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科临床用换药车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1261369 阅读:27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6-06 01:0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内科临床用换药车,包括车身主体,药盒容置槽和插销孔,所述车身主体底部四角固定设置有四个万向轮;所述车身主体顶部设置有两个书写槽;所述车身主体后端上开设有上下相通的六个矩形缓冲槽;所述药盒容置槽底部均设置有隔板。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主体车身前端为两个连续的半圆弧面构成的设置,有利于在医护人员推动换药车前进的时候能够使双腿有更加舒适自由的活动空间,并且能够减少对周围环境的污染,由于医护人员需要走动在各个医室之间,难以避免会将鞋上和小腿部上携带上细菌,然而半圆弧面的腿部容置空间能够使污染限制在小范围内,在换药车使用结束后可对该区域单独进行针对性消毒处理。

Medical Clinical Drug Change Vehicle

The utility model provides a medicine clinical dressing change vehicle, which comprises a body body body, a medicine box holding groove and a pin hole. Four universal wheels are fixed at the bottom four corners of the body body body; two writing grooves are arranged at the top of the body body body; six rectangular buffer grooves are arranged at the back end of the body body body body; and partitions are arranged at the bottom of the medicine box holding groove. The front end of the main body of the utility model is composed of two continuous semi-circular arcs, which is conducive to making the legs more comfortable and free when the medical personnel push the dressing change vehicle forward, and can reduce the pollution to the surrounding environment. Because the medical personnel need to walk between the various medical rooms, it is difficult to avoid carrying bacteria on the shoes and lower legs. The semi-circular arc legs space can limit the pollution to a small range, and the area can be separately disinfected after the use of the change truck.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内科临床用换药车
本技术属于医疗器械
,尤其涉及内科临床用换药车。
技术介绍
