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透明度PE膜及其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1217653 阅读:37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5-28 22:56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高透明度PE膜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将茂金属聚乙烯、中密度聚乙烯MDPE、导电炭黑、乙撑双硬脂酸酰胺、纳米氢氧化镁以及加工助剂倒入高速搅拌机并加入甲基硅油进行高速搅拌,得到第一原料;将中密度聚乙烯MDPE、线性低密度聚乙烯LLDPE、纳米三氧化二铝以及加工助剂倒入高速搅拌机进行高速搅拌,得到第二原料;将茂金属聚乙烯、线性低密度聚乙烯LLDPE、导电炭黑、乙撑双硬脂酸酰胺、纳米三氧化二铝以及加工助剂倒入高速搅拌机并加入甲基硅油进行高速搅拌,得到第三原料;将第一原料以第一工艺挤出第一熔体;将第二原料以第二工艺挤出第二熔体;将第三原料以第三工艺挤出第三熔体;以及将第一熔体、第二熔体及第三熔体的层合体进行压延。

A High Transparency PE Film and Its Preparation Method

The invention discloses a preparation method of high transparency PE film, which comprises the following steps: pouring metallocene polyethylene, medium density polyethylene MDPE, conductive carbon black, ethylene bisstearate amide, nano magnesium hydroxide and processing aids into a high-speed mixer and adding methyl silicone oil for high-speed stirring to obtain the first raw material; Density polyethylene MDPE, linear low density polyethylene LLDPE, nano-aluminium trioxide and processing aids were poured into high-speed mixer for high-speed stirring to obtain the second raw material; metallocene polyethylene, linear low density polyethylene LLDPE, conductive carbon black, ethylene bisstearate amide, nano-aluminium trioxide and processing aids were poured into the mixer. High-speed mixer and methyl silicone oil are added to mix at high speed to obtain the third raw material; the first raw material is extruded from the first melt by the first process; the second raw material is extruded from the second melt by the second process; the third raw material is extruded from the third melt by the third process; and the laminates of the first melt, the second melt and the third melt are imported. Rolling calendering.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高透明度PE膜及其制备方法
本专利技术是关于塑料加工
,特别是关于一种高透明度PE膜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1933年,英国ICI公司在高温高压下制得了白色蜡状聚乙烯,并将其用作高频绝缘材料,而后实现了高压法工业生产,产品为低密度聚乙烯(LDPE)。50年代,由于发现了Ziegler-Natta催化剂及Cr系催化剂(美国Philips公司)而实现了中低压法高密度聚乙烯(HDPE)的生产。80年代,开始普及采用气相法或高压离子聚合法生产线性低密度聚乙烯(LLDPE)。通过种种改进,聚乙烯生产技术获得了迅速发展。进入90年代,茂金属催化剂及其应用技术成为聚烯烃工业中最引人瞩目的技术进展之一。茂金属催化剂的工业化,以及使用茂金属催化剂实现聚乙烯的高性能化和开发新型品种已成为聚乙烯技术的开发热点。自从1991年Exxon公司首次将茂金属催化剂用于聚乙烯的工业化装置,并生产出第一批茂金属聚乙烯(mPE)产品EXACT以来,mPE的开发也如同其它茂金属聚烯烃一样,日益深入和扩大。目前市场上的PE手帕纸膜大多数以流延膜为主,存在静电大,以吹膜为主的透明度差,平整度不好,在包装机上走机时容易标错,热封不良,目前的PE膜无法满足速度200包以上每分钟的包装现场,摩擦系数与静电及挺度都达不到。公开于该
