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线性振动激励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1256265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6-01 13:1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线性振动激励装置,包括外壳,所述外壳内设有线圈和振子,所述外壳与振子之间设有用于振子复位的复位机构,所述复位机构包括第三倾斜部和第四倾斜部,所述第三倾斜部端部设有第三配合部,所述第四倾斜部端部设有第四配合部,所述第三倾斜部与外壳一体成型,所述第四倾斜部与外壳一体成型。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优点是:此产品结构复位机构、上壳,复位机构、下壳一体成型,可通过冲压实现,有效提高了激励器内部振动空间的利用率,在保证电磁驱动力及其他性能不变的情况下可以将产品做的更薄,节省部件装机后的整机内部空间。

A Linear Vibration Excitation Device

The utility model provides a linear vibration excitation device, including a housing, in which a coil and a vibrator are arranged, and between the housing and the vibrator there is a reset mechanism for the reset of the vibrator. The reset mechanism comprises a third inclined part and a fourth inclined part. The third inclined part has a third matching part at the end of the third inclined part and the fourth inclined part has a fourth matching part at the end of the fourth inclined part. The third inclined part is integrally formed with the outer shell, and the fourth inclined part is integrally formed with the outer shell. Compared with the existing technology, the advantages of the utility model are that the product structure reset mechanism, the upper shell, the reset mechanism and the lower shell can be formed in one, which can be realized by stamping, effectively improving the utilization ratio of the vibration space inside the actuator, making the product thinner and saving the assembly of the parts while ensuring the electromagnetic driving force and other performance unchanged. The internal space of the whole machine behind the machin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线性振动激励装置
本技术涉及线性振动设备
具体地说,是涉及一种线性振动激励装置。
技术介绍
目前,手机全面屏已成为各大手机厂商推广产品的亮点,现有市场上的激励器多用于手机的震感体验,此产品替代手机传统的RCV,置于手机屏幕上,通过推动屏幕振动而实现屏幕发声,因此该产品不仅涉及振动力学领域还涉及到声学领域。1、目前线性激励器结构零件较多,包含冲压件、粉末冶金件等,往往需要加工多套模具才能完成所有零件加工,提高了物料成本的同时使制造工艺复杂,减少产品的生产良率。2、现有线性激励器结构中,为保证足够的振动空间和较大的驱动力,其高度尺寸偏大,装机占用较大的手机内部空间,无法满足客户的“超薄化”要求。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传统技术的不足之处,提供一种线性振动激励装置,振动平稳,提升产品可靠性强度及磁路利用率,其整体结构简单,零部件较少,减少物料成本,简化制造工艺。本技术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措施来达到的:一种线性振动激励装置,包括外壳,所述外壳内设有线圈和振子,所述外壳与振子之间设有用于振子复位的复位机构,所述复位机构包括第三倾斜部和第四倾斜部,所述第三倾斜部端部设有第三配合部,所述第四倾斜部端部设有第四配合部,所述第三倾斜部与外壳一体成型,所述第四倾斜部与外壳一体成型。作为一种改进:所述复位机构还包括第一倾斜部和第二倾斜部,所述第一倾斜部端部设有第一配合部,所述第二倾斜部端部设有第二配合部,所述第一倾斜部与外壳一体成型,所述第二倾斜部与外壳一体成型。作为一种改进:所述第三倾斜部和第四倾斜部位于振子上方,所述第一倾斜部和第二倾斜部位于振子下方。作为一种改进:所述外壳包括上壳和下壳,所述第三倾斜部和第四倾斜部设置于上壳上,所述第一倾斜部和第二倾斜部设置于下壳上。作为一种改进:所述上壳包括顶面、第一侧面和第一端面,所述顶面、第一侧面和第一端面一体成型,所述下壳包括底面、第二侧面和第二端面,所述底面、第二侧面和第二端面一体成型。作为一种改进:所述第三倾斜部和第四倾斜部设置于顶面上,所述第一倾斜部和第二倾斜部设置于底面上。作为一种改进:所述第三配合部、第四配合部与振子固定连接,所述第一配合部、第二配合部与振子固定连接。作为一种改进:所述第一配合部和第二配合部平行设置,所述第三配合部和第四配合部平行设置。作为一种改进:所述第一配合部和第二配合部与振子运动方向垂直设置,所述第三配合部和第四配合部与振子运动方向垂直设置。作为一种改进:所述振子上侧连接有一件盆架,所述振子下侧连接有另一件盆架,所述振子包括第一磁铁和第二磁铁,所述第一磁铁设置于线圈一侧,所述第二磁铁设置于线圈另一侧。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优点是:1、此产品结构复位机构、上壳,复位机构、下壳一体成型,可通过冲压实现,有效提高了激励器内部振动空间的利用率,在保证电磁驱动力及其他性能不变的情况下可以将产品做的更薄,节省部件装机后的整机内部空间;2、在产品厚度不变的情况下,可有效提升磁路的利用空间,从而提高产品的整体声学性能;3、减少物料成本,简化制造工艺。