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教学用实验器材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1216679 阅读:29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5-28 22:2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教学用实验器材。所述教学用实验器材包括支撑机构;第一安装机构,所述第一安装机构包括铁球、两个偏振光筒和第一偏振薄膜,所述支撑机构的顶部转动连接两个中空圆柱形所述偏振光筒,其中一个所述偏振光筒的内部水平设有所述第一偏振薄膜;固定圈;第二安装机构,所述第二安装机构包括凹槽、卡片和第二偏振薄膜,另一个所述偏振光筒的侧壁开设凹槽,所述卡片的表面粘接所述第二偏振薄膜;减震机构,所述减震机构螺纹连接于两个所述偏振光筒的两端。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教学用实验器材便于更换偏振薄膜,促进实验的清晰度,可减少铁球对盖子的撞击,便于控制铁球的运动速度。

An experimental equipment for teaching

The utility model provides an experimental device for teaching. The experimental apparatus for teaching includes a support mechanism; the first installation mechanism comprises an iron ball, two polarization light cylinders and a first polarization film; the top of the support mechanism rotates to connect two hollow cylindrical polarization light cylinders, one of which has the first polarization film at the internal level; the second installation mechanism, the first polarization film. The second installation mechanism comprises a groove, a card and a second polarization film, and a groove is arranged on the side wall of the polarization light cylinder. The surface of the card is bonded with the second polarization film, and the shock absorption mechanism is threaded at both ends of the two polarization light cylinders. The experimental equipment for teaching provided by the utility model is convenient for replacing polarized film, promoting the clarity of the experiment, reducing the impact of the iron ball on the cover, and controlling the movement speed of the iron ball.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教学用实验器材
本技术教学玩具
,尤其涉及一种教学用实验器材。
技术介绍
穿墙而过演示器科学原理:在本实演仪器中,其实就是利用了光的偏振原理,一根透明有机玻璃管,在中间二分之一的管内一边贴有垂直偏振薄膜,另一边贴有水平偏振薄膜,那么在管外看到管中部有一不透光的隔层。当你上下转动偏振光筒时,由于二种偏振光在交接处看起来有一层“中间隔层”,感觉小球在穿“墙“而过,所以人们形成球在管内能自由通过阻”挡板“的视觉错误现象。然而现有的实验器材偏振光筒都是一个整体不可拆卸,长期滚动的铁球将偏振薄膜磨损后,不易跟换偏振薄膜,影响实验的清晰度,对盖子的振动较大,降低了筒体的使用寿命,铁球的运动速度不可控制。