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硬度、防眩光的硬化层涂布液及一种硬化膜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1220091 阅读:72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5-29 01:07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硬化膜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高硬度、防眩光的硬化层涂布液及一种硬化膜。为了解决现有硬化膜不能兼具高硬度和防眩性的问题,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一种高硬度、防眩光的硬化层涂布液及一种硬化膜。所述硬化层涂布液包含40%~80%丙烯酸酯预聚物,10%~30%的丙烯酸酯单体,7%~30%二氧化硅,2%~6%的光引发剂,0.1%~0.5%的助剂,所述百分含量为重量百分含量。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的硬化层涂布液固化后形成硬化层,兼具高硬度和防眩性。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的硬化膜兼具高硬度和防眩光的保护效果。

A hardening coating solution with high hardness and anti-glare and a hardening film

The invention relates to the technical field of hardening film, in particular to a hardening layer coating solution with high hardness and anti-glare and a hardening film. In order to solve the problem that the existing hardening film can not have both high hardness and anti-glare property, the invention provides a hardening coating solution with high hardness and anti-glare and a hardening film. The hardening layer coating solution comprises 40%-80% acrylate prepolymer, 10%-30% acrylate monomer, 7%-30% silicon dioxide, 2%-6% photoinitiator and 0.1%-0.5% assistant. The percentage content is a heavy percentage. The hardening layer coating solution provided by the invention solidifies and forms a hardening layer, which has high hardness and anti-glare property. The hardening film provided by the invention has the protective effect of high hardness and anti-glar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高硬度、防眩光的硬化层涂布液及一种硬化膜
本专利技术涉及硬化膜
,具体而言,涉及一种高硬度、防眩光的硬化层涂布液及一种硬化膜。
技术介绍
在LCD光学保护膜的诸多性能中,防眩目功能已经成为最重要的要求之一。“眩”是由于视场中光亮度或衬比不合适的分布而对视觉造成的影响,屏幕表面反射周围光源的光线给图像的亮度和衬比带来一定影响,称之为“眩光”现象。尤其像LCD这类低亮度显示屏在高亮度光线下操作图像更不易辨识,长时间观看此类屏幕对肉眼伤害很大。实现屏幕防眩功能的方法包括:(1)对膜表面进行机械研磨或用氢氟酸之类的腐蚀剂进行有选择的腐蚀使其表面粗糙,增加屏或膜表面的粗糙度;(2)在膜表面喷涂一种硅酸酯或硅酸盐溶液形成一层凹凸不同的SiO2;(3)利用折射率不同的两层膜对反射光的干涉原理减少反射;(4)涂布高硬度的粒子涂层,实现高透过率、低光泽度、高耐磨性的屏幕保护膜。在此之前,已有专利公布说明制备的防眩硬化液方案,但是硬度基本不超过4H,耐磨性也没有特别的测试与报道。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现有硬化膜不能兼具高硬度和防眩性的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一种高硬度、防眩光的硬化层涂布液及一种硬化膜。本专利技术提供的硬化层涂布液固化后形成硬化层,兼具高硬度和防眩性。本专利技术提供的硬化膜可以兼具高硬度和防眩光的保护效果。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采用下述技术方案。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硬化层涂布液,所述硬化层涂布液包含丙烯酸酯预聚物,丙烯酸酯单体,和无机粒子。进一步的,所述硬化层涂布液包含40%~80%丙烯酸酯预聚物,10%~30%的丙烯酸酯单体,7%~30%无机粒子,2%~6%的光引发剂,0.1%~0.5%的助剂,所述百分含量为重量百分含量。进一步的,所述丙烯酸酯预聚物包括10%~40%的十官聚氨酯丙烯酸树脂齐聚物,和18.6-50%的六官聚氨酯丙烯酸树脂齐聚物。所述硬化层涂布液又称为硬化液。将各个组分限定在上述含量范围内,可以将多官能团的丙烯酸树脂在UV光照下发生快速聚合,使得粒子浮在基体树脂表面,可以提供表面的防眩特性和高硬度特性,树脂官能团含量和重量比的控制以及粒子比例对涂层表面硬度控制会有重要影响。将硬化层涂布液的配比限定在上述范围内,对固化后硬化层的硬度具有更优的管控性质,使得硬化膜产品能满足高硬度、高耐磨、防眩性等高品质要求。进一步的,所述硬化层涂布液的固含量为30~60%。进一步的,所述硬化层涂布液的固含量优选为38%~53%。