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周海艳专利>正文

带保护装置的吸氧管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1234246 阅读:30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5-31 23:5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之带保护装置的吸氧管含保护套、鼻管、氧气管及氧气接头。保护套设在鼻管的前端,氧气接头设在氧气管的近端,鼻管的后端与氧气管连接在一起;进入氧气接头内的氧气流经氧气管、鼻管、保护套后输送至鼻腔内。柔软的保护套能防止鼻管插入鼻腔时鼻管的端部意外损伤鼻腔粘膜。在使用过程中,这种新型吸氧管由于含有保护套能有效防止鼻管的运动时对鼻腔粘膜造成的意外损伤,避免鼻粘膜的出现或溃疡。

Oxygen absorber with protective device

The oxygen absorption tube with a protective device of the utility model comprises a protective sleeve, a nasal tube, an oxygen pipe and an oxygen joint. The protective sleeve is arranged at the front end of the nasal tube, the oxygen joint is located at the proximal end of the oxygen tube, and the back end of the nasal tube is connected with the oxygen tube. The oxygen flow into the oxygen joint is transported to the nasal cavity through the oxygen tube, the nasal tube and the protective sleeve sleeve. Soft protective cover can prevent accidental injury of nasal mucosa at the end of nasal tube when nasal tube is inserted into nasal cavity. In the course of use, the new oxygen inhalation tube can effectively prevent the accidental injury of nasal mucosa caused by the movement of nasal tube, and avoid the appearance or ulcer of nasal mucosa.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带保护装置的吸氧管
本技术涉及一种吸氧装置,特别是一种带保护装置的的吸氧管。
技术介绍
吸氧是临床最常用的治疗手段,鼻塞吸氧法是吸氧治疗中的最常用手段。鼻塞吸氧法中的基本工具就是一次性使用无菌吸氧管。一次性使用无菌吸氧管通常由鼻插头和两通长管组成。使用时,将鼻插头插入鼻腔内,将两通长管的接头和制氧机连接,打开制氧机后,氧气流经两通长管后从鼻插头中流出,进入鼻腔,增加鼻腔内的氧浓度,达到缓解缺氧的治疗目的。现有技术中的鼻插头通常是由两个具有一定长度的小通气管组成。由于通气管是由具有一定强度的塑料材料注塑而成的,因此通常材质比较坚硬,如医用PVC管或PE管或PU管,并且出口处通常比较尖锐。在鼻插头插入鼻腔时,坚硬而尖锐的头部与鼻孔内侧的粘膜容易造成鼻腔粘膜的破损、溃疡。特别是在使用过程中,由于鼻插头随着头部的运动在鼻腔内会来回移动,坚硬的鼻插头也容易造成鼻腔粘膜的破损、出血、导致溃疡。这种破损、出血、溃疡,对于患者,尤其是免疫力差的老年患者,是一种非常危险的潜在的感染风险。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这些缺点,需要开发一种新的吸氧管,这种新的吸氧管的鼻插头能有效降低鼻粘膜破损、出血、溃疡的可能性。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之带保护装置的吸氧管的核心目的在于降低吸氧管使用过程中可能对鼻腔粘膜造成意外伤害的风险。本技术之带保护装置的吸氧管的核心在于对吸氧管的鼻插头进行特别设计,含有柔性保护装置,该保护装置不但可以防止鼻插头插入鼻腔时损坏鼻腔粘膜,而且在使用过程中这种新的吸氧管的鼻插头在鼻腔内的运动和移位,也不会导致鼻粘膜的损伤。本技术之带保护装置的吸氧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带保护装置的吸氧管900含保护套1、鼻管2、氧气管3及氧气接头4。所述保护套1设在鼻管2的前端,所述氧气接头4设在氧气管3的近端,所述鼻管2的后端与所述氧气管3连接在一起;进入所述氧气接头4内的氧气流经所述氧气管3、所述鼻管2、保护套1后输送至鼻腔内。所述带保护装置的吸氧管900通过在所述鼻管2的前端设置所述保护套1的方式,柔软的所述保护套1能防止所述鼻管2插入鼻腔时所述鼻管2的端部意外损伤鼻腔粘膜。即使是在使用过程中,头部的运动导致所述鼻管2在鼻腔内移动,由于保护套1的缓冲作用,这种新的吸氧管也可以避免所述鼻管2的对鼻腔粘膜造成意外损伤。所述保护套1是气囊型保护套1-1。气囊型的设计,气囊有更好的缓冲效果,使得保护套的外壁非常柔软,和鼻腔内壁粘膜接触时非常舒适,不易造成损伤。所述气囊型保护套1-1是封闭型气囊1-11,所述保护套1内的气体11封闭在所述封闭型气囊1-11的气囊壁12内。所述封闭型气囊1-11制造过程简单方便,使用时,只需将预制好的气囊套在所述鼻管2的头部即可,使用方便。所述气囊型保护套1-1是开放型气囊1-12,含气囊进气孔13和气囊排气孔14;所述保护套1内的气体11从气囊进气孔13进入气囊,并在所述保护套1的气囊壁12形成的腔体内流动,从所述气囊排气孔14排出。