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腐蚀性流体的配液中继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1212569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5-28 20:4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用于腐蚀性流体的配液中继装置,其包括:抗压容器,配液内筒,其构造为上端开口的圆筒,并安装在抗压容器的内部;推杆,其设置在抗压容器的上端,贯穿抗压容器并与配液内筒的内部连通;自由式活塞,其与推杆的下端连接,并能在配液内筒腔内滑动;密封圈,其设置在自由式活塞的外围,从而与自由式活塞和配液内筒限定了用于容纳腐蚀性流体的密封空间;合金管,其设置在配液内筒的下端,并穿过抗压容器而伸出;球阀,其设置在合金管上。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能够配置大容量的腐蚀性流体,在加载过程中实现定压和定容的加载,并且加载精度高、响应快,展示了较高的综合性能。

Liquid Distribution Relay Device for Corrosive Fluids

The utility model provides a liquid distribution relay device for corrosive fluids, which comprises: a pressure vessel, an inner liquid distribution cylinder, which is constructed as an open cylinder at the upper end and installed inside the pressure vessel; a push rod, which is arranged at the upper end of the pressure vessel, runs through the pressure vessel and is connected with the inner liquid distribution cylinder; a free piston, which is connected with the lower end of the push rod and can be connected in the liquid distribution. Sliding in the cylindrical cavity; Sealing ring, which is set on the periphery of the free piston, thus limiting the sealing space for containing corrosive fluid with the free piston and the liquid distribution inner cylinder; Alloy tube, which is set at the lower end of the liquid distribution inner cylinder and extends through the pressure vessel; Ball valve, which is set on the alloy tube. The utility model can configure large capacity corrosive fluid, realize constant pressure and constant volume loading in the loading process, and has high loading accuracy, fast response, and shows high comprehensive performanc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用于腐蚀性流体的配液中继装置
本技术涉及配液设备
,具体地说,涉及一种用于腐蚀性流体的配液中继装置。
技术介绍
近年来,在大型地下工程中,多场耦合研究越来越受到各个领域科研人员的重视。但力学化学强耦合研究还需要进一步拓展。为取得精确的实验数据,在实验过程中需要将不同配比的腐蚀性流体以一定压力注入岩石孔隙中,进而研究岩石渗透和力学等基本物性参数的影响。然而,腐蚀性流体化学稳定性差,需要在实验加载前按比例一次性配置整个实验过程所需的溶液,即配即用。因此,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用于腐蚀性流体的配液中继装置。
技术实现思路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用于腐蚀性流体的配液中继装置,所述装置包括:抗压容器,其构造为由上端开口的圆筒和中空的盖体组成;配液内筒,其构造为上端开口的圆筒,并安装在所述抗压容器的内部;推杆,其设置在所述抗压容器的上端,贯穿所述抗压容器并与所述配液内筒的内部连通;自由式活塞,其与所述推杆的下端连接,并能在所述配液内筒腔内滑动;密封圈,其设置在所述自由式活塞的外围,从而与所述自由式活塞和所述配液内筒限定了用于容纳腐蚀性流体的密封空间;合金管,其设置在所述配液内筒的下端,并穿过所述抗压容器而伸出;球阀,其设置在所述合金管上。根据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所述配液内筒的内容积设置成大于一次性配液的额定容积。根据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所述腐蚀性流体是对所述抗压容器的材质具有腐蚀性的流体。根据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所述抗压容器包含:筒体,其为上端开口的圆筒;盖体,其为中空的圆形,所述推杆从所述盖体中穿过。根据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所述密封圈的数量为两个,并且沿所述自由式活塞的纵向相邻地设置。根据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所述腐蚀性流体为二氧化碳或硫化氢的混合水溶液。根据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所述自由式活塞的材质为氟聚合物。根据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所述密封圈的材质为全氟醚橡胶。根据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所述球阀为双向阀。根据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所述球阀的下端连接柱塞计量泵。本技术提供的用于腐蚀性流体的配液中继装置能够配置大容量的腐蚀性流体,在加载过程中实现定压和定容的加载,并且加载精度高、响应快,展示了较高的综合性能。本技术的其它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说明书中阐述,并且,部分地从说明书中变得显而易见,或者通过实施本技术而了解。本技术的目的和其他优点可通过在说明书、权利要求书以及附图中所特别指出的结构来实现和获得。附图说明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技术的实施例共同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限制。