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车顶行李框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1242130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6-01 04:23
为解决车顶行李框的放入行李不便的问题,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新型车顶行李框,包括全包导流板、行李框框体和立柱,全包导流板固定连接在行李框框体的左侧,全包导流板将行李框框体的左侧全覆盖,行李框框体包括上边框、下边框和底部柱体,上边框为圆角矩形框,下边框也为圆角矩形框,下边框与多个底部柱体固定连接,上边框的框宽小于下边框的框宽,上边框的框宽的中心点与下边框的框宽的中心点重合,上边框的框长小于下边框的框长,上边框的框右侧与下边框的框右侧对其,上边框和下边框通过立柱固定连接,全包导流板设置倾角,本设计优化了车顶箱结构,使得车顶框放入行李方便。

A New Type of Roof Luggage Frame

In order to solve the inconvenience of putting baggage into the roof baggage frame, the utility model provides a new type of roof baggage frame, which includes a full package guide plate, a baggage frame body and a column. The full package guide plate is fixed and connected to the left side of the baggage frame body. The full package guide plate covers the left side of the baggage frame body. The baggage frame body includes the upper frame, the lower frame and the bottom column body, and the upper frame is circular corner moment. The lower frame is also a rectangular box with rounded corners. The lower frame is fixed with several bottom columns. The width of the upper frame is less than the width of the lower frame. The center of the upper frame width coincides with the center of the lower frame width. The length of the upper frame is less than the length of the lower frame. The right side of the upper frame is opposite to the right side of the lower frame. The upper frame and the lower frame are fixed by columns. The inclination angle of the full package guide plate is set. The design optimizes the structure of the roof box, which makes it convenient for the roof frame to put in the luggag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新型车顶行李框
本技术涉及车辆配件设计制造
,更具体的说是涉及车顶行李框技术。
技术介绍
现有的车顶框多为金属管制焊接一体类,车顶行李框用于为车辆增加容纳量,装在货物等功能,在现代社会中,我国购买车辆的居民越来越多,车辆也涉及着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作为车辆的重要组成配件,行李框的设计及整体的造型方案都具有重要的意义。现有技术中提供的车顶行李框,例如引证文件CN204020696U中提供车顶行李框,放入行李不便。因此,有必要提供一种新的新型车顶行李框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为解决现有车顶行李框的放入行李不便的问题,本技术为车辆配件设计制造领域提供了新型车顶行李框,该新型车顶行李框包括行李框框体3和立柱4,该新型车顶行李框还包括全包导流板1,所述的全包导流板1固定连接在行李框框体3的左侧,全包导流板1将行李框框体3的左侧全覆盖,行李框框体3包括上边框、下边框和底部柱体,上边框为圆角矩形框,下边框也为圆角矩形框,下边框与多个底部柱体固定连接,上边框的宽度小于下边框的宽度,上边框的中心点与下边框的中心点重合,上边框的长度小于下边框的长度,上边框的框右侧与下边框的框右侧对其,上边框和下边框通过立柱4固定连接;全包导流板1设置有倾角;通过本技术的结构设计,优化了现有的车顶框结构,使得车顶框导流通畅,与此同时该结构的多种变形可以满足不同用户的不同需求,扩大了应用范围。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优化,所述的全包导流板1中间设置有斜楞凸起。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优化,所述的立柱4设置有立柱倾角斜度5。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优化,所述的下边框设置有向上的凸起。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优化,所述的底部柱体均匀平行分布于下边框的框内。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优化,所述的底部柱体垂直交错均匀分布于下边框的框内。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优化,所述的全包导流板1的两端还设置有射灯2,射灯2镶嵌于全包导流板1内部。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优化,所述的射灯2为矩形射灯。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优化,所述的射灯2为椭圆形射灯。