因此,有必要提供一种新的教学用实验器材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可拆卸偏振光筒,更换偏振薄膜,增加实验的清晰度,增加器材的使用寿命的教学用实验器材。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的教学用实验器材包括:支撑机构;第一安装机构,所述第一安装机构转连接动于所述支撑机构,所述第一安装机构包括铁球、两个偏振光筒和第一偏振薄膜,所述支撑机构的顶部转动连接两个中空圆柱形所述偏振光筒,两个所述偏振光筒之间滑动所述铁球,其中一个所述偏振光筒的内部水平设有所述第一偏振薄膜;固定圈,所述固定圈固定于两个所述偏振光筒;第二安装机构,所述第二安装机构设于另一个所述偏振光筒,所述第二安装机构包括凹槽、卡片和第二偏振薄膜,另一个所述偏振光筒的侧壁开设凹槽,所述另一个所述偏振光筒的内部所述凹槽与所述卡片卡合,所述卡片的表面粘接所述第二偏振薄膜;减震机构,所述减震机构螺纹连接于两个所述偏振光筒的两端。优选的,所述支撑机构包括连接板、固定板和支撑板,两个所述偏振光筒的底部边沿处固定连接截面呈“U”形机构的所述连接板,所述连接板底部二分之一处转动连接所述固定板,所述固定板的底部垂直固定连接所述支撑板。优选的,所述连接板的底部安装缓冲机构,所述缓冲机构包括第一转轴、连接杆、固定杆、第一弹簧、第二转轴和挡块,所述连接板的底部通过所述第一转轴对称转动连接两个所述连接杆,所述支撑板的底部通过所述第二转轴对称转动连接两个所述固定杆,所述连接杆滑动于所述固定杆的内部与所述第一弹簧固定,位于所述固定杆的内部的所述连接杆的底部对称焊接所述挡块。优选的,所述连接板与所述支撑板平行,位于所述支撑板的表面的所述固定板、两个所述固定杆之间两两平行。优选的,所述减震机构包括盖子、橡皮垫、第二弹簧、固定壳、铁片和限位柱,两个所述偏振光筒的两端均螺纹连接所述盖子,所述盖子的侧壁粘接所述橡皮垫,所述橡皮垫的侧壁固定连接所述固定壳,所述铁片滑动于所述固定壳的内部与所述第二弹簧固定连接,所述铁片的一端对称固定所述限位柱,所述限位柱与所述固定壳的内侧壁抵触,所述固定壳的侧壁固定连接所述铁片。优选的,所述盖子、所述橡皮垫、所述固定壳均呈圆柱形结构,所述橡皮垫的最大直径小于所述盖子的最大直径,位于所述固定壳的侧壁的所述铁片的其中一个侧壁呈弧形机构。优选的,所述卡片与所述第一偏振薄膜的厚度之和等于所述凹槽的深度,所述第一偏振薄膜的表面与两个所述偏振光筒的内侧壁位于同一平面,所述第一偏振薄膜是一种具有弹性的偏振薄膜。与相关技术相比较,本技术提供的教学用穿墙而过实验器材具有如下有益效果:本技术提供一种教学用实验器材,两个所述偏振光筒之间通过所述固定圈固定连接,其中一个所述偏振光筒的内侧壁开设所述凹槽,所述凹槽的内部卡合连接具有弹性的圆形卡片,长期试验后所述铁球将所述第二偏振薄膜磨损后,便于拆卸两个所述偏振光筒将所述卡片拆下更换位于所述卡片的表面的所述第二偏振薄膜,增加实验的清晰度;所述卡片、所述第二偏振薄膜的厚度之和等于所述凹槽的深度,所述第二偏振薄膜的表面与两个所述偏振光筒的内侧壁位于同一平面,增加了所述铁球的流动顺畅性;所述连接板与所述支撑机构之间安装所述缓冲机构,便于控制所述铁球的流速,使学生更加清晰的看清实验;两个所述偏振光筒的两端设有所述减震机构,所述铁球在流动的过程中减少与所述铁片之间的摩擦,增加所述偏振光筒的使用寿命。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提供的教学用实验器材的一种较佳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所示的减震机构示意图;图3为图1所示的偏振光筒与第二安装机构连接示意图;图4为图1所示的缓冲机构示意图。图中标号:1、支撑机构,11、连接板,12、固定板,13、支撑板,2、缓冲机构,21、第一转轴,22、连接杆,23、固定杆,24、第一弹簧,25、第二转轴,26、挡块,3、第一安装机构,31、铁球,32、偏振光筒,33、第一偏振薄膜,4、固定圈,5、减震机构,51、盖子,52、橡皮垫,53、第二弹簧,54、固定壳,55、铁片,56、限位柱,6、第二安装机构,61、凹槽,62、卡片,63、第二偏振薄膜。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方式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请结合参阅图1、图2、图3和图4,其中,图1为本技术提供的教学用实验器材的一种较佳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所示的减震机构示意图;图3为图1所示的偏振光筒与第二安装机构连接示意图;图4为图1所示的缓冲机构示意图。