在附图中:图1显示了根据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的用于腐蚀性流体的配液中继装置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将结合附图及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技术的实施方式,借此对本技术如何应用技术手段来解决技术问题,并达成技术效果的实现过程能充分理解并据以实施。需要说明的是,只要不构成冲突,本技术中的各个实施例以及各实施例中的各个特征可以相互结合,所形成的技术方案均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同时,在以下说明中,出于解释的目的而阐述了许多具体细节,以提供对本技术实施例的彻底理解。然而,对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显而易见的是,本技术可以不用这里的具体细节或者所描述的特定方式来实施。新型实用专利“一种耐高压耐化学腐蚀的配液中继装置”公开了一种采用挤压式构型配液装置,该装置包含不锈钢密闭容器、配液气囊、进口流通蒸馏水的1/8合金管和球阀,及出口流通腐蚀性流体的1/8合金管和球阀。通过挤压软性的配液气囊,进而实现腐蚀性流体的加载。但是该装置的问题在于:(1)有效容积偏低,腐蚀性流体损耗偏大;(2)加载速率不宜过大,容易损害配液气囊;(3)不适合定容的加载方式,系统误差偏大,精度不高。针对以上问题,本技术针对力化耦合作用下的新型配液中继装置进行了研发。本技术目的在于针对多场耦合(尤其力学化学耦合)的需要和设备开发的技术难题,提供了一种腐蚀性流体的配液中继装置,功能上同时满足耐压、耐腐蚀、大容量流体即时配制三项主要技术指标,实际使用中能充分满足要求。图1显示了根据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的用于腐蚀性流体的配液中继装置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装置包含抗压容器101、配液内筒102、推杆103、自由式活塞104、密封圈105、合金管106、球阀107。另外,108表示的区域为腐蚀性流体区域。其中,抗压容器101构造为由上端开口的圆筒和中空的盖体组成。配液内筒102构造为上端开口的圆筒,并安装在抗压容器101的内部。根据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腐蚀性流体存储在配液内筒102中,配液内筒102的内容积设置成大于一次性配液的额定容积。一个实施例中,一次性配液的额定容积为5L。根据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腐蚀性流体是对抗压容器101的材质具有腐蚀性的流体。一个实施例中,腐蚀性流体为二氧化碳或硫化氢的混合水溶液。根据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抗压容器包含:筒体,其为上端开口的圆筒。盖体,其为中空的圆形,推杆103从盖体中穿过。推杆103设置在抗压容器101的上端,贯穿抗压容器101并与配液内筒102的内部连通。自由式活塞104与推杆103的下端连接,并能在配液内筒102腔内滑动。根据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自由式活塞104的材质为氟聚合物。密封圈105设置在自由式活塞外围,从而与自由式活塞104和配液内筒102限定了用于容纳腐蚀性流体的密封空间。根据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密封圈105的材质为全氟醚橡胶。一个实施例中,密封圈105的数量为两个,并且沿自由式活塞104的纵向相邻地设置。密封圈的一端卡在自由式活塞104的凹槽内,另一端与配液内筒102接触。如图1所示,从俯视的角度看,密封圈105包裹在自由式活塞104外围。合金管106设置在抗压容器101以及配液内筒102的下端,并穿过抗压容器101而伸出。球阀107设置在合金管106上。根据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球阀107为双向阀。根据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球阀107的下端连接柱塞计量泵。总结来说本技术提供的装置的连接方式为:配液内筒102内部存储腐蚀性流体,上端为自由式活塞104密封,下端开口在球阀107控制下经由合金管106进出。其中,在一个实施例中,自由式活塞104外围设置两套密封圈105,推杆103与自由式活塞104永久性链接。推杆103、自由式活塞104及密封圈105构成的整体,在外力作用下能自由上下运动,实现对腐蚀性流体的定压或定容加载。近年来,在酸气回注、CO2地质封存等大型地下工程中,温度-水流-应力-化学(THMC)的多场耦合研究越来越受到各个领域科研人员的重视。针对于酸性气体(CO2/H2S)地下回注工程中,为保证封堵注入流体泄漏的盖层具有良好的密封性和力学稳定性,研究酸气-咸水-岩石H2S/CO2-Brine-Rock相互作用发生的化学反应对岩石长期力学稳定性的影响至关重要。因此,力学化学强耦合研究还需要进一步拓展。实验室尺度下CO2/H2S与岩石的力学化学耦合作用研究可为进一步的THMC多场耦合研究提高可靠依据。为更进一步接近实际工况,在实验过程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用于腐蚀性流体的配液中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包括:抗压容器,其构造为由上端开口的圆筒和中空的盖体组成;配液内筒,其构造为上端开口的圆筒,并安装在所述抗压容器的内部;推杆,其设置在所述抗压容器的上端,贯穿所述抗压容器并与所述配液内筒的内部连通;自由式活塞,其与所述推杆的下端连接,并能在所述配液内筒腔内滑动;密封圈,其设置在所述自由式活塞的外围,从而与所述自由式活塞和所述配液内筒限定了用于容纳腐蚀性流体的密封空间;合金管,其设置在所述配液内筒的下端,并穿过所述抗压容器而伸出;球阀,其设置在所述合金管上。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腐蚀性流体的配液中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包括:抗压容器,其构造为由上端开口的圆筒和中空的盖体组成;配液内筒,其构造为上端开口的圆筒,并安装在所述抗压容器的内部;推杆,其设置在所述抗压容器的上端,贯穿所述抗压容器并与所述配液内筒的内部连通;自由式活塞,其与所述推杆的下端连接,并能在所述配液内筒腔内滑动;密封圈,其设置在所述自由式活塞的外围,从而与所述自由式活塞和所述配液内筒限定了用于容纳腐蚀性流体的密封空间;合金管,其设置在所述配液内筒的下端,并穿过所述抗压容器而伸出;球阀,其设置在所述合金管上。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腐蚀性流体的配液中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配液内筒的内容积设置成大于一次性配液的额定容积。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腐蚀性流体的配液中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腐蚀性流体是对所述抗压容器的材质具有腐蚀性的流体。4....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姚丽蓉赵海洋汤晟叶帆赵德银黎志敏郭靖常小虎钟荣强滕建强李鹏杨思远崔伟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西北油田分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