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毛叶山桐子的树下接果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1257027 阅读:74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6-05 22:4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毛叶山桐子的树下接果装置,包括收纳体、支撑体和收集组件;收纳体包括外壁和内芯;外壁为片体,延展后成锥形结构;外壁上开设有活动连接口,收纳体通过活动连接口的打开和闭合实现与毛叶山桐子树的配合或分离;外壁的侧壁上开设有通孔;内芯呈螺旋线状的向下延伸,且底部和通孔相连通;支撑体的数量为三个以上,均匀分布于收纳体的边缘,支撑体包括固定组件和支撑杆,地面固定装置和支撑杆相铰接,支撑杆与收纳体的外壁相连接,收纳体通过支撑杆的倾斜实现伸展;收集组件包括接果软管、接果箱和缓冲结构;接果软管的两端分别与通孔和接果箱相连通,缓冲结构设置在接果箱的底部。防止果实在下落时摔坏;提高了收集果实的效率。

A Fruiting Device under the Tree of Paulownia tomentosa

The utility model provides a fruit-taking device under a tree of Paulownia tomentosa, which comprises a receiving body, a supporting body and a collecting component; the receiving body comprises an outer wall and an inner core; the outer wall is a sheet body and extends into a conical structure; the outer wall is provided with a movable connecting port, and the receiving body realizes the coordination or separation with Paulownia tomentosa tree by opening and closing the movable connecting port; and the outer wall is provided with an outer wall. The inner core extends downward spirally and the bottom is connected with the through hole; the number of supporting bodies is more than three, which distributes evenly on the edge of the receiving body. The supporting bodies include fixed components and supporting rods, the ground fixing devices and supporting rods are articulated, the supporting rods are connected with the outer wall of the receiving body, and the receiving body is extended through the inclination of the supporting rods; the collecting components include the connecting fruits. The hose, the fruit box and the buffer structure; the two ends of the fruit hose are respectively connected with the through hole and the fruit box, and the buffer structure is arranged at the bottom of the fruit box. It can prevent fruit from falling and improve the efficiency of fruit collection.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毛叶山桐子的树下接果装置
本技术涉及毛叶山桐子种植
,特别是涉及一种毛叶山桐子的树下接果装置。
技术介绍
毛叶山桐子在果实成熟时,需要人工将其进行收集,通常采用击打树枝树干或者通过剪枝来使果实直接掉落,而这些果实通常都是直接掉落在地面上,然后人工进行收集;这样不仅不能避免果实掉落时会摔伤,而且,人工收集这些果实会消耗大量的人力和时间,果实收集效率很低。
技术实现思路
