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学成像镜头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1223697 阅读:28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5-29 04:28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光学成像镜头,从物侧至像侧沿光轴依序包括第一透镜、第二透镜、第三透镜及第四透镜,且各透镜包括物侧面及像侧面。第一透镜的像侧面的一圆周区域为凸面,第二透镜的像侧面的一光轴区域为凸面,且第三透镜的物侧面的一圆周区域为凸面。第四透镜的物侧面的一光轴区域为凸面,且第四透镜的物侧面的一圆周区域为凹面。所述光学成像镜头具有良好的成像质量,且可以兼具小尺寸与小光圈值;主要用于拍摄影像及录像,例如:手机、相机、平板计算机及个人数位助理(Personal Digital Assistant,PDA)等,还可应用在三维(three‑dimensional,3D)影像侦测。

Optical imaging lens

The invention discloses an optical imaging lens, which comprises a first lens, a second lens, a third lens and a fourth lens in sequence along the optical axis from the object side to the image side, and each lens includes the object side and the image side. The circumferential area of the image side of the first lens is convex, the optical axis area of the image side of the second lens is convex, and the circumferential area of the object side of the third lens is convex. The optical axis area of the object side of the fourth lens is convex, and the circumferential area of the object side of the fourth lens is concave. The optical imaging lens has good imaging quality and can have both small size and small aperture value. It is mainly used for shooting images and videos, such as mobile phones, cameras, tablet computers and personal digital assistants (PDA), etc. It can also be used in three-dimensional (3D) image detection.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光学成像镜头
本专利技术涉及光学元件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光学成像镜头。
技术介绍
消费性电子产品的规格日新月异,追求轻薄短小的脚步也未曾放慢,因此光学镜头等电子产品的关键零组件在规格上也必须持续提升,以符合消费者的需求。而光学镜头最重要的特性除了成像质量与体积以外,提升视场角度的需求也日趋重要。因此,在光学镜头设计领域中,除了追求镜头薄型化,同时也必须兼顾镜头成像质量及性能。然而,光学成像镜头设计并非单纯将成像质量佳的镜头等比例缩小就能制作出兼具成像质量与微型化的光学成像镜头,设计过程牵涉到材料特性,还必须考量到制作、组装良率等生产面的实际问题。因此,如何在考量上述的因素下制造出成像质量良好的光学成像镜头一直是业界不断探讨的课题。此外,近年来,光学成像镜头不断演进,所要应用的范围更为广泛。除了要求镜头轻薄短小以外,小的光圈值(f-number,Fno)的设计有利于增进光通量。因此,如何设计出一个同时兼具轻薄短小及具有小光圈值的成像质量佳的光学成像镜头一直都是设计的发展目标。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光学成像镜头,其可兼具小尺寸与小光圈值,并具有良好的成像质量。此光学成像镜头主要用于拍摄影像及录像,例如:手机、相机、平板计算机及个人数位助理(PersonalDigitalAssistant,PDA)等,还可应用在三维(three-dimensional,3D)影像侦测。