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涡流絮凝沉淀过滤一体化设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1214561 阅读:25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5-28 21:3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微涡流絮凝沉淀过滤一体化设备,有效的解决了现有的絮凝沉淀设备容易造成出水二次污染、排除下层的沉淀污泥时浪费大量水的问题;其解决的技术方案是包括絮凝沉淀缸,絮凝沉淀缸内部沿竖直方向固定有下端连通设置的反应仓,包括贯穿絮凝沉淀缸下端与反应仓下端延伸至反应仓上端的进水管,进水管内部沿竖直方向设置有若干置于进水管上端开口下方的涡流孔板,絮凝沉淀缸内部上端有环绕反应仓设置的斜管区,斜管区上端的絮凝沉淀缸区域连通有出水管;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净水效果好,大大节约了水资源。

Microeddy Flocculation, Precipitation and Filtration Integrated Equipment

The utility model relates to an integrated device for micro-eddy current flocculation, sedimentation and filtration, which effectively solves the problem that the existing flocculation and sedimentation equipment is liable to cause secondary pollution of effluent and waste a large amount of water when removing the sedimentation sludge of the lower layer; the technical solution includes a flocculation and sedimentation cylinder, which is internally fixed with a reactor connected at the lower end along the vertical direction, including through. The lower end of the flocculating sedimentation tank and the lower end of the reactor silo extend to the upper end of the reactor silo, and a number of eddy current orifice plates are arranged in the inner part of the intake pipe along the vertical direction. The upper end of the flocculating sedimentation tank has an inclined pipe area surrounding the reactor silo, and the upper end of the inclined pipe area of the flocculating sedimentation tank is connected with an outlet pipe; the water purification effect of the utility model is good and the water is greatly saved. Resources.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微涡流絮凝沉淀过滤一体化设备
本技术涉及沉淀过滤
,具体是一种微涡流絮凝沉淀过滤一体化设备。