众所周知,在医院内经常需要给病人换药,由于大医院内病人较多,换药时需要携带一些药品、碘酒、酒精等,还要携带个垃圾桶,因此需要辅助流动换药车。基于上述,本专利技术人发现,现有的换药车,由于整个车体多数为一体向下的长方体状结构,因此在推动车身上的把手移动时,医护人员只能小心翼翼的向前推进,以防腿在前进的过程中踢到车身,从而致使车身内部的药品打翻,另一方面,由于医护人员需要走动在各个医室之间,难以避免会将鞋上和小腿部上携带上细菌,其次还有由于医院内人流量比较大,在换药车推动过程中难以避免发生碰撞,然而发生碰撞之后,对车体内的药品影响较大,可能致使药品泄漏。于是,有鉴于此,针对现有的结构及缺失予以研究改良,提供内科临床用换药车,以期达到更具有更加实用价值性的目的。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内科临床用换药车,以解决现有推动时腿部移动不方便,鞋上和小腿上携带的细菌易在推动换药车过程中随意扩散,人流量较大的医院难以避免发生碰撞现象的问题。本技术内科临床用换药车的目的与功效,由以下具体技术手段所达成:内科临床用换药车,包括车身主体,书写槽,缓冲槽,挂板,杂物挂篮,万向轮,挡板,伸缩挡板,推杆,插销,减震簧,隔板,药瓶容置槽,药盒容置槽和插销孔,所述车身主体底部四角固定设置有四个万向轮;所述车身主体顶部设置有两个书写槽;所述车身主体后端上开设有上下相通的六个矩形缓冲槽;所述缓冲槽内部由上至下设置有若干减震环;所述车身主体左右两侧上固定设置有挂板;所述挂板上挂设有开口在外侧的杂物挂篮;所述车身主体上部开设有开口朝前的药盒容置槽;所述药盒容置槽底部均设置有隔板;所述隔板下方设置有开口向上的药瓶容置槽;所述伸缩挡板顶部活动连接。进一步的,所述车身主体前端边沿上开设有两个连续的半圆状凹槽。进一步的,所述挡板和伸缩挡板的背面与车身主体的前端弧形面相切。进一步的,所述推杆上靠近车体内部的一端上与设置的插销组成半叉戟状结构,且插销在挡板拉起时与挡板上的插销孔相对应,推杆可以在车身主体左右移动。进一步的,所述车身主体后端左半部分和右半部分上均匀设置有间隔为3CM的三个上下通透的缓冲槽。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具有如下有益效果:1.主体车身前端为两个连续的半圆弧面构成的设置,有利于在医护人员推动换药车前进的时候能够使双腿有更加舒适自由的活动空间,并且能够减少对周围环境的污染,由于医护人员需要走动在各个医室之间,难以避免会将鞋上和小腿部上携带上细菌,然而半圆弧面的腿部容置空间能够使污染限制在小范围内,在换药车使用结束后可对该区域单独进行针对性消毒处理。2.可自由移动的推杆的设置,通过推杆的左右方向上的自由移动,可使推杆具有双重功能,当推杆两端插接好后既可以作为推动换药车的推杆使用,而内端设置的插销可以作为固定挡板的重要部件,可起到一器两用的作用,并且当推杆拉向两端后,可以方便对换药车内的药物进行取用,避免取用药物时成为障碍。3.缓冲槽和减震簧的设置,通过车身主体后端左半部分和右半部分上均匀设置有间隔为3CM的三个上下通透的缓冲槽,并且缓冲槽内部均设置有减震簧,能够使换药车在受到撞击或者发生撞击时,能够起到最大限度的减震作用,借此来保护换药车内的药品安全。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左前方轴视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的右后方轴视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的俯视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的挡板和推杆拉开轴视示意图;图5是本技术的结构图4中放大部分结构示意图。图中:1-车身主体,2-书写槽,3-缓冲槽,4-挂板,5-杂物挂篮,6-万向轮,7-挡板,8-伸缩挡板,9-推杆,10-插销,11-减震簧,12-隔板,13-药瓶容置槽,14-药盒容置槽,15-插销孔。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做进一步描述:实施例:如附图1至附图5所示:本技术提供内科临床用换药车,包括车身主体1,书写槽2,缓冲槽3,挂板4,杂物挂篮5,万向轮6,挡板7,伸缩挡板8,推杆9,插销10,减震簧11,隔板12,药瓶容置槽13,药盒容置槽14和插销孔15;所述车身主体1底部四角固定设置有四个万向轮6;所述车身主体1顶部设置有两个书写槽2;所述车身主体1后端上开设有上下相通的六个矩形缓冲槽3;所述缓冲槽3内部由上至下设置有若干减震环11;所述车身主体1左右两侧上固定设置有挂板4;所述挂板4上挂设有开口在外侧的杂物挂篮5;所述车身主体1上部开设有开口朝前的药盒容置槽14;所述药盒容置槽14底部均设置有隔板12;所述隔板12下方设置有开口向上的药瓶容置槽13;所述伸缩挡板8顶部活动连接有挡板7;所述挡板7顶部的内侧一端上均开设有圆形的插销孔15。