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制梁场施工用移动式雨棚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1248685 阅读:64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6-01 08:1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制梁场施工用移动式雨棚,包括走行轨道、侧面支撑和顶棚,走行轨道成对平行间隔铺设在地面上,侧面支撑包括底撑和设置在底撑上的第一侧撑及第二侧撑,底撑的下端通过2~4个间隔设置的制动脚轮与走行轨道连接,顶棚包括支撑组件和遮雨层,遮雨层铺设在支撑组件的上方,支撑组件的中部设置有与走行轨道垂直的大梁,大梁的两侧设置有支柱,大梁上安装有可沿大梁长度方向来回移动的电动葫芦,有效解决雷雨天气不能焊接施工、不能进行水泥混凝土浇注,高温天气太阳暴晒影响作业效率的问题,减少了外部环境对工程施工的影响。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轻便,使用灵活,具有吊装能力,具有显著的经济价值和社会价值。

A Movable Canopy for Beam-making Workshop Construction

The utility model discloses a movable canopy for Beam Yard construction, which comprises a walking track, side support and a roof. The walking track is laid on the ground at pairs of parallel intervals. The side support includes a bottom brace, a first side brace and a second side brace arranged on the bottom brace. The lower end of the bottom brace is connected with the running track through brake casters arranged at 2 to 4 intervals. The roof includes supporting components and a running track. The rainproof layer is laid on the top of the supporting component, the middle part of the supporting component is provided with a beam perpendicular to the traveling track, the two sides of the beam are provided with pillars, and the beam is equipped with an electric hoist which can move back and forth along the length direction of the beam. It can effectively solve the problem that the thunderstorm weather can not weld construction, cement concrete pouring can not be carried out, and the sun exposure in high temperature weather affects the operation efficiency. The problem reduces the impact of the external environment on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project. The utility model has the advantages of light structure, flexible use, lifting ability, and remarkable economic and social valu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制梁场施工用移动式雨棚
本技术涉及户外施工工程
,具体涉及一种制梁场施工用移动式雨棚。
技术介绍
在户外制梁场施工的过程中,通常含有大量的焊接作业和混凝土浇筑作业,当遇到雨水天气时,为施工人员的安全和焊接质量考虑,必须停止焊接作业,这无疑会影响施工的进度,延长施工工程的工期,造成一定的经济损失,其次,搅拌好的混凝土因雨水的原因也无法进行浇筑作业。有的施工单位在遇到雨水天气时,会迅速使用防雨布覆盖工件,但是若雨水长时间不停仍会导致延误工程,有时因为天阴有可能下雨,施工单位不敢进行混凝土施工,结果并未下雨,则白白浪费宝贵的施工时间,另外,施工人员在高温烈日天气下工作,会降低工作的效率,水泥混凝土的表面也可能会因高温和暴晒迅速失水导致出现裂纹,影响混凝土工程的质量。为解决上述问题,有的施工单位会在施工现场制作遮雨棚,但这些遮雨棚多采用固定式,通常存在拆装不便,遮雨棚制作工程较大的问题,且工程结束后这些遮雨棚作废需要拆除处理,造成工程成本的增加,人力、物力和财力的浪费,另外,在施工过程中,常常需要搬动一些较重的工件或机械,如果靠人力搬动的话费时费力还存在安全隐患。因此,研制开发一种结构轻便,使用灵活,具有吊装能力的制梁场施工用移动式雨棚是客观需要的。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结构轻便,使用灵活,具有吊装能力的制梁场施工用移动式雨棚。本技术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本技术包括走行轨道、侧面支撑和顶棚,走行轨道成对平行间隔铺设在地面上,侧面支撑设置在每根走行轨道的上方,侧面支撑包括底撑和设置在底撑上的第一侧撑及第二侧撑,底撑平行设置在走行轨道的上方,底撑的下端通过2~4个间隔设置的制动脚轮与走行轨道连接,第一侧撑竖直固定在底撑的两端,第二侧撑设置在第一侧撑的内侧,两条走行轨道之间的区域为工作区域,顶棚设置在工作区域的上方,且顶棚在走行轨道的走行方向上呈中间高两边低的结构,顶棚包括支撑组件和遮雨层,遮雨层铺设在支撑组件的上方,支撑组件的两侧分别与两个侧面支撑的上端连接,支撑组件的中部设置有与走行轨道垂直的大梁,大梁的两侧设置有支柱,支柱的下端与底撑连接,大梁上安装有可沿大梁长度方向来回移动的电动葫芦。