进一步的,所述硬化层涂布液的固含量最优选为40~45%。将上述硬化层涂布液固含量限定在该范围,有利于硬化层均匀的涂布在基材表面。进一步的,所述丙烯酸酯预聚物选自官能团≤10的丙烯酸酯预聚物。进一步的,所述多官能团丙烯酸酯预聚物中的官能团选自羟基(-OH)、或羧基(-COOH)中的一种或组合。所述多官能团丙烯酸酯预聚物中的官能团可以提供硬化层的表面聚合度,保证硬化层优良的耐磨性。进一步的,所述丙烯酸酯预聚物选自十官能团丙烯酸酯预聚物或六官能团丙烯酸酯预聚物中的一种或组合。进一步的,所述丙烯酸酯预聚物选自十官能团丙烯酸酯齐聚物或六官能团丙烯酸酯齐聚物中的一种或组合。进一步的,所述丙烯酸酯预聚物选自环氧丙烯酸树脂、聚酯丙烯酸树脂或聚醚丙烯酸树脂中的一种或至少两种的组合。进一步的,所述环氧丙烯酸树脂、聚酯丙烯酸树脂和聚醚丙烯酸树脂为光固化树脂。进一步的,所述丙烯酸酯预聚物选自十官聚氨酯丙烯酸树脂齐聚物或六官聚氨酯丙烯酸树脂齐聚物中的一种或组合。所述丙烯酸酯预聚物由美源特殊化工株式会社提供。进一步的,所述丙烯酸酯单体选自六官能团丙烯酸酯单体。进一步的,所述丙烯酸酯单体选自环氧丙烯酸酯、醚类丙烯酸酯、或酯类丙烯酸酯中的一种或至少两种的组合。所述丙烯酸酯单体与丙烯酸树脂预聚物的搭配可以实现对硬化层硬度和耐磨性的调控。进一步的,所述光引发剂为裂解型光引发剂或/和光敏型光引发剂。进一步的,所述光引发剂为巴斯夫提供的184。进一步的,所述无机粒子是二氧化硅粒子,添加的粒子可以包含同材质的粒径在2~25μm不等的一种或多种组合。所述粒子由日本富士硅化学提供。进一步的,所述粒子粒径优选为10~20μm。进一步的,所述助剂为流平剂。进一步的,所述助剂选自硅氧烷流平剂。所述有机溶剂选自乙酸乙酯,乙酸丁酯,丁酮,或环己酮中的一种或至少两种的组合。进一步的,所述硬化层涂布液包含50%~80%的丙烯酸酯预聚物,10%~29%的丙烯酸酯单体,7%~28.5%的二氧化硅粒子,2%~6%的光引发剂,0.2%~0.5%的助剂。进一步的,所述丙烯酸酯预聚物包括25%~40%的十官聚氨酯丙烯酸树脂齐聚物,和18.6-50%的六官聚氨酯丙烯酸树脂齐聚物。进一步的,硬化层涂布液固含量为38%~53%。上述技术方案包括实施例2、实施例4-6和实施例10-11。进一步的,所述硬化层涂布液包含53.6%~65%的丙烯酸酯预聚物,18.7%~28%的丙烯酸酯单体,12%~15%的二氧化硅粒子,3%~4%的光引发剂,0.2%~0.4%的助剂。进一步的,所述丙烯酸酯预聚物包括30%~40%的十官聚氨酯丙烯酸树脂齐聚物,和18.6-25%的六官聚氨酯丙烯酸树脂齐聚物。进一步的,硬化层涂布液固含量为40%~45%。上述技术方案包括实施例2、5、10。将硬化层厚度限定在上述优选参数范围内,不仅能保证硬化层的优良防眩性和耐磨性,还能使得硬化膜具有较薄的厚度,方便使用。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一种硬化膜,所述硬化膜包括硬化层,所述硬化层包括丙烯酸树脂及二氧化硅粒子。进一步的,所述基材为高透明的基材,所述基材层的材料选自聚对苯二甲基乙二醇酯(PET)。进一步的,所述硬化层由本专利技术提供的硬化层涂布液固化后形成。进一步的,所述硬化膜依次包括基材层、前处理层和硬化层。前处理层是在基材层的表面做化学基底(Primer)处理形成的,用于提高基材层和硬化层之间的附着力。所述化学基底(Primer)处理是指底涂预处理。所述前处理层又称为基底层。所述基材层和前处理层组成基材。进一步的,所述前处理层的材料选自水性聚氨酯、聚氨酯、亚克力中的一种或至少两种的组合。进一步的,所述硬化层的厚度为15~24μm;所述基材层和前处理层组成基材,所述基材的厚度为100~300μm。进一步的,所述硬化层的厚度优选为15~24μm。进一步的,所述硬化层的厚度优选为17~20μm。进一步的,所述基材的厚度优选为100~188μm。进一步的,所述基材的厚度最优选为188μm。本专利技术提供的硬化膜可用于屏幕外的防眩膜。本专利技术提供的硬化膜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将硬化层涂布液涂布在基材表面,放置在循环烘箱干燥、然后光固化处理,形成硬化层;进一步的,步骤(1)中循环烘箱干燥的温度为80℃,时间为2分钟;光固化为能量为600mJ/cm2的紫外光辐射。进一步的,步骤(1)中的基材为东丽提供的型号PY2Z基材,所述基材包括基材层和前处理层。所述基材又称为PET基材。上述涂布工艺、光固化处理工艺,可以根据现有技术进行设定。在将硬化层涂布液涂布在基材表面之前,上述制备方法还包括将硬化层配置成硬化层涂布液的步骤。本专利技术提供的硬化层涂布液中的丙烯酸树脂预聚物中官能团数量与含量的控制对硬化膜中硬化层表面的硬度有重要影响,进而影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硬化层涂布液,其特征在于,所述硬化层涂布液包含丙烯酸酯预聚物,丙烯酸酯单体,和无机粒子。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硬化层涂布液,其特征在于,所述硬化层涂布液包含丙烯酸酯预聚物,丙烯酸酯单体,和无机粒子。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硬化层涂布液,其特征在于,所述硬化层涂布液包含40%~80%丙烯酸酯预聚物,10%~30%的丙烯酸酯单体,7%~30%无机粒子,2%~6%的光引发剂,0.1%~0.5%的助剂,所述百分含量为重量百分含量。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硬化层涂布液,其特征在于,所述丙烯酸酯预聚物包括10%~40%的十官聚氨酯丙烯酸树脂齐聚物,和18.6%-50%的六官聚氨酯丙烯酸树脂齐聚物。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硬化层涂布液,其特征在于,所述丙烯酸酯预聚物选自环氧丙烯酸树脂、聚酯丙烯酸树脂或聚醚丙烯酸树脂中的一种或至少两种的组合。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硬化层涂布液,其特征在于,所述丙烯酸酯单体选自六...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唐海江汪诚简伟任缪锴夏寅薛永富张彦李刚
申请(专利权)人:宁波激智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