教学用实验器材包括:支撑机构1;第一安装机构3,所述第一安装机构3转连接动于所述支撑机构1,所述第一安装机构3包括铁球31、两个偏振光筒32和第一偏振薄膜33,所述支撑机构1的顶部转动连接两个中空圆柱形所述偏振光32筒,两个所述偏振光筒32之间滑动所述铁球31,其中一个所述偏振光筒32的内部水平设有所述第一偏振薄膜33;固定圈4,所述固定圈4固定于两个所述偏振光筒32;第二安装机构6,所述第二安装机构6设于另一个所述偏振光筒32,所述第二安装机构6包括凹槽61、卡片62和第二偏振薄膜63,另一个所述偏振光筒32的侧壁开设凹槽61,所述另一个所述偏振光筒32的内部所述凹槽61与所述卡片62卡合,所述卡片62的表面粘接所述第二偏振薄膜63;减震机构5,所述减震机构5螺纹连接于两个所述偏振光筒32的两端。所述支撑机构1包括连接板11、固定板12和支撑板13,两个所述偏振光筒32的底部边沿处固定连接截面呈“U”形机构的所述连接板11,所述连接板11底部二分之一处转动连接所述固定板12,所述固定板12的底部垂直固定连接所述支撑13板,实现了对所述偏振光筒32的固定,增加了整体结构的稳定性。所述连接板11的底部安装缓冲机构2,所述缓冲机构2包括第一转轴21、连接杆22、固定杆23、第一弹簧24、第二转轴25和挡块26,所述连接板11的底部通过所述第一转轴21对称转动连接两个所述连接杆22,所述支撑板13的底部通过所述第二转轴25对称转动连接两个所述固定杆23,所述连接杆22滑动于所述固定杆23的内部与所述第一弹簧24固定,位于所述固定杆23的内部的所述连接杆的底部对称焊接所述挡块26,可缓慢下压所述偏振光筒32,所述第一弹簧24收缩,可稍微控制所述铁球31的流动速度。所述连接板11与所述支撑板13平行,位于所述支撑板13的表面的所述固定板12、两个所述固定杆23之间两两平行,增加了整体结构连接的稳定性。所述减震机构5包括盖子51、橡皮垫52、第二弹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教学用实验器材,其特征在于,包括:支撑机构;第一安装机构,所述第一安装机构转连接动于所述支撑机构,所述第一安装机构包括铁球、两个偏振光筒和第一偏振薄膜,所述支撑机构的顶部转动连接两个中空圆柱形所述偏振光筒,两个所述偏振光筒之间滑动所述铁球,其中一个所述偏振光筒的内部水平设有所述第一偏振薄膜;固定圈,所述固定圈固定于两个所述偏振光筒;第二安装机构,所述第二安装机构设于另一个所述偏振光筒,所述第二安装机构包括凹槽、卡片和第二偏振薄膜,另一个所述偏振光筒的侧壁开设凹槽,所述另一个所述偏振光筒的内部所述凹槽与所述卡片卡合,所述卡片的表面粘接所述第二偏振薄膜;减震机构,所述减震机构螺纹连接于两个所述偏振光筒的两端。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教学用实验器材,其特征在于,包括:支撑机构;第一安装机构,所述第一安装机构转连接动于所述支撑机构,所述第一安装机构包括铁球、两个偏振光筒和第一偏振薄膜,所述支撑机构的顶部转动连接两个中空圆柱形所述偏振光筒,两个所述偏振光筒之间滑动所述铁球,其中一个所述偏振光筒的内部水平设有所述第一偏振薄膜;固定圈,所述固定圈固定于两个所述偏振光筒;第二安装机构,所述第二安装机构设于另一个所述偏振光筒,所述第二安装机构包括凹槽、卡片和第二偏振薄膜,另一个所述偏振光筒的侧壁开设凹槽,所述另一个所述偏振光筒的内部所述凹槽与所述卡片卡合,所述卡片的表面粘接所述第二偏振薄膜;减震机构,所述减震机构螺纹连接于两个所述偏振光筒的两端。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教学用实验器材,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机构包括连接板、固定板和支撑板,两个所述偏振光筒的底部边沿处固定连接截面呈“U”形机构的所述连接板,所述连接板底部二分之一处转动连接所述固定板,所述固定板的底部垂直固定连接所述支撑板。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教学用实验器材,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板的底部安装缓冲机构,所述缓冲机构包括第一转轴、连接杆、固定杆、第一弹簧、第二转轴和挡块,所述连接板的底部通过所述第一转轴对称转动连接两个所述连接杆,所述支撑板的底...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姜迁
申请(专利权)人:长沙博友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湖南,4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