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隧道钢环运输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1242362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6-01 04:3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隧道钢环运输装置,涉及隧道维修技术领域,其包括支撑座,所述支撑座上表面的左右两侧均固定连接有支撑杆,且两个支撑杆的顶端均固定连接有托板,且两个托板的上表面分别与第一钢环本体下表面的左右两侧搭接。该隧道钢环运输装置,使得第一钢环本体和第二钢环本体在被运输的过程中不会发生晃动,因此便不需要在两者之间放置纸板,第一钢环本体和第二钢环本体被叠放后,将套环、弹簧和滑套依次套在连接杆上,套环与第二钢环本体相连时,通过手拧器转动螺栓直至螺栓与连接杆紧紧的连接在一起,从而可以减小第一钢环本体和第二钢环本体因惯性而上升的幅度,因此便能够提高空间的利用率,进而可以减少运输次数。

A Steel Ring Transportation Device for Tunnels

The utility model discloses a tunnel steel ring conveying device, which relates to the technical field of tunnel maintenance, comprising a support pedestal, the left and right sides of the upper surface of the support pedestal are fixedly connected with a support rod, and the top ends of the two support rods are fixedly connected with a support plate, and the upper surfaces of the two support plates are respectively overlapped with the left and right sides of the lower surface of the first steel ring body. The steel ring conveying device of the tunnel prevents the first ring body and the second ring body from shaking in the process of being transported, so there is no need to place cardboard between them. After the first ring body and the second ring body are stacked, the sleeve ring, spring and slide sleeve are arranged on the connecting rod in turn. When the sleeve ring is connected with the second ring body, the bolt is rotated through a hand screwdriver until it reaches the end. The bolt is tightly connected with the connecting rod, which can reduce the rising range of the first ring body and the second ring body due to inertia. Therefore, the utilization rate of space can be improved and the number of transportation can be reduced.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隧道钢环运输装置
本技术涉及隧道
,具体为一种隧道钢环运输装置。
技术介绍