技术介绍
部分的信息仅仅旨在增加对本专利技术的总体背景的理解,而不应当被视为承认或以任何形式暗示该信息构成已为本领域一般技术人员所公知的现有技术。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高透明度PE膜及其制备方法,其能够克服现有技术的缺点。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高透明度PE膜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提供茂金属聚乙烯、中密度聚乙烯MDPE、线性低密度聚乙烯LLDPE、导电炭黑、乙撑双硬脂酸酰胺、纳米氢氧化镁、纳米三氧化二铝以及加工助剂;将茂金属聚乙烯、中密度聚乙烯MDPE、导电炭黑、乙撑双硬脂酸酰胺、纳米氢氧化镁以及加工助剂倒入高速搅拌机并加入甲基硅油进行高速搅拌,得到第一原料;将中密度聚乙烯MDPE、线性低密度聚乙烯LLDPE、纳米三氧化二铝以及加工助剂倒入高速搅拌机并加入甲基硅油进行高速搅拌,得到第二原料;将茂金属聚乙烯、线性低密度聚乙烯LLDPE、导电炭黑、乙撑双硬脂酸酰胺、纳米三氧化二铝以及加工助剂倒入高速搅拌机并加入甲基硅油进行高速搅拌,得到第三原料;将第一原料加入第一螺杆挤出机,并以第一工艺挤出第一熔体;将第二原料加入第二螺杆挤出机,并以第二工艺挤出第二熔体;将第三原料加入第三螺杆挤出机,并以第三工艺挤出第三熔体;以及将第一熔体、第二熔体以及第三熔体引入叠层器中,并对叠层器出口处的层合体进行压延,得到高透明度PE膜;其中,高透明度PE膜从外至内依次包括第一-第n基础PE膜层,并且其中,每个基础PE膜层从外至内依次包括基于第一原料的子层、基于第二原料的子层以及基于第三原料的子层。在一优选的实施方式中,在第一原料中,以重量份计,茂金属聚乙烯占80-100份、中密度聚乙烯MDPE占30-40份、导电炭黑占10-20份、乙撑双硬脂酸酰胺占5-10份、纳米氢氧化镁占5-10份以及加工助剂占5-10份。在一优选的实施方式中,在第二原料中,以重量份计,中密度聚乙烯MDPE占80-100份、线性低密度聚乙烯LLDPE占20-30份、纳米三氧化二铝占5-10份以及加工助剂占5-10份。在一优选的实施方式中,在第三原料中,以重量份计,茂金属聚乙烯占80-100份、线性低密度聚乙烯LLDPE占20-30份、导电炭黑占20-30份、乙撑双硬脂酸酰胺占5-10份、纳米三氧化二铝占5-10份以及加工助剂占5-10份。在一优选的实施方式中,第一工艺具体为:挤出机第一区温度为145-155℃,挤出机第二区温度为190-200℃,挤出机第三区温度为170-180℃,挤出机第四区温度为160-170℃,挤出机第五区温度为170-180℃,模头温度为165-175℃,螺杆转速为40-80rpm。在一优选的实施方式中,第二工艺具体为:挤出机第一区温度为150-160℃,挤出机第二区温度为195-205℃,挤出机第三区温度为175-185℃,挤出机第四区温度为165-175℃,挤出机第五区温度为175-185℃,模头温度为170-180℃,螺杆转速为40-80rpm。在一优选的实施方式中,第三工艺具体为:挤出机第一区温度为140-150℃,挤出机第二区温度为185-195℃,挤出机第三区温度为165-175℃,挤出机第四区温度为155-165℃,挤出机第五区温度为165-175℃,模头温度为160-170℃,螺杆转速为40-80rpm。在一优选的实施方式中,高透明度PE膜从外至内依次包括第一-第五基础PE膜层,并且其中,每个基础PE膜层从外至内依次包括基于第一原料的子层、基于第二原料的子层以及基于第三原料的子层。在一优选的实施方式中,制备高透明度PE膜过程中,牵引速度为1000-1500mm/min。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了一种高透明度PE膜,该高透明度PE膜是由如前所述的制备方法制备的。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高透明度PE膜及其制备方法具有如下优点:针对现有技术中PE膜的缺陷,本专利技术提出了一种新型的高透明度PE膜。首先本申请增加了高透明度PE膜的膜层层数,同时增加了丰富的子层结构,从而提高了高透明度PE膜的抗拉强度、冲击强度以及导电性能(从而提高了防静电效果),优化了膜层之间的界面结构,提高了材料的强度,同时本专利技术针对各层的承力状态,有针对性的设计了各层的组分和配比,使得膜层的各项性能有进一步的提升。本专利技术的高透明度PE膜导电性好,抗拉强度高,冲击韧性强。附图说明图1是根据本专利技术一实施方式的高透明度PE膜的制备方法流程图。图2是根据本专利技术一实施方式的高透明度PE膜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根据本专利技术一实施方式的每个基础PE膜层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描述,但应当理解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并不受具体实施方式的限制。除非另有其它明确表示,否则在整个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中,术语“包括”或其变换如“包含”或“包括有”等等将被理解为包括所陈述的元件或组成部分,而并未排除其它元件或其它组成部分。