鉴于以上所述现有技术的缺点,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毛叶山桐子的树下接果装置,用于解决现有技术中果实掉落时会摔伤,人工收集这些果实会消耗大量的人力和时间,果实收集效率很低的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毛叶山桐子的树下接果装置,包括收纳体、支撑体和收集组件;所述收纳体包括外壁和内芯;所述外壁为片体,延展后成锥形结构;所述外壁上开设有活动连接口,所述收纳体通过所述活动连接口的打开和闭合实现与毛叶山桐子树的配合或分离;所述外壁的侧壁上开设有通孔;所述内芯呈螺旋线状的向下延伸,且底部和所述通孔相连通;所述支撑体的数量为三个以上,均匀分布于所述收纳体的边缘,所述支撑体包括固定组件和支撑杆,所述固定组件和所述支撑杆相铰接,所述支撑杆与所述收纳体的所述外壁相连接,所述收纳体通过所述支撑杆的倾斜实现伸展;所述收集组件包括接果软管、接果箱和缓冲结构;所述接果软管的两端分别与所述通孔和所述接果箱相连通,所述缓冲结构设置在所述接果箱的底部。于本技术的一实施例中,所述活动连接口为子母扣、拉链或者绳索中的任意一种。于本技术的一实施例中,所述固定组件包括脚踏板和销钉;所述销钉固定在所述脚踏板的下部。于本技术的一实施例中,所述收纳体为可折叠软质材料。于本技术的一实施例中,所述缓冲结构包括限位槽和多个缓冲弹簧,所述接果箱的底部设置在所述限位槽内,多个所述缓冲弹簧的两端分别与所述限位槽和所述接果箱相抵接。于本技术的一实施例中,所述缓冲结构包括对称设置在所述接果箱两侧的缓冲件,所述缓冲件包括缓冲杆和复位弹簧;所述缓冲杆的一端和所述接果箱相铰接;另一端支撑在地面上;所述复位弹簧的一端固定在所述接果箱上,另一端固定在所述缓冲杆的中部。于本技术的一实施例中,所述接果软管连接所述接果箱的下方位置设置有软垫或者空气袋。如上所述,本技术的一种毛叶山桐子的树下接果装置,具有以下有益效果:采用倒锥形的收纳体来收纳果实,同时采用螺旋线状的向下延伸的内芯对果实进行引导,防止果实在下落时摔坏;采用接果软管和接果箱,并在接果箱下设置缓冲结构,进一步保证了果实的完整性;同时,省去了大量的人力,无需弯腰手捡,也无需人工收集,极大的提高了收集果实的效率,同时结构简单,安装和拆卸十分便捷。附图说明图1显示为本技术中毛叶山桐子的树下接果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2显示为图1的俯视图。图3显示为本技术中支撑体的结构示意图。图4显示为本技术中缓冲结构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5显示为本技术中缓冲结构另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元件标号说明:1收纳体2支撑体3收集组件11外壁12内芯13连接口14通孔21固定组件22支撑杆31接果软管32接果箱33缓冲结构211脚踏板212销钉331限位槽332缓冲弹簧333缓冲杆334复位弹簧具体实施方式以下通过特定的具体实例说明本技术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技术人员可由本说明书所揭露的内容轻易地了解本技术的其他优点与功效。本技术还可以通过另外不同的具体实施方式加以实施或应用,本说明书中的各项细节也可以基于不同观点与应用,在没有背离本技术的精神下进行各种修饰或改变。需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以下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需要说明的是,以下实施例中所提供的图示仅以示意方式说明本技术的基本构想,遂图式中仅显示与本技术中有关的组件而非按照实际实施时的组件数目、形状及尺寸绘制,其实际实施时各组件的型态、数量及比例可为一种随意的改变,且其组件布局型态也可能更为复杂。参见图1至图2,须知,本说明书所附图式所绘示的结构、比例、大小等,均仅用以配合说明书所揭示的内容,以供熟悉此技术的人士了解与阅读,并非用以限定本技术可实施的限定条件,故不具技术上的实质意义,任何结构的修饰、比例关系的改变或大小的调整,在不影响本技术所能产生的功效及所能达成的目的下,均应仍落在本技术所揭示的
技术实现思路
得能涵盖的范围内。同时,本说明书中所引用的如“上”、“下”、“左”、“右”、“中间”及“一”等的用语,亦仅为便于叙述的明了,而非用以限定本技术可实施的范围,其相对关系的改变或调整,在无实质变更
技术实现思路