技术介绍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工业的快速发展,人们对供水水质及水量的需求日益提高;在面临水源水质污染和饮用水水质标准不断提高的双重压力下,积极地探索新技术、新工艺,提高饮用水水质成为供水行业发展的主要研究方向。现有的絮凝沉淀设备较大,一般为室外安装,设备为敞口式,直接和大气连接;斜管上面的清水容易受到雨水、沙尘的污染;造成出水二次污染;达不到安全饮水规范;且现有的絮凝沉淀设备在排除下层的沉淀污泥时浪费大量的水,絮凝沉淀设备的底层在洗刷时上层的清水大量的浪费。因此,本技术提供一种微涡流絮凝沉淀过滤一体化设备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上述情况,为克服现有技术之缺陷,本技术提供一种微涡流絮凝沉淀过滤一体化设备,有效的解决了现有的絮凝沉淀设备容易造成出水二次污染、排除下层的沉淀污泥时浪费大量水的问题。本技术包括絮凝沉淀缸,所述絮凝沉淀缸内部沿竖直方向固定有下端连通设置的反应仓,包括贯穿絮凝沉淀缸下端与反应仓下端延伸至反应仓上端的进水管,所述进水管内部沿竖直方向设置有若干置于进水管上端开口下方的涡流孔板,所述絮凝沉淀缸内部上端有环绕反应仓设置的斜管区,所述斜管区上端的絮凝沉淀缸区域连通有出水管。优选的,所述反应仓下端固定有四周与絮凝沉淀缸固定连接的布水板,所述布水板沿竖直方向均匀开设有若干布水管,所述布水板下端与絮凝沉淀缸形成沉淀仓。优选的,所述布水板的开设的布水管分布在对称的两个度区域内;所述布水板下端转动配合设置有转动盖板,所述转动盖板设置为与布水管开设区域对应的形状,使得当转动盖板转动时可盖合布水管的下端开口,所述转动盖板的转轴穿透絮凝沉淀缸下端且转动配合设置。优选的,所述转动盖板下端同轴固定有与上端形状一致的第二转动盖板,所述第二转动盖板与絮凝沉淀缸下端转动配合设置,所述絮凝沉淀缸下端开设有对称的两个度区域通孔,所述通孔形状与第二转动盖板形状对应,使得当所述第二转动盖板初始状态时盖合在通孔上端,且转动时打开密封絮凝沉淀缸下端的通孔,所述转动盖板与第二转动盖板的转轴穿透絮凝沉淀缸下端且固定连接有转柄。优选的,所述转动盖板与布水板接触位置设置有密封垫,所述第二转动盖板与絮凝沉淀缸下端接触位置设置有密封垫。优选的,所述转动盖板与第二转动盖板之间设置有与絮凝沉淀缸固定连接的刮泥板,所述刮泥板设置有两个,使得当转动盖板与第二转动盖板转动时对其进行刮泥。优选的,所述出水管连接有均质过滤缸,所述均质过滤缸连接有精密过滤缸。优选的,所述絮凝沉淀缸外侧贯穿设置有人孔,所述反应仓的上端穿透至絮凝沉淀缸上端设置有第二人孔。本技术结构巧妙,实用性强,具有高效、节能、承压、占地面小等功能;处理工艺为:絮凝沉淀、均质过滤缸一级过滤、精密过滤缸二级过滤;在设计负荷条件下,出水水质满足国家标准要求;本设备全部为密闭式,不存在敞口,杜绝了二次污染;在排污方面设置的装置大大节约了水资源,避免出现现有的大量浪费的现象。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整体装置立体图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絮凝沉淀缸内部剖视图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反应仓主视图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涡流孔板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絮凝沉淀缸内部局部剖视图示意图。图6为本技术絮凝沉淀缸仰视图示意图。图7为本技术絮凝沉淀缸立体图示意图。图8为本技术布水板安装位置立体图示意图。图9为本技术布水板立体图示意图。图10为本技术转动盖板和第二转动盖板配合关系立体图示意图。图11为本技术转动盖板和第二转动盖板配合关系主视图示意图。图12为本技术絮凝沉淀缸内部局部剖视图示意图1。图13为本技术刮泥板立体图示意图。附图标记:1、絮凝沉淀缸;2、反应仓;3、进水管;4、涡流孔板;5、斜管区;6、出水管;7、布水板;8、布水管;9、沉淀仓;10、转动盖板;11、第二转动盖板;12、通孔;13、刮泥板;14、均质过滤缸;15、精密过滤缸;16、人孔;17、第二人孔;18、转柄。具体实施方式有关本技术的前述及其他
技术实现思路
、特点与功效,在以下配合参考附图1至图13对实施例的详细说明中,将可清楚的呈现。以下实施例中所提到的结构内容,均是以说明书附图为参考。下面将参照附图描述本技术的各示例性的实施例。实施例一,本技术为一种微涡流絮凝沉淀过滤一体化设备,请参阅图1和图2,包括絮凝沉淀缸1,所述絮凝沉淀缸1内部沿竖直方向固定有下端连通设置的反应仓2,包括贯穿絮凝沉淀缸1下端与反应仓2下端延伸至反应仓2上端的进水管3,所述进水管3内部沿竖直方向设置有若干置于进水管3上端开口下方的涡流孔板4,此处涡流孔板4为一种现有技术,使得水朝下端流时,会在管中心形成一个向下的旋涡流,使水与絮凝剂混合而流出,形成良好的絮凝条件,所述絮凝沉淀缸1内部上端有环绕反应仓2设置的斜管区5,斜管区5使得絮凝沉淀物能够更好的落下,使得水的絮凝沉淀效果更好,所述斜管区5上端的絮凝沉淀缸1区域连通有出水管6;本实施例在具体使用时,首先将加过絮凝剂的地表水通过进水管3采用水泵进入反应仓2;进水通过内部的反应仓2上升到罐体顶部;然后在反应仓2中从高处流下;水在下流的过程中通过涡流孔板4;使水和药剂充分反应;增大反应时间;然后反应过的水流到下端后慢慢的溢流式上升;使沉淀效果明显;繁花下沉;清水上浮达到饮用水水质标准,继而经过斜管区5后通过出水管6排除清澈的水。