所述开放型气囊1-12的气囊进气孔13与鼻管2相连通,进入所述鼻管2的氧气从所述气囊进气孔13进入所述开放型气囊1-12,并在所述气囊壁12形成的腔体内流动,从所述气囊排气孔14排出,进入鼻腔。所述开放型气囊1-12在使用过程中,直接利用氧气的流动形成气囊,不需要对气囊进行预充气,存储、运输过程方便,安全性也更佳。所述保护套1是弹性材料制成的保护头1-2。所述保护套1还可以是利用弹性材料,如硅胶、橡胶、PU等弹性材料注塑制成的保护头1-2。由于所述保护头1-2由弹性材料注塑制成,因此,可以根据需要设计各种不同的保护头形状,如球形,子弹型,橄榄球型等,以满足不同的形状需要,选择更加多样化。所述带保护装置的吸氧管900还含支撑垫5,起平衡和固定作用的所述支撑垫5上设置所述鼻管2与所述氧气管3的连接部。可以将所述鼻管2与所述氧气管3的连接部设置在所述支撑垫5上,支撑垫5贴合在上唇上形成底座,可以更好地平衡和固定所述鼻管2和所述氧气管3。本技术之带保护装置的吸氧管900含保护套1、鼻管2、氧气管3及氧气接头4。所述保护套1设在鼻管2的前端,所述氧气接头4设在氧气管3的近端,所述鼻管2的后端与所述氧气管3连接在一起;进入所述氧气接头4内的氧气流经所述氧气管3、所述鼻管2、保护套1后输送至鼻腔内。柔软的所述保护套1能防止所述鼻管2插入鼻腔时所述鼻管2的端部意外损伤鼻腔粘膜。在使用过程中,这种新型吸氧管由于含有所述保护套1能有效防止所述鼻管2的运动时对鼻腔粘膜造成的意外损伤,避免鼻粘膜的出现或溃疡。附图说明图1是带封闭型气囊的本技术之带保护装置的吸氧管的结构示意图。图1-1是图1的局部爆炸图。图1-2是图1-1的A区放大图。图2是带外包式开放型气囊的本技术之带保护装置的吸氧管的结构示意图。图2-1是图2的局部爆炸图。图2-2是图2-1的B区放大图。图3是带内嵌式开放型气囊的本技术之带保护装置的吸氧管的结构示意图。图3-1是图3的局部爆炸图。图3-2是图3-1的C区放大图。图4是带弹性保护头的本技术之带保护装置的吸氧管的结构示意图。图4-1是图4的局部爆炸图。图4-2是图4-1的D区放大图。图5是本技术之带保护装置的吸氧管的工作原理图。图6是含支撑垫的本技术之带保护装置的吸氧管的工作原理图图6-1是图6的E区放大图。上述图中:900为本技术之带保护装置的吸氧管。1为保护套,2为鼻管,3为氧气管,4为氧气接头,5为支撑垫。1-1为气囊型保护套;1-11为封闭型气囊,1-12为开放型气囊1-12;1-2为保护头。11为气体,12为气囊壁,13为气囊进气孔,14为气囊排气孔,15为输氧通孔.,16为封盖,17为连接凸阶,18为通孔。21为出气口,22为连接凹槽,23为定位凸阶。具体实施方式实施例1:封闭型气囊的本技术之带保护装置的吸氧管参考图1至图1-2,本实施例之带保护装置的吸氧管900含保护套1、鼻管2、氧气管3及氧气接头4。所述保护套1设在鼻管2的前端,所述氧气接头4设在氧气管3的近端,所述鼻管2的后端与所述氧气管3连接在一起;进入所述氧气接头4内的氧气流经所述氧气管3、所述鼻管2、保护套1后输送至鼻腔内。本实施例中,所述保护套1是气囊型保护套1-1,气囊型的设计,气囊有更好的缓冲效果,使得保护套的外壁非常柔软,和鼻腔内壁粘膜接触时非常舒适,不易造成损伤。本实施例中,所述气囊型保护套1-1是封闭型气囊1-11。所述保护套1内的气体11封闭在所述封闭型气囊1-11的气囊壁12内。所述封闭型气囊1-11的端部开有供氧气通过的输氧通孔15。组装时,先将所述封闭型气囊1-11预先充满气体,然后将充好气的所述封闭型气囊1-11通过热合、粘接、螺纹连接、过盈配合等方式安装、固定在所述鼻管2的前端,然后将所述鼻管2、所述氧气管3和所述氧气接头4安装、连接成一个整体。使用时,将安装有所述封闭型气囊1-11的所述鼻管2插入鼻腔内,将所述氧气接头4连接氧气源,氧气从所述氧气接头4进入所述氧气管3,流经所述鼻管2后从所述封闭型气囊1-11端部的输氧通孔15中进入鼻腔,达到缓解缺氧的治疗目的。本实施例之带保护装置的吸氧管900制造过程简单方便,使用时,只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带保护装置的吸氧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带保护装置的吸氧管(900)含保护套(1)、鼻管(2)、氧气管(3)及氧气接头(4);所述保护套(1)设在鼻管(2)的前端,所述氧气接头(4)设在氧气管(3)的近端,所述鼻管(2)的后端与所述氧气管(3)连接在一起;进入所述氧气接头(4)内的氧气流经所述氧气管(3)、所述鼻管(2)、保护套(1)后输送至鼻腔内。

【技术特征摘要】
1.带保护装置的吸氧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带保护装置的吸氧管(900)含保护套(1)、鼻管(2)、氧气管(3)及氧气接头(4);所述保护套(1)设在鼻管(2)的前端,所述氧气接头(4)设在氧气管(3)的近端,所述鼻管(2)的后端与所述氧气管(3)连接在一起;进入所述氧气接头(4)内的氧气流经所述氧气管(3)、所述鼻管(2)、保护套(1)后输送至鼻腔内。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带保护装置的吸氧管,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护套(1)是气囊型保护套(1-1)。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带保护装置的吸氧管,其特征在于:所述气囊型保护套(1-1)是封闭型气囊(1-11),所述保护套(1)内的气体(11)封闭在所述封闭型气囊(1-11)的气囊壁(12)内。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带保护装置的吸氧管,其特征在于:所述气囊型保护套(1-1)是开放型气囊(1-12),含气囊...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海艳周星周玮徐华苹
申请(专利权)人:周海艳周星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湖北,4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