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孔媛媛专利>正文

新型移动吊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1233476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5-31 23:2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新型移动吊架,在其移动底座上固定有一个竖向支撑杆,竖向支撑杆的顶部设置有一个升降转点,竖向支撑杆左侧面上固定有一个升降油缸;竖向支撑杆后侧面固定有一个手动单向液压泵,手动单向液压泵通过输油管和升降油缸连接;升降杆的左端竖向固定有一个T型螺杆,T型螺杆底部上端面和连接筒内部通过一个推力轴承和一个轴承连接;连接筒的底部通过吊柱卡固有一个连接片,连接片的前后两端共同固定有一根连杆,连杆的前后端面上分别通过螺杆固定有端部固定套;两个端部固定套上共同焊接固定有一个V形支架。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以上设计,通过在V形支架悬吊吊网后,可实现上下升降以及水平及竖向仰卧位置的调节。

New Mobile Hanger

The utility model discloses a new type of mobile hanger, in which a vertical support rod is fixed on the moving base, a lifting turning point is arranged on the top of the vertical support rod, a lifting cylinder is fixed on the left side of the vertical support rod, and a manual one-way hydraulic pump is fixed on the back side of the vertical support rod, and the manual one-way hydraulic pump is connected with the lifting rod through the oil pipeline and the lifting cylinder. A T-type screw is vertically fixed at the left end of the connecting rod, and a thrust bearing and a bearing are connected at the upper end of the bottom of the T-type screw and the inner part of the connecting cylinder; the bottom of the connecting cylinder is inherently connected by a connecting piece through a hanger post clip, and a connecting rod is jointly fixed at the front and rear ends of the connecting rod, and the end fixing sleeve is jointly welded on the two end fixing sleeves through the screw respectively. A V-shaped bracket is connected and fixed. Through the above design, the utility model can realize the adjustment of up and down, horizontal and vertical supine positions after the V-shaped bracket suspension net.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新型移动吊架
本技术涉及护理装备
,尤其涉及一种用于病患或者身体残疾人员移动的新型移动吊架。
技术介绍
