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四川大学专利>正文

用于高数据传输速率的连接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1227444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5-29 08:03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用于高数据传输速率的连接器,包括母端、公端,上述母端包括支撑壳体、薄片体、母端屏蔽板,上述公端包括公端基座、差分信号针、公端屏蔽板,上述支撑壳体上端安装至少两个薄片体,且相邻的两个薄片体之间安装母端屏蔽板,上述公端基座上安装与母端屏蔽板公端屏蔽板,上述薄片体底部设有信号插针,上述公端基座中装有差分信号针,上述支撑壳体与公端基座相适配,上述信号插针用于接触差分信号针;以期望提高连接器纵向空间利用率、装配效率、容错率。

Connector for High Data Transfer Rate

The invention discloses a connector for high data transmission rate, including a parent end and a public end. The parent end includes a support shell, a thin sheet and a shield plate at the parent end. The common end includes a base at the public end, a differential signal needle and a shield plate at the public end. At least two thin sheets are installed at the upper end of the support shell, and a shield plate at the mother end is installed between two adjacent thin sheets. A signal pin is installed at the bottom of the thin sheet body, and a differential signal pin is installed at the base of the thin sheet body. The support shell matches the base of the common end. The signal pin is used to contact the differential signal pin, in order to improve the utilization ratio of longitudinal space, assembly efficiency and fault tolerance rate of the connecto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用于高数据传输速率的连接器
本专利技术涉及电子工程部件,具体涉及一种用于高数据传输速率的连接器。
技术介绍
连接器是电子工程常用部件,也是电流或信号连接的关键元件,早期连接器主要用于电路内的阻断处或断开处,主要为了简化电子产品的装配过程,易于后期维修;通过连接器连接两个相对独立的电路,使电流流通;连接器通常由公端和母端提供连接路径;通过公端和母端分别连接两个有源器件,以便于在两个有源器件中传输电流或信号。目前的连接器常用于高性能环境,即数据速率要求高,单位时间传输的量大;为了保证传输的数据速率,现有连接器具有多个端子,其安装形式多样,相应的如何更加合理安装和提高容错率,避免串扰,更适用高速数据传输,是当前所需求的。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连接器,以期望提高连接器纵向空间利用率、装配效率、容错率。为解决上述的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连接器,包括母端、公端,上述母端包括支撑壳体、薄片体、母端屏蔽板,上述公端包括公端基座、差分信号针、公端屏蔽板,上述支撑壳体上端安装至少两个薄片体,且相邻的两个薄片体之间安装母端屏蔽板,上述公端基座上安装与母端屏蔽板相对应的公端屏蔽板,上述薄片体底部设有信号插针,上述公端基座中装有差分信号针,上述支撑壳体与公端基座相适配,上述信号插针用于接触差分信号针,其设计目的是,用于由薄片体上安装多个端子输入信号,用于由信号插针输出信号,并通过减少差分信号针在竖直方向的高度,降低公端、母端配合之后连接器的高度,从而提高纵向空间利用率,便于增加端子数量,以满足传输速率;用于由母端屏蔽板降低薄片体相互之间的电磁影响,并保证绝缘性能,用于由公端屏蔽板降低成对的差分信号针之间的电磁影响,并保证绝缘性能,通过支撑壳体与公端基座适配,便于快速安装。作为优选,上述支撑壳体上设有插针孔、分隔层、屏蔽板通槽,上述分隔层置于屏蔽板通槽与插针孔之间;上述插针孔用于信号插针穿过;上述屏蔽板通槽用于插入母端屏蔽板,上述分隔层用于隔绝信号插针与母端屏蔽板。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上述公端基座上设有与信号插针对应的插针槽;上述公端基座上设有与屏蔽板通槽对应的末端槽,上述公端基座上设有信号针,上述信号针与信号插针的开口位置相对应,上述差分信号针置于信号针槽中。进一步的技术方案,上述差分信号针呈L型,包括第一端部、第二端部,上述第二端部与信号针尺寸相适配,上述第一端部向公端基座底部延伸外接电路。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上述母端屏蔽板下端设有配合部,上述配合部穿过屏蔽板通槽插入末端槽中,上述配合部包括第一圆弧面、第二圆弧面,上述第一圆弧面置于屏蔽板通槽中,上述第二圆弧面穿过屏蔽板通槽伸入末端槽,并接触公端屏蔽板。作为优选,上述支撑壳体外壁设有凸起,上述公端基座侧壁设有滑槽,上述凸起与滑槽相适配。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专利技术的连接器物理结构配合良好,其纵向空间利用率提高,同时差分信号针的长度能够显著减小,通过支撑壳体与公端基座配合的方式更利于装配,同时,母端的信号插针与公端的差分信号针的第二端部配合,保证有足够长的配合距离,进而提高连接器的容错率。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整体结构图。