为了提高地铁隧道的结构安全,在地铁隧道运营前,往往会使用隧道钢环进行加固处理,目前钢环在运输时,往往会被放置在一个大型木制框架内,由于钢环与框架之间的契合度不高,导致钢环在被运输的过程中容易晃动,因而人们便会在钢环与钢环之间放置一些纸板用以保护钢环,随着纸板增加所占用的空间也会越来越多,进而会增加人们的运输次数,因此急需一种隧道钢环运输装置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隧道钢环运输装置,能够提高空间的利用率,进而可以减少运输次数。本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隧道钢环运输装置,包括支撑座,所述支撑座上表面的左右两侧均固定连接有支撑杆,且两个支撑杆的顶端均固定连接有托板,且两个托板的上表面分别与第一钢环本体下表面的左右两侧搭接,所述第一钢环本体上表面对应两个托板的位置均开设有第一串孔。所述第一钢环本体的上表面与第二钢环本体的下表面搭接,并且第二钢环本体上表面对应两个第一串孔的位置均开设有第二串孔,且位于同侧两个第一串孔和第二串孔内套设有同一个连接杆,且两个连接杆的底端分别固定连接在两个托板的上表面,且两个连接杆的外表面均套设有套环,且两个套环的上表面均固定连接有弹簧,且两个弹簧分别套接在两个连接杆的外表面,且两个弹簧的顶端分别固定连接在两个滑套的下表面,且两个滑套分别套设在两个连接杆的外表面,且两个滑套相远离的一面均卡接有螺母,且两个螺母内均螺纹连接有螺栓,且两个螺栓相近的一端分别与两个连接杆相远离的一面搭接。而且,所述连接杆的顶端固定连接有圆锥体,并且圆锥体下表面的尺寸与连接杆顶端的尺寸相同。而且,所述第一串孔和第二串孔的内径尺寸相同,并且第二串孔的内径尺寸与连接杆的外径尺寸相适配。而且,所述螺栓的外表面套设有手拧器,并且手拧器为塑胶材质。而且,所述支撑座下表面的四角处均卡接有滚动装置,所述滚动装置包括轴承,所述轴承卡接在支撑座的下表面,所述轴承内套接有转轴,所述转轴的底端固定连接有滚轮。而且,所述托板的外径尺寸大于第一串孔的内径尺寸,所述套环的外径尺寸大于第二串孔的内径尺寸。本技术的优点和有益效果为:1、本技术的隧道钢环运输装置,通过设置连接杆和螺栓,将第一钢环本体和第二钢环本体依次穿插在两个连接杆上,由于第一串孔和第二串孔的内径尺寸均与连接杆的外径尺寸相适配,使得第一钢环本体和第二钢环本体在被运输的过程中不会发生晃动,因此便不需要在两者之间放置纸板,第一钢环本体和第二钢环本体被叠放后,将套环、弹簧和滑套依次套在连接杆上,套环与第二钢环本体相连时,通过手拧器转动螺栓直至螺栓与连接杆紧紧的连接在一起,从而可以减小第一钢环本体和第二钢环本体因惯性而上升的幅度,因此便能够提高空间的利用率,进而可以减少运输次数。2、本技术的隧道钢环运输装置,通过设置托板,在托板的作用下第一钢环本体与支撑座之间存在一定的高度差,使得人们在搬运位于底部的第一钢环本体会更加的方便,通过设置手拧器,手拧器的作用是便于人们将扭力作用在螺栓上,因而便不需要使用扳手便可进行操作,使得人们的工作会更加方便。3、本技术的隧道钢环运输装置,通过设置弹簧,在弹簧的作用下第二钢环本体与滑套之间存在一定的缓冲,使得第一钢环本体和第二钢环本体在惯性的作用下上升时可以降低作用在支撑座上的力,通过设置圆锥体,由于圆锥体顶端直径较小,从而便于人们将第一钢环本体套在连接杆上,通过设置滚动装置,人们在推动支撑座时会带动滚轮在地面上移动,且滚轮又能够通过转轴在轴承内旋转,使得人们在推动支撑座进行移动时会更加的灵活。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正视的剖面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图1中A处放大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滚动装置放大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支撑座、2-支撑杆、3-托板、4-第一钢环本体、5-第二钢环本体、6-第一串孔、7-第二串孔、8-连接杆、9-套环、10-弹簧、11-滑套、12-螺母、13-螺栓、14-手拧器、15-圆锥体、16-滚动装置、161-轴承、162-转轴、163-滚轮。具体实施方式下面通过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述,以下实施例只是描述性的,不是限定性的,不能以此限定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一种隧道钢环运输装置,包括支撑座1,支撑座1下表面的四角处均卡接有滚动装置16,滚动装置16包括轴承161,轴承161卡接在支撑座1的下表面,轴承161内套接有转轴162,转轴162的底端固定连接有滚轮163,通过设置滚动装置16,人们在推动支撑座1时会带动滚轮163在地面上移动,且滚轮163又能够通过转轴162在轴承161内旋转,使得人们在推动支撑座1进行移动时会更加的灵活,支撑座1上表面的左右两侧均固定连接有支撑杆2,且两个支撑杆2的顶端均固定连接有托板3,且两个托板3的上表面分别与第一钢环本体4下表面的左右两侧搭接,托板3的外径尺寸大于第一串孔6的内径尺寸,套环9的外径尺寸大于第二串孔7的内径尺寸,通过设置托板3,在托板3的作用下第一钢环本体4与支撑座1之间存在一定的高度差,使得人们在搬运位于底部的第一钢环本体4会更加的方便,第一钢环本体4上表面对应两个托板3的位置均开设有第一串孔6。