周知,在医院或者养老院等地方,肢体残障人员或者卧床人员在移动时需要多个护理人员进行搬抬,给护理人员带来不便的同时,肢体残障人员或者卧床人员自身在接受搬抬时也会因人员施力位置不同而带来一定的不适感。近几年,随着国内护理水平的提高,人员可通过使用移动吊架将肢体残障人员或者卧床人员移动,此种装置的出现大大降低了护理人员的劳动强度,同时也减少了护理人员在进行肢体残障人员或者卧床人员移动时的参与人员数量,但是,此类移动吊架在使用时,其本身存在着一定的技术上的弊端,其体现在:1.现有的移动吊架采用C型架体设置,其顶部未设置转向装置,在进行病患搬抬时,无法实现灵活的转向;2.现有的移动吊架未设置抬升装置,其在对卧床的患者进行搬抬时,无法实现高度的自由升降功能,给患者的搬抬带来一定的麻烦;3.国外进口吊架安装有电动升降油缸,其可通过蓄电池实现电动升降油缸的升降,但是此类吊架需定时充电,同时因电动升降油缸的安装大大提高了本装置的制作成本,小型医护中心或者养老护理机构无法承受。针对现有技术上的弊端,如何通过技术改善,设计一款新型移动吊架,能够完全解决以上问题,并且在制作成本上不提高,是本行业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新型移动吊架,从而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前述问题。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新型移动吊架,其设置有一个移动底座,移动底座的左端,其前后两侧分别设置有一个左侧万向轮,移动底座的右端,其前后两侧分别设置有一个右侧万向轮;移动底座的顶部,焊接或者螺栓固定有一个竖向支撑杆,竖向支撑杆的顶部设置有一个升降转点,竖向支撑杆上,其左侧面上水平焊接有一个油缸支撑座,油缸支撑座的顶部铰接固定有一个升降油缸;竖向支撑杆上,其右侧面上焊接固定有一个移动把手;竖向支撑杆上,其后侧面上焊接固定有多个固定片,每个固定片上螺栓固定有一个抱箍,通过抱箍竖向固定有一个手动单向液压泵,手动单向液压泵通过输油管和升降油缸连接,手动单向液压泵上设置有液压泵压杆,手动单向液压泵的顶部设置有泄压旋钮;升降油缸的顶部和升降杆通过铰接螺栓固定;升降杆的左端,其竖向螺栓固定有一个T型螺杆,所述的T型螺杆竖向设置,其底部上端面和连接筒内部通过一个推力轴承连接,在推力轴承上方,连接筒内部设置有一个轴承台阶,轴承台阶上设置有一个轴承,连接筒的顶部通过一个密封帽密封;连接筒的底部通过内螺纹连接有一根吊柱,吊柱的底部为T型结构设计,其底端套装卡固有一个连接片,连接片以吊柱为基准前后对称设置,连接片的前后两端,其底部竖向朝下弯曲设置,连接片的前后两端共同固定有一根连杆,连杆的前后端分别变径设计,在连杆的前后端分别变细,并在变径的底面处分别固定有两个轴承,在连杆的前后端面上分别加工有内螺纹,连杆的前后端面上分别通过螺杆固定有端部固定套,所述的端部固定套将连杆上的轴承包覆设计;前后设置的两个端部固定套上共同焊接固定有一个V形支架,所述的V形支架由右至左逐渐分叉设计,V形支架的左端,其前端向前侧延伸,其后侧向后延伸分别形成一个固定杆,固定杆上设置有一个环形卡槽;V形支架的右端焊接有一个手推杆,手推杆的右端为把手,在手推杆上,把手的左侧朝向前后侧分别延伸设置有一个右端悬挂杆,所述的右端悬挂杆为T型设计;两个固定杆以及两个右端悬挂杆皆挂设有一个悬挂片,四个悬挂片共同吊起一个吊网。所述的悬挂片为椭圆结构,其上半部位设置有一个前后贯穿的长条孔,长条孔的上部宽度窄于下部宽度;悬挂片的下半部位设置有吊网挂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通过以上设计,其通过在竖向支撑杆上设置手动单向液压泵,同时在竖向支撑杆和升降杆之间固定有一个升降油缸,通过升降油缸控制升降杆的起降,在升降杆的左端竖向设置一个T型螺杆,通过T型螺杆和吊柱和连接筒之间设置推力轴承实现本技术悬吊部位的水平方向上360度转动,再通过在连杆的两端设置轴承和端部固定套,通过轴承和端部固定套实现竖向的360度的转动,在端部固定套上焊接固定V形支架,通过手推杆的上下搬抬实现V形支架的上下摆动,当本技术通过在V形支架悬吊吊网后,当吊网将人员悬吊后,可实现上下升降以及水平及竖向仰卧位置的调节,综上,本技术结构设计新颖,结构简单,便于人员实现,是一种理想的新型移动吊架。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前侧立体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主视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后侧立体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T型螺杆处剖面结构示意图;图5是本技术悬挂片立体结构示意图;图6是本技术悬吊装置立体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1、移动底座,11、左侧万向轮,12、右侧万向轮,2、竖向支撑杆,3、手动单向液压泵,31、固定片,32、液压泵压杆,33、泄压旋钮,34、输油管,4、移动把手,5、升降油缸,51、油缸支撑座,52、铰接螺栓,6、升降杆,7、V形支架,71、手推杆,72、固定杆,73、T型螺杆,74、连接筒,75、吊柱,76、连接片,77、连杆,78、端部固定套,8、吊网,80、右端悬挂杆,82、把手,83、密封帽,84、轴承,85、推力轴承,86、轴承台阶,87、螺杆,9、悬挂片,91、长条孔,92、吊网挂孔,93、环形卡槽。