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芯取机全自动上料结构的左右推夹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1267072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6-06 04:1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芯取机全自动上料结构的左右推夹具,包括底板,所述底板顶部的四角处皆设置有支撑腿,所述支撑腿的顶部设置有工作台,所述工作台顶部的两侧皆设置有第一支撑板,所述第一支撑板的一侧皆安装有电机,所述电机的输出端皆设置有贯穿至第一支撑板一侧的第一转轴,所述第一转轴靠近电机的一侧皆设置有第一齿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第二转轴转动带动第二主动轮转动,在链条的配合下,带动第四转轴和第五转轴上的从动轮转动,从而推动上夹具在链条上移动,且通过上夹具和下夹具将材料夹紧的同时起到自动输送材料的效果,提高了工作效率,且通过气缸带动推杆向下运动,使推板将钻孔芯推出,使芯取机的使用效果更好。

A left and right push fixture for automatic feeding structure of coring machine

The utility model discloses a left and right push fixture with a full-automatic feeding structure of a coring machine, which comprises a bottom plate. A supporting leg is arranged at all four corners of the top of the bottom plate. A workbench is arranged at the top of the supporting leg, and a first supporting plate is arranged on both sides of the top of the workbench. A motor is installed on one side of the first supporting plate, and the output terminal of the motor is arranged through. To the first rotating shaft on one side of the first supporting plate, the first rotating shaft is provided with a first gear on the side close to the motor. The utility model drives the second driving wheel to rotate through the rotation of the second rotating shaft, drives the driven wheel on the fourth and fifth rotating axles to rotate with the cooperation of the chains, thus pushing the upper fixture to move on the chains, and at the same time, the material is clamped by the upper fixture and the lower fixture, which has the effect of automatically conveying the material, improves the working efficiency, and drives the push rod downward through the cylinder. The push plate pushes the drill core out, so that the use effect of the core-taking machine is bette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芯取机全自动上料结构的左右推夹具
本技术涉及芯取机夹具
,具体为一种芯取机全自动上料结构的左右推夹具。
技术介绍
