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自动揉胶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1235140 阅读:37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6-01 00:21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自动揉胶装置,包括框体架、多层格栅棒、辊压模块和中央传动轴;所述框体架一侧设置有垂直于制备材料的所述多层格栅棒,所述框体架背离所述多层格栅棒的一侧设置有平行于制备材料的所述辊压模块,且所述辊压模块与所述框体架滑动连接;所述中央传动轴以平行于所述辊压模块的方式设置于所述多层格栅棒和所述辊压模块之间,且所述中央传动轴的两端可转动地连接于所述框体架底部。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所述自动揉胶装置,代替了传统的人工手动揉搓工艺,显著降低了人工劳动强度,提高了制备效率,且胶料混合效果显著提升。

An Automatic Rubbing Device

The invention discloses an automatic rubber kneading device, which comprises a frame frame, a multi-layer grille bar, a roll-pressing module and a central drive shaft; the frame frame frame is provided with the multi-layer grille bar perpendicular to the prepared material on one side, and the frame frame deviates from the multi-layer grille bar and is provided with the roll-pressing module parallel to the prepared material, and the roll-pressing module is sliding connected with the frame frame frame frame. The central transmission shaft is arranged between the multi-layer grille bar and the roll module in a manner parallel to the roll module, and the two ends of the central transmission shaft are rotatably connected to the bottom of the frame frame frame. The automatic kneading device replaces the traditional manual kneading process, significantly reduces the labor intensity, improves the preparation efficiency, and significantly improves the mixing effect of the rubbe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自动揉胶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复合材料制备领域,特别是一种自动揉胶装置。
技术介绍
复合材料制备过程中,纱线和胶料的混合均匀程度是影响复合材料制备性能的关键,而目前国内纱线和胶料的混合工艺过程主要是采用人工手动揉搓来完成,人工劳动强度高,制备效率低,混合效果差,严重影响了所制备的复合材料性能,因此亟待提出一种机械加工自动揉胶设备来代替传统的人工手动揉搓。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主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自动揉胶装置,以解决传统人工手动揉搓工艺制备复合材料中存在的劳动强度高、制备效率低、混合效果差等问题。为解决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自动揉胶装置,包括框体架、多层格栅棒、辊压模块和中央传动轴;框体架一侧设置有垂直于制备材料的多层格栅棒,框体架背离多层格栅棒的一侧设置有平行于制备材料的辊压模块,且辊压模块与框体架滑动连接;中央传动轴以平行于辊压模块的方式设置于多层格栅棒和辊压模块之间,且中央传动轴的两端可转动地连接于框体架底部。其中,框体架包括第一架件、第二架件、第三架件、第一横杆、第二横杆、第三横杆和滑动杆;第一架件为三个支撑杆沿逆时针方向依次垂直连接所形成的C字形结构,第一架件、第二架件和第三架件的结构均相同且平行设置;第一横杆与第一架件所在平面垂直,且第一横杆、第二横杆和第三横杆的结构均相同且平行设置,通过第一横杆、第二横杆和第三横杆,将第一架件、第二架件和第三架件中三条边的支撑杆依次垂直连接起来;第一架件上设置有多层格栅棒,且第一架件与多层格栅棒处于同一平面;第二架件的C字形开口处与中央转动轴可转动地连接,且第二架件与中央转动轴处于同一平面;滑动杆设置于第二架件和第三架件之间,滑动杆与中央转动轴平行,且辊压模块与滑动杆滑动连接。其中,多层格栅棒包含复数层格栅棒,单层格栅棒中每个格栅棒之间均平行排布,各层格栅棒均平行设置,相邻各层格栅棒的排布方向互相垂直,且相邻各层格栅棒之间留有供纱线穿过的空隙。其中,辊压模块包括辊压组件、压力控制组件和驱动组件;辊压组件于背离制备材料的一侧依次设置有压力控制组件和驱动组件,辊压组件与压力控制模块之间以及压力控制模块与驱动组件之间均固定连接,且驱动组件与框体架滑动连接。其中,辊压组件包括第一压辊、第二压辊、第一连接肋条、第二连接肋条、连接板、第一柱销组、第二柱销组、第一套筒式连接条和第二套筒式连接条;第一压辊与第二压辊的轴心由第一连接肋条与第二连接肋条平行连接,第一连接肋条与第二连接肋条之间由连接板连接;第一柱销组的两个柱销均垂直于制备材料表面分别设置在第一连接肋条的两端,第二柱销组的两个柱销均垂直于制备材料表面分别设置在第二连接肋条的两端;第一套筒式连接条的两端活动嵌套于第一柱销组的两个柱销上,且第一套筒式连接条与第一连接肋条相平行,第二套筒式连接条的两端活动嵌套于第二柱销组的两个柱销上,且第二套筒式连接条与第二连接肋条相平行。其中,压力控制组件包括砝码盘和砝码。其中,驱动组件包括气缸、传动杆和套杆,气缸经传动杆与套杆连接,且套杆与框体架滑动连接。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区别于现有技术情况,本专利技术通过该自动揉胶装置,代替了传统的人工手动揉搓工艺,显著降低了人工劳动强度,提高了制备效率,且胶料混合效果显著提升。