第一钢环本体4的上表面与第二钢环本体5的下表面搭接,并且第二钢环本体5上表面对应两个第一串孔6的位置均开设有第二串孔7,且位于同侧两个第一串孔6和第二串孔7内套设有同一个连接杆8,且两个连接杆8的底端分别固定连接在两个托板3的上表面,第一串孔6和第二串孔7的内径尺寸相同,并且第二串孔7的内径尺寸与连接杆8的外径尺寸相适配,通过设置连接杆8,将第一钢环本体4和第二钢环本体5依次穿插在两个连接杆8上,由于第一串孔6和第二串孔7的内径尺寸均与连接杆8的外径尺寸相适配,使得第一钢环本体4和第二钢环本体5在被运输的过程中不会发生晃动,且两个连接杆8的外表面均套设有套环9,且两个套环9的上表面均固定连接有弹簧10,且两个弹簧10分别套接在两个连接杆8的外表面,通过设置弹簧10,在弹簧10的作用下第二钢环本体5与滑套11之间存在一定的缓冲,使得第一钢环本体4和第二钢环本体5在惯性的作用下上升时可以降低作用在支撑座1上的力,且两个弹簧10的顶端分别固定连接在两个滑套11的下表面,且两个滑套11分别套设在两个连接杆8的外表面,且两个滑套11相远离的一面均卡接有螺母12,且两个螺母12内均螺纹连接有螺栓13,螺栓13的外表面套设有手拧器14,通过设置手拧器14,手拧器14的作用是便于人们将扭力作用在螺栓13上,因而便不需要使用扳手便可进行操作,使得人们的工作会更加方便,并且手拧器14为塑胶材质,且两个螺栓13相近的一端分别与两个连接杆8相远离的一面搭接,通过设置螺栓13,转动螺栓13直至螺栓13与连接杆8紧紧的连接在一起,因此滑套11便不会在连接杆8上滑动,连接杆8的顶端固定连接有圆锥体15,并且圆锥体15下表面的尺寸与连接杆8顶端的尺寸相同,通过设置圆锥体15,由于圆锥体15顶端直径较小,从而便于人们将第一钢环本体4套在连接杆8上。本技术的操作步骤为:S1、先将第一钢环本体4和第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隧道钢环运输装置,包括支撑座(1),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座(1)上表面的左右两侧均固定连接有支撑杆(2),且两个支撑杆(2)的顶端均固定连接有托板(3),且两个托板(3)的上表面分别与第一钢环本体(4)下表面的左右两侧搭接,所述第一钢环本体(4)上表面对应两个托板(3)的位置均开设有第一串孔(6);所述第一钢环本体(4)的上表面与第二钢环本体(5)的下表面搭接,并且第二钢环本体(5)上表面对应两个第一串孔(6)的位置均开设有第二串孔(7),且位于同侧两个第一串孔(6)和第二串孔(7)内套设有同一个连接杆(8),且两个连接杆(8)的底端分别固定连接在两个托板(3)的上表面,且两个连接杆(8)的外表面均套设有套环(9),且两个套环(9)的上表面均固定连接有弹簧(10),且两个弹簧(10)分别套接在两个连接杆(8)的外表面,且两个弹簧(10)的顶端分别固定连接在两个滑套(11)的下表面,且两个滑套(11)分别套设在两个连接杆(8)的外表面,且两个滑套(11)相远离的一面均卡接有螺母(12),且两个螺母(12)内均螺纹连接有螺栓(13),且两个螺栓(13)相近的一端分别与两个连接杆(8)相远离的一面搭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隧道钢环运输装置,包括支撑座(1),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座(1)上表面的左右两侧均固定连接有支撑杆(2),且两个支撑杆(2)的顶端均固定连接有托板(3),且两个托板(3)的上表面分别与第一钢环本体(4)下表面的左右两侧搭接,所述第一钢环本体(4)上表面对应两个托板(3)的位置均开设有第一串孔(6);所述第一钢环本体(4)的上表面与第二钢环本体(5)的下表面搭接,并且第二钢环本体(5)上表面对应两个第一串孔(6)的位置均开设有第二串孔(7),且位于同侧两个第一串孔(6)和第二串孔(7)内套设有同一个连接杆(8),且两个连接杆(8)的底端分别固定连接在两个托板(3)的上表面,且两个连接杆(8)的外表面均套设有套环(9),且两个套环(9)的上表面均固定连接有弹簧(10),且两个弹簧(10)分别套接在两个连接杆(8)的外表面,且两个弹簧(10)的顶端分别固定连接在两个滑套(11)的下表面,且两个滑套(11)分别套设在两个连接杆(8)的外表面,且两个滑套(11)相远离的一面均卡接有螺母(12),且两个螺母(12)内均螺纹连接有螺栓(13),且两个螺栓(13)相...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孙红梅李红立阚世亮曹攀
申请(专利权)人:天津海畅未来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天津,1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