其中,所述车身主体1前端边沿上开设有两个连续的半圆状凹槽,能够使双腿有更加舒适自由的活动空间,并且能够减少对周围环境的污染,由于医护人员需要走动在各个医室之间,难以避免会将鞋上和小腿部上携带上细菌,然而半圆弧面的腿部容置空间能够使污染限制在小范围内,在换药车使用结束后可对该区域单独进行针对性消毒处理。其中,所述挡板7和伸缩挡板8的背面与车身主体1的前端弧形面相切,能够防止药瓶容置槽13和药盒容置槽14中的药品滑出换药车中。其中,所述推杆9上靠近车体内部的一端上与设置的插销10组成半叉戟状结构,且插销10在挡板7拉起时与挡板7上的插销孔15相对应,推杆9可以在车身主体1左右移动,可使推杆9具有双重功能,当推杆9两端插接好后既可以作为推动换药车的推杆9使用,而内端设置的插销10可以作为固定挡板7的重要部件,可起到一器两用的作用,并且当推杆9拉向两端后,可以方便对换药车内的药物进行取用,避免取用药物时成为障碍。其中,所述车身主体1后端左半部分和右半部分上均匀设置有间隔为3CM的三个上下通透的缓冲槽3,能够使换药车在受到撞击或者发生撞击时,能够起到最大限度的减震作用,借此来保护换药车内的药品安全。本实施例的具体使用方式与作用:本技术中,通过将药瓶有序的放置于车身主体1内部的药瓶容置槽13和药盒容置槽14中,圆形的瓶状药品可以分门别类的放置在药瓶容置槽13中,因瓶装的药品易倾倒,因此采用圆柱状的凹槽式结构,改变了以往放置在平面上的放置,提高了药品输送的安全性,而盒装的药品和放置在矩形的药盒容置槽14中,能够防止盒装的药品乱堆在一起不易寻找,车身主体1前端边沿上开设有两个连续的半圆状凹槽,能够使双腿有更加舒适自由的活动空间,并且能够减少对周围环境的污染,由于医护人员需要走动在各个医室之间,难以避免会将鞋上和小腿部上携带上细菌,然而半圆弧面的腿部容置空间能够使污染限制在小范围内,在换药车使用结束后可对该区域单独进行针对性消毒处理,并且挡板7和伸缩挡板8的背面与车身主体1的前端弧形面相切,能够防止药瓶容置槽13和药盒容置槽14中的药品滑出换药车中,推杆9上靠近车体内部的一端上与设置的插销10组成半叉戟状结构,且插销10在挡板7拉起时与挡板7上的插销孔15相对应,推杆9可以在车身主体1左右移动,可使推杆9具有双重功能,当推杆9两端插接好后既可以作为推动换药车的推杆9使用,而内端设置的插销10可以作为固定挡板7的重要部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内科临床用换药车,其特征在于:该内科临床用换药车包括车身主体(1),书写槽(2),缓冲槽(3),挂板(4),杂物挂篮(5),万向轮(6),挡板(7),伸缩挡板(8),推杆(9),插销(10),减震簧(11),隔板(12),药瓶容置槽(13),药盒容置槽(14)和插销孔(15);所述车身主体(1)底部四角固定设置有四个万向轮(6);所述车身主体(1)顶部设置有两个书写槽(2);所述车身主体(1)后端上开设有上下相通的六个矩形缓冲槽(3);所述缓冲槽(3)内部由上至下设置有若干减震簧(11);所述车身主体(1)左右两侧上固定设置有挂板(4);所述挂板(4)上挂设有开口在外侧的杂物挂篮(5);所述车身主体(1)上部开设有开口朝前的药盒容置槽(14);所述药盒容置槽(14)底部均设置有隔板(12);所述隔板(12)下方设置有开口向上的药瓶容置槽(13);所述伸缩挡板(8)顶部活动连接有挡板(7);所述挡板(7)顶部的内侧一端上均开设有圆形的插销孔(15)。

【技术特征摘要】
1.内科临床用换药车,其特征在于:该内科临床用换药车包括车身主体(1),书写槽(2),缓冲槽(3),挂板(4),杂物挂篮(5),万向轮(6),挡板(7),伸缩挡板(8),推杆(9),插销(10),减震簧(11),隔板(12),药瓶容置槽(13),药盒容置槽(14)和插销孔(15);所述车身主体(1)底部四角固定设置有四个万向轮(6);所述车身主体(1)顶部设置有两个书写槽(2);所述车身主体(1)后端上开设有上下相通的六个矩形缓冲槽(3);所述缓冲槽(3)内部由上至下设置有若干减震簧(11);所述车身主体(1)左右两侧上固定设置有挂板(4);所述挂板(4)上挂设有开口在外侧的杂物挂篮(5);所述车身主体(1)上部开设有开口朝前的药盒容置槽(14);所述药盒容置槽(14)底部均设置有隔板(12);所述隔板(12)下方设置有开口向上...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何平红杨霞皮明婧胡英查艳
申请(专利权)人:贵州省人民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贵州,5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