芯取机广泛应用于公路、机场、码头、大坝等混凝土、沥青路面的钻孔,以及板材、钢筋等的钻孔,可使芯样完整光滑,震动小,做到无损害钻孔。然而现有的芯取机在钻孔时需要靠人力将材料放置在芯取机上,然后通过夹具将材料夹紧,然而这种方法耗费了人力,不能自动推送材料,降低了工作效率,且现有的芯取机在对材料钻孔后不能很好的将钻孔芯取出,使芯取机的使用效果不好。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芯取机全自动上料结构的左右推夹具,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芯取机全自动上料结构的左右推夹具,包括底板,所述底板顶部的四角处皆设置有支撑腿,所述支撑腿的顶部设置有工作台,所述工作台顶部的两侧皆设置有第一支撑板,所述第一支撑板的一侧皆安装有电机,所述电机的输出端皆设置有贯穿至第一支撑板一侧的第一转轴,所述第一转轴靠近电机的一侧皆设置有第一齿轮,且第一转轴远离第一齿轮的一侧皆设置有第一主动轮,所述第一转轴的上方皆设置有贯穿至第一支撑板一侧的第二转轴,所述第二转轴靠近第一齿轮的一侧皆设置有第二齿轮,且第二转轴远离第二齿轮的一侧皆设置有第二主动轮,所述第一支撑板靠近第二主动轮一侧的顶端皆设置有第四转轴,所述第一支撑板靠近第二主动轮一侧的底端皆设置有第三转轴,所述第一支撑板远离第二转轴和第四转轴的一端皆设置有第五转轴,所述第一支撑板远离第一转轴和第三转轴的一端皆设置有第六转轴,所述第一转轴远离电机的一侧皆设置有第一固定块,所述第一固定块远离第一转轴的一侧皆设置有下夹具,所述第二转轴远离电机的一侧皆设置有第二固定块,且第二固定块远离第二转轴的一侧皆设置有上夹具,所述底板的顶部远离支撑腿的一侧设置有第三支撑板,所述第三支撑板靠近工作台一侧的顶端设置有第二支撑板,所述第二支撑板的顶部安装有气缸,所述气缸的输出端设置有推杆,所述推杆的底部设置有推板,所述第二支撑板靠近第三支撑板的一侧设置有滑块。优选地,所述第一支撑板靠近第二主动轮一侧的顶端和底端皆设置有轴承座,且轴承座的内部皆设置有轴承,所述第四转轴和第三转轴皆通过轴承座和轴承的相互配合与第一支撑板转动连接。优选地,所述第一固定块和第二固定块皆固定在链条上,且第一固定块和第二固定块靠近下夹具和上夹具的一侧皆设置有销轴,所述下夹具和上夹具皆通过销轴与第一固定块和第二固定块转动连接。优选地,所述第三转轴、第四转轴、第五转轴和第六转轴的外侧皆设置有从动轮,所述第一齿轮和第二齿轮相互啮合。优选地,所述第三转轴和第六转轴上的从动轮通过链条与第一主动轮转动连接,所述第四转轴和第五转轴上的从动轮通过链条与第二主动轮转动连接。优选地,所述第三支撑板靠近第二支撑板的一侧设置有与滑块相匹配的滑槽,所述第二支撑板通过滑块和滑槽的相互配合与第三支撑板滑动连接。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通过电机带动第一转轴转动,从而带动第一主动轮转轴,且通过链条带动第三转轴和第六转轴上的从动轮转动,从而更好的带动下夹具转动,且通过第一齿轮和第二齿轮相互啮合,从而更好的带动第二转轴转动,使第二转轴上的第二主动轮转动,带动第二主动轮上的链条转动,从而带动第四转轴和第五转轴上的从动轮转动,使上夹具在链条上移动,从而通过上夹具和下夹具将材料夹紧的同时起到自动输送材料的效果,提高了工作效率,且通过气缸带动推杆向下运动,使推板将钻孔后的钻孔芯推出,使芯取机的使用效果更好。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使用图;图2为本技术的侧视图;图3为本技术A的放大图。图中:1、底板;2、电机;3、第一转轴;4、第一支撑板;5、第一主动轮;6、第二转轴;7、第二主动轮;8、第一齿轮;9、第二齿轮;10、第三转轴;11、第四转轴;12、第五转轴;13、第六转轴;14、从动轮;15、第一固定块;16、第二固定块;17、下夹具;18、上夹具;19、气缸;20、推杆;21、推板;22、第二支撑板;23、滑块;24、第三支撑板;25、支撑腿;26、工作台。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阅图1-3,本技术提供的一种实施例:一种芯取机全自动上料结构的左右推夹具,包括底板1,底板1顶部的四角处皆设置有支撑腿25,支撑腿25的顶部设置有工作台26,工作台26顶部的两侧皆设置有第一支撑板4,第一支撑板4的一侧皆安装有电机2(型号为TC7122),电机2的输出端皆设置有贯穿至第一支撑板4一侧的第一转轴3,第一转轴3靠近电机2的一侧皆设置有第一齿轮8,且第一转轴3远离第一齿轮8的一侧皆设置有第一主动轮5,第一转轴3的上方皆设置有贯穿至第一支撑板4一侧的第二转轴6,第二转轴6靠近第一齿轮8的一侧皆设置有第二齿轮9,且第二转轴6远离第二齿轮9的一侧皆设置有第二主动轮7,第一支撑板4靠近第二主动轮7一侧的顶端皆设置有第四转轴11,第一支撑板4靠近第二主动轮7一侧的底端皆设置有第三转轴10,第一支撑板4远离第二转轴6和第四转轴11的一端皆设置有第五转轴12,第一支撑板4远离第一转轴3和第三转轴10的一端皆设置有第六转轴13,第一转轴3远离电机2的一侧皆设置有第一固定块15,第一固定块15远离第一转轴3的一侧皆设置有下夹具17,第二转轴6远离电机2的一侧皆设置有第二固定块16,且第二固定块16远离第二转轴6的一侧皆设置有上夹具18,底板1的顶部远离支撑腿25的一侧设置有第三支撑板24,第三支撑板24靠近工作台26一侧的顶端设置有第二支撑板22,第二支撑板22的顶部安装有气缸19(型号为DA系列不锈钢气缸),气缸19的输出端设置有推杆20,推杆20的底部设置有推板21,第二支撑板22靠近第三支撑板24的一侧设置有滑块23。