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提出一种光学成像镜头,从一物侧至一像侧沿一光轴依序包括一第一透镜、一第二透镜、一第三透镜及一第四透镜。第一透镜至第四透镜各自包括一朝向物侧且使成像光线通过的物侧面及一朝向像侧且使成像光线通过的像侧面。第一透镜的像侧面的一圆周区域为凸面,第二透镜的像侧面的一光轴区域为凸面,且第三透镜的物侧面的一圆周区域为凸面。第四透镜的物侧面的一光轴区域为凸面,且第四透镜的物侧面的一圆周区域为凹面。光学成像镜头具有屈光率的透镜只有上述四片透镜。光学成像镜头满足:V3≦30.000;以及T2/T3≧0.900,其中V3为第三透镜的一阿贝数(Abbenumber),T2为第二透镜在光轴上的一厚度,且T3为第三透镜在光轴上的一厚度。所述光学成像镜头满足以下任一条件即可:(G23+G34)/G12≧0.900,EFL/T4≧4.000,(T4+AAG)/T1≦3.000,V1+V2+V4≦120.000,(T1+T2)/(T3+T4)≧1.200,(T2+T4)/(T3+G12)≦2.000,(T2+T4)/AAG≦2.200,(T3+AAG)/T4≧1.500,ALT/(G12+G23)≦4.400,ALT/AAG≦4.000,ALT/(G12+G34)≦6.800,EFL/AAG≦4.400,ALT/BFL≦1.850,(ALT+EFL)/AAG≦8.800,(T1+T2+AAG)/T4≧2.900,TL/BFL≦2.600,BFL/(T3+T4)≧1.200,(AAG+EFL)/(T3+G34)≦8.500,(AAG+T2)/T1≦3.300。其中T1为第一透镜1在光轴I上的厚度;T2为第二透镜2在光轴I上的厚度;T3为第三透镜3在光轴I上的厚度;T4为第四透镜4在光轴I上的厚度;Tmin为第一透镜1到第四透镜4在光轴I上的四个透镜厚度之中的最小值;Tmax为第一透镜1到第四透镜4在光轴I上的四个透镜厚度之中的最大值;G12为第一透镜1的像侧面16至第二透镜2的物侧面25在光轴I上的距离,也就是第一透镜1到第二透镜2在光轴I上的空气间隙;G23为第二透镜2的像侧面26至第三透镜3的物侧面35在光轴I上的距离,也就是第二透镜2到第三透镜3在光轴I上的空气间隙;G34为第三透镜3的像侧面36至第四透镜4的物侧面45在光轴I上的距离,也就是第三透镜3到第四透镜4在光轴I上的空气间隙;AAG为第一透镜1至第四透镜4在光轴I上的三个空气间隙的总和,即G12、G23及G34的总和;ALT为第一透镜1至第四透镜4在光轴I上的四个透镜厚度总和,即T1、T2、T3及T4的总和;TL为第一透镜1的物侧面15到第四透镜4的像侧面46在光轴I上的距离;TTL为第一透镜1的物侧面15到成像面99在光轴I上的距离;BFL为第四透镜4的像侧面46到成像面99在光轴I上的距离;ImgH为光学成像镜头10的像高;HFOV为光学成像镜头10的半视角;及EFL为光学成像镜头10的系统焦距,亦即光学成像镜头10整体的有效焦距(effectivefocallength,EFL)。G4F为第四透镜4到滤光片9在光轴I上的空气间隙;TF为滤光片9在光轴I上的厚度;GFP为滤光片9到成像面99在光轴I上的空气间隙;f1为第一透镜1的焦距;f2为第二透镜2的焦距;f3为第三透镜3的焦距;f4为第四透镜4的焦距;n1为第一透镜1的折射率;n2为第二透镜2的折射率;n3为第三透镜3的折射率;n4为第四透镜4的折射率;V1为第一透镜1的阿贝数;V2为第二透镜2的阿贝数;V3为第三透镜3的阿贝数;及V4为第四透镜4的阿贝数。基于上述,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的光学成像镜头的有益效果在于: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的光学成像镜头藉由满足上述具有屈光率的透镜的数量、上述透镜的面形设计以及满足上述的条件式,因此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的光学成像镜头可以具有良好的成像质量,且可以兼具小尺寸与小光圈值。附图说明图1是一示意图,说明一透镜的面型结构。图2是一示意图,说明一透镜的面型凹凸结构及光线焦点。图3是一示意图,说明一范例一的透镜的面型结构。图4是一示意图,说明一范例二的透镜的面型结构。图5是一示意图,说明一范例三的透镜的面型结构。图6是本专利技术之第一实施例之光学成像镜头的示意图。图7是第一实施例之光学成像镜头的纵向球差与各项像差图。图8是本专利技术之第一实施例之光学成像镜头的详细光学数据表格图。图9是本专利技术之第一实施例之光学成像镜头的非球面参数表格图。图10是本专利技术的第二实施例的光学成像镜头的示意图。图11是第二实施例之光学成像镜头的纵向球差与各项像差图。图12是本专利技术之第二实施例之光学成像镜头的详细光学数据表格图。图13是本专利技术之第二实施例之光学成像镜头的非球面参数表格图。图14是本专利技术的第三实施例的光学成像镜头的示意图。图15是第三实施例之光学成像镜头的纵向球差与各项像差图。