图2为图1薄片体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1的母端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的公端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的支撑壳体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专利技术的公端基座结构示意图。图7为本专利技术的公端基座安装示意图。图8为本专利技术的差分信号针结构示意图。图9为本专利技术的公端基座底部示意图。图10为本专利技术的母端屏蔽板结构示意图。图11为本专利技术的母端屏蔽板安装示意图。图12为本专利技术的装配示意图。附图标记说明:1-母端、2-公端、3-支撑壳体、4-薄片体、5-母端屏蔽板、6-公端基座、7-差分信号针、8-公端屏蔽板、301-插针孔、302-分隔层、303-屏蔽板通槽、304-凸起、401-信号插针、501-配合部、502-第一圆弧面、503-第二圆弧面、601-插针槽、602-末端槽、603-信号针槽、604-滑槽、701-第一端部、702-第二端部。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专利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专利技术。实施例1:参考图1、图2、图3、图4、图12所示,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是,一种连接器,包括母端1、公端2,母端1与公端2采用垂直装配方式,上述母端1包括支撑壳体3、薄片体4、母端屏蔽板5,支撑壳体3采用绝缘材料制成,上述公端2包括公端基座6、差分信号针7、公端屏蔽板8,上述支撑壳体3上端安装至少两个薄片体4,且相邻的两个薄片体4之间安装母端屏蔽板5,上述公端基座6上安装与薄片体4相对应的公端屏蔽板8,上述薄片体4底部设有信号插针401,上述公端基座6中装有差分信号针7,上述支撑壳体3与公端基座6相适配,上述信号插针401用于接触差分信号针7,其差分信号针7根据不同传输要求适应性的选用不同材料,例如将现有合金进行电镀或单独使用铜合金。其中,支撑壳体3为母端1的载体,薄片体4为接触件,支撑壳体3具体选用塑料材质,薄片体4按所需间距呈纵向排列安装在支撑壳体3,母端屏蔽板5用于隔绝薄片体4,以保证薄片体4之间的绝缘性能,防止串扰,其公端基座6为公端2载体,差分信号针7成对的安装在公端基座6上,其公端屏蔽板8用于隔绝成对的差分信号针7。具体的,薄片体4上设有多个端子,当数据传输速度提高时,电容和阻抗的影响加剧,一个端子上的信号会串扰到相邻的端子并影响其信号完整性,为保证信号的完整性,端子采用差分信号对,其公端屏蔽板8还起到接地屏蔽的作用,公端屏蔽板8上设有与端子对应的接地引脚,其接地引脚位于端子一侧,以减少串扰,其中公端屏蔽板8呈L型,并与母端屏蔽板5围绕薄片体4与成对的差分信号针7接触点,避免每组差分信号针7之间相互影响,还可适应性的采用环氧粘接剂用于内部固定和密封,其装配更简便。实施例2:参考图5、图7所示,基于上述实施例,为了母端1与公端2的连接,本专利技术的另一个实施例是,上述支撑壳体3上设有插针孔301、分隔层302、屏蔽板通槽303,上述分隔层302置于屏蔽板通槽303与插针孔301之间;上述插针孔301用于信号插针401穿过;上述屏蔽板通槽303用于插入母端屏蔽板5,上述分隔层302用于隔绝信号插针401与母端屏蔽板5,通过支撑壳体3为装配提供机械保护,同时利于公端2与母端1装配时的校准,其中插针孔301用于信号插针401穿过,使信号插针401能够连接公端2,其中,屏蔽板通槽303为通孔设置,其主要功能是便于母端屏蔽板5穿过支撑壳体3接触公端2,其信号插针401的插口弯曲部分缘超出支撑壳体3底部平面,以便于信号插针401接触公端2;进而使支撑壳体3底部形成一个局部导流通的绝缘面,利于提高连接器的可靠性。进一步的,参考图6所示,本专利技术的另一个实施例是,上述公端基座6上设有与信号插针401对应的插针槽601;上述公端基座6上设有与屏蔽板通槽303对应的末端槽602,上述公端基座6上设有信号针槽603,上述信号针槽603与信号插针401的开口位置相对应,上述差分信号针7置于信号针槽603中。其中,支撑壳体3的屏蔽板通槽303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用于高数据传输速率的连接器,包括母端(1)、公端(2),其特征在于:所述母端(1)包括壳体(3)、薄片体(4)、母端屏蔽板(5),所述公端(2)包括公端基座(6)、差分信号针(7)、公端屏蔽板(8),所述壳体(3)上端安装至少两个薄片体(4),且相邻的两个薄片体(4)之间安装母端屏蔽板(5),所述公端基座(6)上安装与薄片体(4)相对应的公端屏蔽板(8),所述薄片体(4)底部设有信号插针(401),所述公端基座(6)中装有差分信号针(7),所述支撑壳体(3)与公端基座(6)相适配,所述信号插针(401)用于接触差分信号针(7)。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高数据传输速率的连接器,包括母端(1)、公端(2),其特征在于:所述母端(1)包括壳体(3)、薄片体(4)、母端屏蔽板(5),所述公端(2)包括公端基座(6)、差分信号针(7)、公端屏蔽板(8),所述壳体(3)上端安装至少两个薄片体(4),且相邻的两个薄片体(4)之间安装母端屏蔽板(5),所述公端基座(6)上安装与薄片体(4)相对应的公端屏蔽板(8),所述薄片体(4)底部设有信号插针(401),所述公端基座(6)中装有差分信号针(7),所述支撑壳体(3)与公端基座(6)相适配,所述信号插针(401)用于接触差分信号针(7)。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高数据传输速率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3)上设有插针孔(301)、分隔层(302)、屏蔽板通槽(303),所述分隔层(302)置于屏蔽板通槽(303)与插针孔(301)之间;所述插针孔(301)用于信号插针(401)穿过;所述屏蔽板通槽(303)用于插入母端屏蔽板(5),所述分隔层(302)用于隔绝信号插针(401)与母端屏蔽板(5)。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高数据传输速率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公端基座(6)上设有与信号插针(401)对应的插针槽(60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文强凌思彤李彦赵武李哲李孟葵
申请(专利权)人:四川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四川,5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