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直下式显示器玻璃后盖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1216370 阅读:26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5-28 22:2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系提供一种直下式显示器玻璃后盖,玻璃背板的四周均设有一呈等腰梯形的玻璃侧板,玻璃背板靠近玻璃侧板的板面设有第一反光层,玻璃侧板靠近玻璃背板的板面设有第二反光层;玻璃背板上设有若干呈阵列排布的光源安装槽,光源安装槽外依次设有内吸光环和外吸光环,内吸光环和外吸光环均位于第一反光层上;第二反光层靠近玻璃背板的一侧设有若干侧向吸光层,侧向吸光层与本行或本列的光源安装槽的位置对应。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能够有效避免整体的平面配光中出现亮度过高的亮斑;在后盖侧板设置防漏光结构,能够有效避免光线从后盖侧板漏出;且光源镶入光源安装槽中,可有效降低后盖结构的厚度和重量。

A Glass Back Cover for Direct Down Display

The utility model provides a glass back cover of a straight-down display, which is surrounded by an isosceles trapezoidal glass side plate, a first reflective layer on the surface of the glass back plate near the glass side plate, a second reflective layer on the surface of the glass side plate near the glass back plate, a number of light source installation grooves arranged in array on the glass back plate, and a light source installation groove outside the groove in turn. The inner and outer absorption rings, the inner and outer absorption rings are located on the first reflective layer; the second reflective layer is located on the side of the glass back plate, and the lateral absorption layer corresponds to the position of the light source installation groove in this row or column. The utility model can effectively avoid the appearance of bright spots with high brightness in the overall planar light distribution; a leak-proof light structure is arranged on the rear cover side plate, which can effectively prevent light from leaking out from the rear cover side plate; and the light source is embedded in the light source installation groove, which can effectively reduce the thickness and weight of the back cover structur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直下式显示器玻璃后盖
本技术涉及显示器后盖结构,具体公开了一种直下式显示器玻璃后盖。
技术介绍
显示器主要包括后盖和液晶面板,液晶面板本身不具备发光特性,显示器是在后盖内设置背光模组,背光模组为液晶面板提供平面配光,使液晶面板能够形成发光的图像效果。直下式显示器中的发光结构为直下式背光模组,直下式背光模组包括若干点阵排布于液晶面板背后的光源,光源发出的光束直接照射到液晶面板上。直下式显示器的背光色域好,图像效果自然,但显示画面容易产生色斑,且亮暗区域不均匀的现象,直下式显示器需要单独设置后盖、直下式背光模组和液晶面板,导致直下式显示器的厚度大,不利于适应当下电子产品的轻薄化需求。