图16是本专利技术之第三实施例之光学成像镜头的详细光学数据表格图。图17是本专利技术之第三实施例之光学成像镜头的非球面参数表格图。图18是本专利技术的第四实施例的光学成像镜头的示意图。图19是第四实施例之光学成像镜头的纵向球差与各项像差图。图20是本专利技术之第四实施例之光学成像镜头的详细光学数据表格图。图21是本专利技术之第四实施例之光学成像镜头的非球面参数表格图。图22是本专利技术的第五实施例的光学成像镜头的示意图。图23是第五实施例之光学成像镜头的纵向球差与各项像差图。图24是本专利技术之第五实施例之光学成像镜头的详细光学数据表格图。图25是本专利技术之第五实施例之光学成像镜头的非球面参数表格图。图26是本专利技术的第六实施例的光学成像镜头的示意图。图27是第六实施例之光学成像镜头的纵向球差与各项像差图。图28是本专利技术之第六实施例之光学成像镜头的详细光学数据表格图。图29是本专利技术之第六实施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光学成像镜头,从一物侧至一像侧沿一光轴依序包括一第一透镜、一第二透镜、一第三透镜及一第四透镜,且该第一透镜至该第四透镜各自包括一朝向该物侧且使成像光线通过的物侧面及一朝向该像侧且使成像光线通过的像侧面;该第一透镜的该像侧面的一圆周区域为凸面;该第二透镜的该像侧面的一光轴区域为凸面;该第三透镜的该物侧面的一圆周区域为凸面;该第四透镜的该物侧面的一光轴区域为凸面,且该第四透镜的该物侧面的一圆周区域为凹面;该光学成像镜头具有屈光率的透镜只有上述四片透镜,且该光学成像镜头满足:V3≦30.000;以及T2/T3≧0.900,其中,V3为该第三透镜的一阿贝数,T2为该第二透镜在该光轴上的一厚度,且T3为该第三透镜在该光轴上的一厚度。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光学成像镜头,从一物侧至一像侧沿一光轴依序包括一第一透镜、一第二透镜、一第三透镜及一第四透镜,且该第一透镜至该第四透镜各自包括一朝向该物侧且使成像光线通过的物侧面及一朝向该像侧且使成像光线通过的像侧面;该第一透镜的该像侧面的一圆周区域为凸面;该第二透镜的该像侧面的一光轴区域为凸面;该第三透镜的该物侧面的一圆周区域为凸面;该第四透镜的该物侧面的一光轴区域为凸面,且该第四透镜的该物侧面的一圆周区域为凹面;该光学成像镜头具有屈光率的透镜只有上述四片透镜,且该光学成像镜头满足:V3≦30.000;以及T2/T3≧0.900,其中,V3为该第三透镜的一阿贝数,T2为该第二透镜在该光轴上的一厚度,且T3为该第三透镜在该光轴上的一厚度。2.如权利要求1所述光学成像镜头,其中该光学成像镜头更满足:(G23+G34)/G12≧0.900,其中G23为该第二透镜到该第三透镜在该光轴上的一空气间隙,G34为该第三透镜到该第四透镜在该光轴上的一空气间隙,且G12为该第一透镜到该第二透镜在该光轴上的一空气间隙。3.如权利要求1所述光学成像镜头,其中该光学成像镜头更满足:EFL/T4≧4.000,其中EFL为该光学成像镜头的系统焦距,且T4为该第四透镜在该光轴上的一厚度。4.如权利要求1所述光学成像镜头,其中该光学成像镜头更满足:(T4+AAG)/T1≦3.000,其中T4为该第四透镜在该光轴上的一厚度,AAG为该第一透镜至该第四透镜在该光轴上的三个空气间隙的总和,且T1为该第一透镜在该光轴上的一厚度。5.如权利要求1所述光学成像镜头,其中该光学成像镜头更满足:V1+V2+V4≦120.000,其中V1为该第一透镜的一阿贝数,V2为该第二透镜的一阿贝数,且V4为该第四透镜的一阿贝数。6.如权利要求1所述光学成像镜头,其中该光学成像镜头更满足:(T1+T2)/(T3+T4)≧1.200,其中T1为该第一透镜在该光轴上的一厚度,且T4为该第四透镜在该光轴上的一厚度。7.如权利要求1所述光学成像镜头,其中该光学成像镜头更满足:(T2+T4)/(T3+G12)≦2.000,其中T4为该第四透镜在该光轴上的一厚度,且G12为该第一透镜到该第二透镜在该光轴上的一空气间隙。8.如权利要求1所述光学成像镜头,其中该光学成像镜头更满足:(T2+T4)/AAG≦2.200,其中T4为该第四透镜在该光轴上的一厚度,且AAG为该第一透镜至该第四透镜在该光轴上的三个空气间隙的总和。9.如权利要求1所述光学成像镜头,其中该光学成像镜头更满足:(T3+AAG)/T4≧1.500,其中AAG为该第一透镜至该第四透镜在该光轴上的三个空气间隙的总和,且T4为该第四透镜在该光轴上的一厚度。10.如权利要求1所述光学成像镜头,其中该光学成像镜头更满足:ALT/(G12+G23)≦4.400,其中ALT为该第一透镜至该第四透镜在该光轴上的四个透...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锋陈雁斌赖永枫
申请(专利权)人:玉晶光电厦门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福建,3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