔(3)之间,每个所述第二空腔(3)的内侧壁均固定连接有两个相对称的第二轴承(6),所述第二轴承(6)位于第一轴承(4)的上方,每个所述第二空腔(3)的内部均放置有第二...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何赛
申请(专利权)人:河北康泰交通安全设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河北,1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