本技术通过电机2带动第一转轴3转动,从而带动第一主动轮5和第一齿轮8转动,通过第一齿轮8和第二齿轮9相互啮合,带动第二转轴6转动,使第二转轴6上的第二主动轮7转动,使第一主动轮5和第二主动轮7上的链条带动第三转轴10、第四转轴11、第五转轴12和第六转轴13转动,从而对上夹具18和下夹具17进行推送,使上夹具18和下夹具17将材料夹紧,且在夹紧的同时对材料进行推送,使芯取机全自动上料结构的左右推夹具的使用效果更好。请着重参详附图1,优选地,第一支撑板4靠近第二主动轮7一侧的顶端和底端皆设置有轴承座,且轴承座的内部皆设置有轴承,第四转轴11和第三转轴10皆通过轴承座和轴承的相互配合与第一支撑板4转动连接。该种芯取机全自动上料结构的左右推夹具通过在第一支撑板4上设置轴承座,通过轴承和轴承座的相互配合,使第四转轴11和第三转轴10与第一支撑板4转动连接,从而减小了摩擦力,使第四转轴11和第三转轴10的转动效果更好。请着重参详附图1、2和3,第一固定块15和第二固定块16皆固定在链条上,且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芯取机全自动上料结构的左右推夹具,包括底板(1),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1)顶部的四角处皆设置有支撑腿(25),所述支撑腿(25)的顶部设置有工作台(26),所述工作台(26)顶部的两侧皆设置有第一支撑板(4),所述第一支撑板(4)的一侧皆安装有电机(2),所述电机(2)的输出端皆设置有贯穿至第一支撑板(4)一侧的第一转轴(3),所述第一转轴(3)靠近电机(2)的一侧皆设置有第一齿轮(8),且第一转轴(3)远离第一齿轮(8)的一侧皆设置有第一主动轮(5),所述第一转轴(3)的上方皆设置有贯穿至第一支撑板(4)一侧的第二转轴(6),所述第二转轴(6)靠近第一齿轮(8)的一侧皆设置有第二齿轮(9),且第二转轴(6)远离第二齿轮(9)的一侧皆设置有第二主动轮(7),所述第一支撑板(4)靠近第二主动轮(7)一侧的顶端皆设置有第四转轴(11),所述第一支撑板(4)靠近第二主动轮(7)一侧的底端皆设置有第三转轴(10),所述第一支撑板(4)远离第二转轴(6)和第四转轴(11)的一端皆设置有第五转轴(12),所述第一支撑板(4)远离第一转轴(3)和第三转轴(10)的一端皆设置有第六转轴(13),所述第一转轴(3)远离电机(2)的一侧皆设置有第一固定块(15),所述第一固定块(15)远离第一转轴(3)的一侧皆设置有下夹具(17),所述第二转轴(6)远离电机(2)的一侧皆设置有第二固定块(16),且第二固定块(16)远离第二转轴(6)的一侧皆设置有上夹具(18),所述底板(1)的顶部远离支撑腿(25)的一侧设置有第三支撑板(24),所述第三支撑板(24)靠近工作台(26)一侧的顶端设置有第二支撑板(22),所述第二支撑板(22)的顶部安装有气缸(19),所述气缸(19)的输出端设置有推杆(20),所述推杆(20)的底部设置有推板(21),所述第二支撑板(22)靠近第三支撑板(24)的一侧设置有滑块(23)。...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芯取机全自动上料结构的左右推夹具,包括底板(1),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1)顶部的四角处皆设置有支撑腿(25),所述支撑腿(25)的顶部设置有工作台(26),所述工作台(26)顶部的两侧皆设置有第一支撑板(4),所述第一支撑板(4)的一侧皆安装有电机(2),所述电机(2)的输出端皆设置有贯穿至第一支撑板(4)一侧的第一转轴(3),所述第一转轴(3)靠近电机(2)的一侧皆设置有第一齿轮(8),且第一转轴(3)远离第一齿轮(8)的一侧皆设置有第一主动轮(5),所述第一转轴(3)的上方皆设置有贯穿至第一支撑板(4)一侧的第二转轴(6),所述第二转轴(6)靠近第一齿轮(8)的一侧皆设置有第二齿轮(9),且第二转轴(6)远离第二齿轮(9)的一侧皆设置有第二主动轮(7),所述第一支撑板(4)靠近第二主动轮(7)一侧的顶端皆设置有第四转轴(11),所述第一支撑板(4)靠近第二主动轮(7)一侧的底端皆设置有第三转轴(10),所述第一支撑板(4)远离第二转轴(6)和第四转轴(11)的一端皆设置有第五转轴(12),所述第一支撑板(4)远离第一转轴(3)和第三转轴(10)的一端皆设置有第六转轴(13),所述第一转轴(3)远离电机(2)的一侧皆设置有第一固定块(15),所述第一固定块(15)远离第一转轴(3)的一侧皆设置有下夹具(17),所述第二转轴(6)远离电机(2)的一侧皆设置有第二固定块(16),且第二固定块(16)远离第二转轴(6)的一侧皆设置有上夹具(18),所述底板(1)的顶部远离支撑腿(25)的一侧设置有第三支撑板(24),所述第三支撑板(24)靠近工作台(26)一侧的顶端设置有第二支撑板(22),所述第二支撑板(22)的顶部安装有气缸(19)...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华军
申请(专利权)人:中山市永盛智能自动化设备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