针对本申请的要求,叠层器需要三个进口(分别供第一熔体、第二熔体以及第三熔体流入)。叠层器本身的结构是现有技术,例如北京化工大学的多篇论文和专利都公开了叠层器的具体结构。此外,加工助剂的种类是本领域公知的种类,其具体组成可以根据本领域技术人员的要求随意组合,本申请为了验证薄膜基本特性,所以在实施例及对比例中仅仅加入了抗氧化剂一种加工助剂。图1是根据本专利技术一实施方式的高透明度PE膜的制备方法流程图。如图所示,本专利技术的高透明度PE膜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步骤101:提供茂金属聚乙烯、中密度聚乙烯MDPE、线性低密度聚乙烯LLDPE、导电炭黑、乙撑双硬脂酸酰胺、纳米氢氧化镁、纳米三氧化二铝以及加工助剂;步骤102:将茂金属聚乙烯、中密度聚乙烯MDPE、导电炭黑、乙撑双硬脂酸酰胺、纳米氢氧化镁以及加工助剂倒入高速搅拌机并加入甲基硅油进行高速搅拌,得到第一原料;步骤103:将中密度聚乙烯MDPE、线性低密度聚乙烯LLDPE、纳米三氧化二铝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高透明度PE膜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提供茂金属聚乙烯、中密度聚乙烯MDPE、线性低密度聚乙烯LLDPE、导电炭黑、乙撑双硬脂酸酰胺、纳米氢氧化镁、纳米三氧化二铝以及加工助剂;将所述茂金属聚乙烯、中密度聚乙烯MDPE、导电炭黑、乙撑双硬脂酸酰胺、纳米氢氧化镁以及加工助剂倒入高速搅拌机并加入甲基硅油进行高速搅拌,得到第一原料;将所述中密度聚乙烯MDPE、线性低密度聚乙烯LLDPE、纳米三氧化二铝以及加工助剂倒入高速搅拌机并加入甲基硅油进行高速搅拌,得到第二原料;将所述茂金属聚乙烯、线性低密度聚乙烯LLDPE、导电炭黑、乙撑双硬脂酸酰胺、纳米三氧化二铝以及加工助剂倒入高速搅拌机并加入甲基硅油进行高速搅拌,得到第三原料;将所述第一原料加入第一螺杆挤出机,并以第一工艺挤出第一熔体;将所述第二原料加入第二螺杆挤出机,并以第二工艺挤出第二熔体;将所述第三原料加入第三螺杆挤出机,并以第三工艺挤出第三熔体;以及将所述第一熔体、第二熔体以及第三熔体引入叠层器中,并对所述叠层器出口处的层合体进行压延,得到高透明度PE膜;其中,所述高透明度PE膜从外至内依次包括第一‑第n基础PE膜层,并且其中,每个所述基础PE膜层从外至内依次包括基于所述第一原料的子层、基于所述第二原料的子层以及基于所述第三原料的子层。...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高透明度PE膜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提供茂金属聚乙烯、中密度聚乙烯MDPE、线性低密度聚乙烯LLDPE、导电炭黑、乙撑双硬脂酸酰胺、纳米氢氧化镁、纳米三氧化二铝以及加工助剂;将所述茂金属聚乙烯、中密度聚乙烯MDPE、导电炭黑、乙撑双硬脂酸酰胺、纳米氢氧化镁以及加工助剂倒入高速搅拌机并加入甲基硅油进行高速搅拌,得到第一原料;将所述中密度聚乙烯MDPE、线性低密度聚乙烯LLDPE、纳米三氧化二铝以及加工助剂倒入高速搅拌机并加入甲基硅油进行高速搅拌,得到第二原料;将所述茂金属聚乙烯、线性低密度聚乙烯LLDPE、导电炭黑、乙撑双硬脂酸酰胺、纳米三氧化二铝以及加工助剂倒入高速搅拌机并加入甲基硅油进行高速搅拌,得到第三原料;将所述第一原料加入第一螺杆挤出机,并以第一工艺挤出第一熔体;将所述第二原料加入第二螺杆挤出机,并以第二工艺挤出第二熔体;将所述第三原料加入第三螺杆挤出机,并以第三工艺挤出第三熔体;以及将所述第一熔体、第二熔体以及第三熔体引入叠层器中,并对所述叠层器出口处的层合体进行压延,得到高透明度PE膜;其中,所述高透明度PE膜从外至内依次包括第一-第n基础PE膜层,并且其中,每个所述基础PE膜层从外至内依次包括基于所述第一原料的子层、基于所述第二原料的子层以及基于所述第三原料的子层。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透明度PE膜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一原料中,以重量份计,茂金属聚乙烯占80-100份、中密度聚乙烯MDPE占30-40份、导电炭黑占10-20份、乙撑双硬脂酸酰胺占5-10份、纳米氢氧化镁占5-10份以及加工助剂占5-10份。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高透明度PE膜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二原料中,以重量份计,中密度聚乙烯MDPE占80-100份、线性低密度聚乙烯LLDPE占20-30份、纳米三氧化二铝占5-10份以及加工助剂占5-10份。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高透明度...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作团黄家辉
申请(专利权)人:福建富一锦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福建,3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