下,当亦视为本技术可实施的范畴。如图1至图5所示,图1显示为本技术中毛叶山桐子的树下接果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2显示为图1的俯视图。图3显示为本技术中支撑体的结构示意图。图4显示为本技术中缓冲结构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5显示为本技术中缓冲结构另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毛叶山桐子的树下接果装置,包括收纳体1、支撑体2和收集组件3;收纳体1包括外壁11和内芯12;外壁11为片体,延展后成锥形结构;外壁11上开设有活动连接口13,收纳体1通过活动连接口13的打开和闭合实现与毛叶山桐子树的配合或分离;外壁11的侧壁上开设有通孔14;内芯12呈螺旋线状的向下延伸,且底部和通孔14相连通;支撑体2的数量为三个以上,均匀分布于收纳体1的边缘,支撑体2包括固定组件21和支撑杆22,固定组件21和支撑杆22相铰接,支撑杆22与收纳体1的外壁11相连接,收纳体1通过支撑杆22的倾斜实现伸展;收集组件3包括接果软管31、接果箱32和缓冲结构33;接果软管31的两端分别与通孔14和接果箱32相连通,缓冲结构33设置在接果箱32的底部。使用时,先将收纳体1和毛叶山桐子的树干连接,通常采用绳索连接;然后通过支撑体2将收纳体1打开;采集果实时,果实掉入收纳体1,采用倒锥形的收纳体1来收纳果实,同时采用螺旋线状的向下延伸的内芯12对果实进行引导,防止果实在下落时摔坏;果实经过内芯12的引导后通过通孔14进入接果软管31,再通过接果软管31进入接果箱32,并在接果箱32下设置缓冲结构33的缓冲下,保证了果实的完整性。在本技术的一实施例中,活动连接口13为子母扣、拉链或者绳索中的任意一种。进一步地,固定组件21包括脚踏板211和销钉212;销钉212固定在脚踏板211的下部。优选地,收纳体1为可折叠软质材料。软质轻薄的收纳体1使得本装置在不用时不占用空间,只需折叠收纳即可。如图4所示,在本技术的一实施例中,缓冲结构33包括限位槽331和多个缓冲弹簧332,接果箱32的底部设置在限位槽331内,多个缓冲弹簧332的两端分别与限位槽331和接果箱32相抵接。如图5所示,在本技术的另一实施例中,缓冲结构33包括对称设置在接果箱32两侧的缓冲件,缓冲件包括缓冲杆333和复位弹簧334;缓冲杆333的一端和接果箱32相铰接;另一端支撑在地面上;复位弹簧334的一端固定在接果箱32上,另一端固定在缓冲杆333的中部。以上两种缓冲方式均可以实现果实进入接果箱32时的缓冲,进一步保证了果实的完整性。进一步地,接果软管3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毛叶山桐子的树下接果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收纳体(1)、支撑体(2)和收集组件(3);所述收纳体(1)包括外壁(11)和内芯(12);所述外壁(11)为片体,延展后成锥形结构;所述外壁(11)上开设有活动连接口(13),所述收纳体(1)通过所述活动连接口(13)的打开和闭合实现与毛叶山桐子树的配合或分离;所述外壁(11)的侧壁上开设有通孔(14);所述内芯(12)呈螺旋线状的向下延伸,且底部和所述通孔(14)相连通;所述支撑体(2)的数量为三个以上,均匀分布于所述收纳体(1)的边缘,所述支撑体(2)包括固定组件(21)和支撑杆(22),所述固定组件(21)和所述支撑杆(22)相铰接,所述支撑杆(22)与所述收纳体(1)的所述外壁(11)相连接,所述收纳体(1)通过所述支撑杆(22)的倾斜实现伸展;所述收集组件(3)包括接果软管(31)、接果箱(32)和缓冲结构(33);所述接果软管(31)的两端分别与所述通孔(14)和所述接果箱(32)相连通,所述缓冲结构(33)设置在所述接果箱(32)的底部。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毛叶山桐子的树下接果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收纳体(1)、支撑体(2)和收集组件(3);所述收纳体(1)包括外壁(11)和内芯(12);所述外壁(11)为片体,延展后成锥形结构;所述外壁(11)上开设有活动连接口(13),所述收纳体(1)通过所述活动连接口(13)的打开和闭合实现与毛叶山桐子树的配合或分离;所述外壁(11)的侧壁上开设有通孔(14);所述内芯(12)呈螺旋线状的向下延伸,且底部和所述通孔(14)相连通;所述支撑体(2)的数量为三个以上,均匀分布于所述收纳体(1)的边缘,所述支撑体(2)包括固定组件(21)和支撑杆(22),所述固定组件(21)和所述支撑杆(22)相铰接,所述支撑杆(22)与所述收纳体(1)的所述外壁(11)相连接,所述收纳体(1)通过所述支撑杆(22)的倾斜实现伸展;所述收集组件(3)包括接果软管(31)、接果箱(32)和缓冲结构(33);所述接果软管(31)的两端分别与所述通孔(14)和所述接果箱(32)相连通,所述缓冲结构(33)设置在所述接果箱(32)的底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毛叶山桐子的树下接果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动连接口(13)为子母扣、拉链或者绳索中的任...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罗荣祥
申请(专利权)人:乐山市沙湾区绿野林木专业合作社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四川,5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