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一种新型移动吊架,其设置有一个移动底座1,移动底座1的左端,其前后两侧分别设置有一个左侧万向轮11,移动底座1的右端,其前后两侧分别设置有一个右侧万向轮12;移动底座1的顶部,焊接或者螺栓固定有一个竖向支撑杆2,竖向支撑杆2的顶部设置有一个升降转点21,竖向支撑杆2上,其左侧面上水平焊接有一个油缸支撑座51,油缸支撑座51的顶部铰接固定有一个升降油缸5;竖向支撑杆2上,其右侧面上焊接固定有一个移动把手4,使用者可通过移动把手实现本技术的整体移动;竖向支撑杆2上,其后侧面上焊接固定有多个固定片31,每个固定片31上螺栓固定有一个抱箍,通过抱箍竖向固定有一个手动单向液压泵3,手动单向液压泵3通过输油管34和升降油缸5连接,手动单向液压泵3上设置有液压泵压杆32,手动单向液压泵3的顶部设置有泄压旋钮33;升降油缸5的顶部和升降杆6通过铰接螺栓52固定;通过以上结构设置,本技术使用时,通过操作人员推动移动把手4将本技术移动至固定位置,再通过单手循环按压液压泵压杆32,通过液压泵压杆32对手动单向液压泵3加压,因升降油缸5和升降杆6通过铰接螺栓52固定,手动单向液压泵3可推动升降油缸5抬升,泄压旋钮33可控制升降油缸5和升降杆6下降,以此来调节升降杆6的高度。升降杆的左端,其竖向螺栓固定有一个T型螺杆73,所述的T型螺杆73竖向设置,其底部上端面和连接筒内部通过一个推力轴承85连接,所述的推力轴承85是用来承受T型螺杆73轴向拉力的专用轴承,在推力轴承85上方,连接筒74内部设置有一个轴承台阶86,轴承台阶86上设置有一个轴承84,连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新型移动吊架,其设置有一个移动底座,移动底座的左端,其前后两侧分别设置有一个左侧万向轮,移动底座的右端,其前后两侧分别设置有一个右侧万向轮;移动底座的顶部,焊接或者螺栓固定有一个竖向支撑杆,竖向支撑杆的顶部设置有一个升降转点,其特征在于:竖向支撑杆上,其左侧面上水平焊接有一个油缸支撑座,油缸支撑座的顶部铰接固定有一个升降油缸;竖向支撑杆上,其右侧面上焊接固定有一个移动把手;竖向支撑杆上,其后侧面上焊接固定有多个固定片,每个固定片上螺栓固定有一个抱箍,通过抱箍竖向固定有一个手动单向液压泵,手动单向液压泵通过输油管和升降油缸连接,手动单向液压泵上设置有液压泵压杆,手动单向液压泵的顶部设置有泄压旋钮;升降油缸的顶部和升降杆通过铰接螺栓固定;升降杆的左端,其竖向螺栓固定有一个T型螺杆,所述的T型螺杆竖向设置,其底部上端面和连接筒内部通过一个推力轴承连接,在推力轴承上方,连接筒内部设置有一个轴承台阶,轴承台阶上设置有一个轴承,连接筒的顶部通过一个密封帽密封;连接筒的底部通过内螺纹连接有一根吊柱,吊柱的底部为T型结构设计,其底端套装卡固有一个连接片,连接片以吊柱为基准前后对称设置,连接片的前后两端,其底部竖向朝下弯曲设置,连接片的前后两端共同固定有一根连杆,连杆的前后端分别变径设计,在连杆的前后端分别变细,并在变径的底面处分别固定有两个轴承,在连杆的前后端面上分别加工有内螺纹,连杆的前后端面上分别通过螺杆固定有端部固定套,所述的端部固定套将连杆上的轴承包覆设计;前后设置的两个端部固定套上共同焊接固定有一个V形支架,所述的V形支架由右至左逐渐分叉设计,V形支架的左端,其前端向前侧延伸,其后侧向后延伸分别形成一个固定杆,固定杆上设置有一个环形卡槽;V形支架的右端焊接有一个手推杆,手推杆的右端为把手,在手推杆上,把手的左侧朝向前后侧分别延伸设置有一个右端悬挂杆,所述的右端悬挂杆为T型设计;两个固定杆以及两个右端悬挂杆皆挂设有一个悬挂片,四个悬挂片共同吊起一个吊网。...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型移动吊架,其设置有一个移动底座,移动底座的左端,其前后两侧分别设置有一个左侧万向轮,移动底座的右端,其前后两侧分别设置有一个右侧万向轮;移动底座的顶部,焊接或者螺栓固定有一个竖向支撑杆,竖向支撑杆的顶部设置有一个升降转点,其特征在于:竖向支撑杆上,其左侧面上水平焊接有一个油缸支撑座,油缸支撑座的顶部铰接固定有一个升降油缸;竖向支撑杆上,其右侧面上焊接固定有一个移动把手;竖向支撑杆上,其后侧面上焊接固定有多个固定片,每个固定片上螺栓固定有一个抱箍,通过抱箍竖向固定有一个手动单向液压泵,手动单向液压泵通过输油管和升降油缸连接,手动单向液压泵上设置有液压泵压杆,手动单向液压泵的顶部设置有泄压旋钮;升降油缸的顶部和升降杆通过铰接螺栓固定;升降杆的左端,其竖向螺栓固定有一个T型螺杆,所述的T型螺杆竖向设置,其底部上端面和连接筒内部通过一个推力轴承连接,在推力轴承上方,连接筒内部设置有一个轴承台阶,轴承台阶上设置有一个轴承,连接筒的顶部通过一个密封帽密封;连接筒的底部通过内螺纹连接有一根吊柱,吊柱的底部为T型结构设...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孔媛媛
申请(专利权)人:孔媛媛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