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附图说明附图1是本技术一种线性振动激励装置的结构示意图。附图2是本技术一种线性振动激励装置的分解结构示意图。附图3是本技术一种线性振动激励装置的内部结构示意图。附图4是本技术一种线性振动激励装置中盆架的结构示意图。附图5是本技术一种线性振动激励装置中上壳的结构示意图。附图6是本技术一种线性振动激励装置中下壳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上壳;2-下壳;3-复位机构;4-盆架;5-线圈;6-第一磁铁;7-第二磁铁;8-FPCB;9-第一配合部;10-第一倾斜部;11-第二端面;12-第二倾斜部;13-第二配合部;14-第一固定部;15-第二固定部;16-第一弯折部;17-第二弯折部;18-顶面;19-第一侧面;20-第一端面;21-第三配合部;22-第三倾斜部;23-第四配合部;24-第四倾斜部;25-底面;26-第二侧面。具体实施方式实施例1:如附图1所示,一种线性振动激励装置,包括外壳,所述外壳包括上壳1和下壳2。所述上壳1包括顶面18、第一侧面19和第一端面20,所述下壳2包括底面25、第二侧面26和第二端面11。所述上壳1和下壳2使用钢片由冲压工艺一体成型。如附图2、3所示,所述外壳内设有线圈5和振子。所述线圈5电连接有FPCB8,所述FPCB8远离线圈5的一端由上壳1与下壳2之间伸出外壳。所述振子包括第一磁铁6和第二磁铁7,所述第一磁铁6设置于线圈5一侧,所述第二磁铁7设置于线圈5另一侧。第一磁铁6和第二磁铁7的形状为矩形,所述第一磁铁6与第二磁铁7平行设置,所述第一磁铁6与第二磁铁7极性相反,所述线圈5与第一磁铁6或第二磁铁7极性垂直。所述振子上侧连接有一件盆架4,所述振子下侧连接有另一件盆架4,所述盆架4由导磁材料制成。如附图4所示,所述盆架4包括第一固定部14和第二固定部15,所述第一固定部14和第二固定部15的形状为矩形,所述第一固定部14与第二固定部15平行设置。所述第一固定部14一端与第二固定部15一端之间设有第一弯折部16,所述第一弯折部16与第一固定部14或第二固定部15垂直设置。所述第一固定部14另一端与第二固定部15另一端之间设有第二弯折部17,所述第二弯折部17与第一固定部14或第二固定部15垂直设置。具体的,位于振子上侧的盆架4中的第一固定部14与第二磁铁7上侧连接,位于振子上侧的盆架4中的第二固定部15与第一磁铁6上侧连接。位于振子下侧的盆架4中的第一固定部14与第一磁铁6下侧连接,位于振子下侧的盆架4中的第二固定部15与第二磁铁7下侧连接。所述外壳与振子之间设有用于振子复位的复位机构3。如附图5所示,所述复位机构3包括第三倾斜部22和第四倾斜部24,所述第三倾斜部22和第四倾斜部24位于振子上方,具体的,所述第三倾斜部22和第四倾斜部24设置于顶面18上,所述第三倾斜部22倾斜设置,所述第四倾斜部24倾斜设置,所述第三倾斜部22与第四倾斜部24平行设置。所述第三倾斜部22端部设有第三配合部21,所述第四倾斜部24端部设有第四配合部23,所述第三倾斜部22与上壳1一体成型,所述第四倾斜部24与上壳1一体成型。所述第三配合部21和第四配合部23平行设置,所述第三配合部21和第四配合部23与振子运动方向垂直设置。具体的,所述第三配合部21与位于振子上侧的盆架4中的第一固定部14上侧固定连接,所述第四配合部23与位于振子上侧的盆架4中的第二固定部15上侧固定连接。如附图6所示,所述复位机构3还包括第一倾斜部10和第二倾斜部12,所述第一倾斜部10和第二倾斜部12位于振子下方,具体的,所述第一倾斜部10和第二倾斜部12设置于底面25上,所述第一倾斜部10倾斜设置,所述第二倾斜部12倾斜设置,所述第一倾斜部10与第二倾斜部12平行设置。所述第一倾斜部10端部设有第一配合部9,所述第二倾斜部12端部设有第二配合部13,所述第一倾斜部10与外壳一体成型,所述第二倾斜部12与外壳一体成型。所述第一配合部9和第二配合部13平行设置,所述第一配合部9和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线性振动激励装置,包括外壳,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内设有线圈(5)和振子,所述外壳与振子之间设有用于振子复位的复位机构(3),所述复位机构(3)包括第三倾斜部(22)和第四倾斜部(24),所述第三倾斜部(22)端部设有第三配合部(21),所述第四倾斜部(24)端部设有第四配合部(23),所述第三倾斜部(22)与外壳一体成型,所述第四倾斜部(24)与外壳一体成型。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线性振动激励装置,包括外壳,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内设有线圈(5)和振子,所述外壳与振子之间设有用于振子复位的复位机构(3),所述复位机构(3)包括第三倾斜部(22)和第四倾斜部(24),所述第三倾斜部(22)端部设有第三配合部(21),所述第四倾斜部(24)端部设有第四配合部(23),所述第三倾斜部(22)与外壳一体成型,所述第四倾斜部(24)与外壳一体成型。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线性振动激励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复位机构(3)还包括第一倾斜部(10)和第二倾斜部(12),所述第一倾斜部(10)端部设有第一配合部(9),所述第二倾斜部(12)端部设有第二配合部(13),所述第一倾斜部(10)与外壳一体成型,所述第二倾斜部(12)与外壳一体成型。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线性振动激励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倾斜部(22)和第四倾斜部(24)位于振子上方,所述第一倾斜部(10)和第二倾斜部(12)位于振子下方。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线性振动激励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包括上壳(1)和下壳(2),所述第三倾斜部(22)和第四倾斜部(24)设置于上壳(1)上,所述第一倾斜部(10)和第二倾斜部(12)设置于下壳(2)上。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线性振动激励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壳(1)包括顶面(18)、第一侧面(19)和第一端面...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海童王海涛
申请(专利权)人:共达电声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