实施例二,在实施例一的基础上,请参阅图2,所述反应仓2下端固定有四周与絮凝沉淀缸1固定连接的布水板7,所述布水板7沿竖直方向均匀开设有若干布水管8,所述布水板7下端与絮凝沉淀缸1形成沉淀仓9;本实施例在具体使用时,水通过内部的反应仓2上升到罐体顶部;然后在反应仓2中从高处流下,此时反应过的水通过下部的布水管8进入到沉淀仓9;慢慢的溢流式上升;使沉淀效果明显;继而繁花下沉留在沉淀仓9内部;清水上浮达到饮用水水质标准。实施例三,在实施例二的基础上,请参阅图9,所述布水板7的开设的布水管8分布在对称的两个90度区域内;请参阅图5和图10,所述布水板7下端转动配合设置有转动盖板10,所述转动盖板10设置为与布水管8开设区域对应的形状,使得当转动盖板10转动时可盖合布水管8的下端开口,所述转动盖板10的转轴穿透絮凝沉淀缸1下端且转动配合设置;本实施例在具体使用时,初始状态下转动盖板10不盖合在布水管8的下端开口,当需要对沉淀仓9内部进行沉淀物清理时,将转动盖板10转动盖合在布水管8的下端开口,此时密闭沉淀仓9,即隔离沉淀仓9与絮凝沉淀缸1的上端,同时隔离沉淀仓9和反应仓2。实施例四,在实施例二的基础上,请参阅图5、图10和图11,所述转动盖板10下端同轴固定有与上端形状一致的第二转动盖板11,所述第二转动盖板11与絮凝沉淀缸1下端转动配合设置,所述絮凝沉淀缸1下端开设有对称的两个90度区域通孔12,所述通孔12形状与第二转动盖板11形状对应,使得当所述第二转动盖板11初始状态时盖合在通孔12上端,且转动时打开密封絮凝沉淀缸1下端的通孔12,所述转动盖板10与第二转动盖板11的转轴穿透絮凝沉淀缸1下端且固定连接有转柄18;本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微涡流絮凝沉淀过滤一体化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絮凝沉淀缸(1),所述絮凝沉淀缸(1)内部沿竖直方向固定有下端连通设置的反应仓(2),包括贯穿絮凝沉淀缸(1)下端与反应仓(2)下端延伸至反应仓(2)上端的进水管(3),所述进水管(3)内部沿竖直方向设置有若干置于进水管(3)上端开口下方的涡流孔板(4),所述絮凝沉淀缸(1)内部上端有环绕反应仓(2)设置的斜管区(5),所述斜管区(5)上端的絮凝沉淀缸(1)区域连通有出水管(6)。

【技术特征摘要】
1.微涡流絮凝沉淀过滤一体化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絮凝沉淀缸(1),所述絮凝沉淀缸(1)内部沿竖直方向固定有下端连通设置的反应仓(2),包括贯穿絮凝沉淀缸(1)下端与反应仓(2)下端延伸至反应仓(2)上端的进水管(3),所述进水管(3)内部沿竖直方向设置有若干置于进水管(3)上端开口下方的涡流孔板(4),所述絮凝沉淀缸(1)内部上端有环绕反应仓(2)设置的斜管区(5),所述斜管区(5)上端的絮凝沉淀缸(1)区域连通有出水管(6)。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涡流絮凝沉淀过滤一体化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反应仓(2)下端固定有四周与絮凝沉淀缸(1)固定连接的布水板(7),所述布水板(7)沿竖直方向均匀开设有若干布水管(8),所述布水板(7)下端与絮凝沉淀缸(1)形成沉淀仓(9)。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微涡流絮凝沉淀过滤一体化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布水板(7)的开设的布水管(8)分布在对称的两个90度区域内;所述布水板(7)下端转动配合设置有转动盖板(10),所述转动盖板(10)设置为与布水管(8)开设区域对应的形状,使得当转动盖板(10)转动时可盖合布水管(8)的下端开口,所述转动盖板(10)的转轴穿透絮凝沉淀缸(1)下端且转动配合设置。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微涡流絮凝沉淀过滤一体化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动盖板(10)下端同轴固定有与上端形状一致的第二转动盖板(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冯向东严传军齐晓斌赵晓龙王静
申请(专利权)人:郑州天海给水设备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河南,4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