技术实现思路
基于此,有必要针对现有技术问题,提供一种直下式显示器玻璃后盖,能够配合多个独立光源形成亮度均匀的平面配光,且后盖结构的厚度和重量都较低。为解决现有技术问题,本技术公开一种直下式显示器玻璃后盖,包括呈矩形的玻璃背板,玻璃背板的四周均设有一呈等腰梯形的玻璃侧板,玻璃背板靠近玻璃侧板的板面设有第一反光层,每个玻璃侧板靠近玻璃背板的板面设有第二反光层;玻璃背板上设有若干呈阵列排布的光源安装槽,每个光源安装槽外均依次设有内吸光环和外吸光环,内吸光环和外吸光环均位于第一反光层上;每个第二反光层靠近玻璃背板的一侧均设有若干侧向吸光层,每个侧向吸光层与本行或本列的光源安装槽的位置对应,每个第二反光层远离玻璃背板的一侧均设有一防漏吸光层,防漏吸光层与同一第二反光层中的所有侧向吸光层相连。进一步的,第一反光层和第二反光层均为白色油墨层。进一步的,内吸光环是直径为1~2mm的黑色油墨点围绕形成的一圈黑色油墨环,内吸光环中相邻两个黑色油墨点的中心间距为3~4mm。进一步的,外吸光环是直径为1~2mm的黑色油墨点围绕形成的一圈黑色油墨环,外吸光环中相邻两个黑色油墨点的中心间距为9~12mm,外吸光环与内吸光环之间的距离为9~12mm。进一步的,外吸光环设有至少两个,相邻两个外吸光环之间的距离为9~12mm。进一步的,侧向吸光层为等腰梯形状,侧向吸光层的下底与防漏吸光层连接。进一步的,侧向吸光层包括相邻设置的第一吸光层和第二吸光层,第一吸光层位于第二吸光层靠近玻璃背板的一侧;第一吸光层包括若干直径为1~2mm的黑色油墨点,第一吸光层中相邻两个黑色油墨点的中心间距为2~3mm;第二吸光层包括若干直径为1~2mm的黑色油墨点,第二吸光层中相邻两个黑色油墨点的中心间距为3~4mm。进一步的,防漏吸光层包括若干直径为1~2mm的黑色油墨点,防漏吸光层中相邻两个黑色油墨点的中心间距为3~5mm。进一步的,防漏吸光层远离侧向吸光层的一侧设有边缘挡光层,边缘挡光层包括若干直径为1~2mm的黑色油墨点,边缘挡光层中相邻两个黑色油墨点的中心间距为1.5~2mm。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本技术公开一种直下式显示器玻璃后盖,在后盖背板中各个独立光源的周围设置强光吸收结构,能够有效避免整体的平面配光中出现亮度过高的亮斑,可确保配合多个独立光源形成的平面配光亮度均匀;在后盖侧板设置具有针对性的特殊防漏光结构,能够有效避免光线从后盖侧板漏出,同时能够进一步提高平面配光的均匀程度;且所有的光学调整结构都印刷于玻璃基板的表面上,无需设置独立的调光透镜或反光镜,光源镶入光源安装槽中,能够有效将直下式背光模组融合于后盖结构中,可有效降低后盖结构的厚度和重量。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沿图1中a-a’的剖面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为:玻璃背板10、第一反光层101、光源安装槽11、内吸光环12、外吸光环13、玻璃侧板20、第二反光层201、侧向吸光层21、第一吸光层211、第二吸光层212、防漏吸光层22、边缘挡光层23。具体实施方式为能进一步了解本技术的特征、技术手段以及所达到的具体目的、功能,下面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描述。参考图1、图2。本技术实施例公开一种直下式显示器玻璃后盖,包括呈矩形的玻璃背板10,玻璃背板10的四周均设有一呈等腰梯形的玻璃侧板20,四个玻璃侧板20两两相连,通过等腰梯形的两个腰相连,四个玻璃侧板20围绕玻璃背板10形成立体凹陷的后盖结构,玻璃背板10靠近玻璃侧板20的板面设有第一反光层101,每个玻璃侧板20靠近玻璃背板10的板面设有第二反光层201,反光层用于集中光源安装槽11中光源发出的光能,确保直下式显示器的背光能量充足;玻璃背板10上设有若干呈阵列排布的光源安装槽11,光源设置于光源安装槽11中,每个光源安装槽11外均依次设有内吸光环12和外吸光环13,内吸光环12和外吸光环13均位于第一反光层101上,吸光环的设置能够有效吸收光源周围过强的光线,从而确保玻璃后盖中整体发出的光线亮度均匀,从而提高应用于显示器时,显示画面的亮度均匀;每个第二反光层201靠近玻璃背板10的一侧均设有若干侧向吸光层21,每个侧向吸光层21与本行或本列的光源安装槽11的位置对应,设光源安装槽11以n列、m排的阵列排布,侧向吸光层21与n列或m行的光源安装槽11的位置对应,即侧向吸光层21在玻璃背板10上的投影在n列或m行光源安装槽11的延长线上,每个第二反光层201远离玻璃背板10的一侧均设有一防漏吸光层22,防漏吸光层22与同一第二反光层201中的所有侧向吸光层21相连,侧向吸光层21和防漏吸光层22能够进一步提高应用于显示器时,显示画面的亮度均匀,同时能够避免玻璃后盖出现高亮度光斑。