通过本技术的结构设计,优化了现有的车顶框结构,全包导流板(1)设置有倾角,从而实现更便捷的通过倾角往行李框内放入行李,与此同时该结构的多种变形可以满足不同用户的不同需求,扩大了应用范围。附图说明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法对本技术做进一步详细的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新型车顶行李框的结构图;图2为本技术的新型车顶行李框的结构图的俯视图;图3为本技术的新型车顶行李框的结构图的右侧视图;图4为本技术的新型车顶行李框的结构图;图5为本技术的新型车顶行李框的具体实施方式二的结构图;图6为本技术的新型车顶行李框的具体实施方式三的结构图;图7为本技术的新型车顶行李框的具体实施方式四的结构图;图8为本技术的新型车顶行李框的具体实施方式五的结构图;图9为本技术的新型车顶行李框的具体实施方式六的结构图;图10为本技术的新型车顶行李框的具体实施方式七的结构图的右侧视图;图11为本技术的新型车顶行李框的具体实施方式七的右侧视图的结构图。图中:1.全包导流板;2.射灯;3.行李框框体;4.立柱;5.立柱倾角斜度。具体实施方式具体实施方式一、下面结合图1-11说明本实施方式,本技术的目的在于为解决现有车顶行李框的空气导流不通畅的问题,本技术为轨道交通系统提供了新型车顶行李框,该新型车顶行李框包括全包导流板1、行李框框体3和立柱4,所述的全包导流板1固定连接在行李框框体3的左侧,全包导流板1将行李框框体3的左侧全覆盖,行李框框体3包括上边框、下边框和底部柱体,上边框为圆角矩形框,下边框也为圆角矩形框,下边框与多个底部柱体固定连接,上边框的宽度小于下边框的宽度,上边框的中心点与下边框的中心点重合,上边框的长度小于下边框的长度,上边框的框右侧与下边框的框右侧对其,上边框和下边框通过立柱4固定连接;全包导流板1设置有倾角,倾角范围为0°-90°;该设计进一步优化全包导流板1的导流性能,使全包导流板1前、前左侧、前右侧均有斜度,0.8米≤行李框的宽度≤1.4米,1米≤行李框的长度≤3米,0.1米≤行李框的高度≤0.2米。为了使其具有良好的空气导流性,减小空气阻力,本技术新型车顶行李框,所述的全包导流板1中间设置有斜楞凸起,全包导流板1可由金属板或塑料板制作,通过焊接或者螺丝固定到行李框框体3上,此全包导流板1的重要点在于将框前端整体全包,使得空气从全包导流板1的斜楞处分为两股,减小空气阻力,以免气流在高速行驶中乱窜,增加阻力。为了增强行李框的美观性,所述的立柱4设置有立柱倾角斜度5,立柱倾角斜度5>0°且立柱倾角斜度5<90°,主要为满足侧面造型美观需求。为了减小空气阻力,所述的下边框设置有向上的凸起,该凸起是为底部柱体安装留出位置,使整体从正面看,底部柱体隐藏在框内,在于横杆结合安装后致使横杆藏在全包导流板1及行李框框体3内,避免空气流经过程中具有乱流和窜流的问题,进而减小空气阻力。为了增强行李框美观性,所述的底部柱体均匀平行分布于下边框的框内。为了增加行李框的承重力,所述的底部柱体垂直交错均匀分布且固定连接于下边框的框内。本技术新型车顶行李框,所述的全包导流板1的两端还设置有射灯2,射灯2镶嵌于全包导流板1内部,该设计可根据不同形状的射灯2设置不同形状的安装位,或有无射灯2决定有无安装位,此安装位重点在于将射灯2安装并陷入全包导流板1。所述的射灯2为矩形射灯。所述的射灯2为椭圆形射灯。通过该技术的结构设计,前端为全包导流板1、下边框设置有向上的凸起、射灯2隐藏在全包导流板1中,整体特点帮助行李框在车顶高速行进时的气流,气流不乱窜,无切风面,不易形成哨声,同时射灯2隐藏在全包导流板1中,可保护射灯2不被货物触碰,更安全,也降低行李框框体3和射灯2的高度,本技术优化了现有车顶框结构,优化了车顶框倒流结构,使得车顶框倒流通畅。具体实施方式二、下面结合图1-11说明本实施方式,为解决不同客户的特殊需求,本技术的新型车顶行李框如图5所示,全包导流板1不安装射灯2,全包导流板1中间设置有斜楞凸起,该凸起使得全包导流板1具有两边对称的倾角,用于减小风的阻力,行李框框体3包括上边框、下边框和底部柱体,下边框上凸,减小空气阻力,原理与上述实施方式一中原理相同,底部柱体为全圆管,该结构设计适合驾车常在市区行驶的客户,常在市区行驶无射灯2的需求,减轻整体重量,减轻车辆油耗,底部柱体为全圆管提升了车辆的承重性。具体实施方式三、下面结合图1-11说明本实施方式,为解决不同客户的特殊需求,本技术的新型车顶行李框如图6所示,全包导流板1安装矩形射灯,全包导流板1中间设置有斜楞凸起,该凸起使得全包导流板1具有两边对称的倾角,用于减小风的阻力,行李框框体3包括上边框、下边框和底部柱体,下边框无凸起,从而需要将框体抬高稍许,因此不与某些有天窗的车型干涉,底部柱体为铺焊式网片,该结构可以精密承载具有细小搭载物品的车型,该结构设计适合需要天窗且搭载物体积不大的客户。具体实施方式四、下面结合图1-11说明本实施方式,为解决不同客户的特殊需求,本实用新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新型车顶行李框,该新型车顶行李框包括行李框框体(3)和立柱(4),其特征在于:该新型车顶行李框包括还全包导流板(1)、所述的全包导流板(1)固定连接在行李框框体(3)的左侧,全包导流板(1)将行李框框体(3)的左侧全覆盖,行李框框体(3)包括上边框、下边框和底部柱体,上边框为圆角矩形框,下边框也为圆角矩形框,下边框与多个底部柱体固定连接,上边框的宽度小于下边框的宽度,上边框的中心点与下边框的中心点重合,上边框的长度小于下边框的长度,上边框的框右侧与下边框的框右侧对其,上边框和下边框通过立柱(4)固定连接;全包导流板(1)设置有倾角。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型车顶行李框,该新型车顶行李框包括行李框框体(3)和立柱(4),其特征在于:该新型车顶行李框包括还全包导流板(1)、所述的全包导流板(1)固定连接在行李框框体(3)的左侧,全包导流板(1)将行李框框体(3)的左侧全覆盖,行李框框体(3)包括上边框、下边框和底部柱体,上边框为圆角矩形框,下边框也为圆角矩形框,下边框与多个底部柱体固定连接,上边框的宽度小于下边框的宽度,上边框的中心点与下边框的中心点重合,上边框的长度小于下边框的长度,上边框的框右侧与下边框的框右侧对其,上边框和下边框通过立柱(4)固定连接;全包导流板(1)设置有倾角。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车顶行李框,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全包导流板(1)中间设置有斜楞凸起。3.根据权利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伟华
申请(专利权)人:尉氏县利盛金属制品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河南,41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