进一步的,支撑组件包括对称设置的两个挡雨组件,每个挡雨组件包括边梁、内梁和支撑杆,边梁倾斜设置在第一侧撑和第二侧撑的上端,内梁设置在两边梁之间,多根支撑杆均匀垂直设置在边梁和内梁的上方,遮雨层铺设在支撑杆上。进一步的,第一侧撑与第二侧撑之间设置有交叉拉杆。进一步的,交叉拉杆上设置有松紧件。进一步的,遮雨层可采用石棉瓦、轻质彩钢瓦或遮雨布等材料。进一步的,走行轨道为可方便拆装的分段式轨道。本技术结构轻便,安装在施工现场后,雨棚可沿走行轨道来回移动,在使用的过程中,将雨棚移动到工作区域处,施工人员在雨棚下进行焊接作业或水泥混凝土的浇注工作,有效解决雷雨天气不能焊接施工、不能进行水泥混凝土浇注,高温天气太阳暴晒影响作业效率的问题,减少了外部环境对工程施工的影响,而大梁上安装的电动葫芦使得雨棚具有一定的吊装能力,更加方便施工人员的现场作业。本技术结构轻便,使用灵活,具有吊装能力,具有显著的经济价值和社会价值。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主视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左视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的俯视结构示意图。图中:1-走行轨道,2-底撑,3-第一侧撑,4-制动脚轮,5-第二侧撑,6-支撑组件,7-遮雨层,8-大梁,9-支柱,10-松紧件,11-电动葫芦,12-边梁,13-内梁,14-支撑杆,15-交叉拉杆。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说明,但不以任何方式对本技术加以限制,基于本技术教导所作的任何变更或改进,均属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如图1~3所示,本技术包括走行轨道1、侧面支撑和顶棚,走行轨道1成对平行间隔铺设在地面上,侧面支撑设置在每根走行轨道1的上方,侧面支撑包括底撑2和成对设置在底撑2上的第一侧撑3及第二侧撑5,底撑2平行设置在走行轨道1的上方,底撑2的下端通过2~4个间隔设置的制动脚轮4与走行轨道1连接,第一侧撑3竖直固定在底撑2的两端,第二侧撑5设置在第一侧撑3的内侧,两条走行轨道1之间的区域为工作区域,顶棚设置在工作区域的上方,且顶棚在走行轨道1的走行方向上呈中间高两边低的结构,顶棚包括支撑组件6和遮雨层7,遮雨层7铺设在支撑组件6上,支撑组件6的两侧分别与两个侧面支撑的上端连接,支撑组件6的中部设置有与走行轨道1垂直的大梁8,大梁8的两侧设置有支柱9,支柱9的下端与底撑2连接,大梁8上安装有可沿大梁8长度方向来回移动的电动葫芦11。本技术在使用过程中,整个雨棚可通过制动脚轮4沿走行轨道1进行来回移动,遮雨层7起到为工作区域挡雨的作用,使得无论是雷雨天气还是烈日天气均不影响施工的正常进行,在施工的过程中,大梁8上安装的电动葫芦11则可以为现场的施工作业提供吊装的功能,更加利于现场的施工作业。优选的,支撑组件6包括对称设置的两个挡雨组件,每个挡雨组件包括边梁12、内梁13和支撑杆14,边梁12倾斜固定在第一侧撑3和第二侧撑5的上端,内梁13设置在两边梁12之间,多根支撑杆14均匀布置在边梁12和内梁13上,遮雨层7铺设在支撑杆14上,支撑组件6的作用是为遮雨层7提供一个稳固牢靠的支撑。第一侧撑3与第二侧撑5之间设置有交叉拉杆15,交叉拉杆15上设置有松紧件10,在实际制作过程中,使用松紧件10将交叉拉杆15拉紧,加强第一侧撑3与第二侧撑5在使用过程中的稳定性能。遮雨层7可采用石棉瓦、轻质彩钢瓦或遮雨布等材料,遮雨层7的使用材料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选取。走行轨道1为可方便拆装的分段式轨道,当雨棚向一个方向移动,而走行轨道1在该方向上的长度不够时,可以将前段不需要使用的一段走行轨道1拆下,并装接在雨棚移动方向的走行轨道1上,这样的设置可以减少走行轨道1的使用量,降低走行轨道1的制造成本。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制梁场施工用移动式雨棚,其特征在于:包括走行轨道(1)、侧面支撑和顶棚,所述走行轨道(1)成对平行间隔铺设在地面上,所述侧面支撑设置在每根走行轨道(1)的上方,侧面支撑包括底撑(2)和成对设置在底撑(2)上的第一侧撑(3)及第二侧撑(5),底撑(2)平行设置在走行轨道(1)的上方,底撑(2)的下端通过2~4个间隔设置的制动脚轮(4)与走行轨道(1)连接,第一侧撑(3)竖直固定在底撑(2)的两端,第二侧撑(5)设置在第一侧撑(3)的内侧,两条走行轨道(1)之间的区域为工作区域,顶棚设置在工作区域的上方,且顶棚在走行轨道(1)的走行方向上呈中间高两边低的结构,顶棚包括支撑组件(6)和遮雨层(7),遮雨层(7)铺设在支撑组件(6)上,支撑组件(6)的两侧分别与两个侧面支撑的上端连接,支撑组件(6)的中部设置有与走行轨道(1)垂直的大梁(8),大梁(8)的两侧设置有支柱(9),支柱(9)的下端与底撑(2)连接,大梁(8)上安装有可沿大梁(8)长度方向来回移动的电动葫芦(11)。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制梁场施工用移动式雨棚,其特征在于:包括走行轨道(1)、侧面支撑和顶棚,所述走行轨道(1)成对平行间隔铺设在地面上,所述侧面支撑设置在每根走行轨道(1)的上方,侧面支撑包括底撑(2)和成对设置在底撑(2)上的第一侧撑(3)及第二侧撑(5),底撑(2)平行设置在走行轨道(1)的上方,底撑(2)的下端通过2~4个间隔设置的制动脚轮(4)与走行轨道(1)连接,第一侧撑(3)竖直固定在底撑(2)的两端,第二侧撑(5)设置在第一侧撑(3)的内侧,两条走行轨道(1)之间的区域为工作区域,顶棚设置在工作区域的上方,且顶棚在走行轨道(1)的走行方向上呈中间高两边低的结构,顶棚包括支撑组件(6)和遮雨层(7),遮雨层(7)铺设在支撑组件(6)上,支撑组件(6)的两侧分别与两个侧面支撑的上端连接,支撑组件(6)的中部设置有与走行轨道(1)垂直的大梁(8),大梁(8)的两侧设置有支柱(9),支柱(9)的下端与底撑(2)连接,大梁(8)上安装有可沿大梁(8)长...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徐文勇
申请(专利权)人:宣威市龙洞建筑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云南,53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