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自动揉胶装置一实施方式的俯视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的自动揉胶装置一实施方式的主视结构示意图;图3是图2中沿A方向的侧视图;图4是本专利技术的自动揉胶装置一实施方式中辊压组件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框体架;11:第一架件;12:第二架件;13:第三架件;14:第一横杆;15:第二横杆:16:第三横杆;17:滑动杆;2:多层格栅棒;3:辊压模块;31:辊压组件;311:第一压辊;312:第二压辊;313:第一连接肋条;314:第二连接肋条;315:连接板;316:第一柱销组;317:第二柱销组;318:第一套筒式连接条;319:第二套筒式连接条;32:压力控制组件;321:砝码盘;33:驱动组件;331:气缸;332:传动杆;333:套杆;4:中央传动轴。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均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阅图1~3,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自动揉胶装置一实施方式的俯视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的自动揉胶装置一实施方式的主视结构示意图,图3是图2中沿A方向的侧视图,本专利技术中的动揉胶装置包括框体架1、多层格栅棒2、辊压模块3和中央传动轴4;框体架1一侧设置有垂直于制备材料的多层格栅棒2,框体架1背离多层格栅棒2的一侧设置有平行于制备材料的辊压模块3,且辊压模块3与框体架1滑动连接;中央传动轴4以平行于辊压模块3的方式设置于多层格栅棒2和辊压模块3之间,且中央传动轴4的两端可转动地连接于框体架1底部。下面分别对本专利技术中自动揉胶装置的各个组成部分进行详细阐述。本实施方式中,框体架1包括第一架件11、第二架件12、第三架件13、第一横杆14、第二横杆15、第三横杆16和滑动杆17;第一架件11为三个支撑杆沿逆时针方向依次垂直连接所形成的C字形结构,C字形结构的开口处靠近制备材料表面,第一架件11、第二架件12和第三架件13的结构均相同且依次平行设置,第一架件11、第二架件12和第三架件13均垂直于制备材料表面;第一横杆14与第一架件11所在平面垂直,第一横杆14、第二横杆15和第三横杆16的结构均相同且依次平行设置,通过第一横杆14、第二横杆15和第三横杆16,将第一架件11、第二架件12和第三架件13中三条边的支撑杆依次垂直连接起来,即第一横杆14将第一架件11、第二架件12和第三架件13中一组平行的三个支撑杆连接起来,而第二架件12和第三架件13分别将第一架件11、第二架件12和第三架件13中剩下的两组平行的三个支撑杆依次连接起来,使整个框体架1保持稳定;第一架件11上设置有多层格栅棒2,且第一架件11与多层格栅棒2处于同一平面,即多层格栅棒2的外围三条边分别固定于第一架件11上,以保证多层格栅棒2的稳定;第二架件12的C字形开口处与中央转动轴4可转动地连接,且第二架件12与中央转动轴4处于同一平面,即第二架件12和中央转动轴4连接后形成封闭的矩形结构,且中央转动轴4靠近于制备材料表面;滑动杆17设置于第二架件12和第三架件13之间,滑动杆17与中央转动轴4平行,且辊压模块3与滑动杆17滑动连接,本实施方式中的滑动杆为一对平行的滑杆,且这对滑杆分别固定于第二架件12和第三架件13中,辊压模块3可沿这对滑杆做平行位移,在其他实施方式中,也可根据实际情况对滑动杆的配置做适应性调整,如采用一根滑杆或两根以上的滑杆,在此不作限定。多层格栅棒2包含复数层格栅棒,单层格栅棒中每个格栅棒之间均平行排布,各层格栅棒的所在面均平行,相邻各层格栅棒的排布方向互相垂直,且相邻各层格栅棒之间留有供纱线穿过的空隙,本实施方式中为双层格栅棒,两层格栅棒的排布方式相互垂直,纱线可从两层格栅棒之间预留的空隙穿过,在其他实施方式中也可根据实际情况,对多层格栅棒的层数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自动揉胶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框体架、多层格栅棒、辊压模块和中央传动轴;所述框体架一侧设置有垂直于制备材料的所述多层格栅棒,所述框体架背离所述多层格栅棒的一侧设置有平行于制备材料的所述辊压模块,且所述辊压模块与所述框体架滑动连接;所述中央传动轴以平行于所述辊压模块的方式设置于所述多层格栅棒和所述辊压模块之间,且所述中央传动轴的两端可转动地连接于所述框体架底部。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自动揉胶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框体架、多层格栅棒、辊压模块和中央传动轴;所述框体架一侧设置有垂直于制备材料的所述多层格栅棒,所述框体架背离所述多层格栅棒的一侧设置有平行于制备材料的所述辊压模块,且所述辊压模块与所述框体架滑动连接;所述中央传动轴以平行于所述辊压模块的方式设置于所述多层格栅棒和所述辊压模块之间,且所述中央传动轴的两端可转动地连接于所述框体架底部。2.根据权利要求1中所述的自动揉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框体架包括第一架件、第二架件、第三架件、第一横杆、第二横杆、第三横杆和滑动杆;所述第一架件为三个支撑杆沿逆时针方向依次垂直连接所形成的C字形结构,所述第一架件、所述第二架件和所述第三架件的结构均相同且平行设置;所述第一横杆与所述第一架件所在平面垂直,且所述第一横杆、所述第二横杆和所述第三横杆的结构均相同且平行设置,通过所述第一横杆、所述第二横杆和所述第三横杆,将所述第一架件、所述第二架件和所述第三架件中三条边的支撑杆依次垂直连接起来;所述第一架件上设置有所述多层格栅棒,且所述第一架件与所述多层格栅棒处于同一平面;所述第二架件的C字形开口处与所述中央转动轴可转动地连接,且所述第二架件与所述中央转动轴处于同一平面;所述滑动杆设置于所述第二架件和所述第三架件之间,所述滑动杆与所述中央转动轴平行,且所述辊压模块与所述滑动杆滑动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1中所述的自动揉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多层格栅棒包含复数层格栅棒,单层格栅棒中每个格栅棒之间均平行排布,各层格栅棒均平行设置,相邻...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方亮易爱军陆建军黄毅范凌刘立洪沙周宇周明珠刘顺江高文
申请(专利权)人:襄阳中铁宏吉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湖北,4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