本技术的加工过程依次包括以下步骤:A、准备一块矩形玻璃面板,从玻璃面板的四个角向内进行V型裁切,获得一体相连的一个矩形玻璃背板10和四个等腰梯形玻璃侧板20,相邻两个玻璃侧板20的上底相连,即V型裁切的开口位于远离玻璃面板中心的一侧;B、对玻璃背板10进行开槽,获得若干呈阵列排布的光源安装槽11;C、从设有光源安装槽11的一侧向玻璃面板印刷白色油墨,玻璃背板10的板面上形成第一反光层101,每个玻璃侧板20的板面上均形成一第二反光层201;D、在光源安装槽11周围的第一反光层101上印刷黑色油墨形成内吸光环12和外吸光环13;E、在各个第二反光层201的表面印刷黑色油墨,每个第二反光层201上均设有若干侧向吸光层21和一防漏吸光层22,防漏吸光层22位于侧向吸光层21远离玻璃背板10的一侧,防漏吸光层22与同一第二反光层201中的所有侧向吸光层21相连;F、将矩形玻璃面板加热到800~1000℃,再通过压模具将四个玻璃侧板20向玻璃背板10的中心折弯,即以第二反光层201向第一反光层101靠近的方向将玻璃侧板20折弯,直至所有的玻璃侧板20两两接触连接,冷却后四个玻璃侧板20围绕玻璃背板10形成立体凹陷的玻璃后盖结构。本技术公开在后盖背板中各个独立光源的周围设置强光吸收结构,能够有效避免整体的平面配光中出现亮度过高的亮斑,可确保配合多个独立光源形成的平面配光亮度均匀;在后盖侧板设置具有针对性的特殊防漏光结构,能够有效避免光线从后盖侧板漏出,同时能够进一步提高平面配光的均匀程度;且所有的光学调整结构都印刷于玻璃基板的表面上,无需设置独立的调光透镜或反光镜,光源镶入光源安装槽中,能够有效将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直下式显示器玻璃后盖,其特征在于,包括呈矩形的玻璃背板(10),所述玻璃背板(10)的四周均设有一呈等腰梯形的玻璃侧板(20),所述玻璃背板(10)靠近所述玻璃侧板(20)的板面设有第一反光层(101),每个所述玻璃侧板(20)靠近所述玻璃背板(10)的板面设有第二反光层(201);所述玻璃背板(10)上设有若干呈阵列排布的光源安装槽(11),每个所述光源安装槽(11)外均依次设有内吸光环(12)和外吸光环(13),所述内吸光环(12)和所述外吸光环(13)均位于所述第一反光层(101)上;每个所述第二反光层(201)靠近所述玻璃背板(10)的一侧均设有若干侧向吸光层(21),每个所述侧向吸光层(21)与本行或本列的所述光源安装槽(11)的位置对应,每个所述第二反光层(201)远离所述玻璃背板(10)的一侧均设有一防漏吸光层(22),所述防漏吸光层(22)与同一所述第二反光层(201)中的所有所述侧向吸光层(21)相连。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直下式显示器玻璃后盖,其特征在于,包括呈矩形的玻璃背板(10),所述玻璃背板(10)的四周均设有一呈等腰梯形的玻璃侧板(20),所述玻璃背板(10)靠近所述玻璃侧板(20)的板面设有第一反光层(101),每个所述玻璃侧板(20)靠近所述玻璃背板(10)的板面设有第二反光层(201);所述玻璃背板(10)上设有若干呈阵列排布的光源安装槽(11),每个所述光源安装槽(11)外均依次设有内吸光环(12)和外吸光环(13),所述内吸光环(12)和所述外吸光环(13)均位于所述第一反光层(101)上;每个所述第二反光层(201)靠近所述玻璃背板(10)的一侧均设有若干侧向吸光层(21),每个所述侧向吸光层(21)与本行或本列的所述光源安装槽(11)的位置对应,每个所述第二反光层(201)远离所述玻璃背板(10)的一侧均设有一防漏吸光层(22),所述防漏吸光层(22)与同一所述第二反光层(201)中的所有所述侧向吸光层(21)相连。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直下式显示器玻璃后盖,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反光层(101)和所述第二反光层(201)均为白色油墨层。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直下式显示器玻璃后盖,其特征在于,所述内吸光环(12)是直径为1~2mm的黑色油墨点围绕形成的一圈黑色油墨环,所述内吸光环(12)中相邻两个黑色油墨点的中心间距为3~4mm。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直下式显示器玻璃后盖,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吸光环(13)是直径为1~2mm的黑色油墨点围绕形成的一圈黑色油墨环,所述外吸光环(13)中相邻两个黑色油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飞魏先钊陈雄陈永增梁兴敦
申请(专利权)人:东莞市银泰丰光学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